《古今醫鑑》~ 卷之三 (11)
卷之三 (11)
1. 六經證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煎溫服。如汗不止,加黃耆。
葛根解肌湯,〔批〕(按此方治陽明胃經,解肌之劑)
治足陽明胃經受證,目痛鼻乾不眠,微頭痛,脈來微洪,宜解肌,屬陽明經病。其正陽明府病,別有治法。
乾葛,柴胡,黃芩,芍藥,羌活,白芷,桔梗,甘草
上銼,每服一兩,生薑三片,棗一枚,石膏末一撮,水煎熱服。
無汗惡寒,去黃芩,加麻黃。
小柴胡湯,〔批〕(按此方治少陽膽經和解之劑)
治足少陽膽經受證,耳聾脅痛,寒熱嘔而口苦,脈來弦數,屬半表半裡,宜和解。此膽經無出入,有三禁,不可汗、下,利小便也。
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甘草
上銼,每服一兩,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煎服。小便不利,加茯苓。嘔,加陳皮、竹茹、薑汁。脅痛,加青皮。左脅痛,加枳殼、赤芍藥、牡蠣、桑白皮;右脅痛;加枳實、薑黃。痰多,加栝蔞仁、貝母。寒熱似瘧,加桂枝。渴,加知母,天花粉。齒燥無津液,加石膏。嗽,加五味子,金沸草。
飽悶,加枳殼,桔梗。虛煩類傷寒證,加竹葉、炒粳米。本經與陽明經合病,加葛根、芍藥。熱入血室,男子加生地黃,女人加當歸、紅花。壞證,加鱉甲。若腹痛惡寒者、加芍藥、桂,去黃芩。心下痞滿,加黃連、枳實。若內熱甚,錯語心煩,不得眠,合黃連解毒湯。若脈弦數,無外證,內熱甚,惡熱煩渴飲水者,合白虎湯。
若發熱煩渴,脈浮弦而數,小便不利,大便泄瀉,加四苓散。內熱多者,此名協熱,加炒黃連、白芍藥。若脈弦虛,發熱口渴,不飲水者,去人參,加麥門冬一錢半,五味子十粒。若脈弦虛,發熱口渴,不飲水者,去人參,加麥門冬一錢半,五味子十粒。若脈弦虛發熱,或兩尺脈浮而無力,此必先因房事,或曾遺精,或病中精不固者,加黃柏、知母,酒炒各二錢,牡蠣二錢,名滋陰清熱飲。若脈弦虛,發熱口乾,或大便不實,胃弱不食,加白朮、茯苓、白芍藥各一錢半。
血虛發熱,至夜尤甚,加四物湯各一錢。口燥舌乾,津液不足,去半夏,加天花粉,麥門冬各一錢半,五味子十五粒。
桂枝大黃湯,〔批〕(按此方治太陽脾經腹痛之劑)
治足太陽脾經受症,腹滿而痛,手足溫,脈要沉而有力。此因邪熱以陽經傳入陰經也。
桂枝,芍藥,甘草,大黃,柴胡,枳實
上銼,生薑三片,棗二枚,臨服,入檳榔磨水三匙。
大柴胡湯,〔批〕(按此方解表攻裡之劑)
治傷寒表證未除,里證又急,內實大便難,身熱不惡寒,反惡熱,宜此藥通表裡而治之。
柴胡(三錢),黃芩(二錢五分),半夏(二錢),大黃(二錢),芍藥(一錢五分),枳實(一錢五分)
白話文:
六經證
將上述藥材稍微搗碎,用生薑三片、大棗兩枚加水煎煮,溫熱服用。如果汗流不止,要加入黃耆。
葛根解肌湯(說明:這個方子是治療陽明胃經疾病,用來解除肌肉層面的病邪。)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足陽明胃經受病,症狀有眼睛痛、鼻子乾燥、失眠、輕微頭痛、脈象稍微洪大,應該用解肌的方法治療,這是屬於陽明經的疾病。至於真正的陽明腑病,另有其他治療方法。
藥材包括:葛根、柴胡、黃芩、芍藥、羌活、白芷、桔梗、甘草。
將上述藥材稍微搗碎,每服用一兩,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石膏粉末少許,用水煎煮後熱服。
如果沒有出汗又怕冷,去掉黃芩,加入麻黃。
小柴胡湯(說明:這個方子是治療少陽膽經疾病,用來調和的方子。)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足少陽膽經受病,症狀有耳聾、脅肋疼痛、發冷發熱、想嘔吐、口苦、脈象弦而快,屬於半表半裡的疾病,應該用和解的方法治療。這個膽經的病邪沒有出入的途徑,有三種禁忌,不可以發汗、不可以瀉下,也不可以利小便。
藥材包括: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甘草。
將上述藥材稍微搗碎,每服用一兩,加入生薑三片、大棗兩枚,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小便不順暢,加入茯苓。想吐,加入陳皮、竹茹、薑汁。脅肋疼痛,加入青皮。左邊脅肋疼痛,加入枳殼、赤芍藥、牡蠣、桑白皮;右邊脅肋疼痛,加入枳實、薑黃。痰多,加入栝蔞仁、貝母。寒熱像瘧疾一樣,加入桂枝。口渴,加入知母、天花粉。牙齒乾燥沒有津液,加入石膏。咳嗽,加入五味子、金沸草。
感到飽脹,加入枳殼、桔梗。虛弱煩躁類似傷寒的症狀,加入竹葉、炒過的粳米。本經與陽明經合併發病,加入葛根、芍藥。熱邪進入血室,男子加入生地黃,女子加入當歸、紅花。病情嚴重,加入鱉甲。如果腹痛又怕冷,加入芍藥、桂枝,去掉黃芩。心下痞悶,加入黃連、枳實。如果體內熱盛,胡言亂語、心煩、睡不著,合併使用黃連解毒湯。如果脈象弦而快,沒有其他外在症狀,體內熱盛、怕熱、煩渴想喝水,合併使用白虎湯。
如果發熱煩渴,脈象浮弦而快,小便不暢,大便腹瀉,加入四苓散。如果體內熱盛,這種情況稱為協熱,加入炒過的黃連、白芍藥。如果脈象弦而虛,發熱口渴,但不喜歡喝水,去掉人參,加入麥門冬一錢半、五味子十粒。如果脈象弦而虛,發熱口渴,但不喜歡喝水,去掉人參,加入麥門冬一錢半、五味子十粒。如果脈象弦而虛,發熱,或者兩寸部位的脈浮而且無力,這一定是先前因為房事過度,或是曾經遺精,或是病中精氣不固,加入黃柏、知母,用酒炒過各二錢,牡蠣二錢,這個方子叫做滋陰清熱飲。如果脈象弦而虛,發熱口乾,或者大便不成形,胃虛弱不想吃東西,加入白朮、茯苓、白芍藥各一錢半。
血虛發熱,到了晚上尤其嚴重,加入四物湯各一錢。口燥舌乾,津液不足,去掉半夏,加入天花粉、麥門冬各一錢半,五味子十五粒。
桂枝大黃湯(說明:這個方子是治療太陽脾經腹痛的方子。)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足太陽脾經受病,症狀有腹部脹滿疼痛,手腳溫熱,脈象應該是沉而且有力。這是因為邪熱從陽經傳入陰經所導致的。
藥材包括:桂枝、芍藥、甘草、大黃、柴胡、枳實。
將上述藥材稍微搗碎,加入生薑三片、大棗兩枚,在快要服用時,加入檳榔磨成的水三匙。
大柴胡湯(說明:這個方子是用來解除表邪、攻下裡邪的方子。)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傷寒表證還沒解除,裡證又很急迫,體內積滯大便難解,身體發熱但不怕冷,反而怕熱,應該用這個藥來同時治療表裡兩方面的病邪。
藥材包括:柴胡(三錢)、黃芩(二錢五分)、半夏(二錢)、大黃(二錢)、芍藥(一錢五分)、枳實(一錢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