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0)

1. 六經證

上銼,每服一兩,生薑、薄荷煎服,咳嗽,加半夏。熱毒,加黃連、黃芩、黃柏、山梔。風熱,加荊芥、防風名荊防敗毒散;消風散和合,名消風敗毒散。酒毒,加乾葛、黃連。瘡毒,加金銀花、連翹,去人參名連翹敗毒散。

雙解散,〔批〕(按此方治內外兩感,發表攻裡之劑)

治風寒暑濕,飢飽勞役,內外諸邪所傷。以致氣血怫鬱,變成積熱,發為汗病、雜病、非此不除。但覺不快,便可用此通解。小兒瘡疹,用此解去尤快。其大黃、芒硝、麻黃三味,對證旋入。自利去大黃、芒硝,自汗去麻黃。(即防風通聖散、益元散和合)

羌活沖和湯,〔批〕(按此方治太陽膀胱經,辛涼發散之劑)

治春、夏、秋非時感冒暴寒,惡寒頭痛,發熱無汗,腰脊項強,脈浮而緊。此足太陽膀胱經受邪,是表證,宜發散,不與冬時正傷寒同治法。此法非獨治三時暴寒。春可治溫,夏可治熱,秋可治濕。治雜證,亦有神也。可代麻黃桂枝湯,青龍各半等湯,乃太陽經神藥也,又名神解散。

羌活(三錢,治太陽肢節痛,大無不通,小無不入,乃撥亂反正之主也)

防風(一錢五分,治一身盡痛,聽君將命令而行,隨所使引而至)

蒼朮(一錢,米泔制,雄壯,上行之氣能除濕氣,下安太陰,使邪氣不傳脾經)

川芎(一錢五分,治厥陰頭痛在腦),白芷(一錢五分,治陽明頭痛在額)

黃芩(一錢,治太陽肺熱在胸),生地黃(一錢,治少陰心熱在內)

細辛(三分,治少陰腎經苦頭痛),甘草(三分,緩裡急,和諸藥)

上銼,作一劑,生薑,蔥白水煎,發汗熱服,止汗溫服。胸中飽悶,加枳殼、桔梗,去地黃。夏月加石膏、知母,名神術湯。作渴亦加之。如再不汗,加紫蘇。喘加杏仁、桔梗。汗後不解,宜汗下兼行,加大黃,為釜底抽薪法。如欲止汗,去蒼朮,加白朮,再不止,加黃耆、桂枝、芍藥立止。

麻黃湯,〔批〕(按此方治太陽膀胱經無汗,辛溫發表之劑)

治冬月正傷寒,頭痛發熱惡寒,腰脊項強,遍身骨節痠疼,脈浮緊而無汗。是足太陽膀胱經受邪,為表實證,當發表散邪。若頭如斧劈,身如火熾者,宜用此方。

麻黃(去節,二錢),桂枝(一錢三分),杏仁(十四個),甘草(六分)

上銼,作一劑,生薑三片,蔥白三根,豆豉一撮,水煎熱服,被覆取汗。如再不汗,加麝香半分,汗如雨注。若服二三劑,汗不出者,死。

桂枝湯,〔批〕(按此方治太陽膀胱經有汗,辛溫實表之劑)

治冬月正傷風,發熱頭痛惡風,腰脊項強,渾身肢節疼痛,脈浮緩而自汗,是足太陽膀胱經受邪,為表虛證,當實表散邪,此湯無汗不可服。

桂枝(二錢五分),芍藥(二錢五分),甘草(一錢)

白話文:

[六經證]

  • 上方:將藥材磨碎,每次服用一兩,用生薑、薄荷煎煮後服用。如果咳嗽,加入半夏。如果體內有熱毒,加入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如果是風熱感冒,加入荊芥、防風,稱為荊防敗毒散;與消風散合併使用,稱為消風敗毒散。如果是酒精中毒,加入葛根、黃連。如果是瘡毒,加入金銀花、連翹,去除人參,稱為連翹敗毒散。

  • 雙解散:(註解:此方用於治療內外皆受邪氣侵擾的情況,是同時發散和攻下的藥劑。) 治療因風、寒、暑、濕,或因飢餓、飽食、勞累等內外各種邪氣所傷,導致氣血鬱積,轉變成積熱,引發汗病、雜病,用其他方法難以治癒。只要覺得身體不舒服,就可以用此方來疏通解決。小孩出疹子,用此方也能很快痊癒。其中大黃、芒硝、麻黃這三味藥,要根據病症情況酌情加入。如果腹瀉,去掉大黃、芒硝;如果自汗,去掉麻黃。(此方即防風通聖散與益元散合併而成)

  • 羌活沖和湯:(註解:此方用於治療太陽膀胱經受邪,是辛涼解表的藥劑。) 治療春夏秋季非正常時節感受風寒,出現惡寒頭痛、發熱無汗、腰背頸部僵硬、脈象浮而緊的症狀。這是足太陽膀胱經受到邪氣侵襲的表現,屬於表證,應該用發散的方法治療,與冬季的傷寒治療方法不同。此方不僅能治療三季的暴寒,春天可以治療溫病,夏天可以治療熱病,秋天可以治療濕病。治療其他雜病,也有很好的效果。它可以替代麻黃桂枝湯、青龍各半湯等方劑,是治療太陽經的神藥,又稱為神解散。

  • 羌活(三錢):治療太陽經的肢體關節疼痛,作用廣泛,能調正身體機能。

  • 防風(一錢五分):治療全身疼痛,能引導藥力到達需要的地方。

  • 蒼朮(一錢,用米泔水泡製):藥性強勁,能向上走散濕氣,向下安養脾胃,使邪氣不傳入脾經。

  • 川芎(一錢五分):治療厥陰經頭痛,即腦部疼痛。

  • 白芷(一錢五分):治療陽明經頭痛,即額頭疼痛。

  • 黃芩(一錢):治療太陽經肺熱,即胸部有熱。

  • 生地黃(一錢):治療少陰經心熱,即體內有熱。

  • 細辛(三分):治療少陰腎經的劇烈頭痛。

  • 甘草(三分):緩解肌肉緊張,調和各種藥性。

將以上藥材磨碎,作為一劑,用生薑、蔥白煎水,趁熱服用以發汗,停止出汗則溫服。如果胸悶,加入枳殼、桔梗,去掉生地黃。夏天加入石膏、知母,稱為神術湯,口渴也加入。如果仍然不出汗,加入紫蘇。喘氣則加入杏仁、桔梗。發汗後症狀沒有緩解,應該同時用發汗和攻下的方法,加入大黃,這是釜底抽薪的辦法。如果想止汗,去掉蒼朮,加入白朮,仍然不止,加入黃耆、桂枝、芍藥,就能立即止汗。

  • 麻黃湯:(註解:此方用於治療太陽膀胱經無汗的情況,是辛溫解表的藥劑。) 治療冬季正傷寒,出現頭痛發熱、惡寒、腰背頸部僵硬、全身骨節痠痛、脈象浮緊而無汗的症狀。這是足太陽膀胱經受到邪氣侵襲的表現,屬於表實證,應該用發散的方法來驅散邪氣。如果頭痛像被斧頭劈開一樣,身體發熱如火燒,應該用此方。

  • 麻黃(去除莖節,二錢)

  • 桂枝(一錢三分)

  • 杏仁(十四個)

  • 甘草(六分)

將以上藥材磨碎,作為一劑,加入生薑三片、蔥白三根、豆豉一小撮,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蓋上被子取汗。如果仍然不出汗,加入麝香半分,就會汗如雨下。如果服用兩三劑,仍然不出汗,就會有生命危險。

  • 桂枝湯:(註解:此方用於治療太陽膀胱經有汗的情況,是辛溫固表的藥劑。) 治療冬季正傷風,出現發熱頭痛、怕風、腰背頸部僵硬、全身肢節疼痛、脈象浮緩而自汗的症狀。這是足太陽膀胱經受到邪氣侵襲的表現,屬於表虛證,應該用固表的方法來驅散邪氣。此方對於無汗的人來說不能服用。

  • 桂枝(二錢五分)

  • 芍藥(二錢五分)

  • 甘草(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