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八 (2)
卷之八 (2)
1. 虛煩
病
夫虛煩者,心胸煩擾而不寧也。多是體虛之人,攝養有乖,榮衛不調,使陰陽二氣有所偏勝也。又或陰虛而陽盛,或陰盛而陽虛。《內經》曰: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令之虛煩,多是陰虛生內熱所致。虛勞之人,腎水有虧,心內火蒸,其煩必躁;吐瀉之後,津液枯竭,煩而有渴。
惟傷寒大病之後,虛煩之證,卻無霍亂,臨病宜審之。
巢氏《病源》曰:心煩不得眠,心熱也,但虛煩不得眠者,膽冷也。
方
溫膽湯,治病後虛煩不得臥,及心膽虛怯,觸事易驚,短氣悸乏,或復自汗,並治。
半夏(七錢),竹茹,枳實(各三錢),陳皮(四錢半),白茯苓(去皮),甘草(炙,二錢二分半)
上銼作一劑,薑、棗煎服。
一方加酸棗仁、炒遠志肉、五味子、熟地黃、人參。
竹葉石膏湯(方見傷寒),治大病後,表裡俱虛,內無津液,煩渴心躁,熱與傷寒相似,但不惡寒,身不疼痛,不可汗下,宜服之。
白話文:
【虛煩】
虛煩,就是心臟和胸部感到煩悶不安的情況。這通常發生在身體虛弱的人身上,可能是因為生活飲食習慣不良,導致體內營養和防禦機能失調,使得陰陽兩種氣質出現失衡。也可能陰氣不足而陽氣過剩,或者相反。根據《內經》所述:陽氣不足會導致體表寒冷,陰氣不足則會引起體內發熱;陽氣過剩會造成體表發熱,陰氣過剩則會導致體內寒冷。虛煩的情況,大多是因陰氣不足導致體內發熱所引發。對於體力衰弱的人來說,腎臟功能可能不足,心臟內部的火氣旺盛,因此會感到焦躁;嘔吐或腹瀉後,身體的水分流失,會感到煩躁且口渴。
然而,在嚴重疾病的恢復期,如果出現虛煩的症狀,並不會伴隨霍亂的現象,醫生在診斷時應特別注意。
巢氏在《病源》中說到:心煩無法入眠,是因為心臟過熱;若只是虛煩無法入睡,則可能是膽囊過冷。
【處方】
【溫膽湯】,適用於疾病後期的虛煩無法安睡,以及心膽虛弱、容易受驚、呼吸短促、心悸乏力、偶爾自汗等症狀。
所需藥材包括半夏(七錢)、竹茹、枳實(各三錢)、陳皮(四錢半)、白茯苓(去皮)、甘草(炙,二錢二分半)。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薑和棗一起煎煮服用。
另一個配方則會加入酸棗仁、炒遠志肉、五味子、熟地黃、人參。
【竹葉石膏湯】(此方可在傷寒相關資料中找到),適用於大病初癒後,身體內外都虛弱,體內缺乏水分,感到煩躁口渴,且症狀類似傷寒,但沒有畏寒、身體疼痛的現象,不適合進行發汗或下瀉治療,適合服用此湯。
2. 不寐
病
不寐有二種:有病後虛弱,及高年人陽衰不寐者;有痰在膽經,神不歸舍,亦令不寐。
治
虛者,用六君子湯加炒酸棗仁、黃耆;痰者,用溫膽湯減竹茹一半,加南星、炒酸棗仁;傷寒不寐者,當求之本門。
酸棗仁炒熟,便補膽虛寒不眠;生用,便瀉膽實熱而多睡。
驚悸、健忘、怔忡、失志不寐、心風,皆是膽涎沃心,以致心氣不足。若用涼劑太過,則心火愈微,痰涎愈盛,而病益深,宜理痰氣。
方
高枕無憂散(雲林制),治心膽虛怯,晝夜不睡,百方無效,服此一劑如神。
人參(五錢),軟石膏(三錢),陳皮,半夏(薑汁浸炒),白茯苓,枳實,竹茹,麥門冬,龍眼肉,甘草(各錢半),酸棗仁(炒,一錢)
上銼,水煎服。
溫膽湯(方見虛煩),治大病虛煩不得眠,此膽寒也,依本方,加人參、茯神、遠志尤良。
酸棗仁丸,治膽氣實熱,痰迷不睡。
酸棗仁(炒,二兩),柏子仁(炒,另研,三兩),遠志(去心,三兩),生地黃(酒洗,五錢),防風(三兩,去蘆),枳實(五錢),青竹茹(二錢半)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不拘時,熱水下。
治勞心膽冷,夜臥不睡。
定志丸加炒酸棗仁、炒柏子仁,共為末,蜜丸如梧子大,硃砂、乳香為衣。每服五十丸,棗湯送下。
白話文:
【失眠】
失眠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因疾病後身體虛弱,以及老年人因陽氣衰退導致的失眠;二是痰濕困擾膽經,使精神無法安寧於心,也會造成失眠。
【治療方法】
若是因虛弱引起的失眠,可用六君子湯加上炒酸棗仁、黃耆;若是因痰濕造成的失眠,則使用溫膽湯,但竹茹的份量要減半,並加入南星和炒酸棗仁;如果是感冒後的失眠,應從感冒本身來尋找解決之道。
酸棗仁炒熟後,可補膽虛寒引起的失眠;生用時,則能清膽實熱而使人容易入眠。
驚悸、健忘、怔忡、失智失眠、心風等症狀,多是因為膽液上溢至心臟,使得心氣不足。如果過度使用涼性藥物,則會讓心火更弱,痰涎更盛,病情反而加重,因此應該調理痰氣。
【處方】
【高枕無憂散】(雲林所創製),適用於心膽虛弱,日夜難眠,各種方法都無效的情況,服用一次效果奇佳。
成分包括:人參(5錢)、軟石膏(3錢)、陳皮、半夏(薑汁浸泡後炒)、白茯苓、枳實、竹茹、麥門冬、龍眼肉、甘草(各1.5錢)、炒酸棗仁(1錢)。
將以上材料混合,用水煎煮後服用。
【溫膽湯】(詳細配方請參考虛煩章節),適用於大病後虛煩無法入睡,這是膽寒的表現,按照原本的配方,再加入人參、茯神、遠志更佳。
【酸棗仁丸】,用於治療膽氣實熱,痰迷心竅而致的失眠。
成分包括:炒酸棗仁(2兩)、柏子仁(炒,另外研磨,3兩)、遠志(去心,3兩)、生地黃(酒洗,5錢)、防風(3兩,去蘆)、枳實(5錢)、青竹茹(2.5錢)。
將以上材料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70粒,時間不限,用熱水吞服。
適用於勞累心膽冷,夜間難以入睡的情況。
【定志丸】加上炒酸棗仁、炒柏子仁,共同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的丸,以硃砂、乳香做為外層。每次服用50粒,用棗湯送服。
3. 便濁
脈
兩尺脈洪數,必便濁遺精。心脈短小,因心虛所致,必遺精便濁。
病
夫赤、白濁者,由腎水虛少,膀胱火盛,小便去澀,所以成濁也。蓋思慮過度,嗜欲無節,俾心腎不交,精元失守,為赤、白二濁之患焉。赤者,心虛有熱,由思慮而得之;白者,腎虛有寒,因嗜欲而致也。河間謂白濁亦屬乎熱,丹溪謂胃中濁氣下流,滲入膀胱。赤者,濕熱傷血分;白者,濕熱傷氣分。
治
大率皆是濕痰流注,宜燥中宮之濕,用二陳湯以治痰,加蒼朮、白朮以燥濕,加柴胡、升麻以提胃中之氣,全在活法以治之也。
如醉飽後,色欲不節,傷脾損腎,脾來乘腎,土剋水也,至小便黃濁,其脈脾部洪數,腎脈微澀,其證尿下桶如山梔子汁;澄下桶底,如石灰腳,或如血點凝結在內。法當補養脾胃,宜四炒固真丹主之。
方
清心蓮子飲,〔批〕(按此方治赤濁之劑),治心中發熱煩躁,思慮憂愁抑鬱,小便赤濁,或有沙漠夜夢走泄,遺瀝澀痛便赤。如或酒色過度,上盛下虛,心火炎上,肺金受克,故口苦咽乾,漸成消渴,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婦人帶下赤白,五心煩熱。此藥溫平,清心養神,秘精,大有奇效。
石蓮肉,人參(各二錢半),黃耆,赤茯苓(各二錢),麥門冬,地骨皮,黃芩,車前子(各一錢半),甘草(一錢),一方有木通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熱,加柴胡。薄荷(各一錢半),上盛下虛,加酒炒黃柏、知母(各一錢)
滋腎飲,治白濁初起半月者,極效。
川萆薢(去皮),麥門冬(去心),遠志(去心),黃柏(酒浸),菟絲子(酒炒),五味子(酒炒)
上各等分,銼作劑,竹葉三個,燈草七根,大黃少許,水煎,空心服。
萆薢飲,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白濁,頻數無度,漩白如油,光彩不定,漩腳澄下,凝而膏糊。
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烏藥
一方加茯苓、甘草。
上銼作劑,水煎,入鹽一捻,空心溫服。腎虛加山藥、牛膝、杜仲;便濁加澤瀉、麥門冬。
三神湯(東泉叔方)〔批〕(按此方治白濁之劑),治遺精、白濁。
蒼朮(七錢),川萆薢(七錢),小茴香(一兩)
上銼,生薑三片,煎,入鹽一捻同服。
水火分清飲,〔批〕(按此方赤白濁兼治之劑),治赤白濁。
益智仁(一錢),萆薢(一錢),石菖蒲(一錢),赤茯苓(一錢二分),豬苓(一錢),車前子(一錢),澤瀉(一錢),白朮(一錢),陳皮(一錢),枳殼(一錢),甘草(五分),麻黃(一錢)
上銼一劑,半酒半水煎,空心溫服。久病去麻黃,易升麻。
白話文:
[便濁]
脈象
如果兩手腕部的脈象顯得洪大且頻率快,這可能是便濁和遺精的症狀。若心臟部位的脈象呈現短小,則可能是由於心臟虛弱導致,同樣會出現遺精和便濁的情況。
病因
赤濁和白濁的產生,主要是因為腎臟功能減弱,膀胱火氣旺盛,小便排泄時感到刺痛,因此形成濁液。過度的思考和無節制的慾望,使心臟和腎臟無法正常互動,精氣流失,從而導致赤濁和白濁。紅色濁液是因為心臟虛弱伴隨熱氣,通常由過度思考引起;白色濁液是腎臟虛弱伴隨寒氣,通常由過度慾望造成。有學者認為白濁也可能由熱氣導致,也有學者認為胃中的濁氣向下流動,滲透到膀胱。紅色濁液是由濕熱影響血液;白色濁液是由濕熱影響氣血。
治療方法
大部分情況都是由濕痰流注導致,應乾燥中宮的濕氣,使用二陳湯治療痰,加入蒼朮和白朮以乾燥濕氣,加入柴胡和升麻以提升胃氣,治療方法需靈活運用。
例如在醉酒飽食後,性行為不節制,傷害脾臟和腎臟,脾臟影響腎臟,這就是土剋水。會導致小便黃濁,脾臟部位的脈象顯得洪大且頻率快,腎臟脈象微澀,尿液顏色如山梔子汁,沉澱物如石灰,或如血點凝結。應補充脾胃,可用四炒固真丹。
處方
清心蓮子飲,適用於治療心中發熱、煩躁、思慮憂愁、小便赤濁、夜晚夢遺、遺瀝澀痛、赤色便液等症狀。若酒色過度,上身強壯下身虛弱,心火上炎,肺部受到剋制,口苦喉乾,漸成消渴,四肢疲倦,男性五淋,女性帶下赤白,五心煩熱。此藥溫和,能清心養神,保密精氣,效果顯著。
石蓮肉、人參、黃耆、赤茯苓、麥門冬、地骨皮、黃芩、車前子、甘草等藥材,按比例煎煮溫服。若熱氣重,可加入柴胡和薄荷。若上盛下虛,可加入酒炒黃柏和知母。
滋腎飲,適用於治療白濁初起半月,效果極佳。
川萆薢、麥門冬、遠志、黃柏、菟絲子、五味子等藥材,等量混合,加入竹葉、燈草、少量大黃,煎煮空腹服用。
萆薢飲,適用於治療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白濁,頻數無度,漩白如油,光彩不定,漩腳澄下,凝而膏糊。
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烏藥等藥材,可加入茯苓、甘草,煎煮加入少量鹽,空腹溫服。腎虛可加入山藥、牛膝、杜仲;便濁可加入澤瀉、麥門冬。
三神湯,適用於治療遺精、白濁。
蒼朮、川萆薢、小茴香等藥材,加入薑片煎煮,加入少量鹽一同服用。
水火分清飲,適用於治療赤濁和白濁。
益智仁、萆薢、石菖蒲、赤茯苓、豬苓、車前子、澤瀉、白朮、陳皮、枳殼、甘草、麻黃等藥材,半酒半水煎煮,空腹溫服。長期患病可去掉麻黃,換成升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