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三 (2)
卷之三 (2)
1. 傷寒
弦而數,此為少陽經脈,其證胸脅痛而耳聾,寒熱,嘔而口苦,用小柴胡湯。或兩經合病,則脈弦而長,此湯加葛根、芍藥。緣膽無出入,有三禁,止宜和解表裡耳。
沉脈:重手按之,至肌肉之下,筋骨之間乃得,此為沉脈。然亦有二,陰陽寒熱,俱在沉脈中分。若沉而有力,為陽、為熱;沉而無力,為陰,為寒;沉數有力,則為陽明之本,表證罷而熱入於裡。惡寒頭痛悉除,及覺怕熱,欲揭衣被,揚手擲足,譫語狂妄,躁渴,或潮熱自汗,五、六日不大便,輕則大柴胡湯下之,重則六一順氣湯選用。
沉遲無力為寒。初病起,外證無頭痛;無身熱,便就怕寒,四肢厥冷,或腹痛吐瀉。或口吐白沫,或流冷涎,或戰慄面如刀刮,引衣蜷臥,不渴,或手足指甲青,此為陰經自中其寒,非從陽經傳來,急溫之,輕則理中湯,重則姜附湯、四逆湯之類。故經云:發熱惡寒發於陽,無熱惡寒發於陰也。
證
夫傷寒者,冬時天氣嚴寒,水冰地凍,而成殺厲之氣。體虛之人,觸犯之者,中而即病,名曰正傷寒。不即病者,乃寒邪藏於肌膚之間,伏於榮衛之內,至春因溫暖之氣而發者,名曰溫病。至夏因暑熱之氣而作者,名曰熱病。熱重於溫病也。雖曰傷寒,實為熱病,熱病乃汗病也。
非時行之氣,春應溫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涼,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故一歲之中,長幼病皆相似也。是時行不正之氣,非暴厲之氣。暴病者,疫病也。疫病者,乃春分至秋分前,天有暴寒,皆為時行之寒疫也。又有四時之正氣者,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凜冽。
然正氣亦能為病。春傷於風,夏必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瘧痢;秋傷於濕,冬必咳嗽;冬傷於寒,春必溫病。總曰傷寒。病自外入,或入於陽,或入於陰,皆無定體。非但始太陽,終厥陰論也。
或有自太陽始,日傳一經,六日傳至厥陰,邪氣衰而不傳自愈者;亦有不能再傳者;或有間經而傳者;或有傳之二三經而止者,或有始終只在一經者;或有越經而傳者;或有初入太陽,不作鬱熱,便入少陰而成真陰證者;或有直中陰經而成寒證者;有變證者;有脈變者;有取證不取脈者;有取脈不取證者;又有二陽,三陽同受而為合病者;或太陽、陽明先後受而為並病者;有日傳二經而為兩感者。蓋病有標本,治有逆從。
若夫常病用常法,理固易知。設有感冒非時暴寒,而誤作正傷寒者,有勞力感寒,而誤作真傷寒者,有直中陰經真寒證,而誤作傳經之熱證者,有溫熱病而誤作正傷寒治者,有暑證而誤作寒證者,有如狂而誤作發狂者,有血證發黃而誤作濕熱發黃者,有蚊跡而誤作發斑者,有動陰血而認作鼻衄者,有譫語而認作狂言者,有獨語而認作鄭聲者,有女勞復而認作陰陽易者,有短氣而認作發喘者,有痞滿而誤作結胸者,有心下硬痛,下利純清水,而俗名為漏底,而治之以燥熱藥者,有噦而誤作乾嘔者,有並病而誤作合病者,有正陽明腑病而誤作陽明經病者,有太陽無脈而便認作死證者,有里惡寒而誤作表惡寒者,有表熱而誤作裡熱者,有陰極發躁而誤作陽證者,有少陰病發熱而誤作太陽證者,有標本全不曉者。此幾件終世不相認者,比比皆然。
白話文:
[傷寒]
脈象呈現弦而數的狀態,這是屬於少陽經的脈象,這種情況通常會出現胸脅疼痛、耳聾、忽冷忽熱、想吐且口苦的症狀,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如果同時有兩條經脈都受到影響,脈象就會變成弦而長的狀態,這時要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入葛根和芍藥。因為膽的功能是負責疏通,如果膽的氣機不暢,會有三個禁忌,只能用和解表裡的藥物來調治。
脈象沉:用較大的力道按壓,直到肌肉的深處、筋骨之間才能摸到的脈象,就稱為沉脈。沉脈又可分為兩種情況,陰陽、寒熱都可以在沉脈中區分。如果脈象沉而有力,表示為陽、為熱;如果脈象沉而無力,表示為陰、為寒。脈象沉而數且有力,表示是陽明經的本證,是外表的症狀消失後,熱邪侵入體內。這時會出現怕冷頭痛都消失,反而開始怕熱、想掀開被子、手腳亂動、胡言亂語、煩躁口渴,或出現潮熱自汗、五六天不大便等症狀。症狀輕微的,可以用大柴胡湯來瀉熱;症狀嚴重的,則要選用六一順氣湯來治療。
脈象沉而遲且無力,表示體內有寒。疾病初期,如果沒有頭痛、沒有發熱,就開始怕冷,四肢冰冷,或腹痛吐瀉,或是口吐白沫、流冷涎,或是全身發抖、臉色蒼白,想縮起來蓋著被子,不覺得口渴,或手指腳趾甲發青,這表示是陰經自己受到寒邪侵襲,不是從陽經傳來的,要趕快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症狀輕微的,可以用理中湯;症狀嚴重的,則用薑附湯、四逆湯之類的藥物來治療。所以經典上說:「發熱怕冷是陽證,沒有發熱卻怕冷是陰證。」
疾病的辨證
所謂的傷寒,是指冬天天氣非常寒冷,水結冰、地凍僵,形成一種強烈的寒邪之氣。體質虛弱的人,如果接觸到這種寒邪,就會立即發病,這就叫做正傷寒。如果沒有立即發病,而是寒邪潛藏在皮膚肌肉之間、或在營衛之氣中,到了春天因為天氣轉暖而發病的,就叫做溫病。到了夏天因為暑熱之氣而發病的,就叫做熱病。熱病的症狀比溫病來得更嚴重。雖然都叫作傷寒,實際上是熱病,而熱病也往往是會出汗的病。
還有一種情況,是天氣不按照時令變化,春天應該溫暖反而寒冷,夏天應該炎熱反而涼爽,秋天應該涼爽反而炎熱,冬天應該寒冷反而溫暖,這就是不按照時令而出現的氣候變化。所以一年之中,無論大人小孩,得的病症都差不多。這種情況是季節錯亂引起的,不是突然發生的厲害疾病。突然發生的厲害疾病,叫做疫病。疫病通常在春分到秋分之前,天氣突然變得非常寒冷,都屬於季節性流行的寒疫。此外,還有四季正常的氣候變化,春天溫和、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寒冷。
但是正常的氣候也會引起疾病。春天如果受到風邪侵襲,到了夏天容易發生腹瀉;夏天如果受到暑邪侵襲,到了秋天容易發生瘧疾或痢疾;秋天如果受到濕邪侵襲,到了冬天容易發生咳嗽;冬天如果受到寒邪侵襲,到了春天容易發生溫病。這些都總稱為傷寒。疾病從體外侵入,可能會侵入陽經,也可能會侵入陰經,沒有固定的規律。並不是一定從太陽經開始,最後傳到厥陰經結束。
有的人是從太陽經開始,每天傳一條經脈,六天傳到厥陰經,邪氣衰退而自行痊癒;也有人無法再傳下去;也有人是隔一條經脈傳;也有人是傳到兩三條經脈就停止了;也有人從頭到尾都只在一條經脈;也有人是跳過經脈傳;也有人一開始侵犯太陽經,但沒有出現鬱熱的情況,就直接進入少陰經而變成真正的陰證;也有人是直接侵犯陰經而變成寒證。疾病會有變化的情況,脈象也會有變化的情況。有時候要看症狀來判斷,不一定要看脈象;有時候要看脈象來判斷,不一定要看症狀。還有兩條陽經、三條陽經同時受到侵襲而變成合病;或是太陽經、陽明經先後受到侵襲而變成並病;還有每天傳兩條經脈而變成兩感。總之疾病有本有標,治療有逆有從。
一般的疾病用一般的方法治療,道理當然很容易理解。但是如果遇到不是時候突然發生的寒邪,卻把它誤認為是正傷寒;或是因為勞累過度又感受到寒邪,而把它誤認為是真正的傷寒;或是直接侵犯陰經的真寒證,卻把它誤認為是傳經的熱證;或是溫熱病,卻把它誤認為是正傷寒而用錯方法治療;或是暑證卻把它誤認為是寒證;或是胡言亂語卻把它誤認為是發狂;或是血證發黃卻把它誤認為是濕熱發黃;或是被蚊子叮咬的痕跡卻把它誤認為是發斑;或是動了陰血卻把它當成是流鼻血;或是說話語無倫次卻把它當成是狂言;或是喃喃自語卻把它當成是病重時的呻吟;或是婦女產後復發的疾病卻把它當成是陰陽易;或是呼吸短促卻把它當成是氣喘;或是胸腹痞滿卻把它誤認為是結胸;或是心下硬痛、拉肚子拉出清稀水狀的大便,被俗稱為漏底,卻用燥熱的藥物來治療;或是打嗝卻把它誤認為是乾嘔;或是並病卻把它誤認為是合病;或是屬於正陽明腑的病變卻把它誤認為是陽明經的病變;或是太陽經沒有脈象就認為是死證;或是體內怕冷卻把它誤認為是體表怕冷;或是體表發熱卻把它誤認為是體內發熱;或是陰證到了極點出現煩躁卻把它誤認為是陽證;或是少陰病出現發熱卻把它誤認為是太陽證;或是根本不了解疾病的本和標。這些情況是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分辨清楚的,而且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