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5)

1. 嘔吐

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厥者難治。

夫嘔吐者,飲食入胃而覆逆出也。有物無聲謂之吐,有聲無物謂之噦,嘔吐謂之有聲有物。蓋人以胃氣為主,受納五穀,榮養百骸者也。若胃虛之人,不能攝養,或為寒氣所中,或為暑氣所幹,或為飲食所傷,或氣結而痰聚,皆能令人嘔吐。又有惡血停積胃口,嘔吐之間,雜以痰血;亦有胃熱火邪,衝上而作嘔吐者;有痰隔中焦,食不得下者;有氣逆者。又《內經》云,諸嘔吐逆衝上,皆屬心火。

河間亦曰:胃膈熱甚則為嘔,火氣炎上之象也,所感不同。

治法當以脈辨之:中寒則脈沉緊,四肢厥冷,飲食不下,當以溫暖之藥調之;挾暑則脈弦數而虛,煩熱燥渴,法當清涼之;停食痰積者,則當順氣和胃而消導之;積血者化其血;火逆者瀉其火,此其治法之大要也。

白話文:

脈證治論:嘔吐

嘔吐且脈搏微弱,小便頻密,身體微熱,手足厥冷者,治療困難。

嘔吐是指食物進入胃中後反覆逆流而出。沒有東西但有聲音者稱為噦,有東西又有聲音者稱為嘔吐。胃氣是人體的根本,負責吸收食物,滋養全身。如果胃虛弱,無法正常運作,或者受到寒氣侵襲,暑氣侵犯,食物中毒,氣滯痰結,都會導致嘔吐。

另外,還有惡血積聚在胃部,嘔吐時混雜著痰血;或者胃熱火邪上衝,引起嘔吐;或者痰阻礙中焦,食物無法下行;或者氣逆上衝。

《內經》記載:「諸嘔吐逆衝上,皆屬心火。」

河間醫家也說:「胃膈熱盛則會嘔吐,這是火氣炎上之象,所感不同。」

治療方法應根據脈象來辨證:

  • 中寒:脈沉緊,四肢厥冷,飲食不進,應使用溫暖藥物調理。
  • 挾暑:脈弦數而虛,煩躁發熱口渴,應使用清涼藥物治療。
  • 停食痰積:應順氣和胃,幫助消化。
  • 積血:應化解瘀血。
  • 火逆:應瀉火,這是治療的關鍵。

一嘔家聖藥是生薑,千金之說信矣。然氣逆作嘔,生薑散之;痰與水作嘔,半夏逐之。嘔有熱有寒,生薑於寒證最佳。若遇熱嘔,不可無烏梅也。

一胃中有熱,膈上有痰,令人時常嘔吐清水,詐噯氣吞酸等症,用二陳湯加薑、炒黃連、炒梔子、蒼朮、川芎、香附、砂仁、神麯、山楂,少加木香,以行滯氣。

白話文:

第一段

治療嘔吐的聖藥是生薑,千金方中的說法確實可信。但如果是氣逆引起的嘔吐,應該使用生薑散;如果是痰與水引起的嘔吐,則應該用半夏來驅逐。嘔吐有熱有寒,生薑對寒證最有效。如果遇到熱嘔,就不能缺少烏梅。

第二段

如果胃中有熱,膈膜上有痰,導致經常嘔吐清水,並伴有假性呃逆、吞酸等症狀,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入生薑、炒黃連、炒梔子、蒼朮、川芎、香附、砂仁、神曲、山楂,少加木香,以行氣化滯。

一時常吐清水,或口乾不喜食,冷涎自下而湧上者,此脾熱所致。二陳湯加白朮、芍藥、升麻、土炒黃連、黃芩、梔子、神麯、麥芽、乾薑,或煎或丸,隨時制宜。

一時常噁心嘔吐清水,胃口作痛,得食暫止,飢則痛甚,此胃中有蛔也。二陳湯加苦楝根皮、使君子煎服即愈。或用黑錫炒成灰,檳榔等分,米飲調服。

白話文:

一、如果經常嘔吐清水,或者口乾但沒有胃口吃東西,並且感到有涼膿自胃中湧上,這是由於脾熱所引起的。治療可以使用加了白朮、芍藥、升麻、土炒黃連、黃芩、梔子、神麯、麥芽、乾薑的二陳湯,可以煮湯喝,也可以做成丸劑,根據情況來決定。

二、如果突然出現噁心和嘔吐清水的情況,伴有腹部疼痛,吃點東西後會暫時緩解,但一餓就會疼痛加重,這可能是胃中有寄生蟲(如蛔蟲)造成的。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加了苦楝根皮和使君子的二陳湯煎服即可痊癒。或者,可以用黑錫炒成灰,搭配等分的檳榔,用水煎好的米湯調服。

煨姜散(西園制),治嘔吐噁心。

生薑一大塊,直切薄片,勿令折斷,層層滲鹽於內,以水濕苧麻密縛,外又用紙包水蘸濕火煨,令熟,去紙搗爛,和稀米飲服之。

椒茶餅(陳橘軒傳)〔批〕(按此方專治嘔吐之劑),止嘔吐,治翻胃。

川椒(去目,隔紙焙,三兩),芽茶(一兩五錢),桑白皮(末,一兩半),飛羅面(一兩五錢,炒)

上為細末,煉蜜作餅,每重一錢許,細嚼米湯下。

保中湯(雲林制)〔批〕(按此方治胃中痰火嘔吐之劑),治嘔吐不止,飲食不下。

白話文:

煨姜散

(西園制),主治嘔吐噁心。

取生薑一大塊,直切成薄片,切時不可折斷。將薄片一層一層地撒上鹽,用濕潤的苧麻繩緊緊捆綁,再用紙包好,並用濕水浸濕紙張,以火煨烤,直到薑熟透。去除紙張,將薑搗爛,和稀飯一起服用。

椒茶餅

(陳橘軒傳)〔批〕(按此方專治嘔吐之劑),止嘔吐,治翻胃。

川椒(去除黑色部分,隔著紙張烘烤,三兩),芽茶(一兩五錢),桑白皮(研成粉末,一兩半),飛羅面(一兩五錢,炒香)

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煉好的蜂蜜製成餅狀,每次服用約一錢重,細嚼後用米湯送服。

保中湯

(雲林制)〔批〕(按此方治胃中痰火嘔吐之劑),治嘔吐不止,飲食不下。

陳皮(八分),半夏(薑製,八分),茯苓(八分),甘草(三分),白朮(土炒,二錢),藿香(一錢),黃連(土炒,二錢),黃芩(土炒,一錢),山梔子(薑汁炒,二錢),砂仁(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長流水和嬌泥澄清水二鍾,煎至一鍾,稍冷頻服。吐逆甚,加伏龍肝一塊同煎。因氣,加香附,枳實。心煩,加竹茹。

比和飲,〔批〕(按此方治胃虛嘔吐之劑),治水穀不納,聞食氣即嘔。

白話文:

將陳皮、半夏(薑製)、茯苓、甘草、白朮(土炒)、藿香、黃連(土炒)、黃芩(土炒)、山梔子(薑汁炒)、砂仁等藥材,各取適量,一同研磨成粉末,加入生薑三片,用清水煎煮,至剩下一半時,稍涼後頻頻服用。若嘔吐嚴重,可加伏龍肝同煎。若因氣機不順,可加香附、枳實。若心煩,可加竹茹。此方主治胃虛嘔吐,以及吃東西就嘔吐的症狀。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茯苓(一錢),藿香(八錢),陳皮(五分),砂仁(五分),神麯(一錢,炒),甘草(五分)

上銼作一劑,用十年以上陳倉米一合,順流水二鍾,煎沸,泡伏龍肝,研細,攪混,澄清取一鍾,生薑三片,棗二枚,同煎七分,稍冷服。別以陳倉米飲時啜之,日進三服,即止。

枇杷散,治胃虛嘔噦不止。

枇杷葉(去毛),橘紅(各一兩),半夏(湯泡),赤茯苓(去皮),人參(各五錢),麥門冬(去心),青竹茹(各一兩二錢),甘草(四錢)

上銼,生薑三片,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服。

白話文:

將人參、白朮、茯苓、藿香、陳皮、砂仁、神麴和甘草等藥材研磨成粉,用十年以上陳倉米一合,加入兩碗水煎煮沸騰,再泡伏龍肝,研磨成細粉,攪拌均勻,澄清取出一碗,加入薑片和紅棗,再煎煮七分,稍涼後服用。每次服用前,可以先喝一些陳倉米水。一天服用三次,直至症狀消失。

枇杷散可以治療胃虛嘔吐不止。將枇杷葉、橘紅、半夏、赤茯苓、人參、麥門冬、青竹茹和甘草等藥材研磨成粉,加入薑片和兩碗水煎煮,取出一碗,空腹服用。

2. 噁心

噁心者,無聲無物,但心中欲吐不吐,欲嘔不嘔。雖曰噁心,非心經之病。其病皆在胃口上,有虛,有熱,有寒,有食,有痰。

治法:虛者補之,熱者清之,寒者溫之,食與痰者,消之化之。皆用生薑及薑汁,隨症佐藥,其效最速。

二陳湯(見痰門),加薑汁炒芩、連,梔子治胃熱噁心。

大半夏湯(即二陳湯去甘草加生薑),治胃寒噁心

小半夏茯苓湯(即大半夏湯去陳皮倍加生薑),治心中兀兀欲吐。

白話文:

噁心症

症狀: 噁心是一種沒有聲音、沒有東西吐出來,但心裡想吐又吐不出來,想嘔吐又嘔吐不出來的感受。雖然叫做噁心,但並不是心經的病症。它的病因主要在胃部,可以是虛證、熱證、寒證、食積、痰濕。

治療:

治法: 虛證就補虛,熱證就清熱,寒證就溫寒,食積與痰濕就消食化痰。所有情況都可以用生薑或薑汁,配合其他藥物治療,效果最快。

方劑:

  • 二陳湯 (見痰門),加薑汁炒芩、連,梔子治療胃熱引起的噁心。
  • 大半夏湯 (即二陳湯去甘草加生薑),治療胃寒引起的噁心。
  • 小半夏茯苓湯 (即大半夏湯去陳皮倍加生薑),治療心中鬱鬱寡歡,想吐的症狀。

導痰湯(即二陳湯加南星、枳殼),加竹茹、砂仁、姜炒黃連,治痰熱嘔吐,噁心氣盛者。

白話文:

導痰湯

(也就是二陳湯加入南星、枳殼),再添加竹茹、砂仁、姜炒黃連,可以治療痰熱引起的嘔吐、噁心、氣盛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