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7)

1. 中風

不治證

凡中風,但見髮直、搖頭、吐沫,上竄、面赤如妝、汗綴如珠,或頭面青黑、痰聲如拽鋸者,皆不治。若目閉,手散、鼻鼾、口張、遺尿不知,此五者為五臟絕,死候。但見其一,猶當施治。若心腎絕,尤難治也。若動止筋痛,是無血養筋,故痛,白筋枯。不治。

一切初中風、中氣,昏倒不知人事、牙關緊急、涎潮壅塞、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精神恍惚,倉卒之際,急以手大指掐刻人中,即醒。或急令人將病者兩手兩足,從上而下,頻頻趕出四肢,痰氣即散,免致攻心,即醒。或急以三稜針刺手中指甲角、十井穴,將去惡血,就以氣針刺合谷二穴、人中一穴,皆是良法。如或未效,用通關散通鼻,即提起頭頂法,候有嚏可治,無嚏不可治。

如口噤不開,破棺散擦之,口即開,即多灌香油,或少加麝香一二分,或用薑汁亦可,或太白散、化風丹、攝生飲之類,當隨證選而用之。如風痰頑結,諸藥不效者,奪命散一服即愈。

一痰涎壅盛者,口眼喎斜者,不能言語者,皆當用吐法,宜獨聖散吐之。或口噤,用藜蘆末少加麝香,灌入鼻內吐之。一吐不已,再吐之,亦有氣血虛而不可用吐法者。

肥人多有中風,以其形盛於外,而氣歉於內也。肺為氣出入之道。人胖者氣必急,氣急則肺邪盛。肺金剋木,膽為肝之腑,故痰涎壅盛,所以治之,必先理氣為急,中後氣未盡順,痰未盡除,調理之劑,惟當以藿香正氣散加南星、木香、防風、當歸,此藥非特治中風之證,而中惡、中氣尤宜。

一氣虛卒倒,參耆補之。挾痰,則濃煎人參湯,加竹瀝、薑汁。血虛四物湯補之。挾痰者,四物湯以薑汁炒過,更加竹瀝、薑汁。

一左癱右癱者、因氣血虛而痰火流注也。血虛則痰火流注於左,而為左癱,宜四物湯加白芥子、竹瀝、薑汁;兼有死血,加桃仁、紅花。氣虛則痰火流注於右,而為右癱,宜四君子湯合二陳湯,加白芥子、竹瀝、薑汁,能食者去竹瀝,加荊瀝尤妙。肥人多濕,少加附子行經。癱瘓初起,急治則可,久則痰火鬱結而難治也。

一中風飲食坐臥如常,但失音不語,俗呼為啞風,小續命去附子,加石菖蒲一錢,或訶子清音湯亦可。然不語豈止一端?有舌強不語,有神昏不語,有口噤不語,有舌縱語澀,有舌麻語澀,其間治痰、治風、安神、養氣血,各從活法,又難拘續命、訶子而已。

一中氣亦似中風,但風中口中多痰涎,氣中則無。又風中身溫,氣中身冷。風中脈浮洪,氣中脈沉伏。此七情內傷,氣逆為病,治當順氣,用烏藥順氣散、八味順氣散主之,或藿香正氣散亦可。經云:無故而喑,脈不至,不治自已,謂氣暴逆也,氣復則已,審如是,雖不服藥,亦自可。

白話文:

中風

不治之症狀

凡是中風的人,如果出現頭髮直立、頭部搖晃、口吐白沫,身體向上竄動、面色紅得像化過妝一樣、汗珠像一顆顆串起來的,或者頭和臉色青黑、痰聲像鋸子拉木頭一樣的,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如果眼睛閉著、手無力張開、打鼾、嘴巴張開、大小便失禁,這五種情況代表五臟功能衰竭,是臨死前的徵兆。如果只出現其中一種,還應盡力治療。如果心臟和腎臟功能衰竭,就更難治療了。如果身體動的時候筋脈疼痛,是因為沒有血液滋養筋脈導致,筋脈枯竭,這種情況也是無法治癒的。

中風急救處理

所有初次中風或中氣(類似中風的症狀),突然昏倒、失去意識、牙關緊閉、口水壅塞、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精神恍惚的時候,在緊急情況下,應立即用大拇指掐病人的人中穴,這樣可以使病人甦醒。或者趕快讓人將病人的兩手兩腳,從上到下頻繁地推趕四肢,這樣痰氣就能散開,避免攻入心臟,病人也能醒來。或者立即用三稜針刺病人手中指甲角和十井穴,放出惡血,再用氣針刺合谷穴和人中穴,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如果這些方法都沒有效果,用通關散通鼻,然後抬起病人的頭頂,如果病人打噴嚏就表示可以治癒,不打噴嚏就無法治癒。

如果病人牙關緊閉無法張開嘴巴,可以用破棺散擦拭,嘴巴就能張開,然後多灌入香油,或者少加一點麝香,或者用薑汁也可以,或者使用太白散、化風丹、攝生飲等藥方,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如果風痰頑固凝結,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可以使用奪命散,服用一劑就能治癒。

如果痰涎過多、口眼歪斜、不能說話,都應該使用催吐的方法,適合使用獨聖散催吐。如果牙關緊閉,可以用藜蘆末加少量麝香,灌入鼻孔催吐。如果一次催吐沒有停止,可以再次催吐,但也有些病人因為氣血虛弱不適合使用催吐的方法。

肥胖的人容易中風,是因為他們體型外表看起來強壯,但體內氣不足。肺是氣體出入的通道。肥胖的人氣一定很急促,氣急則肺部邪氣旺盛。肺屬金,會克制屬木的肝,膽是肝的輔助器官,所以痰涎才會壅盛。因此,治療肥胖的人中風,必須先調理氣機,是當務之急。中風後,氣機還沒有完全順暢,痰也沒有完全清除,調理的藥方,應該用藿香正氣散加上南星、木香、防風、當歸,這個藥方不僅可以治療中風,對於中惡、中氣等症狀也特別適合。

氣虛導致突然昏倒,可以用人參、黃耆補氣。如果兼有痰,就濃煎人參湯,加入竹瀝、薑汁。血虛就用四物湯來補血。如果兼有痰,用薑汁炒過的四物湯,再加入竹瀝、薑汁。

左半身癱瘓或右半身癱瘓,是因為氣血虛弱而痰火流注所導致。血虛的時候,痰火會流注到左邊,導致左半身癱瘓,應該使用四物湯加上白芥子、竹瀝、薑汁;如果兼有瘀血,就加桃仁、紅花。氣虛的時候,痰火會流注到右邊,導致右半身癱瘓,應該使用四君子湯合二陳湯,加上白芥子、竹瀝、薑汁,如果食慾好,可以去掉竹瀝,加入荊瀝更好。肥胖的人多有濕氣,可以少量加入附子來疏通行經絡。癱瘓初期治療效果較好,時間久了痰火鬱結就很難治療了。

中風後飲食起居如常,只是失聲不能說話,俗稱啞風,可以用小續命湯去掉附子,加入石菖蒲一錢,或者使用訶子清音湯也可以。但是不能說話的原因有很多種,有的是因為舌頭僵硬不能說話,有的是因為神志昏迷不能說話,有的是因為牙關緊閉不能說話,有的是因為舌頭鬆弛導致說話口齒不清,有的是因為舌頭麻木導致說話口齒不清。治療方法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分別治療痰、風、安神、補養氣血,不能拘泥於使用小續命湯或訶子清音湯。

中氣也類似中風,但中風口中多痰涎,而中氣則沒有。另外,中風身體會發熱,中氣則身體發冷。中風的脈象浮而洪大,中氣的脈象沉而伏。這是因為七情內傷導致氣逆而發病,治療應該順氣,可以用烏藥順氣散、八味順氣散來治療,或者使用藿香正氣散也可以。《黃帝內經》說:「無緣無故失聲,脈搏摸不到,不用治療也會自己好。」說的就是氣突然逆亂,等氣順了就會好。如果確實是這種情況,即使不吃藥,也會自己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