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十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 (8)

1. 出痘三朝證治例

過六日後,毒盛不能盡出,反攻臟腑,變黑歸腎,死矣。悔何及哉?若解毒之後,痘頂不紅,根窠紅潤,小便清利,大便如常,能食不渴,此表裡皆清矣,再勿解毒。若色轉白,證變虛寒,又當溫補氣血,以助貫膿收靨,否則反成癢塌,猶傷寒過服涼藥,陽證變陰,又當服保元湯加乾薑、白朮之類,不可拘泥。

凡痘瘡初出之際,須看胸前,若稠密,急煎消毒飲,加山楂、黃芩(酒洗)、紫草,減食加人參。

凡痘色淡白,頂不堅實,不礙指者,氣虛也;根窠不紅,或略紅,手摸過處轉白者,血虛也。便當大補氣血,以保元湯加川芎、當歸。

凡痘熱盛,發紅斑,如錦紋在皮肉者,化毒湯加紅花、黃芩、升麻。喉痛加玄參,磨犀角和服,此傷寒陽毒發斑,用玄參升麻湯加減之法。若見黑斑,不終日而死矣。

凡出痘時,或有紅丹,如雲頭突起者,敗毒散加紫草、紅花、黃芩解之。

凡出痘後,或發麻疹稠密如蠶種者,化毒湯加柴胡、紅花解之。若色好,不可過用涼藥傷脾,以致陷伏。

凡出痘時,或泄瀉,大便黃,小便赤,口氣熱如渴,此為熱瀉,宜去桂五苓散加木通、車前、燈草;如溏泄清利,口氣冷不渴,此為寒瀉,宜五苓散加肉豆蔻,甚者保元湯加白朮、乾薑。

凡痘正出,或因吐瀉陷伏,宜胃苓湯;寒甚吐瀉不止,宜理中湯加丁香、肉豆蔻,附子。

凡因食積生冷,膨脹疼痛者,平胃散加山楂、麥芽、香附、砂仁之類。

凡痘瘡初起發時,自汗不妨,蓋濕熱熏蒸故也,甚者,保元湯實表,以防其難靨也。

凡痘出紅赤,掀摸過皮軟不礙指者,此賊痘也,過三日變成水泡,此危證也。急少下保元湯,大加紫草、蟬蛻、紅花解之;或煎燈草木通湯調六一散,利出心經蘊熱而紅自退;如已成水泡,則保元湯中倍加四苓散利之,此千金秘方也。不然則遍身抓破赤爛而死。(愚見賊痘者,是諸痘未漿,此痘先以成熟者,亦是賊痘也,又名假虛。

泛發太陽脈門、喉掩、心等處,三日見者,六日死;四日見者,七日亡;五六日見者,十一二日必死也。)

凡痘一出即變黑者,乃腎證也,此為惡候,如有起興,少用保元湯,大下紫草、紅花服下,外用四聖散點之。然早能涼血解毒,必無此患,亦多因脾胃衰弱,土不能制水故也。經曰:紅變白,白變黃者,生;紅變紫,紫變黑者,死。

自出痘三日內,毒氣半於表裡,此時妄汗,則成斑爛,妄下則成陷伏。峻塞之藥傷胃,峻熱之藥助火。虛寒不補,則陷伏癢塌;盛熱不解,則變黑歸腎,然則醫者,可不審證?

白話文:

如果出痘過了六天,毒性太強無法完全發出來,反而侵入內臟,變成黑紫色並歸於腎臟,就會死亡。到了那時後悔也來不及了。如果在解毒之後,痘頂不是紅色,但根部周圍紅潤,小便順暢,大便正常,能吃東西且不口渴,這就表示身體內外都已經清除了毒素,就不需要再解毒了。如果痘的顏色轉為白色,症狀轉為虛寒,就應該用溫補氣血的藥方,來幫助痘瘡成熟並結痂,否則反而會變成癢塌的狀況,就像傷寒病吃了過多的寒涼藥,使陽證轉為陰證一樣,這時就應該服用保元湯加上乾薑、白朮之類的藥材,不要固執於一種方法。

凡是痘瘡剛開始出現的時候,要看胸前的情況,如果非常密集,就要趕緊煎煮消毒飲來服用,並加入山楂、黃芩(用酒洗過)、紫草,減少飲食並加入人參。

凡是痘的顏色淡白,痘頂不堅實,摸起來不礙手的,這是氣虛的表現;如果痘的根部不紅,或稍微有點紅,用手摸過的地方會轉為白色,這是血虛的表現。這時就應該大補氣血,使用保元湯加上川芎、當歸。

凡是痘發熱嚴重,出現像錦緞花紋般的紅色斑點在皮膚上的,要服用化毒湯,並加入紅花、黃芩、升麻。如果喉嚨痛,要加入玄參,並磨犀角一起服用,這就像傷寒病中陽毒發斑,可以用玄參升麻湯加減的方法來處理。如果出現黑色的斑點,那不出一天就會死亡。

凡是出痘的時候,如果出現像雲頭突起的紅色丹毒,要用敗毒散加上紫草、紅花、黃芩來化解。

凡是出痘之後,如果發出像蠶卵般密集的麻疹,要用化毒湯加上柴胡、紅花來化解。如果痘的顏色很好,就不要過度使用寒涼的藥物傷害脾胃,導致毒邪內陷。

凡是出痘的時候,如果出現腹瀉,大便黃色,小便赤紅,口氣熱而且口渴,這是熱瀉,可以用去桂五苓散加上木通、車前子、燈心草;如果腹瀉清稀,口氣冷而且不口渴,這是寒瀉,可以用五苓散加上肉豆蔻,嚴重的話可以用保元湯加上白朮、乾薑。

凡是痘瘡正在發出來的時候,如果因為嘔吐或腹瀉而導致痘瘡內陷,可以用胃苓湯;如果寒症嚴重,嘔吐腹瀉不止,可以用理中湯加上丁香、肉豆蔻、附子。

凡是因為吃太多生冷食物,導致腹脹疼痛的,可以用平胃散加上山楂、麥芽、香附、砂仁之類的藥材。

凡是痘瘡剛開始發出來的時候,如果有自汗的情況是正常的,因為這是濕熱熏蒸的緣故,如果自汗很嚴重,可以用保元湯來鞏固體表,防止痘瘡難以結痂。

凡是痘瘡長出來是紅色,用手輕輕摸過去,皮膚柔軟不礙手,這是「賊痘」,過了三天就會變成水泡,這是一種危險的症狀。要趕緊服用少量的保元湯,並大量加入紫草、蟬蛻、紅花來化解;或者煎煮燈心草木通湯,調入六一散來服用,幫助心經的熱毒從小便排出,紅色自然就會消退;如果已經變成水泡,就在保元湯中加倍四苓散來利水,這是千金難得的秘方。不然的話,就會全身抓破、紅腫潰爛而死。(我的看法是,「賊痘」指的是其他痘瘡都還沒成熟,這種痘瘡卻先成熟,也是「賊痘」,又叫做「假虛」)。

如果痘瘡是發在太陽脈門、喉嚨、心等部位,三天內出現,六天就會死亡;四天內出現,七天就會死亡;五六天內出現,十一二天一定會死亡。

凡是痘瘡一出來就變成黑色的,這是腎臟方面的問題,屬於不好的徵兆,如果有好轉的跡象,可以用少量的保元湯,再大量使用紫草、紅花來服用,外用四聖散塗抹。但如果能及早涼血解毒,一定不會有這種狀況,多是因為脾胃虛弱,土不能克制水造成的。《經》上說:紅色轉為白色,白色轉為黃色的,是好的;紅色轉為紫色,紫色轉為黑色的,是死亡的徵兆。

從出痘的三天內,毒氣有一半在體表,一半在體內,這時候如果隨意發汗,就會變成斑爛的狀況,如果隨意攻下,就會導致痘瘡內陷。使用過於猛烈的藥物會傷害脾胃,使用過於溫熱的藥物會助長火氣。虛寒不補,就會導致痘瘡內陷,並且難以結痂;盛熱不解,就會變成黑色並歸於腎臟,因此醫生怎麼能不仔細審視病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