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十三 (16)
卷之十三 (16)
1. 癖疾
黑龍妙化膏(劉少保公傳),貼癖塊,血積,氣積,疳積,食積等疾。
川烏(一兩),草烏(一兩),當歸(一兩),白芷(一兩),赤芍(一兩),生地(一兩),熟地(一兩),兩頭尖(一兩),官桂(一兩),三稜(一兩),莪朮(一兩),穿山甲(一兩),木鱉子(去殼,淨仁,一兩),巴豆(去殼,一百個),蓖麻仁(一百個)
上銼碎,用香油二斤,浸三日,文武火,熬至焦黑,濾去渣,將油再熬至半炷香,下黃丹,炒黑色,一斤,研同熬,以柳條攪,不住手,滴水成珠,不散為度,取出入後藥。
乳香(一兩),沒藥(一兩),木香(一兩),麝香(二兩),五靈芝(一兩)
上為細末,入內攪勻,瓷器盛之,量疾大小,用五倍子染過狗皮,攤貼半月,一易製藥,勿犯婦人手及雞犬見之。忌食半魚等肉發物,二、三個月,大效。
化癖膏(範任庵傳)
真香油(一斤),好黃丹(半斤),川烏(五錢),甘遂(五錢),當歸(五錢),甘草(五錢),蜣螂(二十個),穿山甲(五錢),木鱉子(五錢,仁)
上先將油入鍋內,用前七味熬焦,去渣,入黃丹熬成珠,離了火,入後藥。
蘆薈(五錢),阿魏(五錢),硇砂(五錢),硼砂(五錢),皮硝(五錢),麝香(五錢),水紅花(七錢)
此七味為細末,入內隨用,每一個,重三錢,頭貼時,先用皮硝水洗患處,極淨,然後貼上。三日覺肚皮癢;七日覺疾甚痛,即其驗也。忌生冷油膩等物。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
香油(一斤),桃(一兩),榆(二兩),椿(一兩),槐(一兩),柳(一兩),柏枝(一兩),楮(一兩),豬宗(四兩),血餘(一兩),水紅花穗(一斤)
以上俱入油內熬焦,去渣,又入後藥。
黃連(一兩),黃芩(一兩),黃柏(一兩),梔子(一兩),大黃(一兩),連翹(一兩),川烏(一兩),兩頭尖(一兩),川芎(一兩),防風(一兩),荊芥(一兩),木鱉子(一兩),薄荷(一兩),蒼朮(一兩),苦參(一兩),穿山甲(一兩),當歸(尾,一兩),蓖麻仁(一兩)
入油內熬焦撈出,稱前油,如油一兩,入黃丹五錢,熬至滴水成珠,離火待溫,入後細藥。
阿魏(一錢),血竭(一錢),蘆薈(一錢),硼砂(一錢),硇砂(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胡黃連(一錢),兒茶(一錢),輕粉(一錢),雄黃(一錢),天竺黃(一錢),蜈蚣(三條,為末),朝腦(一個),麝香(三分)
臨攤貼藥入麝,貼患處,神效。
挑筋灸癖法
令患人低坐彎腰,醫以右手大指、中指橫掐住兩胯骨尖上,相平橫過,中間脊骨掐處是穴,將牙花記住,用手按脊下二寸許,則上記牙花必跳動,是真穴;不動,不是穴。於動處,用藥制過紙擦之,使皮肉麻木,用艾灸一炷,將大布針穿絲線一條,將針放斜,橫刺入皮,如艾炷大穿到線,慢慢勒破皮,然後再用針,斜入橫挑,過線勒斷,白筋四、五條,出鮮血易治,出紫血難愈。
白話文:
黑龍妙化膏(劉少保公傳)
這個藥膏是用來貼在身體上,治療因為各種原因積聚形成的硬塊,像是血瘀、氣滯、消化不良或疳積等問題。
藥材包含:川烏、草烏、當歸、白芷、赤芍、生地、熟地、兩頭尖、官桂、三稜、莪朮、穿山甲、木鱉子(去殼取仁)、巴豆(去殼)、蓖麻仁。
先把這些藥材切碎,用二斤香油浸泡三天。然後用小火慢慢熬煮,直到藥材焦黑。濾掉藥渣後,再把油繼續熬煮到稍微濃稠。接著加入炒黑的黃丹,一斤的量,邊攪拌邊熬煮,用柳條不停攪拌,直到滴一滴到水裡會變成圓珠狀而不散開,這樣就熬好了。把熬好的油取出放涼,然後加入下面的藥材:乳香、沒藥、木香、麝香、五靈脂。
把這些後加的藥材磨成細粉,和之前的油混合均勻。用瓷器裝好。取適量藥膏,塗在用五倍子染過的狗皮上,然後貼在患處,半個月換一次藥。製藥和貼藥時,不要讓婦女的手碰到,也不要讓雞或狗看到。飲食方面要忌口,像是魚肉等容易引起發炎的食物都不要吃。如果這樣持續治療二三個月,效果會很好。
化癖膏(範任庵傳)
這個藥膏的製作方法是:用一斤香油,加入半斤黃丹、五錢川烏、五錢甘遂、五錢當歸、五錢甘草、二十個蜣螂、五錢穿山甲、五錢木鱉子(取仁)。
先將香油放入鍋中,加入前面七種藥材熬煮到焦黑,然後濾掉藥渣。接著加入黃丹熬煮成珠狀,熄火後,再加入以下藥材:蘆薈、阿魏、硇砂、硼砂、皮硝、麝香、水紅花。
把後加的七種藥材磨成細粉,和之前的藥油混合。每次使用時,取約三錢的藥膏。貼藥之前,先用皮硝水把患處洗乾淨,然後再貼上。貼藥後,如果三天覺得肚皮癢,七天覺得患處很痛,就表示藥有效。治療期間要忌食生冷油膩的食物。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
這個藥膏的製作方法是:用一斤香油,加入一兩桃樹枝、二兩榆樹枝、一兩椿樹枝、一兩槐樹枝、一兩柳樹枝、一兩柏樹枝、一兩楮樹枝、四兩豬宗、一兩血餘、一斤水紅花穗。
把以上藥材都放入香油中熬煮到焦黑,然後濾掉藥渣。接著加入以下藥材: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大黃、連翹、川烏、兩頭尖、川芎、防風、荊芥、木鱉子、薄荷、蒼朮、苦參、穿山甲、當歸(尾)、蓖麻仁。
把這些藥材放入油中熬煮到焦黑,撈出。量一下剩餘的油量,如果剩一兩油,就加入五錢黃丹,熬煮到滴水成珠。離火放涼後,再加入以下細粉狀藥材:阿魏、血竭、蘆薈、硼砂、硇砂、乳香、沒藥、胡黃連、兒茶、輕粉、雄黃、天竺黃、蜈蚣(磨成粉)、朝腦、麝香。
臨要貼藥時再加入麝香,貼在患處,效果很好。
挑筋灸癖法
這個方法是讓患者彎腰坐著,醫生用右手拇指和中指按住患者兩邊胯骨突出的地方,然後在兩胯骨尖相對的脊椎骨處找到一個點。用牙齒在那個點上做個記號,然後用手按壓脊椎下方約兩寸的地方,如果記號處的皮膚有跳動的感覺,那就是真正的穴位。如果沒有跳動,就不是穴位。找到穴位後,用藥擦在穴位上,讓皮膚麻木,然後用艾灸在那裡灸一炷。再用一根大布針穿上絲線,斜著刺入皮膚,穿過線,慢慢把皮膚勒破。接著再用針,斜著挑斷皮下的白筋四五條。如果是出鮮血,就容易治好;如果是出紫血,就比較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