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五 (1)
卷之五 (1)
1. 瘧疾
脈
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宜汗之;弦遲者多寒,宜溫之;弦緊宜下;浮大宜吐;弦短者傷食;弦滑者多痰;虛微無力為久病;洪數無力為虛;代散則死。
證
夫瘧有風瘧、暑瘧、濕瘧、食瘧、痰瘧、瘧母,諸瘧之不同,不過風、寒、暑、濕之外感,七情、五味之內傷之所致也。然內外失守,真邪不分,陰陽偏勝,寒熱交攻,乃成瘧也。有一日一發,有二日一發,有三日一發,有間一日連二日發,氣血俱受病。有夜與日各發,有發於午前,有發於午後。
其始發之時,欠伸,畏寒戰慄,頭痛,或渴,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單寒不熱,或單熱不寒,或寒少熱多,或寒多熱少。
白話文:
脈象:
瘧疾脈象常見為弦脈。弦脈多見於熱症,應以發汗治療;弦脈緩慢則多見於寒症,應以溫熱方法治療;弦脈緊張應使用下法;弦脈浮大應考慮使用催吐;弦脈短促可能代表消化不良;弦脈滑潤則多見於痰症;虛弱無力的脈象通常表示病程已久;洪脈伴隨快速心跳可能為虛症;脈象交替散亂則表示病情危急。
證狀:
瘧疾分為風熱型、暑熱型、濕熱型、食熱型、痰熱型以及由其他因素引起的熱症。各種類型的瘧疾,大多是由外感風、寒、暑、濕等因素,以及內傷七情、五味造成的。然而,如果內外失衡,無法分辨真假病邪,陰陽失調,寒熱交錯,則會形成瘧疾。
瘧疾的發作模式多樣,包括一日發作一次,兩日發作一次,三日發作一次,或隔日連續發作兩日,這都表明瞭體內氣血都受到影響。發作時間也可能在夜晚或白天,或在午前後發作。
發作初期,患者可能感到疲倦,畏寒,身體顫抖,頭痛,或者口渴,或者先出現寒症後轉為熱症,或者先熱後寒,或者只出現寒症不伴有熱症,或者只出現熱症不伴有寒症,或者寒症略多於熱症,或者熱症略多於寒症。
治
治療之法,當先發散外邪。有有汗,有無汗。無汗者要有汗,散邪為主;有汗者要無汗,扶正為主。然散邪扶正,病不退者,又須分利陰陽,以柴苓湯最效。甚者或以截藥而除之,不二飲、勝金丸之類截之。不愈,乃氣血大虛,要扶胃氣為本,露姜養胃湯、養胃丹之類。又有綿延不休,彌𥜥越歲,汗、吐、下過,榮衛虧損,邪氣伏藏脅間,結為症癖,謂之瘧母,痎瘧飲,黃甲丸之類。蓋瘧有新久淺深,治有緩急次序,宜以脈症參驗,量其虛實而療之。
白話文:
治療之法
治療疾病,應當先將外邪發散出去。外邪發散,有分有汗和無汗兩種情況。無汗者,要使之出汗,以散邪為主;有汗者,要使其止汗,以扶正為主。
然而,若散邪扶正後,病情仍未退卻,則需進一步分利陰陽,以柴苓湯最為有效。若病情嚴重,可採取截斷藥物的方法,例如不二飲、勝金丸等。
若以上方法都不奏效,則可能是氣血大虛,應以扶胃氣為本,使用露姜養胃湯、養胃丹等藥物。
還有一些病症,綿延不休,反覆發作,經過汗、吐、下等治療後,正氣虧損,邪氣潛伏在脅肋之間,形成頑固的病症,稱為瘧母,此時可使用痎瘧飲、黃甲丸等藥物。
總之,瘧疾的病程有新舊之分,病情的深淺也不盡相同,治療方法也應根據病情輕重緩急進行調整。因此,應根據脈象和症狀參照驗證,評估患者虛實,再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
《機要》謂太陽經為寒瘧,治多汗之;陽明經為熱瘧,治多下之;少陽經為風瘧,治多和之。此三陽受病,謂之暴瘧。在夏至後,處暑前,乃傷之淺者。在三陽經則總之為寒瘧。在處暑後,冬至前,乃傷之重者。其三陰經瘧,作於子午卯酉日者,少陰瘧;作於寅申巳亥日者,厥陰瘧;作於辰戌丑未日者,太陰瘧也。
一凡瘧方來,正發不可服藥,服藥在於未發兩時之先。不則藥病交爭,轉為深害,當戒之。
一平素虛弱,兼以勞役內傷,挾感外邪;以致瘧疾。寒熱交作,肢體倦怠,乏力少氣,以補中益氣湯加黃芩、芍藥、半夏。有汗及寒重,加桂枝,倍黃耆;熱甚加柴胡、黃耆;渴加麥門冬、天花粉。
白話文:
《機要》說太陽經的瘧疾是寒瘧,治療要以多汗為主;陽明經的瘧疾是熱瘧,治療要以多下為主;少陽經的瘧疾是風瘧,治療要以多和為主。這三陽經受病,稱為暴瘧。在夏至後,處暑前,是受病較淺的。在三陽經,總之稱為寒瘧。在處暑後,冬至前,是受病較重的。至於三陰經的瘧疾,在子、午、卯、酉日發作的,是少陰瘧;在寅、申、巳、亥日發作的,是厥陰瘧;在辰、戌、丑、未日發作的,是太陰瘧。
一般來說,瘧疾發作時,不要服用藥物,服藥應該在發作前的兩時。否則藥物與疾病相爭,會加重病情,要謹慎。
平時體虛,再加上勞累內傷,再加上外邪入侵,就會導致瘧疾。寒熱交替,四肢無力,疲憊乏氣,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再加上黃芩、芍藥、半夏。如果出汗多或寒重,可以加桂枝,黃芪加倍;如果熱症嚴重,可以加柴胡、黃芪;如果口渴,可以加麥門冬、天花粉。
一久瘧,乃屬元氣虛弱。蓋氣虛則寒,血虛則熱,胃虛則惡寒,脾虛則發熱。陰火下流,則寒熱交作,或吐涎不食,泄瀉腹痛,手足逆冷,寒慄鼓頷。若誤投以清脾截瘧二飲,多致不起。
一瘧後飲食少進,四肢無力,面色萎黃,身體虛弱,以四君子湯合大棗,加姜炒黃連、麩炒枳實,煎服。
一凡瘧後,大汗出者,乃榮血不足之候,以人參養榮湯主之。
方
散(邪湯三山陳氏傳)〔批〕(按此方治瘧無汗,當發汗散邪為主)
白話文:
長期瘧疾,往往是元氣虛弱造成的。氣虛則容易感到寒冷,血虛則容易感到發熱,胃虛則容易怕冷,脾虛則容易發燒。陰火下降,就會寒熱交替,可能伴隨吐口水、不想吃東西、腹瀉腹痛、手腳冰冷、發抖、脖子僵硬等症狀。如果誤用清脾截瘧的藥方,很容易導致病情加重。
瘧疾後如果食慾不振、四肢乏力、面色蒼白、身體虛弱,可以用四君子湯加紅棗、姜炒黃連、麩炒枳實煎服。
凡是瘧疾後大量出汗的,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可以用人參養榮湯治療。
治療瘧疾無汗,應該以發汗散邪為主。
治三陽經瘧,頭痛無汗,發熱惡寒,當發汗散邪。
川芎(一錢),白芷(一錢),麻黃(去節,一錢),防風(一錢),紫蘇(一錢),羌活(一錢),甘草(五分),白芍藥(酒炒,一錢)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蔥白三莖,水煎,露一宿,次日溫服。有痰,加陳皮、半夏。宿食不消,吞酸惡食,加麩炒枳實,薑汁炒厚朴、山楂、萊菔子。濕,加蒼朮。挾氣,加青皮、蘇梗、香附。
白話文:
治療三陽經瘧疾,患者頭疼沒有汗,發燒怕冷,需要用發汗散邪的藥物。方劑包含川芎、白芷、麻黃(去節)、防風、紫蘇、羌活、甘草、白芍(酒炒),加生薑、蔥白水煎,一晚後隔天溫服。如果患者有痰,可加陳皮、半夏;宿食不消、吞酸惡食,可加麩炒枳實、薑汁炒厚朴、山楂、萊菔子;如果患者有濕氣,可加蒼朮;如果挾氣,可加青皮、蘇梗、香附。
正氣湯(三山陳氏傳)〔批〕(按此方治瘧有汗,當止汗正氣為主)
治虛弱人瘧,頭疼自汗;寒熱往來,當扶正散邪。
柴胡(一錢),前胡(一錢),川芎(一錢),白芷(一錢),半夏(薑製,一錢),麥冬(去心,八分),檳榔(一錢),草果(一錢),青皮(炒,一錢),茯苓(八分),桂枝(一錢),甘草(炙,八分),白芍(炒,一錢),陳皮(八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煎,預先熱服。
白話文:
這方子是三山陳氏傳下來的,用來治療虛弱的人患上的瘧疾,症狀是頭疼、自汗、寒熱往來,主要目的是扶正祛邪。方子中包含柴胡、前胡、川芎、白芷、半夏(薑製)、麥冬(去心)、檳榔、草果、青皮(炒)、茯苓、桂枝、甘草(炙)、白芍(炒)、陳皮等藥材,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加生薑三片、大棗兩枚,用水煎煮,趁熱服用。
柴苓湯,〔批〕(按此方治瘧,分利陰陽,和解表裡之劑),此藥分利陰陽,和解表裡之劑。
柴胡(八分),黃芩(炒,一錢),人參(去蘆,一錢),半夏(薑製,一錢),甘草(六分),豬苓(一錢),澤瀉(一錢),白朮(炒,一錢),茯苓(八分),肉桂(七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煎溫服。無汗加麻黃。有汗加桂枝。寒多倍肉桂。熱多加黃芩。胸膈滿悶加枳殼、桔梗。
白話文:
柴苓湯專治瘧疾,能分利陰陽,調和表裡,藥材包括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豬苓、澤瀉、白朮、茯苓、肉桂等,以生薑、大棗水煎溫服,若患者無汗則加麻黃,有汗則加桂枝,體寒者加倍肉桂,體熱者加黃芩,胸膈滿悶者加枳殼、桔梗。
不二飲(秘方),治一切寒熱瘧疾,一服即止如神。
常山(二錢),檳榔(雌,一錢;雄,一錢。尖銳者為雄,平禿者為雌),知母(一錢五分),貝母(一錢五分)
上銼一劑,酒一鍾,煎至八分。不可過熟,熟則不效。露一宿,臨發日,五更溫服。勿令女人煎藥。
勝金丸,治一切寒熱瘧疾,胸膈停痰,一服立效。
常山(四兩,好酒浸一宿,曬乾),檳榔(二兩),蒼朮(二兩,米泔浸一宿,曬乾),草果(二兩)
上為細末,將前所浸常山余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未發前一日,臨臥時冷酒送下,即臥,不可言語,直至雞鳴時,再進七十丸。忌食生冷熱物,及雞魚麩面之類,不則不效矣。
白話文:
不二飲是治療各種寒熱瘧疾的秘方,一劑就能藥到病除,效果神奇。藥方包括常山二錢、雌性檳榔一錢、雄性檳榔一錢(尖銳者為雄,平禿者為雌)、知母一錢五分、貝母一錢五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用一碗酒煎煮至八分滿,不可煮得太久,否則藥效減弱。煮好後放在露水裡浸泡一晚,發病當天五更時溫熱服用。切忌讓女人煎藥。
勝金丸也是治療各種寒熱瘧疾的藥方,還能治癒胸膈停痰,一服就能見效。藥方包括常山四兩(用好酒浸泡一晚,曬乾)、檳榔二兩、蒼朮二兩(用米泔水浸泡一晚,曬乾)、草果二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用之前浸泡常山的酒煮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在發病前一天晚上臨睡前用冷酒送服,服藥後立即躺下,不可說話,直到雞鳴時再服用七十丸。忌食生冷熱的食物,以及雞魚麩面等食物,否則藥效就會減弱。
瘧靈丹(秘方),治一切瘧,服藥不愈,以此截之。
雄雞豆(揀圓者為雄,四十九粒,先一日以水泡去皮,研爛),人言末(一錢),雄黃(一錢,為衣)
上於五月五日午時,同搗為丸,如芡實大,陰乾收貯。臨發日早晨,面東,無根水下一丸。忌熱酒熱物,逾時,禁生冷、魚腥三日,此方百發百中。
龍虎湯,〔批〕(按此方治熱瘧,清火之劑),治熱瘧,火盛舌卷焦黑,鼻如煙煤,六脈洪數弦緊,此乃陽毒入深所致。先以青布摺疊數重,新汲水漬之,搭於心胸之上,須臾再易。如此三次,熱勢稍退,即服此藥,無有不效。
白話文:
雄雞豆(揀圓者為雄,四十九粒,先一日以水泡去皮,研爛),人言末(一錢),雄黃(一錢,為衣)
將以上材料於五月五日午時,一同搗成丸子,大小如芡實,陰乾後收好。瘧疾發作當日早晨,面向東方,用無根水(雨水或井水)服用一粒。忌食熱酒熱物,服藥後三天內禁止生冷食物及魚腥。此方藥效百發百中。
龍虎湯,〔批〕(按此方治熱瘧,清火之劑),治熱瘧,火盛舌卷焦黑,鼻如煙煤,六脈洪數弦緊,此乃陽毒入深所致。先以青布摺疊數重,新汲水漬之,搭於心胸之上,須臾再易。如此三次,熱勢稍退,即服此藥,無有不效。
瘧靈丹
這個秘方可以治療所有類型的瘧疾,如果其他藥物無效,就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截斷瘧疾。
配方:
- 雄雞豆(挑選圓形的,共四十九粒,提前一天用清水泡去皮,研磨成粉末)一錢
- 人言末(研磨成粉末)一錢
- 雄黃(研磨成粉末)一錢
製法:
- 以上材料於五月五日正午時分,一同搗成丸子,大小如芡實,陰乾後保存。
- 瘧疾發作當天早晨,面向東方,用無根水(雨水或井水)服用一粒。
- 服藥後忌食熱酒熱物,三天內禁止生冷食物及魚腥。
藥效:
- 此方藥效百發百中。
龍虎湯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熱性瘧疾,清熱解毒。適用於熱性瘧疾患者,症狀包括:
- 火盛,舌頭捲曲發黑,鼻孔如同煙煤
- 脈象洪數弦緊,這是陽毒深入體內造成的。
治療方法:
- 先用青布摺疊數層,浸泡在新鮮的井水裡,敷在患者的心胸部位,過一會兒再換一次。
- 重複三次,患者的熱度就會有所下降,這時就可以服用龍虎湯。
藥效:
- 此藥效果顯著,服用後必能痊癒。
柴胡(一錢五分),黃芩(一錢五分),半夏(薑製,七分),石膏(二錢五分),黃連(一錢五分),黃柏(一錢二分),知母(一錢,去毛),山梔仁(一錢),粳米(一撮)
上銼一劑,生薑一片,大棗二枚,水煎溫服。
露姜養胃湯,治久瘧不愈,三五日一發。
蒼朮(米泔浸一宿,曬乾,一錢),厚朴(姜炒,一錢),陳皮(一錢),草果(一錢),半夏(薑製,一錢),人參(一錢五分),茯苓(一錢),藿香(一錢),甘草(炙,七分)
白話文:
柴胡、黃芩、半夏(薑製)、石膏、黃連、黃柏、知母(去毛)、山梔仁、粳米各取適量,加生薑一片、大棗二枚,水煎溫服,名為露姜養胃湯,主治久瘧不愈,三五日一發。另外,蒼朮(米泔浸泡一夜,曬乾)、厚朴(薑炒)、陳皮、草果、半夏(薑製)、人參、茯苓、藿香、甘草(炙)各取適量,也可用於治療此病。
上銼一劑,烏梅一個,黑棗一個,水煎。先以生薑四兩,搗汁露一宿,次日合入煎藥,通口服。
養胃丹,〔批〕(按此方治久瘧,補虛之劑),治久瘧經年累月,虛弱之症,宜此補之。
人參(一兩,去蘆),蒼朮(二兩,炒),白茯苓(一兩),半夏(泡,二兩五錢),陳皮(一兩五錢),藿香(一兩),草果(一兩),厚朴(姜炒,一兩五錢),常山(酒蒸,二兩),甘草(炙,五錢),烏梅(四十九個,去核)
上為末,淡薑湯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仍用淡薑湯送下。
白話文:
取烏梅一個、黑棗一個,加水煎煮。先將生薑四兩搗碎,取汁放置一夜,隔天再加入煎好的藥液中,一起服用。
這個藥方名為「養胃丹」,專門用來治療久患瘧疾、身體虛弱的病症。
藥方成分包含人參一兩(去蘆頭)、蒼朮二兩(炒制)、白茯苓一兩、半夏二兩五錢(泡制)、陳皮一兩五錢、藿香一兩、草果一兩、厚朴一兩五錢(用薑汁炒制)、常山二兩(酒蒸)、甘草五錢(炙烤)、烏梅四十九個(去核)。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淡薑湯調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十丸,用淡薑湯送服。
痎瘧飲,治瘧久不能愈,名曰痎瘧,又曰老瘧。
蒼朮(泔浸,五錢),草果(五錢),桔梗(五錢),青皮(五錢),陳皮(五錢),良薑(五錢),白芷(二錢),白茯苓(二錢),半夏(湯泡,二錢),枳殼(麩炒,二錢),甘草(二錢),桂心(二錢),乾薑(泡,二錢),蘇葉(二錢),川芎(二錢)
上銼,每劑五錢,水煎,入鹽少許,空心溫服。
黃甲丸,〔批〕(按此方治瘧母,消塊之劑),治瘧母成塊,久不能愈。
硃砂(一兩),阿魏(一兩),檳榔(一兩),山甲(一兩,酥,炙,炒),雄黃(五錢),木香(五錢)
白話文:
痎瘧飲
此方用於治療瘧疾久治不愈,又稱痎瘧或老瘧。
藥材:
- 蒼朮(用淘米水浸泡,五錢)
- 草果(五錢)
- 桔梗(五錢)
- 青皮(五錢)
- 陳皮(五錢)
- 良薑(五錢)
- 白芷(二錢)
- 白茯苓(二錢)
- 半夏(用熱水泡過,二錢)
- 枳殼(用麩炒過,二錢)
- 甘草(二錢)
- 桂心(二錢)
- 乾薑(用熱水泡過,二錢)
- 蘇葉(二錢)
- 川芎(二錢)
用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劑取五錢,用水煎煮,加入少量鹽,空腹溫熱服用。
黃甲丸
此方用於治療瘧母成塊,久治不愈。
藥材:
- 硃砂(一兩)
- 阿魏(一兩)
- 檳榔(一兩)
- 山甲(一兩,用酥油炒過,再炙烤)
- 雄黃(五錢)
- 木香(五錢)
備註:
此方為消散瘧母的藥方。
請注意:
- 以上僅為中醫古籍記載,並非現代醫學的診斷和治療方法,請勿自行使用。
- 藥材用量和用法請嚴格遵照醫囑。
上為細末,泡黑豆去皮,搗成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薑湯送下,忌生冷、魚腥三日。
白話文:
把上面磨成細粉末,用浸泡過的黑豆去掉外皮搗碎成爲泥狀製成藥丸大小如同梧桐樹的種子一樣。每次服用五十顆,用淡淡的薑湯水吞下去,三天內避免吃生冷和魚肉等帶有腥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