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5)

1. 傷酒

夫酒者,大熱有毒,氣味俱陽,乃無形之物也。若傷之止當發散,汗出則愈矣。此最妙法也。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濕,何酒病之有。今之酒氣者,往往服酒蒸丸,大熱之藥下之。又有用牽牛、大黃下之者,是無形元氣受病,反下有形陰血,乖誤甚矣。酒性大熱,已傷元氣,而復重瀉之。

況亦損腎水真陰,及有形陰血,俱為不足。如此則陰血愈虛,真水愈弱,陽毒之熱大旺,乃助其陰火。是謂元氣消亡,七神何依?折人長命。不然,則虛損之病成矣。《金匱要略》云: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慎不可犯此戒。不若令上下分消其濕,葛花解酲湯主之。

白話文:

「酒是一種極度燥熱且有毒的食物,它的味道和氣息都是屬陽性的,也就是說它是沒有形狀的東西。如果被它所傷害,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身體出汗來排出毒素,這樣就能痊癒了。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另一個好的方法是通過排尿的方式來消除體內的溼氣,這兩種方式可以從上到下來分散掉體內的溼氣,所以不會得酒病。現在有些人會服用一些由酒精製成的丸子或者吃一些非常燥熱的草藥,還有人使用像牽牛花或大黃這樣的植物來治療酒病。但是這些都只是對無形的元氣造成影響,反而去攻擊那些有形的血液,這是錯誤的做法。酒是非常燥熱的,已經對人的元氣造成了損害,再繼續大量地飲用就會進一步破壞元氣。

而且也會對腎臟中的真正陰液以及有形的血液產生負面影響,使他們變得更加缺乏。這樣一來,血液就更虛弱了,真正的水分也就越加微弱,而陽熱的毒性就越強烈,這就是在幫助陰火燃燒。這種情況下,元氣就會消失殆盡,七神又該依靠什麼呢?」(注:七神是指心肝脾肺胃大小腸)「如果得了酒疸症,千萬不要輕易地下手術,因為時間久了之後可能會發展成為黑色疸症。最好還是採取上下分消其溼的方法進行治療,可以用葛花解酲湯來解決這個問題。」

葛花解酲湯,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

葛花(五錢),白豆蔻(五錢),砂仁(五錢),青皮(三錢),白朮(二錢),神麯(二錢),澤瀉(二錢),乾薑(二錢),陳皮(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豬苓(一錢五分),白茯苓(一錢五分),木香(五分)

白話文:

葛花解酲湯用於治療飲酒過度導致的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抖、食慾不振、小便不利等症狀。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按此方,蓋不得已而用之,豈可恃賴日日痛飲。此藥性味辛溫,偶因酒病服之,則不損元氣。何者?故酒病故也。若頻服之,損人天年。

治傷酒食法,心中酒食停積,一切腹下脹滿不消,用鹽花擦牙,溫水漱下,不過三次,如湯潑雪。

葛黃丸,治飲酒過度,酒積蘊於胸中,以致吐血衄血;及時令酷暑,上焦積熱,忽然吐血垂死者。

葛花(即上好白粉葛,一兩),黃連(四兩)

上末,用大黃熬膏作丸,桐子大。每百丸,溫水下。

解酒化毒丹(雲林制),治飲酒過多,遍身發熱,口乾煩渴,小便亦少。

白話文: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將藥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白開水調和後服用。只需微微發汗,就可以去除酒醉的症狀。

「按此方,蓋不得已而用之,豈可恃賴日日痛飲。此藥性味辛溫,偶因酒病服之,則不損元氣。何者?故酒病故也。若頻服之,損人天年。」 這段話表示,這個方法是為了不得已的情況而使用的,不能依靠它來天天酗酒。這藥物性質溫暖辛辣,偶然因為酒醉而服用,不會損傷本元。這是因為酒醉的緣故。如果經常服用,會影響人的壽命。

「治傷酒食法,心中酒食停積,一切腹下脹滿不消,用鹽花擦牙,溫水漱下,不過三次,如湯潑雪。」 這段話表示,對於飲食過量造成的腹部脹滿不消,可以使用鹽花擦牙,再用溫水漱口,這樣進行三次,效果如同熱湯潑在雪上,能快速消腫。

葛黃丸,治飲酒過度,酒積蘊於胸中,以致吐血衄血;及時令酷暑,上焦積熱,忽然吐血垂死者。葛花(即上好白粉葛,一兩),黃連(四兩)」 這段話表示,葛黃丸能治療過度飲酒導致的胸中積聚的酒毒,可能引起吐血或鼻血。在炎熱的季節,上焦積熱,也可能突然吐血。配方包括一兩上等的白粉葛葛花和四兩黃連。

「上末,用大黃熬膏作丸,桐子大。每百丸,溫水下。」 這段話表示,將藥物研磨成細末,加入大黃熬製的膏狀物,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顆,用水溫熱後吞服。

「解酒化毒丹(雲林制),治飲酒過多,遍身發熱,口乾煩渴,小便亦少。」 這段話表示,解酒化毒丹能夠治療過度飲酒引起的全身發熱、口乾、口渴和尿量減少的症狀。

白滑石(水飛,一斤),白粉葛(三兩),大粉草(三兩)

上為末,不拘時,冷水調下三錢,日進兩三次。

又方,治酒後傷風,身熱頭痛。以防風通聖散,加黃連須二錢,蔥白十莖,水煎溫服。

白話文:

這段古文記載了兩個中醫方劑。第一個方劑以滑石、白粉葛、大粉草三味藥材製成,用於治療不明確的疾病,用法是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冷水調服,每日兩到三次,每次三錢。

第二個方劑則用於治療酒後傷風、身熱頭痛,以防風通聖散為基礎,並加入黃連須、蔥白。用法是將所有藥材用水煎煮,溫熱服用。

  • 中藥材的劑量和用法需要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調整。
  • 自行服用中藥可能存在風險,請謹慎。

2. 郁證

脈多沉伏,或澀或芤。

《內經》曰:木鬱達之。謂吐之,令其條達也。火鬱發之。謂汗之,令其疏散也。土鬱奪之。謂下之,令無壅滯也。金鬱泄之。謂滲泄,解表利小便也。水鬱折之。謂抑之,制其沖逆也。此治五郁之大要。蓋郁者,結聚而不得發越也。當升者不得升,當降者不得降,當變化者不得變化也。

此為傳化失常。六郁者,氣、濕、熱、痰、血、食是也。丹溪曰: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

氣鬱,胸脅痛,脈沉澀,用香附(童便浸炒)、蒼朮、撫芎。

白話文:

脈證治

脈象多沉伏,或澀或虛。

《內經》說:「木鬱達之。」也就是說,要讓它吐出來,使之條達舒暢。「火鬱發之。」也就是說,要讓它汗出來,使之疏散。「土鬱奪之。」也就是說,要讓它下瀉,使之無壅滯。「金鬱泄之。」也就是說,要讓它滲泄,解表利小便。「水鬱折之。」也就是說,要讓它抑止,制其衝逆。這是治療五鬱的大要。

總之,郁就是指氣機結聚,不得發越。應該升的不能升,應該降的不能降,應該變化的不能變化。

這是指傳化失常。六郁是指氣、濕、熱、痰、血、食。

丹溪說:「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

氣鬱,胸脅疼痛,脈沉澀,可以用香附(童便浸炒)、蒼朮、撫芎。

濕鬱,周身走痛,或關節病,遇陰寒則發,脈沉緩,用蒼朮、川芎、白芷、茯苓、羌活、防風、柴胡。

熱鬱,目瞀,小便赤,脈沉數,用梔子、青黛、香附、蒼朮、撫芎、黃芩、天花粉。

痰鬱,動則喘,寸口脈沉滑,用海石、南星、香附、栝蔞仁、貝母、竹瀝、薑汁。

白話文:

溼鬱,周身走痛,或者有關節病變,遇到陰冷寒涼的環境就發作,脈象沈緩,使用藥物蒼朮、川芎、白芷、茯苓、羌活、防風、柴胡。

熱鬱,眼睛昏花,小便發紅,脈象沈數,使用藥物梔子、青黛、香附、蒼朮、川芎、黃芩、天花粉。

痰鬱,活動後喘息,寸口脈象沈滑,使用藥物海石、南星、香附、栝蔞仁、貝母、竹瀝、薑汁。

血鬱,四肢無力,能食,便紅或黑,脈沉而澀,用桃仁泥、紅花、牡丹皮、延胡索、川芎、香附。

食鬱,噯酸,飽悶,畏聞食氣,人迎脈平和,氣口脈緊盛,用蒼朮、香附、山楂、神麯、枳實。

六郁湯,開諸郁之總司也。

香附(童便浸炒),蒼朮(米泔浸炒),神麯(炒),山梔仁(炒黑),連翹,陳皮,撫芎,貝母(去心),枳殼(炒),白茯苓,蘇梗(各一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若出現血液瘀滯,導致四肢無力,食慾正常,但大便顏色偏紅或偏黑,脈象沉而澀,可以使用桃仁、紅花、牡丹皮、延胡索、川芎、香附等藥材治療。

若出現飲食積滯,伴隨噯氣泛酸、飽脹、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反胃等症狀,脈象人迎脈平和,氣口脈緊而有力,可以使用蒼朮、香附、山楂、神麴、枳實等藥材治療。

六郁湯可以治療各種鬱證,方劑包含香附(童便浸炒)、蒼朮(米泔浸炒)、神麴(炒)、山梔仁(炒黑)、連翹、陳皮、川芎、貝母(去心)、枳殼(炒)、白茯苓、蘇梗(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有痰,加南星、半夏。有熱,加柴胡、黃芩。血鬱,加桃仁泥、紅花。濕鬱,加白朮、羌活。氣鬱,加木香,檳榔。食鬱,加山楂、砂仁。

加味越鞠丸,解諸鬱火痰氣,開胸膈,進飲食。

蒼朮(米泔浸,薑汁炒,四兩),撫芎(四兩),香附(童便浸炒,四兩),神麯(炒,四兩),梔子(炒黑,四兩),橘紅(一兩五錢),白朮(炒,一兩半),黃芩(炒,一兩半),山楂(去核,蒸熟,一兩半)

白話文:

取藥材一劑,加水煎煮後服用。若有痰,可加入南星、半夏;若有熱,可加入柴胡、黃芩;若血瘀,可加入桃仁泥、紅花;若濕鬱,可加入白朮、羌活;若氣鬱,可加入木香、檳榔;若食積,可加入山楂、砂仁。

加味越鞠丸,可以化解各種鬱結的火、痰、氣,疏通胸膈,增進食慾。

藥方包括蒼朮(以米泔水浸泡,薑汁炒,四兩),川芎(四兩),香附(以童尿浸泡後炒,四兩),神麴(炒,四兩),梔子(炒至黑色,四兩),橘紅(一兩五錢),白朮(炒,一兩半),黃芩(炒,一兩半),山楂(去核,蒸熟,一兩半)。

上為末,稀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白湯下。

越鞠保和丸,〔批〕(按此方治諸郁之妙劑也),扶脾開鬱,行氣消食,清熱化痰。

蒼朮(米泔浸三宿,炒,一兩),撫芎(酒洗,一兩),神麯(炒,一兩),香附(童便浸炒,一兩),梔子(炒,五錢),陳皮(一兩),半夏(炮,一兩),白茯苓(一兩),連翹(五錢),萊菔子(炒,五錢),枳實(麩炒,一兩),白朮(三兩),黃連(酒炒,一兩),山楂(去核,二兩),木香(五錢),當歸(酒洗,一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稀糊狀丸子,大小如桐子般。每次服用一百丸,用白湯送服。此方主治諸郁症,可扶脾開鬱、行氣消食、清熱化痰。

上為末,薑汁泡,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薑湯下,或酒下亦可。

白話文:

把上面的材料磨成粉末,用薑汁浸泡,再加入蒸熟的麵團製成藥丸,大小像梧桐樹的果實一樣。每次服用50粒,可以用清淡的薑水送服,或者用酒送服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