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一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6)

1. 病機抄略

一陽發病,少氣嗽泄,寒客在上,胃寒陽熱,水穀不化,痞脹而泄;熱氣居上,腸寒胃熱,消穀善飢,腹脹便澀。蘊熱怫鬱,乃生諸風。風寒與濕,合而為痹。膏粱之變,饒生大疔。榮氣不從。逆於內里,乃生癰腫。瘡瘍憑脈,治乃不惑。身重脈緩,濕勝除濕,身熱脈大,躁熱發腫,退熱涼榮。

眩暈動搖,痛而脈弦,降痰去風。氣澀衛滯,躁渴脈澀,補血瀉氣。食少惡寒,脈來緊細,宜瀉寒水。辨經部分,詳審為治。濕熱生蟲,水積痰飲。目痛赤腫,精散榮熱。牙痛齦宣,寒熱亦別。五臟本病,熱爭重疸。六腑不和,留結為癰。五臟不和,九竅不通。臟腑相移,傳變為病,不可勝紀。

間臟者存,傳其所生;七傳者死,傳其所制。五臟有積,肝曰肥氣,在左脅下,大如覆杯,或有頭足,久則變病,咳逆痎瘧,連歲不已;心積伏梁,病起臍上,其大如臂,上至心下,如久不愈,令人煩心;脾積痞氣,其在胃脘,復大如盤,久而不愈,四肢不舉,乃發黃癉,雖食而瘦;肺積息齎,在右脅下,復大如杯,久而不愈,令人喘急,骨痿少氣。鼓脹發蠱,中滿郁痞,開提其氣,升降是宜。

人身之本,脾胃為主。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所生。胃氣之虛,虛極變病,五亂互作。東垣所論:王道之學,一虛一實,五實五虛。五勞七傷,六極乃痿;五郁七情,九氣所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暑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憂愁思慮,甚則傷心;形寒飲冷,過則傷肺;喜怒氣逆,逆則傷肝;飲食勞倦,甚乃傷脾;坐臥濕地,強力入水,故乃腎傷。皆因氣動。形神自病,喜怒不節。勞形厥氣,氣血偏勝。陰陽相乘,陽乘陰病,陰乘陽病。陽乘則熱,陰乘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寒則傷形,熱則傷氣。

氣傷則病,形傷則腫。先痛後腫,氣傷形也;先腫後痛,形傷氣也。陰陽變病,標本寒熱,如大寒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發晝見,時節而動,是無火也,當助其心。如大熱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熱動復止,倏忽往來,時動時止,是無水也,當助其腎。

內格嘔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病嘔而吐,食入反出,是無火也。暴逆注下,食不及化,是有火也;溏泄而久,止發無常,是無水也。心盛生熱,腎盛生寒。又熱不寒,是無火也,寒不得熱,是無水也。寒之不寒,責其無水;熱之不熱,責其無火。熱之不久,責心之虛;寒之不久,責腎之少。

審察病機,無失氣宜,紀於水火,餘氣可知。室女病多,帶下赤白,癥瘕㿗疝,氣血為病。經閉不行,或漏不止,經過作痛,虛中有熱。行而痛者,血實之證,如不及期,血熱乃結;過期血少,閉或血枯。淡者痰多,紫者熱故。熱極則黑,調榮降火,調理妊娠,清熱養血。一當產後,如無惡阻,大補氣血,雖有他證,以末治之。

白話文:

病機抄略

陽氣發病時,會出現氣虛、咳嗽、腹瀉等症狀。寒邪侵犯上部時,會導致胃寒,反而產生陽熱,使得食物難以消化,造成胸腹脹滿和腹瀉。熱氣滯留在上部時,則會出現腸寒胃熱的情況,導致容易飢餓卻又腹脹便秘。體內積蓄的熱氣鬱悶不通暢,就容易產生各種風症。風寒濕邪結合在一起,就會形成痹症。過食肥甘厚膩的食物,容易長出大的疔瘡。體內營養不能正常運行,反而逆行在體內,就會產生癰腫。瘡瘍的產生與脈象有關,掌握這個就能準確治療。身體沉重、脈象緩慢,是濕邪過盛,應該祛濕。身體發熱、脈象洪大,是躁熱導致發腫,應該退熱、清營。

出現眩暈搖晃,疼痛且脈象弦急,應該降痰、祛風。氣機運行不暢、衛氣停滯,出現煩躁口渴、脈象澀滯,應該補血、瀉氣。食慾不振、怕冷,脈象緊細,應該用藥瀉寒。要仔細辨別病變的經絡部位,才能精確治療。濕熱會生蟲,體內積水會形成痰飲。眼睛疼痛紅腫,是因為精氣耗散、營血有熱。牙痛牙齦腫脹,也要分辨是寒是熱。五臟本身的病變,熱症嚴重會導致黃疸。六腑不調和,會導致淤積結成癰。五臟不調和,會導致九竅不通暢。臟腑之間會相互影響,產生各種疾病,數不勝數。

病變如果停留在臟腑之間,則有存活的機會,傳變到所生的臟腑,則可以治療;如果傳變到所克的臟腑,則會死亡。五臟有積聚,肝的積聚稱為肥氣,在左脅下,像一個倒扣的杯子那麼大,有時會有頭和腳,時間久了會變成疾病,例如咳嗽、瘧疾等,多年不愈;心的積聚稱為伏梁,從肚臍開始,像手臂那麼大,向上到心下,如果久不痊癒,會使人心煩;脾的積聚稱為痞氣,在胃脘部,像盤子那麼大,久不痊癒,會導致四肢無力,出現黃疸,即使進食也會消瘦;肺的積聚稱為息齎,在右脅下,像杯子那麼大,久不痊癒,會使人喘息急促、骨骼痿軟、少氣無力。腹部脹滿發鼓,痞悶不舒,應該開通氣機,使其升降正常。

人體根本是脾胃,頭痛耳鳴、九竅不利等疾病,都與腸胃功能有關。胃氣虛弱,會導致各種疾病,例如五亂交替發生。東垣學派認為,醫學的道理是虛實並存,有五實證和五虛證。五勞七傷,六極導致肢體痿軟;五郁七情,會導致九氣失調。憤怒則氣向上,喜悅則氣緩慢,悲傷則氣消散,恐懼則氣下降,寒冷則氣收斂,暑熱則氣發散,驚嚇則氣紊亂,勞累則氣耗損,思慮則氣結滯。

過度憂愁思慮會損傷心臟;身體受寒、飲用冷飲過多會損傷肺;喜怒過度導致氣機逆亂會損傷肝臟;飲食不節制、過度勞累會損傷脾臟;久坐潮濕的地方、強行入水會損傷腎臟。這些都是由於氣機變動導致的。人的形體和精神會因自身的原因生病,例如喜怒不節制。過度勞累會使氣血逆亂,導致氣血偏盛。陰陽失衡會相互影響,陽氣過盛會導致陰病,陰氣過盛會導致陽病。陽氣過盛會出現熱症,陰氣過盛會出現寒症。寒邪過盛會出現假熱症,熱邪過盛會出現假寒症。寒邪會損傷形體,熱邪會損傷氣機。

氣受損會產生疾病,形體受損會出現腫脹。先痛後腫,是氣受損導致形體病變;先腫後痛,是形體受損導致氣機病變。陰陽病變的表現各有不同,本質是寒熱,例如大寒極盛,卻反而感覺不到熱,這是體內沒有陽氣的表現;熱症時來時去,白天出現晚上消失,晚上出現白天消失,按時發作,也是體內沒有陽氣的表現,應該幫助心陽。大熱極盛,卻反而感覺不到寒冷,這是體內沒有陰液的表現;熱症時動時止,反覆無常,也是體內沒有陰液的表現,應該幫助腎陰。

內格嘔吐,食物無法進入,是體內有火熱的表現;嘔吐不止,食物剛吃進去就吐出來,是體內沒有火的表現。突然腹瀉,食物未消化就排出,是體內有火熱的表現;腹瀉持續時間長,時好時壞,是體內沒有水的表現。心火旺盛會產生熱症,腎陽旺盛會產生寒症。如果出現熱卻不感覺到寒冷,是體內沒有陽火的表現;出現寒卻不感覺到熱,是體內沒有水的表現。寒症時不感覺到寒冷,是因為體內沒有水液;熱症時不感覺到熱,是因為體內沒有陽火。熱症持續時間短,是因為心陽不足;寒症持續時間短,是因為腎陰不足。

審察病情,不要失去治療時機,要從水火兩個方面來考慮,其他情況也能明白。未婚女子多有疾病,例如白帶、赤帶、癥瘕、疝氣等,都與氣血有關。月經閉止不行,或漏下不止,經期腹痛,大多是虛中有熱。來經時疼痛加重,是實證,如果月經提前,則是因為血熱導致血瘀;如果月經推後,是血虛,甚至月經閉止或血枯竭。白帶清稀是痰濕過多,紫帶是熱邪導致。熱邪極盛會使白帶發黑,應該調理營血、降火,調理妊娠,清熱養血。婦女剛生產完,如果沒有其他問題,應該大補氣血,即使有其他病症,也應該先處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