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七 (3)
卷之七 (3)
1. 虛勞
紫蘇,陳皮,桔梗,枳殼,前胡,半夏,乾葛,赤茯,赤芍,丹皮,生地,梔子,黃芩,甘草,血虛加芎、歸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
百補保真丸,〔批〕(按此方治虛勞調理之劑)
當歸(酒洗,四兩),川芎(四兩),白芍(酒炒,四兩),熟地(酒蒸,四兩),生地(酒洗,四兩),天冬(去心),麥冬(去心,各一兩二錢),知母(鹽炒,二兩),白朮(土炒,四兩),陳皮(去白,二兩),香附(童便炒,四兩)
上制忌鐵器,木臼內杵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鹽湯送下。
加味歸脾湯,治脾經失血,少寐發熱盜汗;或思慮傷脾,不能攝血,以致妄行;或健忘怔忡,驚悸不寧;或心脾傷痛,嗜臥少食;或憂思傷脾,血虛發熱;或肢體作痛,大便不調;或經候不準,晡熱內熱;或瘰癧流注,不能消散潰斂。
黃耆(蜜炙),人參,白朮(炒),白茯苓,當歸,遠志肉,酸棗仁(炒),龍眼肉(各一錢),木香,甘草(各五分)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
一婦人虛勞發熱,盜汗咳嗽,痰喘面紅,經閉不通,脈數有力,諸醫以滋補百藥累投,並無寸效,危篤之甚,予以
大黃(酒拌,九曬,九蒸,四兩),血竭(五錢),沒藥(五錢)
上為末,水丸。每服七十丸,用四物湯加紅花煎湯送下。不二三服,前疾悉除,經亦通矣。
一婦人肺熱久嗽,身如火炙,肌瘦將成肺勞。用
紫菀,款冬花,木通,枇杷葉,杏仁,桑白皮,大黃(減半,各如常制
上為末,蜜煉為丸如櫻桃大。食後夜臥,各含化一丸。
白話文:
虛勞
紫蘇、陳皮、桔梗、枳殼、前胡、半夏、乾葛、赤茯苓、赤芍藥、牡丹皮、生地黃、梔子、黃芩、甘草。如果血虛,就加入川芎和當歸。
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成一劑,用生薑煎湯服用。
百補保真丸(說明:這個方子是治療虛勞、調理身體用的)
當歸(用酒洗過,四兩)、川芎(四兩)、白芍藥(用酒炒過,四兩)、熟地黃(用酒蒸過,四兩)、生地黃(用酒洗過,四兩)、天門冬(去掉中心,一兩二錢)、麥門冬(去掉中心,一兩二錢)、知母(用鹽炒過,二兩)、白朮(用土炒過,四兩)、陳皮(去掉白色的部分,二兩)、香附(用童子尿炒過,四兩)。
以上藥材要避免接觸鐵器,在木製的臼中搗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用淡鹽水送服。
加味歸脾湯,用來治療因為脾經失血、導致失眠、發熱盜汗;或是因為思慮過度損傷脾臟,無法控制血液運行,以致於血液亂跑;或是健忘、心悸、容易受驚、心神不安;或是心脾受傷疼痛、喜歡躺著、食慾不振;或是因為憂愁思慮損傷脾臟導致血虛發熱;或是肢體疼痛、大便不正常;或是月經不準時、傍晚發熱、身體內部發熱;或是出現瘰癧(淋巴結腫大)和流注(腫塊移動),無法消散痊癒的情況。
黃耆(用蜂蜜炙過)、人參、白朮(炒過)、白茯苓、當歸、遠志肉、酸棗仁(炒過)、龍眼肉(各一錢)、木香、甘草(各五分)。
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成一劑,用生薑、紅棗煎湯服用。
有一位婦人得了虛勞,出現發熱、盜汗、咳嗽、氣喘、臉色發紅、月經閉止不通、脈搏快而有力等症狀。許多醫生都用滋補的藥物治療,卻沒有任何效果,病情非常危急。我給她用了:
大黃(用酒拌過,經過九次曬乾、九次蒸熟,四兩)、血竭(五錢)、沒藥(五錢)。
以上藥材研成粉末,用水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用四物湯(補血的方子)加入紅花煎湯送服。服用二三次後,之前的疾病就完全消除了,月經也恢復了。
有一位婦人,因為肺熱導致長期咳嗽,身體發熱像火烤一樣,身體消瘦,快要變成肺癆。我給她用了:
紫菀、款冬花、木通、枇杷葉、杏仁、桑白皮、大黃(減半,都按照一般製作方法處理)。
以上藥材研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做成藥丸,像櫻桃那麼大。每天飯後和晚上睡覺前,各含化一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