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七 (2)
卷之七 (2)
1. 虛勞
如小腹痛,加玄胡索。香附米。
濟陰至寶丹(雲林制),治婦人諸虛百損,五勞七傷,經脈不調,肢體羸瘦。此藥專調經水,滋血脈,補虛勞,扶元氣,健脾胃,養心肺,潤咽喉,清頭目,定心悸,安神魂,退潮熱,除骨蒸,止喘嗽,化痰涎,收盜汗,止泄瀉,開鬱氣,利胸膈,療腹痛,解煩渴,散寒熱,祛體疼,大有奇效,不可盡述。
當歸(酒洗,一錢),白芍(酒炒,八分),白茯(去皮,八分),白朮(去蘆,一錢),陳皮(八分),知母(八分,最能瀉虛中之火,生用),貝母(八分,去心),香附(便制,八分),柴胡(酒炒,三分),薄荷(三分),地骨皮(去皮,八分),甘草(三分),麥門冬(去心,八分)
上銼一劑,用煨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二分散,治婦人室女,月事不調,寒熱往來,痰嗽,狀若勞證。遷延歲月,久不成孕育,勻經、消痰、去熱、和表裡、養陰陽、倍飲食。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人參,白朮,白茯,甘草,柴胡,黃芩,半夏,痰盛加橘皮。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
百合湯(宋柏河傳),治婦人血虛勞怯,午後發熱,夜出盜汗,四更汗止熱退,咽痛口乾,噁心,心慌頭痛。
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桔梗,黃芩,柴胡,地骨皮,百合,麥門冬,黃耆,遠志(甘草水泡,去骨),棗仁(炒,去殼),蔓荊子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逍遙五黃湯(雲林制)〔批〕(按此方治虛勞嗽熱有汗者),治婦人午後發熱,汗出後熱退。
當歸(酒洗,半錢),白芍(酒洗,一錢),白朮(土炒,一錢),白茯(去皮,一錢),柴胡(酒炒,八分),薄荷(二分),生地(姜炒,一錢),黃芩(酒炒,一錢),黃連(姜炒,一錢),黃柏(酒炒,一錢),知母(生,一錢半),黃耆(鹽水炒,一錢),神麯(炒,八分),甘草(炙,四分),香附(便制,一錢),地骨皮(酒炒,一錢)
上銼一劑,煨姜三片,烏梅半個,水煎溫服。
茯苓補心湯,治婦人以血旺氣衰為本。心生血,肝藏血,今血衰而氣盛者,由心氣虛耗,不能生血,又不能制乎肺金,使肺氣得以乘乎肝木。肝之虧損,則不能藏,漸至枯涸,不榮經絡,故月事不調矣。此藥專補心元之虛,抑其肺氣之盛,調和營衛,滋養血脈,其疾自愈。兼治去血過多,虛勞發熱,及吐血、衄血、咳嗽、痰喘,上壅胸膈不利。
當歸,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陳皮,半夏(姜炒),白茯(去皮),桔梗(去蘆),枳殼(麩炒),前胡(去蘆,各一錢),乾葛,紫蘇(各七分),人參,木香(各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
清熱飲(西園公制)〔批〕(按此方治虛勞嗽熱無汗者),治婦人經閉發熱,咳嗽吐血,右脅痛。
白話文:
如果小腹疼痛,可以加入玄胡索和香附米。
濟陰至寶丹(雲林製),主要治療婦女各種虛弱損傷、五勞七傷、經脈不調、肢體消瘦。此藥專門調理月經,滋養血脈,補益虛勞,扶助元氣,健壯脾胃,養護心肺,潤澤咽喉,清利頭目,安定心悸,寧靜神魂,消除潮熱,去除骨蒸,止住喘咳,化解痰涎,收斂盜汗,止瀉,疏通鬱悶之氣,暢利胸膈,治療腹痛,解除煩渴,驅散寒熱,祛除身體疼痛,有奇特的效果,不能一一詳述。
藥方組成:當歸(用酒洗過,一錢)、白芍(用酒炒過,八分)、茯苓(去皮,八分)、白朮(去蘆,一錢)、陳皮(八分)、知母(八分,最能瀉虛火,生用)、貝母(去心,八分)、香附(用特定方法炮製,八分)、柴胡(用酒炒過,三分)、薄荷(三分)、地骨皮(去皮,八分)、甘草(三分)、麥門冬(去心,八分)。
以上藥材切碎成一劑,用煨過的生薑三片,加水煎煮後溫服。
二分散,主要治療婦女和未婚女子,月經不調,寒熱交替發作,咳嗽有痰,症狀像勞損一樣。病程遷延,長期不能懷孕,此藥可以調理月經,消除痰液,去除熱邪,調和表裡,滋養陰陽,增加食慾。
藥方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柴胡、黃芩、半夏,痰多可加橘皮。
以上藥材切碎成一劑,加薑、棗一起煎服。
百合湯(宋柏河傳授),主要治療婦女氣血虛弱,勞累困乏,午後發熱,夜間盜汗,四更時汗止熱退,咽喉疼痛口乾,噁心,心慌頭痛。
藥方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桔梗、黃芩、柴胡、地骨皮、百合、麥門冬、黃耆、遠志(用甘草水泡過,去骨)、酸棗仁(炒過,去殼)、蔓荊子。
以上藥材切碎成一劑,加水煎服。
逍遙五黃湯(雲林製)(說明:此方治療虛勞咳嗽發熱有汗者),主要治療婦女午後發熱,出汗後熱退。
藥方組成:當歸(用酒洗過,半錢)、白芍(用酒洗過,一錢)、白朮(用土炒過,一錢)、茯苓(去皮,一錢)、柴胡(用酒炒過,八分)、薄荷(二分)、生地(用姜炒過,一錢)、黃芩(用酒炒過,一錢)、黃連(用姜炒過,一錢)、黃柏(用酒炒過,一錢)、知母(生用,一錢半)、黃耆(用鹽水炒過,一錢)、神麯(炒過,八分)、甘草(炙過,四分)、香附(用特定方法炮製,一錢)、地骨皮(用酒炒過,一錢)。
以上藥材切碎成一劑,加煨過的生薑三片、烏梅半個,加水煎服。
茯苓補心湯,主要治療婦女因血虛氣盛為本的疾病。心臟產生血液,肝臟儲藏血液,現在血虛而氣盛,是由於心氣虛弱耗損,不能產生血液,又不能制約肺金,導致肺氣侵犯肝木。肝臟虧損,就不能儲藏血液,逐漸枯竭,不能滋養經絡,因此月經失調。此藥專門補益心元虛弱,抑制肺氣過盛,調和營衛,滋養血脈,疾病自然痊癒。兼治失血過多,虛勞發熱,以及吐血、鼻出血、咳嗽、痰喘,上壅胸膈不利等症狀。
藥方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用酒炒過)、熟地、陳皮、半夏(用姜炒過)、茯苓(去皮)、桔梗(去蘆)、枳殼(麩炒)、前胡(去蘆,各一錢)、乾葛、紫蘇(各七分)、人參、木香(各五分)、甘草(三分)。
以上藥材切碎成一劑,加薑、棗一起煎服。
清熱飲(西園公製)(說明:此方治療虛勞咳嗽發熱無汗者),主要治療婦女經閉發熱,咳嗽吐血,右脅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