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

1. 火證

浮而洪數為虛火,沉而實大為實火。洪數見於左寸為心火;見於右寸為肺火;見於左關為肝火;見於右關為脾火。兩尺為腎與命門之火,男子兩尺洪大者,必主遺精,陰火盛也。病熱有火者可治,洪大是也。無火者難治,沉細是也。

君火者,心火也。可以濕伏,可以水滅,可以直折。惟黃連之屬,可以制之。相火者,龍火也,不可以水濕折之,當從其性而伏之。惟黃柏之屬,可以降之。瀉火之法,豈止此哉。虛實多端,不可不察。以臟氣目之,如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芍藥瀉脾火,石膏瀉胃火,柴胡瀉肝火,知母瀉腎火,此皆苦寒之味,能瀉有餘之火。

白話文:

脈象:

浮現且洪大、跳動頻率快的脈象表示虛火;沈而強大、粗大的脈象則表示實火。洪大、頻率快的脈象在左側寸部(心的位置)表示心火;在右側寸部(肺的位置)表示肺火;在左側關部(肝的位置)表示肝火;在右側關部(脾的位置)表示脾火。腳底的兩尺部位代表腎和命門之火,如果男性腳底的脈象洪大,則可能表示遺精,是因為陰火過盛所致。如果有熱病伴隨火徵狀的,治療起來比較容易,脈象洪大就是這種情況。如果沒有火徵狀的,就比較難治,脈象沈細即是這類情況。

證狀:

君火指的是心火,可以用濕潤的方法控制它,用水來滅它,也可以用直截了當的方法折斷它。只有黃連這一類藥物可以制約它。相火指的是龍火,不能用水或濕潤的方法去折斷它,應該順著它的本性來控制它。只有黃柏這一類藥物可以降低它。消滅火的方法並不止這些。虛實的情況多種多樣,不能不仔細觀察。以臟腑的理論來看,如黃連可以清心火,黃芩可以清肺火,芍藥可以清脾火,石膏可以清胃火,柴胡可以清肝火,知母可以清腎火,這些都是苦寒的藥物,可以清除非必要的火氣。

若飲食勞倦,內傷元氣,火不兩立,為陽虛之病,以甘溫之劑除之,如黃耆、人參、甘草之屬。若陰微陽強,相火熾盛,以乘陰位,為血虛之病,以甘寒之劑降之,如當歸、地黃之屬。若心火亢極,鬱熱內實,為陽強之病,以鹹冷之劑折之,如大黃、朴硝之屬。若腎水受傷,真陰失守,為無根之火,為陰虛之病,以壯水之劑制之,如生地黃、玄參之屬。若右腎命門火衰,為陽脫之病,以溫熱之劑濟之,如附子、乾薑之屬。

白話文:

如果飲食過度或勞累,導致元氣內傷,造成陽氣虛弱的病症,可以使用甘溫的藥物來治療,例如黃耆、人參、甘草等。如果陰氣微弱而陽氣過強,相火旺盛,侵犯陰位,導致血虛的病症,應使用甘寒的藥物來降火,例如當歸、地黃等。如果心火過旺,鬱熱內積,導致陽氣過強的病症,可用鹹冷的藥物來抑制,例如大黃、朴硝等。如果腎水受損,真陰失守,形成無根之火,屬於陰虛的病症,則需使用壯水的藥物來調節,例如生地黃、玄參等。如果右腎命門火力不足,導致陽氣外脫的病症,應使用溫熱的藥物來補救,例如附子、乾薑等。

若胃虛過食冷物,抑遇陽氣於脾土,為火鬱之病,以升散之劑發之,如升麻、乾葛、柴胡、防風之屬。不明諸此類,而求火之為病,施治何所據依。故於諸經集略其說,以備方之用,庶免實實虛虛之禍也。

火熱之病,黃連為主。五臟皆有火,平則治,病則亂。方書有君火、相火、龍火、邪火之論,其實一氣而已。故丹溪云:凡氣有餘便是火。分為一類。凡治本病略炒以從邪,實火以朴硝湯,假火酒,虛火醋,痰火薑汁,俱浸透炒。氣滯火以茱萸,食積泄以黃土,血疾癥瘕痛以乾漆,俱以水拌同炒。去茱萸黃土乾漆,下焦伏火,以鹽水浸透焙。目疾以人乳浸蒸。

白話文:

如果胃氣虛弱,又過度食用寒涼食物,就會抑制陽氣於脾土之中,造成火鬱之病。要治這種病,就應該用升散的藥物來疏通它,例如升麻、乾葛、柴胡、防風等等。如果你不明白這些道理,就單純地把火當作病因來治療,又憑什麼依據呢?所以,我把各個經書中關於火鬱之病的論述整理一下,以備臨床用藥參考,希望可以避免實證誤為虛證,虛證誤為實證的禍患。

治療火熱之病,黃連是主要的藥物。五臟都有火,火氣平和則能維持健康,火氣失衡就會生病。醫書中講述君火、相火、龍火、邪火,其實都是同一種氣而已。正如丹溪先生所說:凡是氣盛有餘,就是火。所以,我們可以把火熱之病歸為一類。治療火熱之病,一般先用略炒的方法來順應邪氣,如果是實火,就用朴硝湯;如果是假火,就用酒;如果是虛火,就用醋;如果是痰火,就用薑汁,都要浸透炒。如果因為氣滯而引起的火熱,就用茱萸;如果因為食積而引起的火熱,就用黃土;如果因為血疾或癥瘕痛引起的火熱,就用乾漆,都要用水拌勻炒。除去茱萸、黃土、乾漆,如果火熱在下焦伏藏,就用鹽水浸透後焙乾;如果是目疾引起的火熱,就用人乳浸蒸。

涼膈散,治諸般鬱熱,退六經實火。

連翹(一錢),黃芩(一錢),山梔子(一錢),薄荷(八分),大黃(一錢五分),甘草(八分),芒硝(一錢),加桔梗(八分)

上銼,水煎,入蜜一盞同服。咽喉痛,倍桔梗、加荊芥。酒毒,加黃連、乾葛,名清心湯。用白蜜、竹葉同煎。咳而嘔,加半夏、生薑。衄血、嘔血,加當歸、赤芍藥、生地黃。小便淋瀝,加木通、滑石。茯苓。風眩,加防風、川芎、石膏。斑疹,加乾葛、荊芥、川芎、赤芍藥、防風、桔梗。

白話文:

涼膈散可以用來治療各種鬱熱,消除六經的實火。方劑包括連翹、黃芩、山梔子、薄荷、大黃、甘草、芒硝、桔梗等,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後加入蜂蜜服用。如果咽喉疼痛,可以增加桔梗的用量,並加入荊芥。如果是酒毒,可以加入黃連、乾葛,稱為清心湯,並用白蜜、竹葉一起煎煮。如果有咳嗽和嘔吐,可以加入半夏、生薑。如果出現鼻出血或嘔血,可以加入當歸、赤芍藥、生地黃。如果有小便淋瀝不暢,可以加入木通、滑石。如果出現頭暈目眩,可以加入防風、川芎、石膏。如果有斑疹,可以加入乾葛、荊芥、川芎、赤芍藥、防風、桔梗。

咳嗽,加桑白皮、杏仁、桔梗、蘇子。陽毒發斑,加青黛、當歸。結胸心下滿,加桔梗、枳殼。譫語發狂,逾牆赴井,皆陽熱極盛,加黃連、黃柏、赤芍藥。眼生翳,赤澀流淚,加菊花、木賊、生地黃。

黃連解毒湯,治心火暴盛,以此湯直折之。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仁(俱不炒)

上銼一劑,水煎服。以此四味為丸,名梔子金花丸。實者,可用硝黃、冰水正治。或君火轉甚者,須用薑汁,或酒製炒用,則火自伏。此寒因熱用之法也。

白話文:

咳嗽,加入桑白皮、杏仁、桔梗、蘇子。陽毒發斑,加入青黛、當歸。結胸心下滿,加入桔梗、枳殼。譫語發狂,逾牆赴井,都是陽熱極盛,加入黃連、黃柏、赤芍藥。眼生翳,赤澀流淚,加入菊花、木賊、生地黃。

黃連解毒湯用於治療心火暴盛,直接用此湯來治療。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仁(都不用炒)

將以上藥材切成一劑,水煎服。用這四味藥製成丸藥,名為梔子金花丸。實證可用硝黃、冰水治療。如果君火轉盛,需要用薑汁或酒製炒用,這樣火就能自行平息。這是寒因熱用的方法。

清火湯(雲林制),治五臟六腑及上、中、下三焦火熱。

連翹(一錢),梔子(一錢,炒),玄明粉(一錢,如無,以硝代之),黃芩(一錢,酒炒),黃連(一錢。酒炒),桔梗(一錢二分),玄參(一錢二分),薄荷(八分),羌活(酒洗,八分),防風(六分),貝母(一錢),獨活(酒洗,八分),前胡(八分),柴胡(八分),天花粉(一錢),茯苓(一錢),川芎(八分),枳殼(一錢),甘草(三分),大黃(酒蒸,二錢),酒毒加白粉葛(一錢)

白話文:

清火湯是雲林製作的一種藥方,用於治療五臟六腑和上、中、下三焦的火氣過盛。 配方包括:連翹 1 錢,梔子 1 錢 (經過炒製),玄明粉 1 錢 (如果沒有可以用硝代替),黃芩 1 錢 (經過酒炒),黃連 1 錢 (經過酒炒),桔梗 1 錢2 分,玄參 1 錢2 分,薄荷 8 分,羌活(經過酒洗) 8 分,防風 6 分,貝母 1 錢,獨活(經過酒洗) 8 分,前胡 8 分,柴胡 8 分,天花粉 1 錠,茯苓 1 錠,川芎 8 分,枳殼 1 錠,甘草 3 分,大黃(經過酒蒸) 2 錢。如果是因為喝酒而引起的火氣,可以加入白粉葛 1 錢。

既濟解毒丸,治諸經客熱及心腎二火熾焰。

黃連(去毛),黃芩(去梗),黃柏(去皮),山梔(去殼),知母(去毛),連翹(去殼),玄參(去老根),柴胡(去毛,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燈心湯下百丸。

黑金丹(云菜弟傳)〔批〕(按上方皆治實熱之劑,其餘火證,各求之本門),治上焦邪熱,咽喉腫痛,及牙齒疼痛,傷寒誤補,大潮大熱,聲啞不出,胸膈作痛。鼻衄吐紅,痰壅火盛,癲狂譫語,一切實熱之症。

白話文:

[既濟解毒丸]

,用於治療各經脈的客熱,以及心火和腎火熾盛的症狀。

藥材:黃連(去毛)、黃芩(去梗)、黃柏(去皮)、山梔(去殼)、知母(去毛)、連翹(去殼)、玄參(去老根)、柴胡(去毛,各等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劑。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百丸,以[燈心湯]送服。

[黑金丹]

(云菜弟傳)

〔批註〕(按:以上方劑皆為治療實熱的藥物,其他火證,請參照本門其他方劑)

主治:上焦邪熱,咽喉腫痛,牙齒疼痛,傷寒誤服溫補藥物,導致大熱潮紅,聲音嘶啞,胸膈疼痛,鼻衄吐血,痰多火盛,癲狂譫語,以及一切實熱的症狀。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子,連翹,石膏,澤瀉,赤芍藥,大黃,枳殼,薄荷,牡丹皮,玄參,桔梗,防風,赤茯苓,荊芥(各等分)

上大合一劑,水八碗,煎七碗去渣,入芒硝一斤於內,化開,澄去泥水,將藥入鍋內,煎至干,須慢火剷起,入新罐內,上用新燈盞一個蓋住,入水於盞內,火煅,候乾水三盞為度。取出放地上去火毒,研為細末,入甘草末五分,攪勻,每服二錢,茶清送下。

白話文:

此藥方由多種中藥材組成,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製法講究,以水煎煮、澄清、火煅等步驟,確保藥效充分發揮。服用時需注意劑量,並以清茶送服。

備註:

此藥方僅供參考,實際使用需咨詢專業醫師,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