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一 (9)
卷之一 (9)
1. 諸脈相類
微與濡、弱相類。極軟而浮細曰濡;極軟而沉細曰弱;極細而軟,無浮沉之別者,微脈也。微與澀、結何以別?細而短,又遲於微,來往蹇滯曰澀;細而稍大,常有曰細;細稍長,似有似無曰微。
緩與遲二脈相類。緩脈大而慢,遲脈細而衰;緩者衛有餘而營不足,遲者陰氣盛而陽氣衰。二診不同,遲脈一息三至,緩脈一息四至是也。
白話文:
【各脈相似處】
微脈、濡脈和弱脈很相似。非常柔和且浮在表面且細小的脈象稱為濡脈;非常柔和且在深部且細小的脈象稱為弱脈;極為細小且柔和,無法區分是浮還是沉的脈象,就是微脈。那微脈和澀脈、結脈如何區分呢?比微脈更細更短,且跳動緩慢,脈搏來迴流動不順暢的脈象稱為澀脈;比微脈稍微粗一些,但持續出現的脈象稱為細脈;比細脈稍微長一點,感覺似有若無的脈象則是微脈。
緩脈和遲脈這兩種脈象也相似。緩脈的特徵是脈象寬大且跳動緩慢,遲脈的特徵是脈象細小且力量衰弱;緩脈表示人體防禦系統過剩但營養供應不足,遲脈表示體內陰氣過盛導致陽氣衰弱。這兩種脈象在診斷上有所不同,遲脈在一息之間跳動三次,緩脈在一息之間跳動四次。
2. 止脈
諸脈有止者,澀、促、結、代也。脈細而遲往來難,時一止者為澀;脈來數,時一止者,為促;脈來緩,時一止者,為結。
白話文:
各種脈象中會出現停頓現象的,包含的是脈象澀、促、結、與代這幾種。當脈象細弱且跳動緩慢,往來跳動困難,偶爾會停頓一下的,這種脈象稱之為澀脈;脈搏跳動頻率快,但偶爾會突然停頓的,這種脈象稱之為促脈;脈搏跳動緩慢,但偶爾會突然停頓的,這種脈象稱之為結脈。
3. 分人迎氣口脈訣
《脈贊》曰: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神門決斷,在兩關後。故曰人迎緊盛則傷於寒,氣口緊盛則傷於食,此人迎、氣口所以有內傷、外感之辨也。
左為人迎,以候天之六氣,風、寒、暑、濕、燥、火之外感者也。人迎浮盛則傷風,緊盛則傷寒,虛弱則傷暑,沉細則傷濕,虛數則傷熱,皆外所因,法當表散滲泄則愈。
右為氣口,以候人之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內傷之邪。其喜則脈散,怒則脈激,憂則脈澀,思則脈結,悲則脈緊,恐則脈沉,驚則脈動,皆內所因。看與何部相應,即知何臟何經受病,方乃不失病機,法當溫順以消平之。其如診按表裡,名義情狀,姑如後說。
但《經》所謂,神者,脈之主;脈者,血之府;氣者,神之御。脈者,氣之使,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文藻雖雅,義理難明。動靜之辭;有博有約。博則二十四字,不濫絲毫;約則浮、沉、遲、數,總括綱紀,辭理粲然。浮為風,為虛;沉為濕,為實。
遲為寒,為冷;數為熱,為燥。風、寒、濕、熱屬於外,虛、實、冷,燥屬於內,內外既分,三因須別,學者宜詳觀覽,不可憚煩也。
白話文:
【脈贊】一書提到:關脈前方的一小段,是判斷一個人健康狀況的主要依據。左邊的這部分稱為人迎脈,右邊的則被叫做氣口脈。而神門脈的狀態,則能進一步確定疾病的性質,位於兩關脈的後方。
人迎脈若過度緊盛,顯示身體可能遭受了寒涼的侵襲;氣口脈若過度緊盛,則可能是飲食過量或消化不良。因此,人迎脈和氣口脈可以區分出身體的內傷和外感。
左邊的人迎脈,主要反映外界六種氣候對身體的影響,包括風、寒、暑、濕、燥、火。如果人迎脈浮動且強烈,可能是風邪侵入;緊盛表示感受了寒氣;虛弱表示受到暑熱影響;沉細表示濕氣困擾;虛數則表示有熱邪,這些都是外在因素導致的疾病,治療上應當採取表散和滲洩的方式。
右邊的氣口脈,主要反映人的情緒,包括喜悅、憤怒、憂慮、思考、悲傷、恐懼、驚嚇等七情,這些情緒都可能成為內在的致病因素。喜悅會使脈象散漫,憤怒會使脈象激動,憂慮會使脈象凝滯,思考會使脈象結聚,悲傷會使脈象緊縮,恐懼會使脈象下沉,驚嚇會使脈象跳動。一旦發現哪個部位的脈象異常,即可推測是哪個臟腑或經絡出現問題,治療上應當溫和地調整,才能不失治病的時機。
然而,《經》書中提到的“神”是脈象的主宰,“脈”是血液的運行通道,“氣”是“神”的運行載體,“脈”又是“氣”的使者。脈象長代表氣運正常,短代表氣運病態,快速跳動代表心情煩躁,脈象強大表示病情加重。雖然這些描述文采斐然,但道理卻不易理解。其中的動靜之詞,既有廣泛的描述,也有精確的概括。廣泛描述包括二十四個字,每一字都精確無誤;精確概括則包括浮、沉、遲、數四字,全面地概括了脈象的特性,辭語清晰。浮動的脈象代表風邪或虛弱,下沉的脈象代表濕邪或實證。
遲緩的脈象代表寒涼或寒冷,快速的脈象代表熱邪或燥邪。風、寒、濕、熱屬於外感病因,虛弱、實證、寒冷、燥邪屬於內傷病因。既然內外病因已經區分,那就要分辨清楚三因,學習者應該詳細閱讀,不要因為怕麻煩而放棄。
4. 內因脈
(喜怒憂思悲恐驚,內應氣口)
喜則傷心脈必虛,思傷脾結脈中居,因憂傷肺脈必澀,怒氣傷肝脈便濡,恐則於腎脈沉是,緣驚傷膽動相須,脈緊因悲傷胞絡,七情氣口內因之。
白話文:
(喜怒憂思悲恐驚,對應體內氣血反應)
高興過度會傷害心臟,導致心跳虛弱;過度思考會損傷脾臟,使脈搏顯得結滯;憂慮太深會影響肺部,造成脈搏阻滯不暢;生氣會傷害肝臟,使脈搏變得柔弱;恐懼會影響腎臟,讓脈搏呈現下沉狀;受到驚嚇會傷害膽囊,脈搏會隨之震動;過度悲傷會傷害胞絡(胞絡為中醫學術語,指人體組織間的微細聯繫),使脈搏緊繃。這七種情緒會對體內氣血運行產生影響,進而反映在脈搏上。
5. 外因脈
(風寒暑濕燥火,外應人迎)
緊則傷寒腎不移,虛因傷暑向胞推,澀緣傷燥須觀肺,細緩傷濕要觀脾,浮則傷風肝部應,弱為傷火察心知,六部各脈須當審,免使將寒作熱醫。
白話文:
【外界因素導致的脈象變化】
如果脈象緊繃,多是感受了寒邪,影響到了腎臟;若脈象虛弱,可能是因為暑熱所傷,影響到膀胱或子宮區域;脈象如果顯得滯澀,這通常是因燥邪所傷,需注意肺部狀況;而細且緩的脈象,多是濕邪所傷,要關注脾臟健康;脈象浮動,這多是風邪所傷,與肝臟相關;若脈象弱,可能是火邪所傷,需檢查心臟狀況。對於這六種由外界因素引起的脈象變化,都應該仔細辨別,以免將寒症誤診為熱症,從而錯誤治療。
6. 不內不外因脈
勞神役慮定傷心,虛澀之中仔細尋。勞役陰陽傷腎部,忽然緊脈必相侵。房帷任意傷心絡,微澀之中宜忖度。疲極筋力便傷肝,指下尋之脈弦虛。飲食飢飽並傷脾,未可輕將一例推。飢則緩弦當別議,若然滑實飽無疑。叫呼損氣因傷肺,燥弱脈中宜熟記。能通不內外中因,生死吉凶都在是。
白話文:
[不分內因與外因的情況]
過度思考、工作壓力大肯定會傷害到心臟,對於脈象虛弱或滯澀的,我們需細心探尋原因。過度勞累身體,影響到陰陽平衡,這會傷害到腎臟,如果脈象忽然變得緊繃,那肯定是受到了影響。房事過度也會傷害心臟的微血管,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在微弱或滯澀的脈象中尋找線索。筋疲力盡時,最易傷肝,這種情況下,脈象通常呈現弦狀且虛弱。飲食不節制,過飽或過餓都會傷害脾胃,不能一概而論。餓的時候,脈象緩慢且弦狀,要另外考慮;若是脈象滑實,那肯定是吃得太飽了。大聲喊叫會損耗氣力,進而傷肺,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在燥弱的脈象中尋找線索。如果能夠掌握這種不分內因外因的情況,就能判斷出病人的生死吉凶了。
7. 死絕脈
雀啄連來三五啄,屋漏半日一點落,彈石硬來尋即散,搭指散亂真解索,魚翔似有亦似無,蝦游靜中跳一躍,寄語醫家仔細看,六脈見一休下藥。
白話文:
[極度危險的脈象]
像麻雀啄食一樣,脈搏斷斷續續地出現三五次;又如屋頂漏水,半天才滴下一滴,非常緩慢。脈象堅硬如彈石,但一尋摸卻又散開。手指搭在脈上,感覺脈象散亂,就像解開的繩索。脈象猶如水中的魚,似有還無,飄忽不定。又如靜水中突然跳出的蝦子,安靜中偶爾一躍。
這裡告訴醫者們要細心觀察,若六脈中只有一脈呈現這種脈象,應停止下藥,因為這是極為危險的脈象。
以上就是你想要的翻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