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六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6)

1. 發熱

一、傷寒發熱,是寒邪入衛,與陽氣交爭而為外熱。陽氣主外,為寒所搏而失其職,故為熱。其脈緊而有力,是外之寒邪傷衛也。治主外。

一、傷暑發熱,是火邪傷心,元氣耗散,而熱邪客於中,故為發熱,汗大泄,無氣以動其脈,虛遲而無力,是外之熱邪傷榮也。治主內。

一、內傷發熱,是陽氣自傷,不能升達,降下陰分而為內熱,乃陽虛也。故其脈大而無力,屬肺脾。

一、陰虛發熱,是陰血自傷,不能制火,陽氣升騰,乃陽旺也。故其脈數而無力,屬心腎。

一、大病後血氣兩虛,遂成勞怯,潮熱往來,盜汗自汗,或無汗燥熱,世俗便以地骨皮、柴胡,往往不效,其病增劇。故男血虛有汗潮熱者,人參養榮湯。氣虛有汗潮熱者,補中益氣湯。血虛無汗潮熱者,茯苓補心湯。氣血兩虛無汗潮熱者,逍遙散;其咳嗽咯血,以人參五味子散、骨蒸湯、清骨散。以上皆勞熱之聖藥也。

升陽散火湯,治男婦四肢發熱,筋骨間熱如火烙,捫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或胃虛過食冷物,郁遏陽氣於脾胃之中,火鬱則發之。

生甘草(二錢),防風(二錢五分),炙甘草(三錢),升麻,葛根,獨活,羌活,白芍藥,人參(各五錢),柴胡(八錢)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服。忌生冷寒涼之物月餘。

四物二連湯,治血虛,虛勞發熱,五心煩熱,晝則明瞭,夜則發。此熱在血分也。

當歸,川芎,白芍藥,生地黃,黃連,胡黃連

上銼作劑,水煎服。

清心蓮子飲,治發熱口乾,小便赤澀,夜則安靜,晝則發熱,此熱在氣分也。

加減逍遙散,治子午潮熱。

胡黃連,麥門冬,黃芩,地骨皮,秦艽,木通,車前子

上銼一劑,清水每以浸濕,燈心煎服。

加減小柴胡湯,治虛損,手心腳心發熱,加本方。

香附米,黃連,前胡

柴苓湯,治邪傳半表半裡發熱,及內傷發熱,雜證發熱。

小柴胡湯合五苓散

鱉甲飲,治病後食力未復,邪熱未除,房勞虛損,一切骨蒸盜汗。

鱉甲,秦艽,柴胡,地骨皮,枳殼,知母,當歸,烏梅

上銼,生薑三片,桃、柳頭各七個,空心午前、臨臥各一服,渣再煎。忌酒色、貪婪、酒醋、魚腥、燒炙、煎煉、芋頭、山藥、胡椒、濕面、性熱等物,男女同法。

白話文:

發熱

一、外感風寒引起的發熱:這是因為寒邪侵入身體的防禦系統,與體內的陽氣互相抗爭所產生的發熱現象,屬於外熱。陽氣本來負責保護體表,卻因為受到寒邪的侵襲而失去作用,所以才會發熱。這種情況下的脈象會呈現緊張有力,表示是外來的寒邪傷害了身體的防禦系統。治療重點在於驅除外來的寒邪。

二、中暑引起的發熱:這是因為火熱邪氣傷及心臟,導致元氣耗散,熱邪滯留在體內而發熱。同時會大量出汗,因為身體虛弱而脈搏微弱無力且跳動緩慢,這表示外來的熱邪傷害了身體的營養系統。治療重點在於調理內在的虛損。

三、內傷引起的發熱:這是因為體內陽氣的自我損傷,無法向上升發,反而下沉到陰分而產生的內熱,屬於陽氣虛弱。因此脈象會呈現大而無力,問題主要出在肺和脾。

四、陰虛引起的發熱:這是因為體內陰血的自我損傷,無法制約陽氣,導致陽氣過於旺盛而發熱。因此脈象會呈現頻數而無力,問題主要出在心和腎。

五、大病之後引起的發熱:大病後會造成氣血兩虛,導致身體虛弱,出現潮熱往來、盜汗、自汗,或者無汗但燥熱的情形。一般人可能會使用地骨皮、柴胡等藥物來治療,但往往效果不佳,病情反而會加重。針對男性,如果血虛導致有汗潮熱,應使用人參養榮湯;氣虛導致有汗潮熱,應使用補中益氣湯;血虛導致無汗潮熱,應使用茯苓補心湯;氣血兩虛導致無汗潮熱,應使用逍遙散。如果出現咳嗽咯血的症狀,則應使用人參五味子散、骨蒸湯、清骨散等藥物。以上這些都是治療虛勞發熱的有效藥方。

藥方

升陽散火湯:主要治療男女因四肢發熱,筋骨間熱感如火燒灼,觸摸時感覺燙手。這種病多是因為血虛導致,或者因為脾胃虛弱,過食生冷食物,使陽氣鬱結在脾胃之中,火氣鬱結就會發作。

藥材:生甘草(二錢)、防風(二錢五分)、炙甘草(三錢)、升麻、葛根、獨活、羌活、白芍藥、人參(各五錢)、柴胡(八錢)。

用法: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服。服用期間,忌食生冷寒涼之物一個月以上。

四物二連湯:主要治療血虛、虛勞發熱、五心煩熱,白天較為清醒,夜晚則發熱。這種熱屬於在血分。

藥材:當歸、川芎、白芍藥、生地黃、黃連、胡黃連。

用法: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服。

清心蓮子飲:主要治療發熱口乾、小便赤澀,夜晚安靜,白天發熱,這種熱屬於在氣分。

藥材:胡黃連、麥門冬、黃芩、地骨皮、秦艽、木通、車前子。

用法: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一劑,用清水浸濕後,加入燈心草煎服。

加減逍遙散:主要治療子午潮熱。

加減小柴胡湯:主要治療虛損,手心腳心發熱,可在此方基礎上加減。

藥材:香附米、黃連、前胡。

柴苓湯:主要治療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傳遞而發熱,以及內傷發熱、各種複雜病症導致的發熱。

藥材:小柴胡湯合五苓散。

鱉甲飲:主要治療病後食慾不振、邪熱未除、房事過度導致虛損、各種骨蒸盜汗等症狀。

藥材:鱉甲、秦艽、柴胡、地骨皮、枳殼、知母、當歸、烏梅。

用法: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三片生薑、七個桃枝和七個柳枝頭,在空腹的上午和臨睡前各服一次,藥渣可再次煎服。服用期間,忌酒色、貪婪、酒醋、魚腥、燒烤、煎炸、芋頭、山藥、胡椒、濕麵、性熱等食物,男女皆適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