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六 (11)
卷之六 (11)
1. 積聚
陳皮(二兩,去白),半夏(一兩,湯泡七次,薑汁炒),白茯苓(去皮,一兩),白朮(三兩,土炒),香附(一兩,醋浸炒),青皮(四錢,去穰,油炒),木香(三錢,不見火),檳榔(七錢),莪朮(八錢,醋浸炒),三稜(八錢,醋浸炒),萊菔子(一兩,炒),砂仁(四錢,炒),神麯(炒,一兩),麥芽(炒,六錢),白芥子(炒,一兩),黃連(姜炒,一兩),真阿魏(醋浸,三錢),山梔子(薑汁炒,一兩),乾漆(炒盡煙,五錢)
上為細末,薑汁、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後白湯送下。
千金化氣丸(太醫傳),治男子腹中氣塊痞痛。
青皮,陳皮,枳殼,香附,砂仁,白豆蔻(各一兩),乾薑,木香(五錢),丁皮(二錢),藿香,半夏,草果,檳榔(一兩半),川芎,白芷,三稜,莪朮,玄胡索(各一兩),小茴香(五錢),厚朴,大腹皮,白芍藥(各一兩),甘草(三錢)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半空心溫服。
千金導氣湯(太醫院傳),治婦人滿腹氣塊,遊走不定,漉漉有聲。
丁香,木香,砂仁,白豆蔻,香附,烏藥,枳實(倍),當歸,川芎,白芍藥(酒炒),白芷,白朮,青皮,陳皮,乾薑(煨),桔梗,厚朴(制),肉桂,三稜(醋炒),莪朮(醋炒),角茴,小茴,牛膝,紅花,杜仲(炒),乳香,沒藥,乾漆(醋炒盡煙),甘草
上銼,半水半酒,薑、蔥煎,熱服。如飽悶不食,加神麯、麥芽、山楂;發熱,加柴胡、黃芩。
勝紅丸,〔批〕(按此方治寒積之劑)治脾積氣滯,胸膈滿悶,氣促不安,嘔吐清水,丈夫酒積,婦人血積氣積,小兒食積,皆治。
陳皮,莪朮(二味同醋煮),青皮,三稜(醋煮),乾薑(炮),良薑(各一兩),香附(炒,去皮,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食前服。
開懷散(雲林制),治心下積塊作痞悶,或發熱者。
青皮(去穰),陳皮,半夏(姜炒),白茯苓(去皮),三稜(醋炒),莪朮(醋炒),香附,檳榔,草豆蔻(倍用),柴胡(倍用),紅花,枳實(麩炒),甘草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口乾,加乾葛。
柴香散,治心腹有氣一塊,略痛。又理心腹疼痛,膨脹,寒熱往來。
柴胡(七分),黃芩(七分),赤芍藥(五分),枳實(一錢),厚朴(五分),香薷(五分),黃連(五分),地骨皮(一錢),三稜(一錢),莪朮(一錢),玄胡索(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三稜煎丸,治飲食過傷,痞悶疼痛,食不消化,久而成癖。又治婦人血積、血塊、乾血氣經閉不通。
大黃(八兩,為末),三稜,莪朮(各一兩,二味濕紙包裹,煨,為末)
白話文:
積聚
化氣丸:
將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二兩,半夏(用湯浸泡七次後,再用薑汁炒)一兩,白茯苓(去皮)一兩,白朮(用土炒)三兩,香附(用醋浸泡後炒)一兩,青皮(去除內瓤,用油炒)四錢,木香(不經火炒)三錢,檳榔七錢,莪朮(用醋浸泡後炒)八錢,三稜(用醋浸泡後炒)八錢,萊菔子(炒)一兩,砂仁(炒)四錢,神麯(炒)一兩,麥芽(炒)六錢,白芥子(炒)一兩,黃連(用薑炒)一兩,真阿魏(用醋浸泡)三錢,山梔子(用薑汁炒)一兩,乾漆(炒至無煙)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薑汁和酒糊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八十丸,飯後用白開水送服。
這個方子是太醫傳下來的,叫做「千金化氣丸」,用來治療男性腹中出現氣塊,導致痞脹疼痛。
導氣湯:
將青皮、陳皮、枳殼、香附、砂仁、白豆蔻各一兩,乾薑、木香各五錢,丁皮二錢,藿香、半夏、草果、檳榔各一兩半,川芎、白芷、三稜、莪朮、玄胡索各一兩,小茴香五錢,厚朴、大腹皮、白芍藥各一兩,甘草三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在半空腹時溫服。
這個方子是太醫院傳下來的,叫做「千金導氣湯」,用來治療婦女腹中氣塊滿脹,位置不定,並發出聲響的症狀。
勝紅丸:
將丁香、木香、砂仁、白豆蔻、香附、烏藥、枳實(加倍用量)、當歸、川芎、白芍藥(用酒炒)、白芷、白朮、青皮、陳皮、乾薑(煨過)、桔梗、厚朴(處理過)、肉桂、三稜(用醋炒)、莪朮(用醋炒)、角茴、小茴、牛膝、紅花、杜仲(炒過)、乳香、沒藥、乾漆(用醋炒至無煙)、甘草。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和酒各半煎煮,加入薑和蔥一起煎,趁熱服用。如果飽悶不思飲食,可以加入神麯、麥芽、山楂;如果發熱,可以加入柴胡、黃芩。
這個方子叫做「勝紅丸」,主要治療因寒積導致的脾胃氣滯,引起胸膈滿悶、呼吸急促、嘔吐清水等症狀。也適用於男性酒積、女性血積氣積、以及兒童食積。
開懷散:
將陳皮、莪朮(兩味藥用醋一起煮),青皮、三稜(用醋煮),乾薑(炮製過)、良薑各一兩,香附(炒過,去皮)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醋糊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薑湯送服。
這個方子叫做「開懷散」,是雲林所製,用來治療心下有積塊,導致痞悶,或出現發熱的症狀。
柴香散:
將青皮(去除內瓤),陳皮,半夏(用薑炒),白茯苓(去皮),三稜(用醋炒),莪朮(用醋炒),香附,檳榔,草豆蔻(加倍用量),柴胡(加倍用量),紅花,枳實(用麩炒),甘草。
將以上藥材切碎,煎煮成一劑,加入生薑一同煎服。如果口乾,可以加入乾葛。
這個方子叫做「柴香散」,用來治療心腹部出現一塊氣,略有疼痛的症狀。也可以治療心腹疼痛,膨脹,以及寒熱往來的症狀。
三稜煎丸:
將柴胡七分,黃芩七分,赤芍藥五分,枳實一錢,厚朴五分,香薷五分,黃連五分,地骨皮一錢,三稜一錢,莪朮一錢,玄胡索五分,甘草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服一劑。
這個方子叫做「三稜煎丸」,用來治療飲食過度導致的痞悶疼痛,消化不良,久而久之形成積癖。也可以治療婦女的血積、血塊、乾血氣經閉不通的症狀。
將大黃(磨成粉末)八兩,三稜、莪朮(各一兩,用濕紙包裹後煨熟,再磨成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