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8)

1. 水腫

水腫之證,有陰有陽,察脈觀色,問證須詳。陰脈沉遲,其色青白,不渴而瀉,小便清澀;脈或沉數,色赤而黃,燥糞赤溺,兼渴為陽。

夫腫者,鍾也,寒熱氣所鍾聚也,為病有十水之分。其本乃濕熱所致,《內經》曰:諸濕腫滿,皆屬脾土。夫脾虛不能制水,水漬妄行,故通身面目四肢皆浮而腫,名曰水腫。或腹大如鼓,而面目四肢不腫者,名曰蠱脹。朝寬暮急,是血虛;暮寬朝急,是氣虛;朝暮急,血氣俱虛。

治法:身有熱者,水氣在表,可汗之;身無熱者,水氣在裡,可下之。其間通利小便,順氣和脾,俱不可緩。然證雖可下,又當度其輕重,不可過用大戟、芫花、甘遂等利水猛烈之劑,一發不收,峻決者易,固閉者難,水氣復來,而無可治之也。

一、凡腫病,見大便滑泄,與夫唇黑,缺盆平,臍突,足平,背平,或肉硬,或手掌平,又或男從腳下腫而上,女從身上腫而下:並不治也。又曰:膨病水氣,人面黑者,肝絕也;兩眉凸起,肺絕也;臍中突出者,脾絕也;兩手無絞者,心絕也;下疰腳腫者,腎絕也。此五證內顯一證,不可治也。

一、患人腹上用手按之有窩者,可治。脈壯者易治,脈微者難痊。

一、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身熱脈沉數者,此屬陽水,以八正散主之。

一、遍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澀,身不熱,脈沉者,此屬陰水,以胃苓湯主之。

一、水氣浮腫,因於氣者,以分心氣飲加豬苓、澤瀉、車前子、葶藶子、木瓜、麥門冬。

一、通身皮膚光腫如泡,手按成窟,舉手即滿者,是因脾虛不能制水,水漬妄行故也。法當補脾,使脾氣得實,則自健運,切不可下,忌食羊肉。腰以上腫宜發汗,腰以下腫宜行小便,此仲景之妙法。

一、病人六脈數,四肢腫滿,腹痛發熱,小便少,大便閉,治以溫中養胃,非也。皆由三焦蓄熱,大小便閉,無發泄,故流出經絡,五臟充溢,而成腫脹,宜敗毒散加麻黃、防風、枳實發散,次以利氣丸下之,或八正散。

消腫調脾順氣湯(劉司寇傳),治水腫,消脹滿,順氣和脾,除濕利水。

蒼朮,陳皮,厚朴,草果,砂仁,豬苓,木香,檳榔(男雄女雌),大腹皮,香附,枳殼,澤瀉,桔梗,三稜,莪朮,官桂,大茴香,木通,人參,木瓜,桑白皮,牽牛(女用黑,男用白),大黃,甘草

上銼,生薑煎服。

加減胃苓湯(雲林制)〔批〕(按此方消中利水和藥之劑),治腫。

蒼朮(米泔制,一錢半),陳皮(去白,一錢),厚朴(姜炒,八分),甘草(炙,三分),豬苓(八分),澤瀉(一錢),白朮(去蘆,一錢),赤茯苓(去皮,一錢),神麯(炒,八分),山楂(去核,七分),砂仁(炒,七分),香附(薑汁炒,六分),檳榔(八分),木瓜(一錢),大腹皮(六分)

白話文:

水腫

水腫的病症,有陰虛和陽虛兩種,要仔細觀察脈象、面色,詢問病症詳情才能判斷。陰虛脈象沉弱遲緩,面色青白,不渴但大便溏瀉,小便清長而澀;陽虛脈象可能沉而數,面色赤黃,大便乾燥糞便赤色,小便短赤,並且口渴。

水腫,是指體液停滯凝聚的病症,因寒熱之邪聚集所致,可分為十種不同的情況。其根本原因是濕熱,正如《內經》所說:「各種濕腫脹滿的病症,都屬於脾臟功能失調。」脾臟虛弱,不能運化水濕,導致水濕停滯,隨意流竄,因此全身、面部、四肢都浮腫,稱為水腫。或者腹部像鼓一樣脹大,而面部和四肢不腫的,稱為蠱脹。早晨腫脹較輕,晚上加重,是血虛;晚上腫脹較輕,早晨加重,是氣虛;早晨和晚上都腫脹加重,則血氣都虛。

治療方法:身體有熱症的,水濕停留在體表,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身體沒有熱症的,水濕停留在體內,可以用利水的方法治療。同時,還需要通利小便,調理脾胃,這些都不能延遲。雖然可以使用利水的方法,但要根據病情的輕重來判斷用藥劑量,不可過度使用大戟、芫花、甘遂等峻猛的利水藥物,以免藥力過猛難以控制,導致病情加重,水腫反复發作,難以治療。

一、凡是水腫病人,出現大便稀溏滑泄、嘴唇發黑、鎖骨部位平坦、肚臍突出、腳掌平坦、後背平坦,或者肌肉堅硬,或者手掌平坦,或者男性從腳腫向上蔓延,女性從上身腫向下蔓延:這些情況都不能治療。另外,膨脹型水腫,病人面色發黑,是肝臟衰竭;兩眉突出,是肺臟衰竭;肚臍突出,是脾臟衰竭;兩手沒有紋理,是心臟衰竭;腳腫向下蔓延,是腎臟衰竭。出現以上五種症狀中任何一種,都不能治療。

一、患者腹部用手按壓有凹陷的,可以治療。脈象強勁的容易治療,脈象微弱的則難以痊癒。

一、全身浮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結,身體發熱,脈象沉而數,這是陽水,可以用八正散治療。

一、全身浮腫,不煩渴,大便溏瀉,小便量少不澀,身體不發熱,脈象沉弱,這是陰水,可以用胃苓湯治療。

一、水腫浮腫,因氣虛引起的,可以用分心氣飲加豬苓、澤瀉、車前子、葶藶子、木瓜、麥門冬。

一、全身皮膚光滑腫脹像泡一樣,按壓有凹陷,抬起手就又脹滿,這是因為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導致水濕停滯流竄。治療方法應該補益脾臟,使脾臟功能恢復,則水腫自會好轉,絕對不可使用利水藥物,忌食羊肉。腰部以上腫脹宜發汗,腰部以下腫脹宜利尿,這是仲景的妙法。

一、病人六脈皆數,四肢腫脹,腹部疼痛發熱,小便少,大便閉結,如果用溫中養胃的方法治療是不對的。這是因為三焦積聚熱邪,大小便閉結,沒有排洩的通道,所以熱邪流注經絡,充斥五臟,導致腫脹,應該使用敗毒散加麻黃、防風、枳實發散,然後再用利氣丸等利水藥物治療,或者用八正散。

方劑

消腫調脾順氣湯(劉司寇傳),治療水腫,消脹滿,調理脾胃,除濕利水。

組成:蒼朮、陳皮、厚朴、草果、砂仁、豬苓、木香、檳榔(男性用雄性,女性用雌性)、大腹皮、香附、枳殼、澤瀉、桔梗、三稜、莪朮、官桂、大茴香、木通、人參、木瓜、桑白皮、牽牛(女性用黑牽牛,男性用白牽牛)、大黃、甘草

用法:上藥共研為末,用生薑煎服。

加減胃苓湯(雲林制)〔批〕(按此方消中利水和藥之劑),治療水腫。

組成:蒼朮(米泔水制,一錢半)、陳皮(去白,一錢)、厚朴(薑炒,八分)、甘草(炙,三分)、豬苓(八分)、澤瀉(一錢)、白朮(去蘆,一錢)、赤茯苓(去皮,一錢)、神麴(炒,八分)、山楂(去核,七分)、砂仁(炒,七分)、香附(薑汁炒,六分)、檳榔(八分)、木瓜(一錢)、大腹皮(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