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7)

1. 脹滿

金蟾散(李桐峰傳)〔批〕(按此方治氣鼓之劑),治氣鼓如神。

大蝦蟆一個,以砂仁推入其口,使吞入腹,以滿為度,用泥罐封固,炭火煅令透紅,煙盡取出,候冷去泥,研末為一服,或酒,或陳皮湯送下。候撒屁多,乃見其效。

大三稜煎丸,〔批〕(按此方治實脹之劑),治心腹堅脹,脅下緊硬,胸中痞塞,喘滿短氣。常服順氣寬中,消積滯,除膨脹,大治癥瘕積塊,消脹軟堅,累獲良驗。

三稜(生,細銼半斤,搗為末,以酒三升,於銀石器內熬成膏),青皮(二兩),蘿蔔子(炒,二兩),神麯(炒,二兩),麥芽(炒,二兩),硇砂(用瓷罐,研細,入水少許,調坐於溏灰火中,候水乾取出為末),乾漆(炒,三兩),杏仁(湯,去皮尖,炒黃色三兩)

上為末,三稜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遠米湯下。

調中健脾丸,〔批〕(按此方治虛脹之劑),治單腹脹及脾虛腫滿,膈中閉塞及胃口作痛。

黃耆(二兩,蜜炙),人參(二兩),白朮(六兩,共土水拌炒),茯苓(二兩),陳皮(三兩,鹽水制),紫蘇子(二兩半,炒),蘿蔔子(一兩半,炒),山楂肉(三兩炒),草豆蔻(一兩,酒炒),澤瀉(三兩半,炒),薏苡仁(三兩炒),沉香(六錢,另研),五加皮(三兩,炒),栝蔞(一兩,用大栝蔞二個,鏤一孔,每個入川椒三錢,多年糞底一錢,敲米粒大,俱納入栝蔞內,外以綿紙糊完,再用綿筋鹽泥封固,炭火煅通紅為度,取山擇去泥,其黑皮一併入藥)

上共為細末,煎荷葉大腹皮湯,打黃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日進三次,白湯下。此藥不傷脾氣,大有補益,勿輕視之。

牛皮丸(方外人傳),治腹中水響如雷,上攻即嘔吐,胸膈脹滿,或手足作腫。

黑醜(頭末,九錢),木香(九錢),陳皮(九錢)

上為末,黃蠟化開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黃酒送下。

白話文:

[脹滿]

金蟾散(李桐峰傳) 這個藥方(按此方是治療氣鼓脹的藥劑),治療氣鼓脹效果神奇。

取一隻大癩蛤蟆,把砂仁塞進牠的嘴裡,讓牠吞進肚子,直到肚子滿了為止。然後用泥罐把牠封起來,用炭火燒到通紅,等沒煙了取出,放涼後去除泥土,研磨成粉末,一次服用。可以用酒或陳皮湯送服。等到放屁很多的時候,就能看到效果了。

大三稜煎丸 這個藥方(按此方是治療實脹的藥劑),治療心腹堅硬脹滿、兩脅下緊硬、胸中阻塞不暢、呼吸急促胸悶。經常服用可以順氣寬中、消除積滯、去除腹脹,能大大地治療癥瘕積塊,消脹氣、軟化堅硬的腫塊,屢次驗證效果良好。

將生三稜(切細,半斤,搗成粉末,用三升酒,在銀製或石製的容器中熬成膏狀)、青皮(二兩)、炒過的蘿蔔子(二兩)、炒過的神麴(二兩)、炒過的麥芽(二兩)、硇砂(用瓷罐裝著,研成細末,加入少許水,放在文火上,等水乾取出,再研成粉末)、炒過的乾漆(三兩)、炒黃的杏仁(去皮尖,三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三稜膏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在吃飯後用米湯送服。

調中健脾丸 這個藥方(按此方是治療虛脹的藥劑),治療單純腹脹以及脾虛引起的腫脹,胸膈阻塞,以及胃痛。

黃耆(二兩,用蜜炙過),人參(二兩),白朮(六兩,與土和水拌炒過),茯苓(二兩),陳皮(三兩,用鹽水浸製過),炒過的紫蘇子(二兩半),炒過的蘿蔔子(一兩半),炒過的山楂肉(三兩),用酒炒過的草豆蔻(一兩),炒過的澤瀉(三兩半),炒過的薏苡仁(三兩),另研磨的沉香(六錢),炒過的五加皮(三兩),栝蔞(一兩,用兩個大栝蔞,在上面挖一個孔,每個孔裡放入川椒三錢,多年糞底一錢,敲成米粒大小,都塞進栝蔞裡,外面用棉紙糊好,再用綿筋鹽泥封牢固,用炭火燒到通紅,取出後去除泥土,黑色的皮也要一起入藥)。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用煎好的荷葉大腹皮湯,打入黃米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一百丸,每天服用三次,用白開水送服。這個藥不會傷脾氣,還有補益的作用,不要輕視它。

牛皮丸(方外人傳) 這個藥方治療腹中水聲如雷,向上衝即會嘔吐,胸膈脹滿,或者手腳腫脹。

黑醜(頭末,九錢),木香(九錢),陳皮(九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融化的黃蠟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黃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