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六 (1)
卷之六 (1)
1. 卷之六
2. 諸氣
脈
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沉極則伏,澀弱難治。其或沉實,氣兼痰飲。又曰:沉弦細動,皆氣痛證。心痛在寸,腹痛在關,下部在尺,脈象顯然。
證
夫天地之氣,常則安,變則病。況人稟天地之氣,五運迭侵於外,七情交戰於中。是以聖人嗇氣,如持至寶;庸人投物,而反傷太和。此軒岐所以論諸病皆因於氣,有病皆生於氣,遂有九氣不同之說。氣本一也,因所觸而為九,怒、喜、悲、恐、寒、暑、驚、思、勞也。其言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暑則氣泄,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勞則氣耗。夫人身之正氣,與血為配。
血行脈中,氣行脈外,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氣血並行,周流乎一身之中,灌溉乎百骸之內,循環無端,運行不悖,此為生生不息之妙用也。經云:一息不運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穹壤判。若內無七情之所傷,外無六淫之所感,何氣病之有哉。其不善攝生者,五志之火,無時不起;五味之偏,無時不傷。
是以釀成膠痰固積,留滯於六腑;鬱火邪氣,充塞乎三焦,使氣血失其常候,臟腑不能傳導。是故外邪得以乘虛而湊襲矣。以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諸般氣痛,朝輟暮作而為膠固之疾。非良工妙手,莫易治焉。若夫為脅痛,為心腹痛,為周身刺痛,甚則為翻胃,為膈噎等證,即此之由也。
大抵男子屬陽,得氣易散;女子屬陰,得氣易郁。是以男子之氣病常少,女人之氣病常多。故治婦人宜以順氣為主,而兼乎散血;治男子宜以養榮為主,而調氣次之,斯得氣證治法之大要也。
氣之為病,非止一端,有七情氣,有鬱氣,有怒氣,有熱氣,有冷氣,有厥氣,有逆氣,有痰氣,有虛氣,有中滿氣,有腹脹氣,務要詳究,不可雷同一例治之。
治
治諸氣,須用上下分消,不可驟用《局方》金石、烏、附燥熱等劑。
一、七情憂結,遂成鬱氣難治。必須自能知戒,庶幾。
一、鬱氣宜開鬱,如蒼朮、香附、川芎、青皮、竹茹、山梔子、枳殼、連翹、木香、澤瀉之類。
一、枳殼破滯氣,然多服損胸中至高之氣。青皮瀉肝氣,多服損真氣。香附快滯氣。陳皮泄逆氣。紫蘇散表氣。厚朴瀉胃氣。檳榔瀉至高之氣,藿香之馨香,上行胃氣。沉香升降真氣。腦麝散真氣。木香行中下焦氣。若此之類,氣實所宜。其中有行散者,有損泄者,用之能治氣之標,而不能制氣之本。
方
四七湯,治喜、怒、悲、思,憂、恐、驚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此七情所為也。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中阻,嘔逆噁心。並宜服之。
白話文:
諸氣
脈診下手脈沉,就知道是氣虛。氣虛到極點就會氣血運行極其緩慢,脈象澀弱,難以治療。如果脈象沉而有力,則可能是氣虛兼痰飲。沉弦細弱的脈象,都是氣痛的表現。心痛在寸關尺脈的寸部,腹痛在關部,下腹部疼痛在尺部,脈象都十分明顯。
證候
天地之氣運行正常則人體安康,氣機變化則導致疾病。人體之氣稟受於天地,外受五運之氣的侵襲,內受七情(喜怒哀樂思悲恐)的衝擊。因此,聖人懂得保養元氣,視之如珍寶;普通人卻任意損耗元氣,反而傷害了人體的平衡。這是軒岐(軒轅黃帝與岐伯)論述諸病皆因於氣的根本,所有的疾病都源於氣的失調,所以才有九種不同氣的說法。其實氣本質上只有一種,由於受到不同因素的刺激而產生九種不同的病理變化:怒、喜、悲、恐、寒、暑、驚、思、勞。它們的表現分別是:怒則氣往上衝,喜則氣機舒緩,悲則氣機衰弱,恐則氣往下沉,寒則氣機收斂,暑則氣機渙散,驚則氣機紊亂,思則氣機鬱結,勞則氣機耗損。人體的正氣與血液互相配合。
血液在脈管中運行,而氣則在脈管外運行,每一次呼吸,氣血都運行三寸。氣血共同運行,周流於全身,滋養百骸,循環往復,生生不息,這就是生命活動的奧妙之處。經書上說:一息不運,則機體功能就停止;一點氣血不通,則人體就會崩潰。如果內無七情所傷,外無六淫(風寒暑濕燥火)所侵,哪來的氣病呢?那些不善於養生的人,五志(喜怒憂思恐)之火時時燃燒;偏嗜五味(酸苦甘辛鹹),時時損傷身體。
因此,就釀成了痰液粘稠積聚,滯留在六腑;鬱火邪氣充塞三焦,使氣血失去正常運行,臟腑不能正常傳導,於是外邪乘虛而入。導致清陽之氣不能上升,濁陰之氣不能下降,各種氣痛的症狀時發時止,最終形成頑固的疾病。如果不是醫術精湛的醫生,很難治癒。例如脅痛、心腹痛、周身刺痛,嚴重者還會出現嘔吐、呃逆等症狀,都是由此而引起的。
總而言之,男子屬陽,陽氣容易散失;女子屬陰,陰氣容易鬱結。所以男子氣病較少,女子氣病較多。因此,治療婦女疾病應以順暢氣機為主,同時兼顧活血;治療男子疾病應以滋養身體為主,再調和氣機為輔,這就是治療氣病的大原則。
氣病的類型不只一種,有七情之氣、鬱氣、怒氣、熱氣、冷氣、厥氣、逆氣、痰氣、虛氣、氣脹、腹脹氣等等,必須仔細辨別,不可一概而論。
治法
治療各種氣病,需要上下兼顧,緩慢調理,不可急於使用《局方》中的金石、烏頭、附子等燥熱藥物。
-
七情鬱結,導致鬱氣難治,必須患者自身能做到自我克制,才能有所改善。
-
鬱氣宜疏肝解鬱,常用藥物有蒼朮、香附、川芎、青皮、竹茹、山梔子、枳殼、連翹、木香、澤瀉等。
-
枳殼可以破氣消滯,但服用過多會損傷胸中之氣;青皮瀉肝氣,服用過多會損傷正氣;香附可以行氣止痛;陳皮可以降逆氣;紫蘇可以散表邪;厚朴可以瀉胃氣;檳榔可以瀉胸中之氣;藿香芳香,可以上行胃氣;沉香可以升降氣機;腦麝可以行氣活血;木香可以行氣中下焦。這些藥物適用於氣機鬱滯的病人。其中有些藥物具有行散的作用,有些藥物具有瀉下作用,它們可以治療氣病的表面症狀,但不能治療氣病的根本。
方劑
四七湯:治療喜怒悲思憂恐驚七情導致的氣機紊亂,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阻於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這是七情所致。或中脘痞滿,氣機不暢;或痰涎壅盛,上氣喘促;或因痰飲阻滯,嘔逆噁心,均可服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