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玠

《松崖醫徑》~ 卷下 (23)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3)

1. 疳證方法

秘傳檳榔丸(治小兒疳病積氣成塊。腹大有蟲等證。)

檳榔(一兩),三稜(煨去毛醋炒),莪朮(醋炒),青皮(去穰麥麩炒),陳皮(去白),雷丸(去殼),乾漆(炒無煙),使君子肉,山楂肉,麥糵面(炒),神麯(炒黃各半兩),蕪荑(水洗淨二錢五分),鶴蝨(略炒),木香(不見火),胡黃連,甘草(炙各三錢),良薑(二錢陳壁土炒),砂仁(一錢)

白話文:

這是一種秘傳的檳榔丸,專門治療小兒疳病,症狀包括積氣成塊、腹部腫大、腹中有蟲等。配方包括檳榔、三稜、莪朮、青皮、陳皮、雷丸、乾漆、使君子肉、山楂肉、麥糵面、神麯、蕪荑、鶴蝨、木香、胡黃連、甘草、良薑、砂仁等藥材,經過不同的炮製方法處理後,再混合製成藥丸。

上為細末。醋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薑湯下。

秘傳治疳湯(治小兒大便色泔白。小便昏濁。或澄之如米泔。此泔病也。)

山楂肉,白芍藥(炒),白茯苓,黃連(薑汁炒),白朮,澤瀉(各一錢),青皮(四分),生甘草(三分)

上細切。用水一盞。生薑棗煎服。

秘傳蘆薈丸(治小兒疳積腹大。此小兒之要藥也。)

白話文:

上等材料研磨成細末,然後用醋和麵糊調和成丸子,大小約如綠豆般。每次服用30至50顆,空腹時以淡薑湯送服。

祕傳治療疳病湯(適用於治療小孩的大便呈綠白色,小便混濁,或者澄清後如米湯般的「泔水病」。)

材料:山楂肉、白芍藥(炒)、白茯苓、黃連(以薑汁炒)、白朮、澤瀉(各取一錢)、青皮(取四分之一錢)、生甘草(取三分之一錢)。

以上所有材料細切,加水一杯,與生薑、棗一同煮沸後服用。

祕傳蘆薈丸(適用於治療小孩的疳積症狀,腹部膨大。這是治療小孩的關鍵藥方。)

胡黃連,蘆薈,黃連(炒),使君子(去殼各五錢),神麯(炒一兩),阿魏,青黛(另研各二錢),麝香(另研少許)

上為細末。稀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白朮湯或米飲下。

白話文:

藥方

  • 胡黃連 五錢
  • 蘆薈 五錢
  • 黃連(炒) 五錢
  • 使君子(去殼) 五錢
  • 神麴(炒) 一兩
  • 阿魏 二錢
  • 青黛(另研) 二錢
  • 麝香(另研) 少許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稀糊做成丸劑,大小如黍米。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三十丸,可用白朮湯或米飲送服。

2. 吐瀉方法(准大人治。)

加減參苓白朮散(治小兒吐瀉。)

人參,砂仁,蓮肉(去心各半兩),白茯苓(去皮八錢),土白朮(一兩),甘草(炙七錢),肉果(炮四錢),訶子(炮去皮),乾薑(炒各二錢),

上研為細末。每服三分。清米飲湯調服下。

藿香正氣散(治小兒吐瀉。見大人感冒類。)

白話文:

這是一個用來治療小兒吐瀉的中藥方劑,叫做「加減參苓白朮散」。它包含人參、砂仁、蓮肉、白茯苓、土白朮、甘草、肉果、訶子、乾薑等九味藥材。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份,用米湯送服。

這個方劑可以治療小兒吐瀉,也可以用來治療大人感冒,但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參考藿香正氣散進行加減使用。

香砂養胃湯(治小兒傷食吐瀉。見大人內傷類。)

理中湯(治小兒霍亂吐瀉。見卷上丸類。)

白話文:

香砂養胃湯:治療小孩因過度進食而導致嘔吐和腹瀉的情況。在大人的內部受損類別中有介紹。

理中湯:治療小孩因為霍亂引起的嘔吐和腹瀉情況,在捲上的藥丸類別中有介紹。

3. 痢疾方法(准大人治)

秘傳香連丸(治小兒赤白痢。以下三方並見大人痢類。)

參苓白朮散(治小兒脾胃虛弱。噤口痢疾。)

三黃熟艾湯(治小兒熱積臟腑。下痢赤白。及傷寒四五日大下熱痢。及麻疹後下痢。)

白話文:

三黃熟艾湯,用於治療小兒因熱積導致的臟腑熱盛,出現赤白痢疾;以及治療傷寒病程四五天出現大量熱痢;以及治療麻疹後出現的痢疾。

4. 食積方法(准大人治)

消食丸(又名消乳丸。治小兒腹脹腹痛。消積滯。化乳食。大人內傷亦宜。)

砂仁(炒),橘紅(炒),三稜(炒),莪朮(炒),神麯(妙),麥糵(炒),甘草(炒各半兩),香附(炒一兩),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遠白湯送下。量兒大小加減。(愚嘗加土白朮紅曲各五錢為細末。每服三分。米飲調服效。)

白話文:

消食丸,又名消乳丸,可以用來治療小兒腹脹腹痛,消積滯,化乳食。大人內傷也適合服用。方劑包含炒砂仁、炒橘紅、炒三稜、炒莪朮、神麯、炒麥糵、炒甘草各半兩,炒香附一兩,研為細末,以湯浸蒸餅製成丸,如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飯後以白湯送服,可依兒童年齡調整用量。經驗方中可加入土白朮、紅曲各五錢,研為細末,每次服用三分,用米湯調服,效果更佳。

秘傳保和丸(治小兒脾胃虛弱。飲食不能克化。日久羸瘦。)

山楂(四兩),陳皮(去白),白茯苓(去皮),半夏曲(各五錢),蘿蔔子(二錢五分),白朮,使君子(去殼),神麯(炒),麥糵(炒各一兩),木香(二兩二錢四分),砂仁(四兩四錢),黃連(四兩零五分),

上研細末。水發為丸。如蘿蔔子大。每服一錢。米飲湯送下。

白話文:

這個配方是治療小孩脾胃虛弱、食物消化不良、長期消瘦的方法。

  1. 山楂:使用四兩。
  2. 鄭皮:去除白色部分。
  3. 白茯苓:去除外皮。
  4. 半夏曲:使用五錢。
  5. 蘿蔔子:使用二錢五分。
  6. 白朮:
  7. 使用君子:去除果殼。
  8. 神麴:烘烤後使用。
  9. 麥芽酶:烘烤後使用,每個都重達一兩。
  10. 樹脂:使用二兩二錢四分。
  11. 砂仁:使用四兩四錢。
  12. 黃蓮:使用四兩零五分。

以上材料磨碎成粉末狀,用水製成藥丸大小與蘿蔔籽相同,每次服用一錢,用米粥或熱水吞服即可。

香砂養胃湯(治小兒傷食。脾胃不和。腹痛等證。見內傷類。)

秘傳解肌理中湯(治小兒食積鬱熱。發於肌表。潮熱往來。主理中而清陽明之熱。)

白朮,山楂肉,白芍藥(炒各一錢),黃連(炒),枳實(麥麩炒),川芎,香附子(炒),升麻(各七分),乾葛(一錢二分),生甘草,炙甘草(各三分)

上細切。用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去滓服。若積去後。潮熱未除。減山楂。枳實。香附。川芎。加人參。黃耆。陳皮。石膏各五分。薄荷二分。白朮三分。有痰加半夏六分。

白話文:

  1. 香砂養胃湯:這是一種治療小孩因消化不良、脾胃功能失調及腹痛等症狀的藥方,屬於內傷類藥方。

  2. 祕傳解肌理中湯:此藥方用於治療小孩因食物過量、內熱積聚而導致的肌表發熱,表現為反覆潮熱,主要通過調理中焦,清淨大腸熱。

所需材料如下:

  • 白朮:1錢
  • 山楂肉:1錢
  • 白芍藥:1錢(炒)
  • 黃連:1錢(炒)
  • 枳實:7分(麥麩炒)
  • 川芎:7分
  • 香附子:7分(炒)
  • 升麻:7分
  • 乾葛:1錢2分
  • 生甘草:3分
  • 火炙甘草:3分

所有材料細切後,使用半盞半的水與三片生薑一起煎煮,然後去掉渣滓服用。如果食物過剩的症狀消除後,但仍有潮熱現象,可以減少山楂、枳實、香附、川芎的份量,並加入人參、黃耆、陳皮、石膏各5分,以及薄荷2分、白朮3分。如果有痰,則可加入半夏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