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玠

《松崖醫徑》~ 卷下 (2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2)

1. 產後雜證方法

新產不可用芍藥。以其酸寒能伐發生之氣。(十日內忌之),故以黃耆四物湯為補虛之要藥。以黃耆易芍藥是也。若氣虛者。本方加參。術。茯苓。甘草。發熱者加乾薑。若自汗多者。少用川芎。勿用茯苓。倍加蜜炙黃耆。若口渴加五味子。麥門冬。若腹痛者非芍藥不可。雖新產以酒重炒用。

去酸寒之毒。何害之有。若惡露不盡作痛。四物湯煎去滓。調香附五靈脂末服。甚者加桃仁泥四五分。新產子宮未斂作痛。名兒枕痛。又名瘕母塊痛。用醋炒芍藥。粟殼。甘草水煎。入少米醋。或以三物為末。醋湯調服。酸以收之之義也。若產後有惡血不去。發寒熱。成癥瘕者。

白話文:

產後用藥注意事項:

新產婦不可服用芍藥。 因為芍藥性寒,會抑制新產婦生發的氣血,所以產後十日內要忌食。

產後補虛首選黃耆四物湯。 由於黃耆性溫,可補氣血,因此用黃耆代替芍藥。

氣虛者加參術茯苓甘草。 若產婦氣虛,可以在黃耆四物湯中加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來增強補氣效果。

發熱者加乾薑。 若產婦發熱,可以在黃耆四物湯中加入乾薑以溫中散寒。

自汗多者少用川芎,勿用茯苓,倍加蜜炙黃耆。 若產婦自汗不止,就要減少川芎的使用量,並且避免使用茯苓,而要加倍使用蜜炙黃耆,以固表止汗。

口渴者加五味子麥門冬。 若產婦口渴,可以在黃耆四物湯中加入五味子、麥門冬來滋陰潤燥。

腹痛者非芍藥不可。 若產婦腹痛,則必須使用芍藥,即使是新產婦,只要用酒炒去除芍藥的寒性,便可服用,不會造成傷害。

惡露不盡作痛,可用四物湯加香附五靈脂。 若產婦惡露不盡,並伴隨疼痛,可以將四物湯煎好後去渣,再加入香附、五靈脂粉末服用。情況嚴重者,可以再加入桃仁泥,幫助活血化瘀。

新產子宮未斂作痛,名兒枕痛或瘕母塊痛,可用醋炒芍藥、粟殼、甘草水煎服。 若產婦子宮未收縮,導致腹部疼痛,稱為兒枕痛或瘕母塊痛,可以用醋炒芍藥、粟殼,加甘草水煎服,或將三味藥磨成粉末,用醋湯調服,以酸收之。

產後有惡血不去,發寒熱,成癥瘕者,需請醫治。 若產婦產後惡血不去,並伴隨寒熱交替,形成癥瘕,則需要請醫生診治。

四物湯加三稜。莪朮。乳香。沒藥。香附。五靈脂。乾漆。桃仁。紅花之類。若產後腹痛不息。宜四物加烏藥。香附。桂心。高良薑。陳皮。童便和醋煎服甚效。若產後月餘。經水淋瀝不止。四物湯加白芷。升麻。煎調血餘灰服。若產後陰痛。四物加藁本。防風。若產後通身浮腫。

白話文:

四物湯加上三稜、莪朮、乳香、沒藥、香附、五靈脂、乾漆、桃仁、紅花等藥材。如果產後腹痛不止,可以加烏藥、香附、桂心、高良薑、陳皮,用童便和醋煎服,效果很好。如果產後一個多月,經水不停地流,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白芷、升麻,煎好後調入血餘灰服用。如果產後陰部疼痛,可以加藁本、防風。如果產後全身浮腫,則需要針對浮腫的症狀進行調理。

四物加乳香。沒藥。桂心。木通。大腹皮。良薑。血竭。檳榔。海金沙。若產後子腸不收。八物湯加升麻。防風。須以酒炒黃耆為君。若產後中風。口眼歪邪。八物加附子。荊芥。少加防風。羌活。若產後血暈。用鹿角一段燒存性。也火毒為末。酒調灌下即醒。或用韭葉細切。

盛於有嘴瓶中。以滾醋沃之。急封瓶口。以瓶嘴納產婦鼻中即蘇。或用秤錘磚石燒紅。投醋中熏之。

白話文:

四物湯裡加入乳香、沒藥、桂心、木通、大腹皮、良薑、血竭、檳榔、海金沙,適用於產後子腸不收的情況。八物湯裡加入升麻、防風,並以酒炒黃耆為主要藥材,也適用於產後子腸不收的情況。若產後中風,口眼歪斜,則在八物湯裡加入附子、荊芥,少加防風、羌活。若產後血暈,則可取鹿角一段燒成灰,研成粉末,用酒調和灌服,即可清醒。也可以用韭菜葉切碎,放在有嘴的瓶子裡,倒入滾燙的醋,迅速封住瓶口,將瓶嘴塞入產婦鼻中,即可蘇醒。或者用秤錘或磚石燒紅,放入醋中熏蒸產婦,也能起到效果。

2. 小產方法

補氣血湯(治小產下血不止。)

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白芍藥,艾葉,甘草(炙),阿膠(炒),川芎,青皮,香附,砂仁

上細切。用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服。

補血定痛湯(治小產心腹疼痛。)

白話文:

這段古文記錄了兩種中藥方劑:補氣血湯和補血定痛湯。補氣血湯用於治療小產後出血不止,補血定痛湯則用於治療小產後心腹疼痛。

補氣血湯的藥材選擇主要以補氣血、止血為主,例如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白芍等。艾葉、甘草、阿膠等則具有溫經止血、補血益氣的功效。川芎、青皮、香附、砂仁則用於理氣止痛,改善腹痛。

備註

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藥(各錢),玄胡索(七分),桃仁(去皮尖研細),紅花(各三分),香附子,青皮(炒黑),澤蘭,牡丹皮(各五分)

上細切。用水一盞半。入童便酒各半盞。煎至一盞溫服。

白話文:

將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藥各取一錢,玄胡索取七分,桃仁去皮尖研成細粉,紅花各取三分,香附子、青皮(炒至黑色)、澤蘭、牡丹皮各取五分。

以上藥材全部切成細碎狀,用一盞半水,加入童子尿和酒各半盞,煎煮至一盞的份量,溫熱服用。

3. 小兒(四十三)

小兒者。參考其證。大半胎毒而小半傷食。外感風寒者什居一二。故其氣體嫩弱。易寒易熱。用藥不可太驟。大概以四君子湯加減調治之。其有變蒸驚搐疳蟲瘡疹等證。與大人異者。其餘諸病。則准大人治。略具一二。以見治法焉。

白話文:

小兒的疾病,要參考其症狀。大部分是胎毒,一小部分是傷食,外感風寒者僅佔十分之二。因此,小兒的氣體柔弱,容易寒熱。用藥不可過於急躁。大致上以四君子湯加減調整治療。如果有發熱、驚厥、抽搐、疳積、蟲病、瘡疹等症狀,則與成人有所不同。其餘的疾病,則可参照成人治療。這裡簡單列舉一二,以說明治療方法。

4. 變蒸方法

惺惺散。四君子湯。加栝蔞根。川芎。桔梗。細辛少許。薄荷煎服。

白話文:

使用「惺惺散」作為藥方基礎,再加入「四君子湯」,並添加「栝蔞根」。此外,再加入少許「川芎」、「桔梗」和「細辛」,以「薄荷煎」的方式服用。

5. 急慢驚風方法

小兒驚啼。手足瘛瘲。睡臥不寧。宜四君子湯加全蠍去頭足。炒鉤藤。炮白附。姜水煎服。急驚宜四君子湯加白附。全蠍。金箔。為末。薄荷湯調服下。慢驚宜四君子湯。加生黑附。蜈蚣末。蠍梢。共一字。薑湯調下。

抱龍丸(治小兒諸驚。四時感冒。邪熱煩躁。痰嗽氣急。欲出痘疹。發搐等證。藥性溫平。常服驅風化痰。鎮心神。)

白話文:

小孩夜里啼哭,手脚抽搐,睡不安稳,可以用四君子汤加去头足的全蝎,炒制的钩藤,炮制的白附子,用生姜水煎服。如果惊吓很严重,可以用四君子汤加白附子、全蝎、金箔,研磨成粉,用薄荷汤调服。如果惊吓程度较轻,可以用四君子汤加生黑附子、蜈蚣粉末、蝎尾,用姜汤调服。抱龙丸可以治疗小儿各种惊吓、四季感冒、邪热烦躁、痰咳气急、欲出麻疹、抽搐等症状,药性平和,常服可以驱风化痰,镇定心神。

琥珀,人參,天竺黃,白檀香,白茯苓(各七錢半),甘草(炙兩半),枳實(麥麩炒),枳殼(麥麩炒各半兩),辰砂(水飛二兩半),山藥(炒八兩),金箔(五十片後研),牛膽南星(炒半兩)

上各為細末。一處和勻。新汲水丸如芡實大。陰乾。每服一丸。用薄荷湯。或蔥白湯。痰嗽淡姜化下。

白話文:

這是一個古方,藥材包括琥珀、人參、天竺黃、白檀香、白茯苓、甘草、枳實、枳殼、辰砂、山藥、金箔和牛膽南星。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後製成如芡實大小的丸劑,陰乾後服用。每次服用一丸,可以用薄荷湯或蔥白湯送服,痰嗽者可以用淡薑湯化服。

注意

南星膏(治小兒精神不定。恍惚不寧。恐畏多哭。常服祛風退熱。消痰鎮心。除百病。)

牛膽南星(臘月以南星為末填入黃牛膽中陰乾風處百日取用宜親手修制者佳稱五錢炒用),人參,白朮,山藥(炒),白茯苓(去皮),白茯神(去心),羌活,甘草(炙),白殭蠶,全蠍(去毒以薄荷汁浸炙各三錢),辰砂(二錢水飛另研),麝香(一分)

上各為細末。一處和勻。煉蜜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食後用薄荷湯調化服下。

白話文:

南星膏(此方適合治療小孩精神不穩定,時常感到恍惚不安,對事物有過度恐懼與哭泣,長期服用可祛風、退熱、消痰、安定心神,並能去除百種疾病。)

牛膽南星(在每年的十二月,將南星磨成粉末,填入黃色的牛膽中,放置於陰涼且風吹的處所,經過一百天後取出使用。最理想的作法是由親自製作的人來完成,效果較佳,稱為五錢,需炒過後使用),人參,白朮,山藥(炒過),白茯苓(去皮),白茯神(去心),羌活,甘草(炙過),白殭蠶,全蠍(去毒,以薄荷汁浸泡後再炙過,各為三錢),辰砂(二錢,需用水飛後另外研磨),麝香(一分)。

以上各材料分別磨成細末,混合均勻。接著用煉製的蜂蜜製成如芡實大小的丸子。外層包覆金箔。每次服用時,請在飯後,以薄荷湯調和後吞服,一次服用一丸。

秘傳瀉肝湯(治小兒肝經火旺有餘。目睛動搖。痰氣上升。或壯熱驚搐。面色紅。脈有力。脾胃無傷。宜用。)

川芎,白芍藥(炒),半夏(湯泡),白茯苓(各八分),當歸(酒洗),柴胡,橘紅,枳殼(炒),天麻(各六分),黃連(酒炒),甘草(生各四分),薄荷(三分),

白話文:

秘傳瀉肝湯 (治小兒肝經火旺有餘)

適用於: 小孩肝經火旺盛,有以下症狀:眼睛晃動,痰氣上湧,發燒抽搐,面色紅潤,脈搏有力,脾胃功能正常。

藥方組成:

  • 川芎、白芍 (炒)、半夏 (湯泡)、白茯苓 (各八分)
  • 當歸 (酒洗)、柴胡、橘紅、枳殼 (炒)、天麻 (各六分)
  • 黃連 (酒炒)、甘草 (生各四分)
  • 薄荷 (三分)

上細切。用水一盞。生薑三片煎服。

秘傳補脾湯(治小兒脾經不足。土敗木來侮。目睛微動搖。微驚搐。或潮熱往來。脾胃有傷。飲食少進。或泄漏嘔吐。面色黃。脈無力。宜補脾胃。)

白朮(一錢三分),黃耆(蜜炙),當歸(酒洗),川芎,人參,陳皮,肉豆蔻(煨),神麯(炒),乾葛(各五分),白芍藥(一錢酒炒),白茯苓,半夏(各七分),黃連(炒),甘草(炙各四分),

上細切。用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服。

白話文:

藥材

  • 白朮:一錢三分
  • 黃耆(蜜炙):五分
  • 當歸(酒洗):五分
  • 川芎:五分
  • 人參:五分
  • 陳皮:五分
  • 肉豆蔻(煨):五分
  • 神麯(炒):五分
  • 乾葛:五分
  • 白芍藥(一錢酒炒):五分
  • 白茯苓:七分
  • 半夏:七分
  • 黃連(炒):四分
  • 甘草(炙):四分

用法

  1. 將以上藥材切碎。
  2. 用水一盞半(約300毫升)煎煮。
  3. 加入生薑三片。
  4. 煎好後服用。

備註

  • 此方針對小兒脾經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如消化不良、體虛乏力、面色蒼白等。

秘傳安神湯(治小兒心血虛而火動。睡中驚動不安。或受驚嚇而作主。清心安神降痰。)

人參,半夏(泡),酸棗仁,白茯神(各一錢),當歸(酒洗),陳皮(去白),赤芍藥(炒各七分),瘛瘲(五粒),甘草(炙三分)

上細切。用水一盞。煎去滓。納生薑汁竹瀝研細。用牛黃末半分服。若溫暖月。及覺心經熱多。加生地黃。山梔仁各五分。麥門冬七分。淡竹葉。

白話文:

這個秘方叫做安神湯,用於治療小兒心血虛弱導致心火旺盛,睡覺時驚動不安,或者受到驚嚇而發病的症狀,同時可以清心安神、降痰。

方劑包括人參、半夏(泡)、酸棗仁、白茯神(各一錢),當歸(酒洗)、陳皮(去白)、赤芍藥(炒各七分),瘛瘲(五粒)、甘草(炙三分)。

將藥材細切,用一盞水煎煮去藥渣,加入生薑汁和竹瀝研磨細碎,再加入牛黃末半份服用。如果天氣溫暖,或者感到心經熱氣過盛,可以加生地黃、山梔仁各五分,麥門冬七分,淡竹葉。

若方飲食因驚。而食即停住不化。須先消飲食。然後治驚。驚藥內仍須用白朮麥芽以理胃也。驚則氣散。宜收補真氣。驚則痰聚。便宜化痰。

秘傳鎮驚丸(治驚退後。調理安心神。養氣血。和平預防之劑。)

天竺黃(另研),人參,茯神,南星(薑製各半兩),酸棗仁(炒),麥門冬(去心),歸身(酒洗),生地黃(酒洗),赤芍藥(煨各三錢),薄荷,木通(去皮),黃連(薑汁炒),山梔仁(炒),辰砂(另研水飛),牛黃(另研),龍骨(火煨各二錢),青黛(另研一錢),

上為細末。蜜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淡薑湯送下。

白話文:

如果病人的飲食因驚嚇而停滯不消化,需要先消食再治驚。治驚的藥方中也要加入白朮、麥芽理胃。驚嚇會導致氣散,因此要收補真氣;驚嚇也會導致痰聚,所以要化痰。

秘傳鎮驚丸用於驚嚇退後,調理安神,養氣血,和平預防。

方藥包括天竺黃、人參、茯神、南星、酸棗仁、麥門冬、歸身、生地黃、赤芍藥、薄荷、木通、黃連、山梔仁、辰砂、牛黃、龍骨、青黛。將所有藥材研成細末,用蜜糊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三十丸,淡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