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玠

《松崖醫徑》~ 卷上 (29)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9)

1. 散類

上為細末。食後用米泔湯或茶清調服之。

消毒散(一百)

黃芩,黃柏(各一兩),大黃(五錢)

上為細末。每用生蜜水調藥如糊。攤在消花子上。隨目赤左右。貼於太陽穴上。如干用溫水頻潤。

益胃散(一百一)

白豆蔻,薑黃,乾生薑,澤瀉(各三分),砂仁(炒),甘草(炙),人參,厚朴(薑汁製),陳皮(去白),黃耆(各七分),益智仁(六分)

上為細末。用水煎服。

瀉白散(一百二)

桑白皮(蜜水炒),地骨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粳米(百粒)

上為細末。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食後服。易老方加黃芩。

益黃散(一百三)

青皮(去穰),訶子肉,甘草(各一錢二分半),陳皮(去白二錢),丁香(四分如治小兒各減一倍),

上為末。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服之。(愚每於本方加參朮各一錢效)

黃耆鱉甲散(一百四)

黃耆(蜜炒),鱉甲(去肋酥炙),天門冬(制各五分),桑白皮(蜜水炒),半夏(湯泡),黃芩(酒炒),甘草(炙),知母(酒炒),赤芍藥(酒炒),紫菀(酒洗各二分半),秦艽(去蘆),白茯苓(去皮),生地黃,柴胡,地骨皮(各三分半),肉桂(去皮),人參,桔梗(各一錢五釐),

上為粗末。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食後溫服。

防風通聖散(一百五)

防風(去蘆),川芎,當歸(酒洗),芍藥(酒炒),大黃,芒硝,連翹,麻黃(去節),薄荷(各四分五釐),石膏(煆),桔梗(米泔水浸),黃芩,甘草(炙各九分),白朮,山梔(炒),荊芥穗(各二分五釐),滑石(一錢八分),生薑(一錢)

上細切。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一方去芒硝加牛膝人參半夏各四分五釐。

獨活散(一百六)

獨活,羌活,川芎,防風,細辛,荊芥,薄荷,生地黃(各四分)

上細切。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灌漱咽之。

白芷散(一百七)

麻黃(去節),草豆蔻(各一錢半),黃耆,升麻(各一錢),吳茱萸(湯泡),白芷(各四分),川歸(酒洗),熟地黃(酒洗五分),藁本(三分),桂枝(二分五釐),羌活(八分)

上為細末。先用溫水漱口。淨後擦之。

五苓散(一百八)

澤瀉(一兩五錢),豬苓,赤茯苓,白朮(各一兩),肉桂(去皮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白湯。或米飲。食前調服。服畢。多飲熱湯。有汗即愈。

涼膈散(一百九)

大黃,朴硝,生甘草(各五分),連翹(一錢),梔子仁(炒),黃芩(酒炒),薄荷(各二分五釐),淡竹葉(五片)

上細切。用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渣。入蜜一匙。和勻服之。如退六經熱。及傷寒餘熱不解。胸煩等證。減芒硝大黃。加桔梗五分。同為舟楫之劑。浮而上之。治至高之分也。一方加漢防己五分

白話文:

散劑類

消毒散

將黃芩、黃柏各一兩,大黃五錢,一起研磨成細末。每次取藥末,用生蜂蜜水調成糊狀,塗抹在消腫的瘡口上。如果眼睛紅腫,則敷貼在左右兩邊的太陽穴上。如果藥糊乾燥,就用溫水時常潤濕。

益胃散

將白豆蔻、薑黃、乾生薑、澤瀉各三分,砂仁(炒)、甘草(炙)、人參、厚朴(用薑汁製過)、陳皮(去除白色部分)、黃耆各七分,益智仁六分,一起研磨成細末。用水煎煮後服用。

瀉白散

將桑白皮(用蜜水炒過)、地骨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粳米一百粒,一起研磨成細末。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一碗,飯後服用。有個古方會在其中加入黃芩。

益黃散

將青皮(去除內瓤)、訶子肉、甘草各一錢二分半,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二錢,丁香四分(如果是治療小孩,則各減一半的用量),一起研磨成粉末。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一碗後服用。(我個人習慣在本方中加入人參、白朮各一錢,效果更好。)

黃耆鱉甲散

將黃耆(用蜜炒過)、鱉甲(去除肋骨,用酥油炙烤)、天門冬(製過)各五分,桑白皮(用蜜水炒過)、半夏(用湯泡過)、黃芩(用酒炒過)、甘草(炙)、知母(用酒炒過)、赤芍藥(用酒炒過)、紫菀(用酒洗過)各二分半,秦艽(去除蘆頭)、白茯苓(去除表皮)、生地黃、柴胡、地骨皮各三分半,肉桂(去除表皮)、人參、桔梗各一錢五釐,一起研磨成粗末。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一碗,飯後溫服。

防風通聖散

將防風(去除蘆頭)、川芎、當歸(用酒洗過)、芍藥(用酒炒過)、大黃、芒硝、連翹、麻黃(去除節)、薄荷各四分五釐,石膏(煅燒過)、桔梗(用米泔水浸泡過)、黃芩、甘草(炙)各九分,白朮、山梔(炒)、荊芥穗各二分五釐,滑石一錢八分,生薑一錢,一起切細。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一碗,去除藥渣後溫服。有個方子是去除芒硝,加入牛膝、人參、半夏各四分五釐。

獨活散

將獨活、羌活、川芎、防風、細辛、荊芥、薄荷、生地黃各四分,一起切細。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一碗,用來漱口並吞咽。

白芷散

將麻黃(去除節)、草豆蔻各一錢半,黃耆、升麻各一錢,吳茱萸(用湯泡過)、白芷各四分,川芎(用酒洗過)、熟地黃(用酒洗過)五分,藁本三分,桂枝二分五釐,羌活八分,一起研磨成細末。先用溫水漱口,乾淨後再用藥粉擦拭患處。

五苓散

將澤瀉一兩五錢,豬苓、赤茯苓、白朮各一兩,肉桂(去除表皮)五錢,一起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或米湯在飯前調服。服藥後,多喝熱湯,發汗即會痊癒。

涼膈散

將大黃、朴硝、生甘草各五分,連翹一錢,梔子仁(炒)、黃芩(用酒炒過)、薄荷各二分五釐,淡竹葉五片,一起切細。用水一碗煎煮至八分,去除藥渣後,加入蜂蜜一匙,攪拌均勻後服用。如果用於退六經之熱,或傷寒後餘熱未解,胸悶等症狀,則減少芒硝、大黃的用量,加入桔梗五分,作為引導藥物,使藥力上行,治療上半身的疾病。有個方子會加入漢防己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