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玠

《松崖醫徑》~ 卷下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7)

1. 痔漏(三十八)

痔漏者。皆腸胃蘊熱而成。丹溪云專以涼血為主。其理治本固當。常見人服涼血內劑。未獲全效。切不宜用腐肉藥取痔。多致殞命。今得試驗一法。具列於後。

秘傳隔礬灸法(治痔漏神效。此方購費珍價。)

皂礬(一斤。用新瓦一片。兩頭用泥作一壩。再用香油刷。瓦上焙乾。再著皂礬放在瓦上。微火煆枯。去砂研末。),穿山甲(一錢入紫罐內。煆存性。取出研末。),小鱉子(如前法去殼。火煆二錢五分。淨研末。),乳香,沒藥(各一錢五分。研末臨灸時加入)

白話文:

痔漏都是因為腸胃積熱引起的,丹溪先生說專注於涼血才是治本之道。雖然很多人服用涼血內服藥,但效果不佳。更不能用腐蝕藥物來去除痔瘡,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險。現在有一種方法,經過試驗有效,方法如下:

秘傳隔礬灸法(治療痔漏效果奇佳,此方法成本昂貴)

皂礬(一斤,用新瓦片一片,兩頭用泥土做成堤壩,再用香油刷洗瓦片,放到瓦上焙乾,然後將皂礬放在瓦片上,用微火慢慢燒至枯燥,去除砂石研磨成粉末),穿山甲(一錢,放入紫砂罐中,用火燒存性,取出研磨成粉末),小鱉子(如同上述方法,去除外殼,用火燒至二錢五分,淨研磨成粉末),乳香,沒藥(各一錢五分,研磨成粉末,臨灸前加入)。

上件共和勻一處。以冷水調。量瘡大小。作餅子貼瘡上。用艾炷灸三四壯。灸畢。就用熏洗藥。先熏後洗。每日六度。三五日如前法灸妙。以瘥為節。

秘傳熏洗方(煎法灸畢。以此方熏洗。此方購費珍價。)

皂礬(製法如前為末約手規二把),知母(四兩焙乾為末取一兩淨),貝母(四兩為末取一兩淨),蔥(七莖)

上件先將蔥用水煎三四沸。傾入瓶內。再入前藥。令患者坐於瓶口熏之。待水溫。傾一半。洗瘡處。留一半。俟再灸復熱熏洗。以瘥為度。

秘傳滌風散(治痔漏及一切瘋證。此方購費珍價。)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冷水調成糊狀,根據瘡口大小做成餅狀,貼在患處。用艾灸灸三到四壯,灸完後使用熏洗藥,先熏後洗,每天六次,持續三到五天,依照此方法灸效果較佳。以瘡口癒合為止。

另外,使用秘傳熏洗方來熏洗患處,這個方子需要使用珍貴藥材。藥材包括皂礬(按照之前的製作方法製成粉末,約兩把),知母(四兩,焙乾研磨成粉末,取一兩),貝母(四兩,研磨成粉末,取一兩),蔥(七根)。

先用清水將蔥煎煮三到四沸,倒入瓶內,再加入其他藥粉,讓患者坐在瓶口熏蒸。待藥水溫熱後,倒出約一半,用來清洗患處,留下另一半。待再次灸完後,用熱藥水再熏洗一次,以患處癒合為止。

秘傳滌風散可以治療痔漏及一切瘋證,此方需要使用珍貴藥材。

川烏,草烏(併火炮去皮尖),蒼朮(米泔浸各四兩),人參,白茯苓(各二錢),兩頭尖(二錢),殭蠶(七錢用紙隔炒),甘草(炙三兩),白花蛇(酒浸三日棄酒火炙去皮骨用),石斛(酒浸各一兩),川芎,白芷,細辛,當歸(酒洗),防風,麻黃,荊芥,全蠍(新瓦上焙乾),何首烏(米泔水浸忌鐵),天麻,藁本(各五錢)

白話文:

川烏、草烏(先用火炮去除皮尖),蒼朮(用米泔浸泡,各四兩),人參、白茯苓(各二錢),兩頭尖(二錢),殭蠶(用紙隔著炒至七錢),甘草(炙烤至三兩),白花蛇(用酒浸泡三日,棄酒後用火炙烤去除皮骨),石斛(用酒浸泡,各一兩),川芎、白芷、細辛、當歸(用酒洗淨),防風、麻黃、荊芥、全蠍(放在新瓦上焙乾),何首烏(用米泔水浸泡,忌用鐵器),天麻、藁本(各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分或五分。臨臥酒調服下。輒服同前。若不用酒者。茶清調服。忌多飲酒。並一切熱物。

秘傳熏洗方(治痔漏神效。)

黃連,黃柏,蒼朮,荊芥,枳殼,防風,苦參,玄明粉(各等分)

上細切。加過冬藤一握。水四五碗煎。至桶中。先熏後洗。

白話文:

藥方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分或五分,睡前用酒調服,每次服用量相同。如果不用酒,則用茶水調服。忌食過量酒和一切熱性食物。

藥材

黃連、黃柏、蒼朮、荊芥、枳殼、防風、苦參、玄明粉(各等分)

製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過冬藤一把,用四五碗水煎煮,直到藥液裝滿桶子。先用藥液熏蒸患處,再用藥液清洗。

藥方

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3-5分,睡前用酒送服,每次服用量一樣。如果不想用酒,可以用茶水送服。忌食過量酒和所有熱性食物。

藥材

黃連、黃柏、蒼朮、荊芥、枳殼、防風、苦參、玄明粉(各等份)

製法

將所有藥材切碎,加入過冬藤一把,用4-5碗水煎煮,直到藥液裝滿桶子。先用藥液熏蒸患處,然後用藥液清洗。

  • 古文中“三分”、“五分”指的是傳統藥方中的計量單位,不是現代的重量單位。
  • 熏洗方是指利用藥液的熱氣和藥效來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方法在中醫裡很常見。
  • 過冬藤指的是一種中藥材,具體名稱需根據不同地區而有所差異。

2. 瘡瘍(三十九)

瘡瘍者。有在表在裡之不同。在表者其脈浮洪焮腫。在外治法。當先內托。使邪毒外散。如千金托裡散。敗毒散之類是也。在裡者其脈沉實。發熱煩躁。當先內疏。如栝蔞散。連翹散。內疏黃連湯之類是也。若外無焮惡之氣。內已臟腑宣通。此為內外之中。當和其榮衛。如十宣散。復煎散之類是也。

秘傳一捷法。治發背。癰疽。疔腫。瘰癧。便毒等瘡。初起十日內。焮赤腫痛宜發散。先服羌活保生湯。外用圍藥解和散。次服一味妙濟飲。或榮衛返魂湯。如虛弱人。宜復煎散。當自消退。如日久將膿者。服妙劑飲不消。服真人活命湯入散毒散和服之。追膿從大便出。如膿已成將潰者。

白話文:

瘡瘍的辨證論治

瘡瘍,分為表在和裡在。

表在者: 脈象浮洪,局部焮腫。治療原則:先外治內托,使邪毒外散。例如:千金托裡散、敗毒散等。

裡在者: 脈象沉實,發熱煩躁。治療原則:先內疏,例如:栝蔞散、連翹散、內疏黃連湯等。

內外兼夾者: 外無焮惡之氣,內已臟腑宣通,則應和其榮衛。例如:十宣散、復煎散等。

發背、癰疽、疔腫、瘰癧、便毒等瘡的秘傳捷法

初起十日內,焮赤腫痛者: 宜發散。先服羌活保生湯,外用圍藥解和散。次服一味妙濟飲,或榮衛返魂湯。若患者虛弱,宜服用復煎散,瘡瘍可自消退。

日久將膿者: 若服妙濟飲不消,則服真人活命湯加入散毒散,和服之,膿可從大便排出。

膿已成將潰者: 不需再用藥。

注:

  • 方劑名後括號中為藥物或方劑的鏈接,方便查閱。
  • 此段文字為中醫古籍中的部分內容,實際應用需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遵醫囑。

用三稜針刺破。入拔毒藥線。次日膿滿放出。再換內入。膿盡洗去圍藥。用千捶膏貼護風拔毒收口。如臟已潰。日久臭腐。未肯收斂者。用除舊布新之法。俗人用刀割去腐肉傷人。只用拔毒丹末藥津調敷瘡口。外用烏金紙黏封。自然腐化矣。須先用川椒湯或濃茶洗淨。然後敷藥。

外用圍藥塗之。再洗如前圍敷。待膿盡腐去。方用生肌散外摻。內服十全大補湯。

白話文:

使用三稜針刺破患處,並放入排毒藥線。第二天膿液充滿後放出來,再次更換內入藥物。等膿液完全排出並清洗掉周圍的藥物後,貼上“千錘膏”保護傷口、排毒和癒合。如果臟器已經潰爛且長時間有惡臭味並且無法收斂,則需要用去除舊組織的方法治療。普通人會用刀切去壞死肌肉傷害身體,只需將“拔毒丹”的粉末與口水混合塗抹在瘡口中,然後在外層覆蓋烏金紙粘封即可使其自行分解。首先應用四川花椒湯或者濃茶洗淨後再進行塗藥處理。

外部可以使用圍藥塗抹,然後再按照前面的方式洗滌和包紮。等到膿液全部排盡以及壞死部分脫落之後,纔可以用“生肌散”摻雜在外面。同時內部服用“十全大補湯”。

秘傳羌活保生湯

羌活,獨活,防風,荊芥,連翹,黃連,白芷,柴胡,木通,陳皮,桔梗,甘草

上細切。用水酒各一盞。煎至一盞。去滓。察病上下服。

秘傳真人活命湯

白話文:

羌活、獨活、防風、荊芥、連翹、黃連、白芷、柴胡、木通、陳皮、桔梗、甘草,將這些藥材切碎,用水和酒各一碗煎煮,直到剩下半碗,去除藥渣,根據病患的狀況服用。

當歸尾(二錢),穿山甲(炒),金銀花,皂角刺,陳皮(各二錢五分),防風,貝母,白芷(各一錢五分),乳香(五分另研),沒藥(一錢另研),甘草(五分),

上細切。用水酒各一盞。煎去滓。入乳香沒藥和服。得微汗良。

秘傳敗毒散

穿山甲(火煆存性或炒一兩),白芷(五錢一半生一半炒),川大黃(五錢一半生一半煨),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秘傳敗毒散」,主要由當歸尾、穿山甲、金銀花、皂角刺、陳皮、防風、貝母、白芷、乳香、沒藥、甘草等藥材組成。

首先,將所有藥材切碎,用清水和酒各一碗,煎煮至藥渣沉澱,去渣。然後將乳香和沒藥研磨成粉末,加入藥汁中一起服用。服用後微微出汗效果最佳。

另外,秘傳敗毒散中還包含穿山甲、白芷、川大黃,穿山甲要先用火炒,白芷要一半生一半炒,川大黃要一半生一半煨,這是秘傳敗毒散的特殊製法。

一方有敗龜板酒炙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酒下。重者煎真人活命湯調下。覺腹中作疼。則膿毒從大便出矣。

秘傳妙濟飲(治便毒小瘡癤。只服此一味。將滓罨瘡上。其腫即消立效。)

一枝箭(水洗去土用。出貴州。考本草不載。)

上用生白酒煎服。得微汗為佳。

秘傳圍藥解和散(如腫毒初起。圍敷即消。)

芙蓉葉,野菊根,蒲黃,黃連,黃芩,黃柏,連翹,白芨,白蘞,白芷,乳香,沒藥,雄黃,孩兒茶,甘草,蛇含石(煆醋淬),赤石脂,大黃

白話文:

這是一段古文中描述的一種治療方法:

配方:使用失敗的龜甲經過酒炙處理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配合酒一起食用。如果病情嚴重,可以搭配真人活命湯來調理。當感到腹部疼痛時,表示毒素已經通過大便排出體外了。

妙濟飲是治療便毒、小瘤或癥瘕的有效方劑,只需要單獨服用這一味即可。同時可以用渣滓覆蓋在患處,有助於消除腫脅並立即見效。

這種療法還包括使用一種名為「一枝箭」的植物進行清洗去除土壤,然後加入生白酒煮沸後服用,微微出汗的效果最佳。

此外,還有祕傳圍藥解和散,可用於初期腫瘤的包圍敷貼,能夠迅速地減輕症狀。

這個方子中的成分包括:

  • 芙蓉葉
  • 野菊花根
  • 蒲公英花粉
  • 黃連
  • 黃芩
  • 黃柏
  • 迴翔草
  • 白及
  • 白薇
  • 白芷
  • 乳香
  • 沒藥
  • 雄黃
  • 孩兒茶
  • 甘草
  • 蛇含石 (煅燒過且浸泡在醋裡)
  • 石榴石 (赤色)

最後,該方子也包含了一個叫「大黃」的成分。 以上就是對古文中所提到的各種治療方式及其相關成分的簡要介紹。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助您更好地理解這些傳統中醫療法。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或者需要進一步的信息,請隨時告訴我!

上為細末。用雞子清調敷其瘡四圍腫處。如干以雞子清常潤。如腫毒重大。加萆撥。水槿葉。

秘傳拔毒丹

白礬(三錢),雄黃,硼砂,辰砂(各三分),雌黃,血竭,硇砂(各五分),牛黃,乳香,沒藥(各二分),砒霜(一分煉),斑蝥(三個去翅足),巴豆(三粒去油)

白話文:

上等的材料磨成細末。使用雞蛋清調和敷於傷口四周的腫脹處。如果乾燥,則持續用雞蛋清保持濕潤。如果腫毒嚴重,可添加萆拔、水槿葉等草藥進行治療。

祕傳拔毒丹

白礬(三錢),雄黃,硼砂,辰砂(各三分),雌黃,血竭,硇砂(各五分),牛黃,乳香,沒藥(各二分),砒霜(一分煉),斑蝥(三個去翅足),巴豆(三粒去油)

上件除白礬各為細末。先將白礬用鐵銚熔化後。將前藥末摻礬上。候煙盡取起。置土地上出火毒。再研極細末。入麝香五釐。蟾酥一分。輕粉五分。再共研和勻。用竹筒收貯。每用旋取少許。以糯米飯搗成藥線。如粗布針大。焙乾。如膿已成者無眼用三稜針刺破。將藥線徐徐納入。

深至痛止。外用烏金紙剪如錢大。津黏毒上。封住。其膿自化。如已潰爛。臭腐眼大者。只以末藥津調。敷瘡內外。亦用烏金紙黏封。每用此法。須用圍藥護衛好肉。

白話文:

藥方製作

  1. 將白礬和其它藥材都磨成細粉。
  2. 先用鐵銚子將白礬熔化,再將其他藥粉加入熔化的白礬中,待煙霧散盡後取出,放在地上散去火毒。
  3. 再次將混合藥粉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麝香五分、蟾酥一分、輕粉五分,充分混合研磨均勻。
  4. 將混合好的藥粉裝入竹筒保存,每次使用時取少許,用糯米飯搗成藥線,粗細如同布針。
  5. 將藥線烘乾。

使用說明

  1. 如果膿已形成,但沒有膿頭,可以用三棱針刺破膿包。
  2. 將藥線慢慢地插入膿包,直到感到疼痛才停止。
  3. 用烏金紙剪成錢幣大小,黏住患處,封住傷口。
  4. 膿液會自行化解。
  5. 如果已經潰爛,膿液臭腐且傷口很大,只用藥粉加唾液調成糊狀,敷在傷口內外,同樣用烏金紙黏封。
  6. 每次使用此法,都要用圍藥保護好新生的肉芽組織。

註釋:

  • 白礬: 一種化學物質,具有收斂止血作用。
  • 鐵銚: 一種鐵製的容器,用於熔化物質。
  • 麝香: 一種名貴藥材,具有活血化瘀、開竅醒神等功效。
  • 蟾酥: 一種動物毒素,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等功效。
  • 輕粉: 一種化學物質,具有解毒消腫作用。
  • 糯米飯: 用糯米蒸成的飯,具有粘性,適合用於搗藥線。
  • 藥線: 用藥粉和糯米飯混合搗成的線狀物,用於插入膿包或傷口。
  • 三棱針: 一種針狀工具,用於刺破膿包。
  • 烏金紙: 一種黑色的紙,用於覆蓋傷口。
  • 圍藥: 一種用於保護新生的肉芽組織的藥物。

注意:

此藥方僅供參考,請勿自行使用,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

秘傳千捶膏

萆薢子(去殼一兩),松香(嫩者五錢),乳香(一錢)

上用鐵捶。於石上搗千下成膏。敷毒上。外用紙蓋之。如小癤毒。只消此貼初起即散。有膿即出不疼。

秘傳生肌散

孩兒茶,赤石脂,黃連,黃柏,松香

上研為細末。先將瘡口洗淨。乾摻瘡上。

秘傳返魂湯(此藥順氣調血。扶植胃本。)

何首烏(勿犯鐵),川歸,木通,赤芍藥(炒),白芷(不見火),茴香(炒),烏藥(炒),甘草,枳殼(麥麩炒如噁心薑汁炒)

白話文:

秘傳千捶膏

藥方:

  • 萆薢子(去殼一兩):將萆薢子去殼,取一兩。
  • 松香(嫩者五錢):取嫩的松香五錢。
  • 乳香(一錢):取乳香一錢。

製作方法:

將以上三味藥材用鐵捶在石上搗磨至一千下,直至成膏狀。

使用方法:

將膏藥敷於毒瘡患處,並用紙蓋住。如為初起的毒瘡,只需敷貼一次即可消散;若已有膿,則敷貼後膿液會排出,且不疼痛。

秘傳生肌散

藥方:

  • 孩兒茶
  • 赤石脂
  • 黃連
  • 黃柏
  • 松香

製作方法:

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細末。

使用方法:

先將瘡口清洗乾淨,待其乾燥後,將藥末撒敷於瘡口。

秘傳返魂湯

藥方:

  • 何首烏(勿犯鐵):取何首烏,不可用鐵器接觸。
  • 川歸
  • 木通
  • 赤芍藥(炒):將赤芍藥炒制。
  • 白芷(不見火):取白芷,不可見火。
  • 茴香(炒):將茴香炒制。
  • 烏藥(炒):將烏藥炒制。
  • 甘草
  • 枳殼(麥麩炒如噁心薑汁炒):將枳殼用麥麩炒制,如噁心則用薑汁炒制。

功效:

此藥方具有順氣調血、扶植胃本的功效。

上細切。各等分。每服四錢。用水酒各一盞煎。去滓服。如血氣盛者減當歸。如毒在上。及老人虛弱人。減木通。如流注加獨活。如生痰有二證。胃寒生痰加半夏。熱鬱成風痰加桔梗。如有瀉者不用此方。宜用蠟礬丸用米飲湯下三十丸。瀉止再用此方。

神仙蠟礬丸(治一切癰毒腸癰內托之劑神妙。)

黃蠟(七錢),白礬(一兩研細)

上將黃蠟熔化。和礬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食遠用滾白湯送下。

千金托裡散(治背疽並諸惡瘡。如三日以內未針灸及利大便者。則可消矣。)

白話文:

將藥材切成細片,每種份量相同,每次服用四錢,用清水和酒各一碗煎煮,去渣服用。如果血氣旺盛,可以減少當歸的用量。如果毒素在上焦,或老人虛弱者,可以減少木通的用量。如果出現肢體麻木的症狀,可以加上獨活。如果伴隨有痰多的情況,分兩種情況:胃寒生痰者加半夏,熱鬱成風痰者加桔梗。如果病人有腹瀉的症狀,則不能使用此方,應該使用蠟礬丸,用米湯送服三十丸,腹瀉止住後再使用此方。

神仙蠟礬丸可以治療一切癰毒、腸癰,是內托藥物,效果神妙。

將黃蠟熔化,加入研細的白礬,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逐漸加到三十丸,飯後用滾燙的白湯送服。

千金托裡散可以治療背疽和各種惡瘡,如果三日內沒有針灸和通便,就可以消腫。

姜活(一錢五分),防風身(酒洗),防風梢(各五分),藁本(一錢五分),川歸身(酒洗三錢),川歸梢(五分),連翹,酒黃芩(各三錢),生黃芩,人參,炙甘草(各一錢半),生甘草(五分),陳皮,蘇木,五味子,酒黃柏,酒防己(各五分),桔梗,山梔,酒生地,酒黃連(各一錢),酒大黃(三錢),木豬苓(一錢五分),麥門冬(二錢),

白話文:

薑活一錢五分,防風身用酒洗,防風梢各五分,藁本一錢五分,川歸身用酒洗三錢,川歸梢五分,連翹、酒黃芩各三錢,生黃芩、人參、炙甘草各一錢半,生甘草五分,陳皮、蘇木、五味子、酒黃柏、酒防己各五分,桔梗、山梔、酒生地、酒黃連各一錢,酒大黃三錢,木豬苓一錢五分,麥門冬二錢。

上細切。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三大盞。浸半日。煎至一盞。稍熱。服後。一服如前。並滓再煎服。忌冷水。此方如覺有病。即便忙服。無不效者。若瘡勢已發。三四日或成膿者。則不消矣。

托裡攻(治一切惡瘡。發背。疔瘡。便毒。始發脈洪數弦實。腫甚將作膿者。三服消盡。)

大黃,牡蠣,天花粉,皂角刺,朴硝(便不秘者減去),連翹(各六分),金銀花,當歸(各二錢),赤芍藥,黃芩(各四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酒各一盞。煎至一盞四分服。

內托復煎散(托裡健胃。)

白話文:

上藥材細切,分成兩份,每份用水三大杯浸泡半天,然後煎煮到剩下一盞,稍微加熱後服用。第一次服後,按照同樣的方法再服用一次,包括藥渣一起煎煮後服用。避免飲用冷水。如果覺得有病徵,應立即服用,效果通常很顯著。如果傷口已經發炎,並且在三四天內形成膿包,那麼這種方法可能就不再適用了。

這個方子適用於治療各種惡性瘡、發背、疔瘡和肛門周圍的炎症。如果在癥狀初發時脈象洪數弦實,且腫脹嚴重接近形成膿包,三次服用此方就能完全消除病徵。

主要成分如下:

  • 大黃
  • 牡蠣
  • 天花粉
  • 皁角刺
  • 朴硝(如果排便順暢則可減少使用)
  • 連翹(各六分)
  • 金銀花
  • 當歸(各二錢)
  • 赤芍藥
  • 黃芩(各四分)

將所有藥材細切,做成一份藥劑,用一杯水和一杯酒一起煎煮,直到剩下一杯四分之一的量,然後服用。

內託復煎散(具有補託、強胃的作用)

地骨皮,黃芩,茯苓,芍藥,黃耆,人參,白朮,桂心,甘草,防己,當歸(各半兩),防風(一兩),蒼朮(半斤)

上細切。先以蒼朮用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朮入前十二味再煎。至三四盞。取清汁作三四次。終日飲之。又煎蒼朮滓如前法。入諸藥滓。再煎服。

托裡十補散(治瘡腫托裡。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潰。其脈緩澀。或弦緊細者。身倦惡寒者。宜用之。)

人參,當歸,黃耆(各二錢),厚朴,川芎,桔梗,防風,桂心,白芷,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將地骨皮、黃芩、茯苓、芍藥、黃耆、人參、白朮、桂心、甘草、防己、當歸各半兩,防風一兩,蒼朮半斤,全部細切。先用五升水煎蒼朮,煎至三升,去掉蒼朮,再加入其他十二味藥繼續煎,煎至三四盞。取清汁,分三次飲用,每日飲用。剩下的蒼朮渣也用同樣方法煎煮,再加入其他藥渣,煎好後服用。

這個方劑叫做托裡十補散,用於治療瘡腫,還沒形成的可以快速消散,已經形成的可以快速潰爛。脈象緩慢澀滯,或弦緊細弱,身體倦怠怕冷的患者適合使用。

另外,人參、當歸、黃耆各二錢,厚朴、川芎、桔梗、防風、桂心、白芷、甘草各一錢,也是常用的藥材。

上細切。作一服。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遠服。

秘傳平毒散(治癰腫初起。)

取新掘天門冬三五兩。洗淨。入砂盆內搗細。以好酒投之。去滓頓服。

未效再投。一二服必愈。

防風通聖散(治瘡瘍通用。見卷上散類。)

十全大補湯(治瘡瘍已潰。氣血兩虛者。)

敗毒散(並見卷上)

秘傳阿魏萬靈膏(治發背瘰癧疔腫。一切惡瘡癱瘓痛風腳氣等證。)

白話文:

將藥材切成細末,製成一劑,用兩碗水煎煮,煎至一碗,去渣服用。

取新鮮挖出的天門冬三至五兩,洗淨,放入砂盆中搗碎,加入好酒,去渣,立刻服用。若無效,可再服用一次,一般服用一兩次便能痊癒。

治瘡瘍通用,可在卷上散類中找到。

治瘡瘍已潰,氣血兩虛者。

敗毒散亦可在卷上找到。

治發背、瘰癧、疔腫,一切惡瘡、癱瘓、痛風、腳氣等症。

防風,荊芥,白芷,當歸,黃連,黃柏,連翹,蛇蛻,蜂房,白蘞,蒼耳草,接骨草,羌活,山梔,大楓子,金銀花,甘草,細辛,紫河車,何首烏,黑醜,桔梗,牡丹皮,車前子,苦參,白芨,萆麻子,大黃(各二兩),穿山甲(四十片),江子肉(八錢),望見消(二錢),木鱉子(四十個),蝦蟆(只),柴胡,全蠍,半夏,升麻,南星,玄參,天花粉,川烏,牛膝,黃耆,兩頭尖,獨活,斑蝥,地榆,五靈脂,槐角,蒼朮,藁本,赤茯苓,桃仁,三稜,莪朮,小茴香,青木香,嫩松節(各一兩),威靈仙,天麻,藕節,薄荷,貝母,丹參,生地黃,烏藥(各一兩半),血餘(三錢後入),八角風,葉下紅(各四兩),槐枝(六兩),柳枝(六兩),黃丹(八兩水飛過炒紫色)

白話文:

這是一份中藥處方,包含了以下藥材:

  • 防風、荊芥、白芷、當歸、黃連、黃柏、連翹、蛇蛻、蜂房、白蘞、蒼耳草、接骨草、羌活、山梔、大楓子、金銀花、甘草、細辛、紫河車、何首烏、黑醜、桔梗、牡丹皮、車前子、苦參、白芨、萆麻子、大黃 各二兩。
  • 穿山甲 四十片。
  • 江子肉 八錢。
  • 望見消 二錢。
  • 木鱉子 四十個。
  • 蝦蟆 一隻。
  • 柴胡、全蠍、半夏、升麻、南星、玄參、天花粉、川烏、牛膝、黃耆、兩頭尖、獨活、斑蝥、地榆、五靈脂、槐角、蒼朮、藁本、赤茯苓、桃仁、三稜、莪朮、小茴香、青木香、嫩松節 各一兩。
  • 威靈仙、天麻、藕節、薄荷、貝母、丹參、生地黃、烏藥 各一兩半。
  • 血餘 三錢,後入。
  • 八角風、葉下紅 各四兩。
  • 槐枝、柳枝 各六兩。
  • 黃丹 八兩,水飛過後炒至紫色。

備註:

  • 藥材的份量單位為兩和錢,一兩等於十錢。
  • 後入指的是在煎藥過程中,將血餘最後加入。
  • 水飛過指的是將黃丹用水研磨成細粉。

請注意:

上細切。用水八碗。浸一日。煎稍干。下真麻油十六斤。同煎至穿山甲等藥如炭黑濾去滓。入血餘煎無形影。滴水中不散。再入黃丹。徐徐順攪。煎至滴水成珠。再入後項藥。

蜈蚣(二條),烏蛇肉(四兩),川烏,草烏,附子,白附子(各一兩),五加皮,紫荊皮(各二兩),

上共研為細末。入膏藥內。頻頻順攪勻。退火入後項藥。

白話文:

將藥材切成細末。取八碗水,浸泡藥材一天。煎煮至藥材略微乾涸,加入十六斤真麻油,一同煎煮,直到穿山甲等藥材煎至像炭一樣黑,過濾掉藥渣。

接著將血餘(一種藥材)加入繼續煎煮,直到藥汁無形無影,滴入水中也不會散開。再加入黃丹,慢慢順著一個方向攪拌,煎煮至藥汁滴入水中成珠狀。最後加入後項藥(一種藥材)。

後項藥的配方為:蜈蚣兩條,烏蛇肉四兩,川烏、草烏、附子、白附子各一兩,五加皮、紫荊皮各二兩。

將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膏藥中,不斷順著一個方向攪拌至均勻。最後將膏藥放在火上烤一下,再加入後項藥。

沉香,雄黃(各一兩),南木香,血竭,輕粉,赤石脂,龍骨(各二兩),乳香,沒藥(各四兩),麝香(五錢),阿魏(一兩用水另溶化再入膏藥內)

上為細末。入膏藥內。順攪勻。出火毒。瓷器收貯。每用油紙攤貼。須留頂以出其毒。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製作一種膏藥的方法:

材料:沈香、雄黃各一兩;南木香、血竭、輕粉、赤石脂、龍骨各二兩;乳香、沒藥各四兩;麝香五錢;阿魏一兩。

做法:

  1. 將所有草藥磨成細粉末;
  2. 把這些粉末加入到膏藥中,並充分混合均勻;
  3. 進行「出火毒」處理,即讓膏藥中的熱量散發掉,通常會放置在陰涼處或放入冷水中浸泡一段時間;
  4. 最後把製好的膏藥存放在瓷器容器裡保存;
  5. 使用時,使用油紙攤開膏藥,但要保留一部分不覆蓋,以便排出毒素。

以上就是該古方所描述的膏藥製作方法和使用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應用前應先徵詢專業醫生意見,確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