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玠

《松崖醫徑》~ 卷下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4)

1. 齒病(二十九)

齒病者。腎之標。繫於手足陽明。乃胃與大腸之脈貫絡也。有腎元虛者。治宜滋陰補腎。有胃中有火者。治宜安胃瀉火。有風痰上攻者。治宜祛風導痰。有蟲蝕者。治宜擦牙誅蟲。故其疼不一。治者須究其源以療之。

秘傳寧口散(治牙疼牙疳。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證。)

青黛(二錢),硼砂(一錢),孩兒茶,薄荷葉(各五分),片腦(二分)

上為細末。以筆尖醮藥點患處咽疼用蘆管吹入。一方加蒲黃朴硝生甘草各等分。片腦少許。治口內諸病。

白話文:

齒病的病因與治療

齒病是腎臟的表徵,與手足陽明經絡有關,也是胃和大腸經脈的貫通之處。

如果齒病是由於腎氣虛弱引起的,則應採用滋陰補腎的治療方法。

如果齒病是由於胃火旺盛引起的,則應採用安胃瀉火的治療方法。

如果齒病是由於風痰上犯引起的,則應採用祛風導痰的治療方法。

如果齒病是由於蟲蛀引起的,則應採用擦牙驅蟲的治療方法。

由於齒病的原因眾多,症狀也不盡相同,治療時必須探究其根源才能對症下藥。

秘傳寧口散方劑

此方用於治療牙痛、牙疳、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

組成

  • 青黛:二錢
  • 硼砂:一錢
  • 孩兒茶:五分
  • 薄荷葉:五分
  • 片腦:二分

用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筆尖蘸藥粉點塗患處;咽喉疼痛者可用蘆管吹入藥粉。

加味方

可加入蒲黃、朴硝、生甘草各等分,片腦少許,用於治療口腔內各種疾病。

秘傳愈剛散(治風蟲牙疼)

白芷,光烏,威靈仙,真川椒(等分)

上為細末。擦疼處立已。須先用防風。荊芥。芫花。蒼耳子。白蒺藜。真川椒。小麥各等分。水二盞煎。去滓含漱疼處。再擦尤捷。

秘傳加味涼膈散(治胃有實熱齒疼者。方見卷上散類。)

本方用大黃酒蒸為君。加知母石膏升麻為佐。水煎徐服。

白話文:

治風蟲牙痛,可用白芷、光烏、威靈仙、真川椒等分研成細末,直接擦在疼痛的地方即可。也可以先用防風、荊芥、芫花、蒼耳子、白蒺藜、真川椒、小麥等分,加水煎煮,去渣後含漱疼痛處,再擦藥效果更佳。若因胃熱引起的牙痛,可用加味涼膈散治療,此方以黃酒蒸制為君藥,並佐以知母、石膏、升麻,水煎服用。

秘傳神應散(治牙疳神效。)

蝦蟆(一隻小者背綠眼光者是用),明礬(二錢),小紅棗(二枚去核),

上共搗成膏作一丸。火煆存性。為細末。筆尖蘸藥點患處。

秘傳烏須萬應散(擦牙自堅。須自黑。其他亦自得也。)

用沒石子(四錢),破故紙,細辛,熟地黃(酒洗各一兩半),青鹽,地骨皮(二兩)

上為末。每用一錢。空心擦牙嚥下。

白話文:

以下是繁體中文版的文字:

【祕傳神應散】(治療牙齒疾病非常有效)

使用「蝦蟆」(一隻小型、背部呈綠色且眼睛明亮的一種動物),「明礬」(約等同於二錢重量),以及「小紅棗」(二個去除果肉的小型紅棗)。

以上三樣材料一起研磨成為膏狀物質,製作出一個丸劑。然後在高溫下烘烤保存其特性。最後再把它們研磨成粉末。使用毛筆沾取藥粉塗抹到受感染的地方。

【祕傳烏須萬應散】(讓牙齒變得更堅固,並且使胡鬚變黑。其他的症狀也會自然得到改善。)

使用「沒石子」(約等同於四錢重量),「破故紙」、「細辛」、「熟地黃」(經過浸泡過的酒清洗後,每個都重達一半),「青鹽」和「地骨皮」(兩個重達二兩)。

把以上的所有材料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在空腹時刷牙並吞服下去。

2. 血證(三十)

血證者。脈多芤而微細者可治。芤而滑大者難治。其證大概有二。有血熱鬱血溢。有氣鬱血溢。然見血。又有上中下三部之分。衄唾嘔吐為上部。皆火載血上錯經妄行。血結胸中為中部。膀胱蓄血及溺血為下部。其間不出風熱壅遏。憂思鬱結而然。是以從肺而上溢於鼻者曰衄血。

從胃而上溢於口者曰嘔血。夫所謂咯。血唾血者。出於腎也。咳血嗽血者。出於肺也。又有痰帶血絲出者。或從腎或從肺來也。其血出於小便者曰溺血。曰血淋。出於大便者曰腸風痔血。治法當求其本。

秘傳加減八味湯(治衄唾嘔吐血。)

白話文:

血症患者,脉搏多虚弱而细微的可以治疗,虚弱而滑大则难以治疗。其症状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血热郁血溢出,一是气郁血溢出。但凡见血,又有上中下三部之分。鼻出血、吐血、呕血为上部,皆因火气载着血液上逆经络,妄行所致。胸中血块为中部。膀胱积血和血尿为下部。这些病症大多源于风热壅塞,或忧思郁结所致。因此,从肺部上溢至鼻腔的称为鼻出血;从胃部上溢至口腔的称为呕血。至于咯血、吐血,则来自肾脏;咳血、嗽血,则来自肺脏。还有痰中带血丝的,可能是来自肾脏,也可能是来自肺脏。小便带血称为血尿,又称血淋;大便带血称为肠风痔血。治疗方法应从根本入手。

當歸,生地黃,赤芍藥,阿膠珠,牡丹皮,黃連,黃芩,山梔,人參,甘草,犀角,京墨,

上細切。用水二盞。茆根一握搗爛。棗二枚煎。去滓磨京墨犀角調服。若痰中帶血者加知母。若血疙瘩者。加紅花桃仁炒乾姜。若凡人暴吐紫血一二碗。無事。吐出為佳。與前藥治之。若後見脈大身熱。必難治矣。

白話文:

當歸、生地黃、赤芍藥、阿膠珠、牡丹皮、黃連、黃芩、山梔、人參、甘草、犀角、京墨。

以上各藥材需細切。用兩杯水加一握茅根(搗爛)一起煎煮。加入兩個紅棗,再煮至湯汁濃稠,過濾後加入京墨和犀角調和服用。

如果患者痰中帶血,可添加知母。如果血塊較多,則需加入紅花、桃仁及乾姜。

對於常人突然嘔出紫色血液一兩碗的情況,這是正常現象,只需嘔出即可,並使用以上藥物進行治療。如果後續出現脈搏強大、體溫升高的情況,病情可能變得難以治療。

秘傳加減芩連四物湯(治大小便血。)

黃芩,黃連,當歸,生地黃,白芍藥,山梔,陳皮,白朮,人參,甘草

上細切。用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一盞。去滓溫服。若溺血者。加黃柏。知母。滑石。若下血及腸風臟毒者。加黃柏。子芩。槐角。阿膠。防風。荊芥。

白話文:

秘傳加減芩連四物湯(治大小便血。)

方劑組成:

  • 黃芩
  • 黃連
  • 當歸
  • 生地黃
  • 白芍
  • 山梔
  • 陳皮
  • 白朮
  • 人參
  • 甘草

用法用量:

  1. 將以上藥材切碎。
  2. 用兩碗水煎煮,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
  3. 煎煮至一碗,去渣,溫服。

加減法:

  • 若為溺血(尿血),則加黃柏、知母、滑石。
  • 若為下血(便血)及腸風臟毒,則加黃柏、子芩、槐角、阿膠、防風、荊芥。

秘傳發灰丸(治溺血。)

頭髮(不拘多少。燒灰存性。用壯年無病者佳。)

上為細末。別用新採側柏葉搗汁。調糯米粉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滾湯下。或煎四物湯送下。

秘傳竹葉灰丸(治下血。)

䈽竹葉(不拘多少燒灰存性)

上為細末。用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清米飲湯送下。一方以鵝卵殼為末。米飲湯下一匙。一方以乾柿餅燒存性為末。用清米飲湯調下二三錢立已。灸法治下血無度。灸脊中對臍一穴。永不再發。

白話文:

治療溺水導致的出血,可以用頭髮燒成灰,加入側柏葉汁和糯米粉,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空腹服用,白開水或四物湯送服。治療下血,可以用竹葉燒成灰,加入米糊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空腹服用,清米湯送服。其他方法包括用鵝卵殼研磨成粉末,用清米湯送服,或用柿餅燒成灰,用清米湯調服。此外,可以用灸法治療下血,在脊柱對應肚臍的位置灸治,可有效止血。

秘傳治腸風下血丸

乾柿餅(燒灰存性),酒瓶箬(包酒過二三年者。燒灰存性),烏梅肉(燒灰存性各二兩淨),百藥煎(一兩如無以五倍子炙焦黃色代之),槐花(炒焦黑),枳殼(麥麩炒黃色),檳榔(各半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醋湯下。

白話文:

這是一道古方治療腸胃出血的方法:

材料:

  • 燒烤後保存性的乾燥柿餅
  • 酒瓶裡的竹葉(用酒浸泡了二到三年,然後燒烤並保留其特性)
  • 烏梅肉 (燒炭並保持活性, 潔淨後兩份)
  • 百藥煎 (一份 如果沒有可以用五倍子代替,並將其烘烤至黃色)
  • 槐樹花 (炒至黑色)
  • 枳殼 (在麥麩裏炒黃)
  • 檳榔 (每個半份)

做法:將以上所有成分研磨爲細粉末,然後加入適量的醋製成小丸狀,大小與梧桐籽相似。每次服用約七、八十顆,用水送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