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玠

《松崖醫徑》~ 卷上 (2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4)

1. 湯類(飲煎附)

上細切。用水一盞半。蔥白三寸。荊芥五穗。煎七分。去渣熱服。

橘皮湯(五十七)

橘紅(去白),厚朴(薑製各二錢),藿香(六分),白朮,葛根(各四分),生薑(五分)

上細切。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黃耆湯(五十八)

人參,黃耆(蜜炙),白朮,白茯苓(去皮),白芍藥(酒炒),生薑(各一錢)

上細切。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如吐者。加藿香。生薑陳皮去白。各五分。

升陽去熱和血湯(五十九)

生地黃(酒洗),牡丹皮,生甘草(各五分),炙甘草,黃耆(各一錢),當歸身(酒洗),蒼朮(米泔水浸),秦艽(去蘆),熟地黃(酒洗),肉桂(去皮各三分),陳皮(去白二分),升麻(七分),

上細切。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一方有白芍藥一錢。

木香順氣湯(六十)

木香,草豆蔻(麵裹炮煨),蒼朮(米泔浸各三分),厚朴(薑製四分),陳皮(去白),青皮(去穰麥麩炒),益智(去殼),白茯苓(去皮),澤瀉(去毛),乾生薑,半夏(湯泡),吳茱萸(湯泡七次),當歸(酒洗),升麻,柴胡(去蘆各一分)

上細切。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

補中益氣湯(六十一)

黃耆(蜜炙一錢五分),人參,甘草(各一錢炙),當歸(酒洗),白朮,升麻,柴胡(去蘆),陳皮(去白各五分)

上細切。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服。

當歸拈痛湯(六十二)

羌活,人參,苦參,升麻,葛根,蒼朮(米泔浸各五分),甘草(炙),黃芩(酒洗),茵陳蒿(酒洗炒各一錢二分五釐),防風(去蘆),當歸身(酒洗),知母(酒洗),澤瀉(去毛),豬苓(各七分五釐),白朮(四分)

上細切。用水二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以美膳厭之。臨臥再進一服。不須以膳厭。

疏風湯(六十三)

麻黃(去節二錢),益智(去殼),杏仁(制各六分五釐),甘草(炙),升麻(各三錢三分)

上細切。用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熱服。腳登熱水葫蘆。以大汗出。去葫蘆。冬月不可用。

通氣防風湯(六十四)

羌活,獨活(各一錢),藁本(去蘆),防風(去蘆),甘草(炙各五分),川芎,蔓荊子(各三分)

上細切。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查。空心溫服。

調中益氣湯(六十五)

黃耆(一錢),人參(有嗽者不用),甘草(炙),蒼朮(米泔水浸各五分),柴胡(此味為上氣不足胃氣與脾氣下溜乃補從陰養陽也),橘紅(如腹中氣不得運轉更加一分),升麻(各二分),木香(一分或二分)

上細切。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寧心絕思。藥必神功。蓋病在四肢血脈。空心在旦服是也。

白話文:

湯類(飲煎附)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末。加入一碗半水,放入蔥白三寸、荊芥五穗,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趁熱服用。

橘皮湯(五十七)

橘紅(去除白色部分)、厚朴(用薑汁炮製過,各二錢)、藿香(六分)、白朮、葛根(各四分)、生薑(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末。加入一碗半水,煎煮至剩一碗。去除藥渣,溫熱服用。

黃耆湯(五十八)

人參、黃耆(用蜂蜜炙烤過)、白朮、白茯苓(去除外皮)、白芍藥(用酒炒過)、生薑(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末。加入一碗半水,煎煮至剩一碗。去除藥渣,溫熱服用。如果出現嘔吐,則加入藿香、生薑、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各五分。

升陽去熱和血湯(五十九)

生地黃(用酒洗過)、牡丹皮、生甘草(各五分)、炙甘草、黃耆(各一錢)、當歸身(用酒洗過)、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秦艽(去除蘆頭)、熟地黃(用酒洗過)、肉桂(去除外皮各三分)、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二分)、升麻(七分)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末。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一碗。去除藥渣,趁熱服用。另一種配方有加入白芍藥一錢。

木香順氣湯(六十)

木香、草豆蔻(用麵粉包裹後煨烤過)、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各三分)、厚朴(用薑汁炮製過,四分)、陳皮(去除白色部分)、青皮(去除內膜,用麥麩炒過)、益智(去除外殼)、白茯苓(去除外皮)、澤瀉(去除毛)、乾生薑、半夏(用湯水浸泡過)、吳茱萸(用湯水浸泡七次)、當歸(用酒洗過)、升麻、柴胡(去除蘆頭,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末。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一碗。去除藥渣,趁熱服用。

補中益氣湯(六十一)

黃耆(用蜂蜜炙烤過,一錢五分)、人參、甘草(用蜂蜜炙烤過,各一錢)、當歸(用酒洗過)、白朮、升麻、柴胡(去除蘆頭)、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各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末。加入一碗半水,煎煮至剩一碗。去除藥渣,在飯後服用。

當歸拈痛湯(六十二)

羌活、人參、苦參、升麻、葛根、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各五分)、甘草(炙烤過)、黃芩(用酒洗過)、茵陳蒿(用酒洗過並炒過,各一錢二分五釐)、防風(去除蘆頭)、當歸身(用酒洗過)、知母(用酒洗過)、澤瀉(去除毛)、豬苓(各七分五釐)、白朮(四分)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末。加入兩碗半水,煎煮至剩一碗。去除藥渣,空腹溫熱服用。用美食搭配服用。臨睡前再服用一次,這次不需要搭配美食。

疏風湯(六十三)

麻黃(去除節,二錢)、益智(去除外殼)、杏仁(炮製過,各六分五釐)、甘草(炙烤過)、升麻(各三錢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末。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趁熱服用。雙腳泡在熱水中,用葫蘆瓢覆蓋。待大量出汗後,去除葫蘆瓢。冬季不宜使用此法。

通氣防風湯(六十四)

羌活、獨活(各一錢)、藁本(去除蘆頭)、防風(去除蘆頭)、甘草(炙烤過,各五分)、川芎、蔓荊子(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末。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一碗。去除藥渣,空腹溫熱服用。

調中益氣湯(六十五)

黃耆(一錢)、人參(有咳嗽者不用)、甘草(炙烤過)、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各五分)、柴胡(此味藥用於補足上焦的氣,以及胃氣和脾氣向下沉降,所以要補陰以養陽)、橘紅(如果腹中氣機不順暢,則增加一分)、升麻(各二分)、木香(一分或二分)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末。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一碗。去除藥渣,空腹溫熱服用。保持心神寧靜,不要胡思亂想,藥效必會顯著。因為此病病灶在四肢血脈,所以需要在早上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