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玠

《松崖醫徑》~ 卷上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5)

1. 腎部證治之圖

〔腎經〕足太陽足少陰〔引經藥〕藁本羌活獨活肉桂〔臟腑平脈〕膀胱脈洪滑而長腎脈沉而軟滑

〔虛〕補藥。熟地黃葫蘆芭五味子山茱萸,〔實〕瀉藥。豬苓澤瀉

〔冷〕溫藥。附子吳茱萸肉桂益智,〔熱〕涼藥。知母黃柏地骨皮

足太陽〔浮〕下指即見〔遲〕一息一至二至三至〔虛〕無力(冷)○下虛陽事不舉〔還少丹〕百五十八○冷氣衝逆吐痰不已〔黑錫丹〕百五十九○腰腿膝無力陰囊濕癢〔八味丸〕百十九〔牛膝丸〕百四十六○臟寒真氣不足少精〔還少丹〕百五十八○夜夢鬼交遺精淋瀝白濁怯勞〔巴戟丸〕百二十(熱)○勞則小水赤少澀滯〔地黃丸〕百十八〔八味丸〕百十九○小便色如米泔精自出如脂膏〔小菟絲子丸〕百三十〔八味丸〕百十九〔實〕有力(冷)○腰膝痛〔牛膝丸〕百四十六○小腹內脹痛〔木香蹋氣丸〕百四十〔丁香楝實丸〕百三十九(熱)○小便赤澀不通〔六一散〕九十六○便毒疳瘡〔六一散〕九十六〔滋腎丸〕百五十二

足太陽〔浮〕下指即見〔數〕一息六至以上〔虛〕無力(冷)○眼赤暗少精神〔補益腎肝丸〕百十七(熱)○得熱則夢遺精自出〔三才封髓丹〕百六十三○背膊痠疼足麻痹〔大羌活湯〕七十二○咯血困乏無力〔四物湯〕五十〔四物湯加炒蒲黃〕五十四〔地芝丸〕百四十八〔實〕有力(冷)○上焦虛耳作膿〔補益腎肝丸〕百十七(熱)○淋癃閉〔六一散〕九十六〔導赤散〕八十八○陰卵腫大小色變〔滋腎丸〕百五十二○小水數而赤甚則尿血膀胱蓄熱溺則莖中痛〔四物湯加木通〕五十二

〔腎〕膀胱附〔中〕微按而見〔平〕四至五至

足少陰〔沉〕重按始見〔遲〕一息一至二至三至〔虛〕無力(冷)○腳弱脛酸〔無比山藥丸〕百十六○腰痛〔青娥丸〕百十五○精氣不足及不固〔離珠丹〕百六十一〔金鎖鎮元丹〕百六十○小腹虛寒作痛〔沉香鹿茸丸〕百二十八○腎泄〔無比山藥丸〕百十六(熱)○耳重偏正頭疼〔補益腎肝丸〕百十七○白濁〔巴戟丸〕百二十〔實〕有力(冷)○偏墜寒疝〔天真丹〕百六十二○陰疝痃氣癥瘕〔蟠蔥散〕九十四〔鹽煎散〕九十一○石腎〔丁香楝實丸〕百三十九〔川苦楝散〕百十二○小腸氣〔川苦楝散〕百十二(熱)○足下時熱如火表則惡寒〔黃連黃柏知母丸〕百五十五

足少陰〔沉〕重接始見〔數〕一息六至以上〔虛〕無力(冷)○耳作蟬鳴鬚髮脫落〔八味丸〕一百十九(熱)○手痠腳軟盜汗〔地黃丸〕百十八○精滑不耐久〔三才封髓丹〕百六十三(實)有力(冷)○奔豚氣〔奔豚丸〕百五十四○小腹滿痛應心背〔川苦楝散〕百十二(熱)○小腹滿上支兩脅痛〔四物湯加青皮〕五十三○小水頻而少或赤澀〔導赤散〕八十八○小腹堅硬關格不通〔茯苓琥珀湯〕七十六

白話文:

[腎部病症與治療圖解]

腎經:指的是足太陽和足少陰經絡。 引經藥:藁本、羌活、獨活、肉桂。 臟腑平脈:膀胱脈象為洪滑且長,腎脈象為沉而軟滑。

虛症:補藥為熟地黃、葫蘆芭、五味子、山茱萸。 實症:瀉藥為豬苓、澤瀉。 冷症:溫藥為附子、吳茱萸、肉桂、益智。 熱症:涼藥為知母、黃柏、地骨皮。

足太陽脈象:

  • 浮脈:下指即見。
  • 遲脈:一息一至二至三至。
  • 虛脈:無力,屬冷症。

足少陰脈象:

  • 沉脈:重按始見。
  • 遲脈:一息一至二至三至。
  • 虛脈:無力,屬冷症。

以下列舉各種症狀及其對應的治療方法:

  • 下虛導致陽事不舉:還少丹。
  • 冷氣衝逆,不停吐痰:黑錫丹。
  • 腰腿膝無力,陰囊濕癢:八味丸、牛膝丸。
  • 髒寒,真氣不足,精少:還少丹。
  • 夜夢鬼交,遺精,白濁怯勞:巴戟丸。
  • 勞累後小便赤少,澀滯:地黃丸、八味丸。
  • 小便色如米泔,精自出如脂膏:小菟絲子丸、八味丸。
  • 腰膝痛:牛膝丸。
  • 小腹內脹痛:木香蹋氣丸、丁香楝實丸。
  • 小便赤澀不通:六一散。
  • 便毒疳瘡:六一散、滋腎丸。
  • 眼赤暗,精神差:補益腎肝丸。
  • 得熱則夢遺精自出:三才封髓丹。
  • 背膊痠疼,足麻痹:大羌活湯。
  • 咯血,睏乏無力:四物湯、四物湯加炒蒲黃、地芝丸。
  • 上焦虛,耳流膿:補益腎肝丸。
  • 淋癃閉:六一散、導赤散。
  • 陰卵腫大,顏色改變:滋腎丸。
  • 小便頻數且赤,嚴重尿血,膀胱蓄熱:四物湯加木通。

婦人和小兒的疾病屬於腎部,可按照成人的治療方法進行,但需根據具體病情調整。婦人的月經問題需參考心肝部位,帶下問題需參考腎部,血崩問題需參考心肝部位。小兒的疳疾需參考命門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