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崖醫徑》~ 卷上 (11)
卷上 (11)
1. 散類
導赤散(八十八)
生地黃(酒洗),木通(去皮),甘草(各一錢五分),竹葉(七分)
上細切。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服。(一本無甘草。有黃芩。)
敗毒散(八十九)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麥麩炒),人參,茯苓(去皮),桔梗(米泔水浸),甘草(炙),川芎(各五分),生薑(一錢)
白話文:
【導赤散】:用生地黃、木通和甘草各一兩五分,以及竹葉七分,切成細片。加水一碗半煮到剩下一碗,去掉渣滓後服用。(另一本配方沒有甘草,而有黃芩。) 【敗毒散】:用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用麵粉炒)、人參、茯苓(去除外皮)、桔梗(用稻穀浸泡)、甘草(烤過)、川芎各五分,再加上生薑一兩。
上細切。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熱服。
洗肝散(九十)
薄荷葉,當歸(酒洗),羌活,防風(去蘆),川芎,甘草(炙),山梔,大黃(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滾水調服。
鹽煎散(九十一)
草果(去殼),砂仁(炒),檳榔,厚朴(薑汁製),肉豆蔻(炮),羌活,蒼朮(米泔水浸),陳皮(去白),蓽澄茄,枳殼(麥麩炒),良薑,茯苓(去皮),茴香(炒),麥芽(炒去殼),川芎,甘草(炙各二分)
白話文:
將藥材切成細末,用水一盞半煎煮,直到剩下半盞,去除藥渣後,趁熱服用。
薄荷葉、當歸(用酒洗過)、羌活、防風(去除蘆頭)、川芎、甘草(炙)、山梔、大黃各取二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滾水沖服。
草果(去殼)、砂仁(炒)、檳榔、厚朴(用薑汁浸泡)、肉豆蔻(炮製)、羌活、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陳皮(去白)、蓽澄茄、枳殼(用麥麩炒)、良薑、茯苓(去皮)、茴香(炒)、麥芽(炒去殼)、川芎、甘草(炙)各取二分。
上為末。用水煎。入鹽少許服之。
五膈寬中散(九十二)
陳皮(去白),青皮(麥麩炒),丁香(各四兩),厚朴(薑製一斤),甘草(炙五兩),白豆蔻(二兩),香附(醋炒),砂仁(炒),木香(各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姜鹽湯調服之。
烏藥順氣散(九十三)
麻黃(去節),陳皮(去白),烏藥,白殭蠶(炒各五分),乾薑(炒三分),川芎,枳殼(麥麩炒),甘草(炙),白芷,桔梗(各二分五釐),生薑(一錢),大棗(一枚)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水煎煮,加入少許鹽服用。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生薑、鹽煮成的湯水調服。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用生薑、大棗煮成的湯水調服。
上為細末。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服之。
蟠蔥散(九十四)
玄胡索,蒼朮(米泔水浸),甘草(炙各二分五釐),茯苓(去皮),莪朮,三稜,青皮(去穰各二分),丁皮,砂仁,檳榔(各一分五釐),桂(去皮),乾薑(炒各五釐)
上為細末。加連須蔥白一莖。水一盞半。煎一盞。空心溫服。
五淋散(九十五)
赤茯苓(一錢五分),赤芍藥,山梔子(各五分),當歸(酒洗),甘草(炙各一分五釐),燈芯(七莖)
白話文:
蟠蔥散(九十四): 材料:玄胡索、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甘草(炙烤後)、茯苓(去除皮)、莪朮、三稜、青皮(去除果肉部分)、丁皮、砂仁、檳榔(各取二分之一兩)、桂(去除皮)、乾薑(炒熟後)。 做法:所有材料磨成細粉。再加入一根帶根的蔥白,用半斤半的水煮沸後,減小火候再煮到剩下一盞水的量,即可服用。此方適合空腹時溫熱服用。
五淋散(九十五): 材料:赤茯苓(取一錢半)、赤芍藥、山梔子(各取五分)、當歸(用酒洗過)、甘草(炙烤後)、燈芯(取七莖)。 做法:所有材料一起磨成細粉。用半斤半的水煮沸後,減小火候再煮到剩下一盞水的量,即可服用。此方適合於任何時間服用。
上細切。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六一散(九十六)
桂府白滑石(六兩),粉甘草(炙一兩)
上共為極細末。每取三錢。不拘時。白水調服之。
八味順氣散(九十七)
白朮,白茯苓(去皮),烏藥(去皮),白芷,陳皮(去白),青皮(去穰),人參(各四分),甘草(炙二分),
上為細末。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服之。
補肺散(九十八)
白話文:
[六一散] (九十六)
將滑石(六兩)研磨成細粉,甘草(一兩)炙烤後研磨成細粉。
將兩種藥粉混合在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三錢,不拘時間,用白水調服。
[八味順氣散] (九十七)
將白朮、白茯苓(去皮)、烏藥(去皮)、白芷、陳皮(去白)、青皮(去穰)、人參(各四分)、甘草(炙二分)研磨成細粉。
取藥粉一錢半,用一盞半的水煎煮至一盞,服用。
阿膠(蛤粉炒成珠),糯米(各一錢),馬兜鈴(七分),甘草(炙各五分),杏仁(去皮尖七個),大力子(二分五釐)
上細切。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蟬花無比散(九十九)
蟬蛻(一分),茯苓(去皮),甘章(炙),防風(去蘆各二分),川芎,羌活,當歸(酒洗),石決明(鹽水煮研為末各一分半),赤芍藥(酒炒),白蒺藜(炒各五分),蒼朮(米泔水浸六分),蛇蛻(炒五釐)
白話文:
此方劑由阿膠、糯米、馬兜鈴、甘草、杏仁、大力子等藥材組成,以及蟬蛻、茯苓、甘章、防風、川芎、羌活、當歸、石決明、赤芍藥、白蒺藜、蒼朮、蛇蛻等藥材。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後,用一盞半的水煎煮,煮至一盞即可。去渣後溫服藥汁。
備註
- 此方劑僅供參考,具體使用需咨詢專業醫師。
- 藥材的劑量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而有所不同。
上為細末。食後用米泔湯或茶清調服之。
消毒散(一百)
黃芩,黃柏(各一兩),大黃(五錢)
上為細末。每用生蜜水調藥如糊。攤在消花子上。隨目赤左右。貼於太陽穴上。如干用溫水頻潤。
益胃散(一百一)
白豆蔻,薑黃,乾生薑,澤瀉(各三分),砂仁(炒),甘草(炙),人參,厚朴(薑汁製),陳皮(去白),黃耆(各七分),益智仁(六分)
白話文:
上為細末。食後用米泔湯或茶清調服之。
消毒散(一百)
黃芩,黃柏(各一兩),大黃(五錢)
以上材料磨成細粉。每次食用時,以蜂蜜水調和藥粉,形成糊狀。然後敷於消炎花上,視眼紅的位置貼在太陽穴上。若乾燥,可用溫水頻繁潤濕。
益胃散(一百一)
白豆蔻,薑黃,乾生薑,澤瀉(各三分),砂仁(炒),甘草(炙),人參,厚朴(薑汁製),陳皮(去白),黃耆(各七分),益智仁(六分)
以上材料磨成細粉。具體用量需遵照醫生指示。
上為細末。用水煎服。
瀉白散(一百二)
桑白皮(蜜水炒),地骨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粳米(百粒)
上為細末。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食後服。易老方加黃芩。
益黃散(一百三)
青皮(去穰),訶子肉,甘草(各一錢二分半),陳皮(去白二錢),丁香(四分如治小兒各減一倍),
上為末。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服之。(愚每於本方加參朮各一錢效)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煎煮服用。
瀉白散(一百二):桑白皮(蜜水炒),地骨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粳米(百粒)。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一盞,飯後服用。易老方加黃芩。
益黃散(一百三):青皮(去穰),訶子肉,甘草(各一錢二分半),陳皮(去白二錢),丁香(四分如治小兒各減一倍)。將藥材研磨成粉,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一盞服用。(愚每於本方加參朮各一錢效)
黃耆鱉甲散(一百四)
黃耆(蜜炒),鱉甲(去肋酥炙),天門冬(制各五分),桑白皮(蜜水炒),半夏(湯泡),黃芩(酒炒),甘草(炙),知母(酒炒),赤芍藥(酒炒),紫菀(酒洗各二分半),秦艽(去蘆),白茯苓(去皮),生地黃,柴胡,地骨皮(各三分半),肉桂(去皮),人參,桔梗(各一錢五釐),
白話文:
黃耆用蜂蜜炒過,鱉甲去掉肋骨後用火烤至酥脆,天門冬製成藥材各取五分,桑白皮用蜜水炒過,半夏用湯水泡過,黃芩用酒炒過,甘草用火烤過,知母用酒炒過,赤芍藥用酒炒過,紫菀用酒洗淨各取二分半,秦艽去掉蘆頭,白茯苓去皮,生地黃,柴胡,地骨皮各取三分半,肉桂去皮,人參,桔梗各取一錢五釐。
上為粗末。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食後溫服。
防風通聖散(一百五)
防風(去蘆),川芎,當歸(酒洗),芍藥(酒炒),大黃,芒硝,連翹,麻黃(去節),薄荷(各四分五釐),石膏(煆),桔梗(米泔水浸),黃芩,甘草(炙各九分),白朮,山梔(炒),荊芥穗(各二分五釐),滑石(一錢八分),生薑(一錢)
上細切。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一方去芒硝加牛膝人參半夏各四分五釐。
白話文:
這是一個叫做「防風通聖散」的中藥方劑,由 15 味藥材組成,主要用來治療風熱感冒、發燒、頭痛、咽喉腫痛、便秘等症狀。
用法
- 將所有藥材切碎後,用一碗半水煎煮。
- 煎煮到剩下半碗時,將藥渣去除。
- 飯後溫熱服用。
備註
- 有些人會根據自身情況,去除芒硝並加入牛膝、人參、半夏等藥材。
注意
獨活散(一百六)
獨活,羌活,川芎,防風,細辛,荊芥,薄荷,生地黃(各四分)
上細切。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灌漱咽之。
白芷散(一百七)
麻黃(去節),草豆蔻(各一錢半),黃耆,升麻(各一錢),吳茱萸(湯泡),白芷(各四分),川歸(酒洗),熟地黃(酒洗五分),藁本(三分),桂枝(二分五釐),羌活(八分)
白話文:
獨活散是用獨活、羌活、川芎、防風、細辛、荊芥、薄荷、生地黃各四份,細切後用水煎煮,煎至一半藥汁,用來漱口和吞服。白芷散則是用麻黃(去節)、草豆蔻、黃耆、升麻、吳茱萸(湯泡)、白芷、川歸(酒洗)、熟地黃(酒洗)、藁本、桂枝、羌活等比例混合製成。
上為細末。先用溫水漱口。淨後擦之。
五苓散(一百八)
澤瀉(一兩五錢),豬苓,赤茯苓,白朮(各一兩),肉桂(去皮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白湯。或米飲。食前調服。服畢。多飲熱湯。有汗即愈。
涼膈散(一百九)
大黃,朴硝,生甘草(各五分),連翹(一錢),梔子仁(炒),黃芩(酒炒),薄荷(各二分五釐),淡竹葉(五片)
上細切。用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渣。入蜜一匙。和勻服之。如退六經熱。及傷寒餘熱不解。胸煩等證。減芒硝大黃。加桔梗五分。同為舟楫之劑。浮而上之。治至高之分也。一方加漢防己五分
白話文:
上藥材研磨成細末。首先用溫水漱口,清潔後再將藥末擦在需要治療的部位。
五苓散(第一百八) 澤瀉(一兩五錢)、豬苓、赤茯苓、白朮(各一兩)、肉桂(去皮五錢)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或米湯調和後服用。服藥後,應多喝熱湯,若有出汗情況,即表示病情已好轉。
涼膈散(第一百九) 大黃、朴硝、生甘草(各五分)、連翹(一錢)、梔子仁(炒)、黃芩(酒炒)、薄荷(各二分五釐)、淡竹葉(五片)
以上藥材切細,用一杯水煎煮至八分,去渣後加入一匙蜂蜜,混合後服用。若出現退除六經熱、傷寒餘熱未解、胸中煩躁等症狀,可減少朴硝和大黃的份量,增加五分桔梗,作為引導藥物,使其向上運行,治療高處的病竈。另有一方則是在上述基礎上,加上五分漢防己。
木香散(一百十)
木香,檳榔(各一錢)
上為細末。用桔梗煎湯調服之。
復元通氣散(百十一)
陳皮(去白),青皮(去穰各四兩),穿山甲(煆二兩),甘草(二兩五錢炙生各半),栝蔞根(二兩),金銀花,連翹(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服之。
川苦楝散(百十二)
木香(另為末),茴香(用鹽一匙炒黃色去鹽),川楝子(各一兩用巴豆十粒去殼同炒黃色去巴豆),
白話文:
木香散(一百十)
- 木香,檳榔(各一錢)。 做法: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使用桔梗煎出的湯水調和服用。
復元通氣散(百十一)
- 陳皮(去白),青皮(去穰各四兩),穿山甲(煆二兩),甘草(二兩五錢炙生各半),栝蔞根(二兩),金銀花,連翹(各一兩)。 做法: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調和後服用。
川苦楝散(百十二)
- 木香(另研磨成末),茴香(用鹽一匙炒至黃色,去除鹽分),川楝子(各一兩,使用十粒巴豆去殼後與川楝子一同炒至黃色,然後去除巴豆)。 做法:分別將木香、茴香、川楝子研磨成細粉。按照各自的用量分別服用。
上為極細末。每服二錢。用溫酒一盞。調勻空心服。
丁香散(百十三)
丁香,柿葉(各一錢),甘草(炙),良薑(各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熱湯調服。
川芎散(百十四)
山茱萸(去核一兩),山藥,甘菊花,人參,白茯神,川芎(各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酒調服。日進三服。
白話文:
丁香散:丁香、柿葉各一錢,甘草(炙)、良薑各五分,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溫酒一盞調勻,空腹服用。
川芎散:山茱萸(去核一兩)、山藥、甘菊花、人參、白茯神、川芎各五錢,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不拘時間,用酒調服,每日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