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治會萃》~ 卷一 (4)
卷一 (4)
1. 痰(脈浮當吐)
凡治痰用利藥過多,致脾氣下陷,則痰反易生多。
濕痰,用蒼朮、白朮。
老痰,海石、半夏、瓜萎、香附、五倍子。
熱痰,用青黛、黃芩、黃連。
食積痰,神麯、麥櫱、山楂子。
痰在腸間胃者,可下而愈。痰在經絡中者,非吐不可出。吐法中就有發散之義也。
白話文:
【凡是在治療痰病時,使用了過量的通利藥物,導致脾氣下降,痰反而容易生成更多。】
- 溼痰,應使用蒼朮和白朮進行治療。
- 老痰,則可以使用海石、半夏、瓜萎、香附、五倍子來進行治療。
- 熱痰,則需要用青黛、黃芩、黃連來進行治療。
- 食積痰,則需使用神麯、麥櫱、山楂子來進行治療。
【痰在腸胃間時,通過排便可以得到痊癒。若痰阻於經絡之中,則必須通過嘔吐的方式才能使痰排出。嘔吐療法中包含了發散的作用。】
膈上之痰,必用吐之,瀉亦不能去也。
氣實痰熱結在上者則吐,吐難得出或成塊,或吐咯不出,氣滯兼郁者,此則難治矣。
膠固者必用吐之。吐法兼用牙茶、齏水、薑汁、醋少許,瓜萎散少許,加防風、桔梗,皆升動其氣,便吐也。
吐法:用附子尖、桔梗蘆、人參蘆、瓜蒂(不甚用)、藜蘆、艾葉、末茶。上藥此皆自吐,不用手探,但藥但湯皆可吐。
吐法先以布搭膊勒腰,於不通風處行此法。蘿蔔子半升擂和,以漿水一碗,濾與粗人,少油與蜜,旋至半溫,服後以鵝翎探吐。凡用鵝翎,須以桐油浸,卻以皂角水去其肥,曬乾用之。
白話文:
膈上之痰,必用吐之,瀉亦不能去也。
意思是:位於膈膜上方的痰,一定要用吐的方法才能去除,單靠瀉藥是無法排出的。
氣實痰熱結在上者則吐,吐難得出或成塊,或吐咯不出,氣滯兼郁者,此則難治矣。
意思是:如果患者體內氣盛,痰熱凝聚在上焦,就會表現出吐痰困難,痰塊難以排出,或者乾咳無痰的情況。如果同時伴有氣滯和郁結,那這種情況就比較難治療。
膠固者必用吐之。吐法兼用牙茶、齏水、薑汁、醋少許,瓜萎散少許,加防風、桔梗,皆升動其氣,便吐也。
意思是:對於痰液黏稠難以咳出的患者,也必須採用吐法。吐法可以用牙茶、齏水、薑汁、醋等,再加上瓜萎散、防風、桔梗等藥物,它們都具有升發氣機的作用,可以幫助痰液排出。
吐法用附子尖、桔梗蘆、人參蘆、瓜蒂(不甚用)、藜蘆、艾葉、末茶。上藥此皆自吐,不用手探,但藥但湯皆可吐。
意思是:吐法可以用附子尖、桔梗蘆、人參蘆、瓜蒂(作用不顯著)、藜蘆、艾葉和末茶等藥物。這些藥物都是具有自行引吐作用的,不需要用手去刺激,不管是藥物還是湯藥,都可以起到引吐的效果。
吐法先以布搭膊勒腰,於不通風處行此法。蘿蔔子半升擂和,以漿水一碗,濾與粗人,少油與蜜,旋至半溫,服後以鵝翎探吐。凡用鵝翎,須以桐油浸,卻以皂角水去其肥,曬乾用之。
意思是:進行吐法治療時,先用布將患者的胳膊和腰部捆綁住,選擇一個不通風的地方進行。然後取半升蘿蔔子,研磨成糊狀,加入一碗漿水,過濾後給患者服用,再加入少許油和蜂蜜,攪拌均勻,加熱到溫熱後服用。服用完畢後,用鵝翎探吐。每次使用鵝翎前,都要先用桐油浸泡,再用皂角水去除油脂,然後曬乾備用。
總結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中醫治療痰症的吐法,包括吐法的適應症、藥物選擇、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是一段非常實用的醫學知識。
又法,用蝦帶殼半斤,入醬、蔥、姜等料物煮汁,先吃蝦,後飲汁,以翎勾引吐,必須緊勒肚腹。
二陳湯一身之痰都能管,如在下加下引藥,如在上加上引藥。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多是痰也。問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用藥。
許學士用蒼朮治痰飲成窠囊一邊行極效。痰挾瘀血,遂成窠囊。痰之清者屬寒,用二陳湯之類。內傷挾痰,必用人參、黃耆、白朮之屬,多用薑汁傳送,或用半夏之屬。虛甚者宜加竹瀝。
痰熱者多挾風,外證為多。
濕痰多軟,如身倦而重之類。熱者清之。食積者必用攻之,兼虛者,用補氣藥送。
白話文:
方法是,使用帶殼的蝦半斤,加入醬油、蔥和薑等調味料一起煮成汁。首先食用蝦,然後喝掉湯汁,並使用羽毛刺激引發嘔吐,必須緊緊按壓腹部。
二陳湯能治全身的痰症,如果需要增加下引藥則在下方使用,如果需要增加上引藥則在上方使用。凡人身體上下有腫塊的,大多是由於痰造成的。問他們平時喜愛食用什麼,通過吐出來使用藥物。
許學士使用蒼朮來治療由痰飲形成的囊袋,效果極佳。痰混有瘀血,就形成了囊袋。清熱的痰使用二陳湯類的藥物。由於內傷引起的痰,必須使用人參、黃耆、白朮等藥物,多使用薑汁傳導,或者使用半夏等藥物。虛弱嚴重的,適合加入竹瀝。
痰熱的狀況多半伴隨風邪,外在症狀較多。
濕痰通常比較軟,例如感到疲倦和沈重的類型。熱性的痰需要清熱。食積引起的痰需要使用攻擊性藥物,對於同時伴有虛弱的情況,可以使用補氣藥物來輔助。
因火盛逆上者,治火為先,白朮、黃芩、石膏之類。中氣不足,則加人參、白朮。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脾虛者補中氣,二陳湯加白朮之類,兼用提藥。
中焦有痰,則食積胃氣,賴其所養,卒不便虛;若攻之盡,則虛矣。眩運嘈雜,乃火動其痰,用二陳湯加梔子、芩、連之類。噫氣吞酸,此係食鬱有熱,火氣上動,以黃芩為君,南星、半夏為臣,橘紅佐之,熱多者加青黛。痰在脅下,非白芥子不能達。痰在皮裡膜外者,非薑汁、竹瀝不可達。
白話文:
對於因火勢旺盛而上逆的情況,首先要治療火氣,使用白朮、黃芩、石膏等藥物。若中氣不足,則需加入人參、白朮等補益藥材。痰液隨氣流升降,無所不至。對於脾虛的情況,需要補中氣,使用二陳湯加上白朮等藥物,並配合提升藥力的方子。
中焦有痰時,會導致食積和胃氣不足,但若過度攻伐,反而會導致虛弱。眩暈和嘈雜聲,通常是火動痰生的現象,應使用二陳湯加上梔子、黃芩、黃連等藥物。嘔吐酸水,多是食物積滯並伴有熱邪,火氣向上動搖,主藥為黃芩,臣藥為南星、半夏,佐藥為橘紅,熱多的可再加青黛。痰在脅下,非白芥子不能有效清除。痰在皮裡膜外,則必須使用薑汁、竹瀝來進行治療。
痰在膈間,使人顛狂健忘,宜用竹瀝。風痰亦服竹瀝,又能養血。痰在四肢,非竹瀝不開。
痰結核在咽喉,燥不能出入,化痰藥加軟堅咸藥味。
杏仁,海石,桔梗,連翹,瓜蔞仁,少佐朴硝,上以薑汁、蜜調丸,噙化之。
海蛤即海石,熱痰能降,濕痰能燥,結痰能軟,頑痰能消,可入丸子末子,不可入煎藥。黃芩治熱痰,假以降其熱也。竹瀝滑痰,非薑汁不能行經絡也。枳實瀉痰,能沖牆壁。五倍子能治老痰。
小胃丹,能治隔上痰熱、風痰、濕痰,肩膊諸痛。然能損胃氣,食積痰實者用之不宜多。
白話文:
第一段
痰積聚在膈膜之間,會導致人神志不清、健忘,這時宜用竹瀝來治療。風痰也適合服用竹瀝,竹瀝還能滋養血液。痰停留在四肢,沒有竹瀝就難以化解。
第二段
痰結塊在咽喉,乾燥無法進出,這時需要用化痰藥加上軟堅、鹹味的藥物來治療。
第三段
杏仁、海石、桔梗、連翹、瓜蔞仁,少佐朴硝,以上藥材用薑汁、蜂蜜調成丸子,含服至化開。
第四段
海蛤即海石,它可以治療熱痰、濕痰、結痰、頑痰。可以加入丸劑或散劑中,但不可煎煮。黃芩治療熱痰,是利用它的清熱功效。竹瀝滑利痰液,需要薑汁才能暢通經絡。枳實瀉痰,能沖破阻礙。五倍子能治療陳年老痰。
第五段
小胃丹能治療膈膜上方的痰熱、風痰、濕痰,以及肩膊疼痛。但它會損傷胃氣,因此飲食積滯、痰實者不適宜多服。
青礞石,凡去濕痰,重在風化硝。
潤下丸降痰最妙。
陳皮(半斤,去白,以水化鹽半兩,拌陳皮,令得所煮,候乾炒燥。一方不去白),甘草(一兩,炙),上為末,蒸餅丸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溫水送下。油炒半夏,大治濕痰,又治喘止心痛,粥丸,薑湯下。
痰方
黃芩(空心),香附,半夏(薑製),貝母,已上治濕痰,加瓜蔞仁、青黛,作丸子治濕痰。
白話文:
青礞石主要用於去除濕痰,其中風化硝是最重要的藥材。潤下丸是治療痰症最有效的藥方。陳皮去白,用鹽水拌勻煮熟後炒乾,再與炙甘草磨成粉,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溫水送服。油炒半夏可以治療濕痰,還可以治喘止心痛,可以用粥丸的形式,用薑湯送服。黃芩、香附、薑製半夏、貝母可以治療濕痰,加瓜蔞仁、青黛製成丸子,也可以治療濕痰。
中和丸,治濕痰氣熱。
蒼朮,黃芩,半夏,香附
上各等分,為末,粥丸。
濕痰方,亦治白濁因痰者。
南星(一兩),半夏(一兩),蛤粉(二兩),青黛(為末)
上為末,神麯糊丸。
痰嗽方
黃芩(一兩半,酒浸洗),滑石(半兩),貝母(一兩),南星(一兩),風化(二錢半),白芥子(半兩,去殼)
導痰湯
半夏(四兩),南星,橘皮,枳殼,赤茯苓(半兩),甘草(五錢)
白話文:
中和丸可以治療濕痰氣熱,由蒼朮、黃芩、半夏、香附等分,研磨成粉末,用粥水製成丸藥。濕痰方同樣可以治療因痰引起的白色陰道分泌物,以南星、半夏、蛤粉、青黛等分,研磨成粉末,用神麴糊製成丸藥。痰嗽方則用黃芩(酒浸洗)、滑石、貝母、南星、風化、白芥子(去殼)製成藥方。導痰湯則由半夏、南星、橘皮、枳殼、赤茯苓、甘草組成。
上用生薑煎服。
千緡湯
半夏(七枚,泡製四片,破之),皂角(去皮,炙,一寸),甘草(炙,寸),生薑(如指大),煎服治喘。
治痰方
南星,半夏,滑石,輕粉(各三錢),巴豆(三十粒)
用皂角仁浸濃汁,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
黃連化痰丸
黃連(一兩),陳皮(半兩),吳茱萸(酒浸,一錢半),半夏(一兩半)
白話文:
取半夏七枚,泡製四片後破開,皂角去皮後炙烤至一寸長,甘草炙烤至一寸長,生薑用手指大小,將以上藥材煎煮後服用,可以治療喘息。
取南星、半夏、滑石、輕粉各三錢,巴豆三十粒,用皂角仁浸泡出濃汁,將藥材混合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至七丸。
取黃連一兩,陳皮半兩,吳茱萸用酒浸泡後取一錢半,半夏一兩半,將以上藥材混合製成丸藥,可以化痰。
上為末,入桃仁二十四個,研如泥,和勻,神麯糊丸如豆綠大。每服百丸,薑湯送下。
消痰方
鹽元散(七錢),吳茱萸(三錢)
治郁痰方
白殭蠶,杏仁,瓜蔞,訶子,貝母
白話文:
將桃仁研磨成泥狀,與神麴糊混合,搓成豆綠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丸,用薑湯送服。
消痰方:鹽元散七錢,吳茱萸三錢。
治郁痰方:白殭蠶、杏仁、瓜蔞、訶子、貝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