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卷之一
2. 提綱門
3. 中風
大意
風者。百病之始也。又曰。百病之長也。善行而數變。(內經)大法有四。曰偏枯。半身不遂也。曰風痱。四肢不舉也。曰風癔。卒倒不語也。曰風痹。遍身疼痛也。(岐伯)四症為風家綱領。故首列之。
內因
人之元氣強壯。榮衛和平。腠理致密。外邪焉能為害。惟七情飲食。勞傷色欲。致真元耗散。榮衛空疏。邪乘虛入。(用和)所以氣虛之人。肝木不平而內風易作。(匯補)
外候
為卒中昏倒。為竄視喎斜。為搐搦反張。為骨痛筋急。入經癱瘓。入絡膚頑。(入門)暴喑暴昧。語言蹇澀。痰涎壅盛。皆中風之候也。(醫鑑)隨其經絡臟腑俞穴而調之。所謂虛之所在。邪必湊之。(匯補)
中臟
中臟者。內滯九竅。故昏沉不語。唇緩痰壅。耳聾鼻塞。目合不開。大小便閉。(機要)乃邪滯三陰里分。為閉症。實者三生飲以疏上竅。三化湯以利下竅。虛人中臟。見脫症者。急宜大補參、附、耆、術之類。(東垣)
中腑
中腑者。外著四肢。故手足不隨。拘急不仁。或中身前。或中身側。痿不能動。有六經形症。頭疼發熱。惡風惡寒。面見五色。脈浮而弦。或痰涎壅盛。喘聲不息。然目猶能視。口猶能言。大小便不閉。仍中腑也。(機要)乃邪著三陽表分。宜發汗以泄其邪。小續命湯主之。(東垣)
中經
中經者。外無六經形症。內無便溺阻格。但半身不遂。語言蹇澀。(丹溪)若兼口眼歪斜。痰涎不利。乃邪著於血脈之中。宜養血舒筋。大秦艽湯主之。
按。中臟中腑中血脈。論病之淺深也。是以發明云。中血脈則歪口眼。中腑則肢節廢。中臟則性命危。凡中腑之後。幸而得生。若不戒酒色。避風寒。病必復中。中必在臟。由淺入深。雖有倉扁。亦難措手也。
卒倒不語
卒倒不語為風癔。即中臟症也。(匯補)咽中噫噫。舌強難言。俗稱急中風。乃其候耳。發汗。身軟者生。汗不出。身硬唇乾者死。視其鼻人中左右上下。白者可治。一赤一黑。吐沫者死。(醫貫)以滌痰湯、八味順氣散主之。大汗出。六君子湯加黃耆主之。
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為偏枯。即中經症也。(匯補)因虛邪偏客於身半。內居榮衛。榮衛衰。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靈樞)在左為癱。在右為瘓。癱者。坦也。筋脈弛縱。坦然不收。瘓者。渙也。氣血渙散。筋骨不用。(醫貫)其在左者。屬死血少血。在右者。屬痰壅氣虛。
(丹溪)未嘗必指於風而後能也。但兼風者。其身必痛。純屬虛者。其身不痛。(入門)外症。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靈樞)以理斷之。左半雖主血。非氣以通之。則不流。右半雖主氣。非血以麗之。則易散。氣血左右。不可執泥其治。
白話文:
中風
大意
「風」是各種疾病的開端,也可以說是各種疾病的首領,它容易變動且變化快速。中風大致分為四種:偏枯,指的是半身無法活動;風痱,指的是四肢癱軟無力;風癔,指的是突然昏倒、不能說話;風痹,指的是全身疼痛。這四種情況是中風這個類別的主要綱領,所以首先列出。
內在原因
如果人的元氣強壯,身體內的營氣和衛氣調和,皮膚紋理緊密,外來的邪氣就難以侵入。只有當人因為情緒波動、飲食不當、過度勞累、房事過多等原因,導致身體的真元耗損、營衛之氣虛弱時,邪氣才會趁虛而入。因此,氣虛的人容易因為肝氣不平而產生內風。
外在症狀
中風的症狀包括突然昏倒、眼睛斜視或口眼歪斜、抽搐僵直、骨痛筋脈緊張,邪氣入侵經絡會導致癱瘓,入侵絡脈則會導致皮膚麻木。也可能出現突然失聲、視力模糊、說話困難、痰液增多等現象,這些都是中風的徵兆。治療時要根據邪氣侵犯的經絡、臟腑和穴位進行調理,所謂「虛弱的地方,邪氣必會侵入」。
中臟
中臟指的是邪氣侵入臟腑,阻礙了九竅的正常功能,因此會出現昏迷不醒、不能說話、嘴唇鬆弛、痰液阻塞、耳朵失聰、鼻子不通、眼睛緊閉、大小便不通等情況。這是因為邪氣滯留在三陰經的裡側,屬於閉症。實證需要用三生飲來疏通上竅,用三化湯來疏通下竅。虛證患者如果出現脫症,則應立即大補元氣,使用人參、附子、黃耆、白朮等藥物。
中腑
中腑指的是邪氣侵入腑臟,主要表現在四肢,因此會出現手腳不靈活、拘攣僵硬、麻木不仁。有時侵犯身體前側,有時侵犯身體側側,導致肢體痿弱無力。還可能出現六經的相關症狀,如頭痛發熱、怕風怕冷、面色異常、脈象浮弦等。也可能出現痰液增多、呼吸急促等症狀。但眼睛仍然可以看見,嘴巴還能說話,大小便也通暢,這些都屬於中腑的表現。這是因為邪氣停留在三陽經的表層,應該通過發汗來排出邪氣,可使用小續命湯治療。
中經
中經指的是沒有出現六經的相關症狀,也沒有大小便不通等問題,但出現了半身不遂、說話困難等情況。如果同時出現口眼歪斜、痰液難以排出,則表示邪氣侵入了血脈之中,應該以養血舒筋為主,可使用大秦艽湯治療。
總之,中臟、中腑、中血脈,說的是疾病的深淺程度。因此有說法認為:中血脈會導致口眼歪斜,中腑會導致肢體廢用,中臟則會危及生命。如果中腑之後幸運存活,如果不戒酒色、避開風寒,疾病必定會再次發生,並且會直接侵犯臟腑,由淺入深,即使有高明的醫生也難以處理。
突然昏倒、不能說話
突然昏倒、不能說話屬於風癔,也就是中臟症。患者可能喉嚨發出奇怪的聲音、舌頭僵硬難以說話,俗稱「急中風」。發汗後身體柔軟的,還有救治的可能,如果不出汗、身體僵硬、嘴唇乾燥,則預後不良。觀察患者的鼻人中、上下左右,如果呈白色則可治,如果出現一處紅色一處黑色,並有吐沫,則難以救治。可以使用滌痰湯、八味順氣散治療,如果大量出汗,則可使用六君子湯加黃耆治療。
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屬於偏枯,也就是中經症。這是因為虛弱和邪氣偏向身體的一側,停留在營衛之中,導致營衛衰弱、真氣耗散、邪氣獨留,最終發展成偏枯。左邊身體癱瘓稱為「癱」,意思是筋脈鬆弛、無法收縮;右邊身體癱瘓稱為「瘓」,意思是氣血渙散、筋骨不能使用。左邊身體癱瘓多是因為死血或血少,右邊身體癱瘓多是因為痰液壅塞或氣虛。
但並非所有半身不遂都一定是「風」引起的,如果同時有「風」,身體一定會疼痛,如果純粹是虛弱引起的,身體則不會疼痛。外在表現如果說話沒有異常、意識清晰,表示疾病還在皮膚和肌肉之間,應該補其不足、瀉其有餘,才能康復。從理論上分析,左邊身體雖然主要由血主導,但如果沒有氣的推動,血液也無法運行;右邊身體雖然主要由氣主導,但如果沒有血的滋養,氣也會容易消散。因此,治療時不能拘泥於氣血左右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