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一 (2)
卷之一 (2)
1. 中風
一偏之病者。法當從陰引陽,從陽引陰,從左引右,從右引左。溉其未枯,旁枝自茂。大概男子在右易治,在左難治;女人在左易治,在右難治。(喻嘉言)
四肢不舉
四肢不舉為風痱,即中經脈也。(匯補)舌強不能言。足痿不能行。(河間)輕者,志不亂,言微知,易治。甚則不能言者,難治。(靈樞)分而言之,有濕痰內滯者,痰火流注者,有腎肝陰虛者,有命門火衰者,有血衰氣虛者。(病機)
遍身疼痛
遍身疼痛,即風痹症也。(匯補)外症,一臂不遂時,復轉移一臂。(靈樞)四肢肌肉,不為我用,似偏枯而多痛者是也。(三錫)因風寒濕氣錯合而成。寒勝則血凝而不流,故筋骨掣痛,為痛痹。濕勝則血濡而不和,故重著不行,為著痹。風勝則氣縱而不收,故走注疼痛,為行痹。三氣兼併,血滯而氣不通,故周身疼痛,為周痹。久風入中,腠理不營,故肌肉不仁,為頑痹。腰項不能俯仰。手足不能屈伸。(醫貫)其邪在經隧而痛者,易治。若舉動即痛者,是無血以養筋,名曰筋枯,不治。(丹溪)
口眼歪斜
手足陽明之脈,挾口環唇;手足太陽之脈,抵目兩眥。(靈樞)風邪入經,邪氣反緩,正氣反急,牽引口眼,歪斜或左或右。(大全)
口噤不開
手三陽之筋,結於頷頰;足陽明之筋,挾於唇口。風邪乘之則筋攣。故令牙關急而口噤。宜破棺散揩齒數遍,牙熱自開。
失音不語
脾脈連舌本。心脈系舌本。腎脈循喉嚨夾舌本。故心脾受風,則舌強難言。腎虛脈萎,則口喑不語。二者虛實各不同也。又有風中會厭者,痰塞喉中者,痰迷心竅者,口噤不開者。若風氣入臟,見絕症而難言者危。
筋脈瘛瘲
瘛者,筋脈急而縮;瘲者,筋脈緩而伸。或伸或縮,動搖不止。(綱目)瘛屬肝經風熱血燥,或肝火妄動耗血。瘲屬肝經血氣不足,或肝火汗多亡血,以致手足抽搐不已。(立齋)所謂血枯木旺而生風也。
十指麻木
大經小絡,貫串一身,謂之脈。脈布四肢。絡聯百節。脈者血之隧道;筋者血所榮養。脈皆起於手足指端。筋皆會於手足肢節。故血氣衰耗,痰涎凝滯,而作麻木。宜神效黃耆湯,或補中、六君,俱加鉤藤、竹瀝、薑汁。(匯補)
預防中風
平人手指麻木,不時眩暈,乃中風先兆。須預防之。宜慎起居。節飲食。遠房幃。調情志。更以十全大補湯加羌活常服,自愈。若古法,用天麻、豨薟、愈風等湯,開其玄府,漏其真液,適所以招風取中。預防云乎哉?(準繩)
辨真中風
凡中暑、中寒、中濕、痰厥、氣厥、食厥、熱厥、虛暈,皆卒倒不語。但風必有歪斜搐搦,或偏枯之症為異。(入門)就諸類症之中,惟中氣與中風尤相似。但中氣身冷脈沉無痰涎;中風身溫脈浮有痰涎也。(匯補)
白話文:
中風
身體單側出現問題,治療時應當從陰引導陽,從陽引導陰;從左邊引導右邊,從右邊引導左邊。灌溉那些尚未枯竭的部位,旁邊的枝條自然茂盛。一般來說,男子病在右邊容易治療,在左邊較難治療;女子病在左邊容易治療,在右邊較難治療。
四肢無力
四肢無力是中風的症狀,也就是中了經脈。(匯補)會出現舌頭僵硬不能說話,腿腳痿軟不能行走。(河間)病情輕微的,意識還清楚,說話雖然微弱但還能表達,容易治療;病情嚴重的,連話都說不出來,就很難治療。(靈樞)分開來看,有的是因為濕痰在體內堆積,有的是痰火流注,有的是腎肝陰虛,有的是命門火衰,還有的是血衰氣虛。(病機)
全身疼痛
全身疼痛,是風痹症。(匯補)外在表現,一隻手臂不能動彈時,會轉移到另一隻手臂。(靈樞)四肢肌肉不聽使喚,類似半身不遂但疼痛較多,就是這種情況。(三錫)因為風寒濕氣混雜而成。寒氣過盛會使血液凝結而不流動,所以筋骨會抽痛,稱為痛痹。濕氣過盛會使血液濡濕而不和順,所以身體會沉重遲滯不能活動,稱為著痹。風氣過盛會使氣機散亂而不收斂,所以會出現遊走性疼痛,稱為行痹。三種邪氣同時存在,導致血液停滯、氣機不暢,所以會全身疼痛,稱為周痹。風邪長期侵入體內,導致皮膚腠理失養,所以肌肉麻木不仁,稱為頑痹。腰部和頸部不能彎腰抬頭,手腳也不能屈伸。(醫貫)如果邪氣在經絡中而引起的疼痛,容易治療;如果一動就痛,那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血液來滋養筋,叫做筋枯,無法治療。(丹溪)
口眼歪斜
手陽明和足陽明的經脈,夾著口部並環繞嘴唇;手太陽和足太陽的經脈,抵達眼睛的內外眥。(靈樞)風邪侵入經脈,邪氣運行遲緩,正氣反而急迫,牽拉口眼,導致歪斜,或左或右。(大全)
口噤不開
手三陽的筋脈,聚集在下巴和臉頰;足陽明的筋脈,夾在嘴唇和口部。風邪侵入,導致筋脈攣縮,所以會牙關緊閉、口噤。應該用破棺散擦拭牙齒幾次,牙齒發熱就會自行張開。
失音不語
脾經連著舌根,心經繫著舌根,腎經沿著喉嚨夾著舌根。所以心脾受風,就會舌頭僵硬難以說話。腎虛脈絡萎縮,就會口啞不能言語。這兩種情況虛實不同。也有的是風中會厭,或者痰堵塞在喉嚨中,或者痰迷心竅,或者口噤不開。如果風邪侵入臟腑,出現絕症跡象,難以言語,就非常危險。
筋脈抽搐
抽,是指筋脈緊急收縮;搐,是指筋脈鬆弛伸展。時而收縮時而伸展,不停地搖動。(綱目)抽搐屬於肝經風熱血燥,或是肝火妄動耗損血液;搐屬於肝經血氣不足,或是肝火汗多導致血液流失,以致手腳抽搐不停。(立齋)這就是所謂的血枯木旺而生風。
十指麻木
大的經脈小的絡脈,貫穿全身,叫做脈。脈絡分佈於四肢,連接各處關節。脈是血液的通道,筋是血液所滋養的。脈都起始於手足的指尖,筋都匯聚於手足的肢節。所以,血氣衰弱耗損,痰涎凝滯,就會導致麻木。應該服用神效黃耆湯,或是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都加上鉤藤、竹瀝、薑汁。(匯補)
預防中風
平常人手指麻木,時常眩暈,這是中風的先兆,必須預防。應該謹慎起居,節制飲食,遠離性生活,調暢情志。還可以服用十全大補湯加羌活,經常服用,就會自愈。如果按照古代的方法,使用天麻、豨薟、愈風等藥湯,打開毛孔,流失體內真液,反而會招致風邪侵入。那又怎能叫做預防呢?(準繩)
辨別真中風
凡是中暑、中寒、中濕,或是痰厥、氣厥、食厥、熱厥,以及虛暈,都會突然昏倒不能說話。但中風一定會有口眼歪斜、抽搐,或是半身不遂的症狀,這才是區別。(入門)在這些相似的病症中,只有中氣和中風最為相似。但是中氣的人身體發冷、脈象沉細且無痰涎,而中風的人身體溫熱、脈象浮大且有痰涎。(匯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