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一 (3)
卷之一 (3)
1. 中風
辨閉脫症
凡卒僕暴厥。須分閉脫。牙關緊閉。兩手握固。即是閉症。其病易治。如口開鼾睡。小便自遺。即是脫症。其病難治。(準繩)閉者。邪氣閉塞於外。元氣猶然在內。但與開關利氣。則邪自散。故治易。脫者。元氣泄於外。邪氣混於內。雖與峻補。而臟已傷殘。故治難。諸症皆然。不獨中風也。(匯補)
死候
心絕口開。肺絕鼾睡。脾絕手撒。肝絕眼閉。腎絕遺尿。肉脫筋痛。髮直頭搖。吐沫直視。面赤如妝。汗出如珠。吐血下血。皆為不治。(正傳)若見一二症。尚可救療。如口開者。不過一時死。(匯補)
脈法
中風脈浮滑兼痰氣。其或沉滑。勿以風治。大法。浮遲沉緩者。吉。洪大急疾者。凶。又脾脈獨緩而無力者。亦難治。
總治
風症皆痰為患。宜化痰為先。初得之即當順氣。日久即當活血。(丹溪)蓋風本於熱。熱勝則風動。宜以靜勝其燥。養血是也。(機要)故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伊川)其虛者又當培脾滋腎。脾土旺而血自生。脾氣運而痰自化。腎水足而熱自除。腎氣固而痰歸經也。(匯補)
審汗下法
其病氣實而中腑中臟者。不可失其通塞。或一氣之微汗。或一旬之通利。(心法)但須少汗。亦須少下。多汗則虛其衛。多下則損其榮。(機要)
審探吐法
痰涎壅盛。不能言者。皆當用吐。一吐不已。則再吐。然亦有氣血虛而不可吐者。(心法)若一旦盡去其痰。則手足骨節皆枯。反成痿廢。慎之。(仲景)
禁服丹劑
古方有用丹劑者。為風入骨髓。不能遽出。故用龍、麝、牛、雄、珀、珠之類。辛香走竄。為斬關奪門之將。原為中臟之閉症設。若施於氣虛脫絕之人。反掌殺人。如油入面。莫之能出。(發明)
利便宜戒
有陽虛自汗。津液外亡。因而小便短少者。若概用利藥。使榮衛枯竭。無以制火。煩熱愈甚。當俟熱退汗止。小便自行。(發明)
通導宜慎
中臟之症。因風痰閉塞臟腑。每多幽道不通。誠宜開導。然有氣衰血弱。不能潤澤致燥者。又當養血。(匯補)
救卒中法
卒中昏倒。不知人事。牙關緊閉。涎潮壅塞。急以大指掐人中。候醒。用通頂散吹鼻。即提起頭髮。有嚏可治。無嚏不治。如口噤不開。以白鹽梅蘸殭蠶擦之。如風痰頑結。諸藥不入者。稀涎散吐之。如風邪閉固。服藥不入者。防耆湯熏之。脈虛自汗。並見前脫症者。參橘湯。或參耆膏。加竹瀝、薑汁灌之。再灸丹田氣海二三十壯。亦有得活者。(匯補)
用藥總法
古法。中血脈。用大秦艽湯。中腑。用小續命湯。中臟。用三化湯。又閉症。用三生飲。脫症。用參附湯。大概順氣化痰為主。二陳湯加烏藥、枳殼、竹瀝、薑汁。有六經症。再為加減。如無汗拘急。加羌活、防風。有汗體痛。加芍藥、桂枝。惡寒身熱。加柴胡、黃芩。頭痛目瞀。
白話文:
中風
辨別閉症和脫症
凡是突然昏倒的,必須分辨是閉症還是脫症。牙關緊閉、雙手緊握,就是閉症,這種情況比較容易治療。如果出現口開打鼾、大小便失禁,就是脫症,這種情況比較難治療。《醫學準繩》裡說,閉症是邪氣堵塞在體表,元氣還在體內,只要疏通氣機,邪氣自然就會散去,所以容易治療。脫症是元氣外泄,邪氣混入體內,即使使用大補藥,臟腑也已經受損,所以難以治療。各種疾病都如此,不只是中風。《醫學匯補》
死亡的徵兆
心氣衰竭會口開,肺氣衰竭會打鼾,脾氣衰竭會手放開,肝氣衰竭會眼睛閉上,腎氣衰竭會小便失禁,肌肉鬆弛筋骨疼痛,頭髮豎直頭部搖動,口吐白沫、眼睛直視,臉色像化妝一樣紅,汗像珠子一樣流出,吐血、便血,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醫學正傳》如果只出現一兩個症狀,還可以救治,如果口張開,表示很快就會死亡。《醫學匯補》
脈象
中風的脈象通常是浮滑,同時有痰氣,如果脈是沉滑的,就不要當作風來治療。一般來說,脈象浮而遲緩、沉而和緩是吉兆,脈象洪大急促是凶兆。另外,脾脈獨自緩慢無力也是難以治療。
治療總則
各種風症都是由痰引起的,所以應該先化痰。剛發病時要先順氣,時間久了要活血。《丹溪心法》認為,風本質上是熱,熱盛就會生風,應該用靜來抑制燥熱,養血也很重要。《醫學機要》認為,治療風要先治療血,血行則風自滅。《伊川先生語錄》虛弱的病人,又要補脾滋腎。脾土旺盛,血液就能產生;脾氣運行,痰就能化解;腎水充足,熱就能消除;腎氣固攝,痰就能歸於正常。《醫學匯補》
謹慎使用發汗和瀉下的方法
如果病人的氣機強盛,病邪侵入腑臟,就不能不通暢氣機。可以用少量發汗,或者隔一段時間稍微通便。《心法》認為,發汗和瀉下都要適量,過多發汗會使衛氣虛弱,過多瀉下會損傷營氣。《醫學機要》
謹慎使用探吐的方法
如果痰涎壅盛,以至於無法說話,就應該使用催吐的方法。如果一次吐不完,就再吐。但也有氣血虛弱不適合催吐的情況。《心法》認為,如果一次把痰都吐掉,手腳骨節都會枯槁,反而會變成痿廢,要小心。《傷寒論》
禁止服用丹藥
古代的方劑有使用丹藥的,是因為風邪侵入骨髓,不容易驅除,所以使用龍骨、麝香、牛黃、雄黃、琥珀、珍珠等藥物,它們辛香走竄,像是破門而入的將領,原本是為治療病邪閉塞在臟腑的閉症而設。如果用在氣虛脫絕的人身上,反而會害死人,就像油進到麵粉裡一樣,無法取出。《醫學發明》
利小便要謹慎
有些陽虛的人會自汗,津液外泄,導致小便減少,如果都使用利尿藥,會使營衛枯竭,無法控制火氣,煩熱會更加嚴重,應該等到熱退汗止,小便自然就會恢復。《醫學發明》
疏通腸道要謹慎
病邪侵入臟腑,因為風痰阻塞臟腑,常常會導致腸道不通暢,確實應該疏通。但有些氣衰血弱,無法滋潤導致乾燥的病人,又要養血。《醫學匯補》
急救中風的方法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口涎壅塞,要趕快用大拇指掐人中,等病人清醒。用通頂散吹入鼻孔,再把頭髮提起,如果有打噴嚏,就可以治療,沒有打噴嚏就難治了。如果牙關緊閉打不開,用鹽梅蘸殭蠶擦拭。如果風痰頑固凝結,藥物難以進入,可以用稀涎散催吐。如果風邪閉塞堅固,藥物難以進入,可以用防耆湯熏蒸。脈虛自汗,同時出現前述脫症的病人,可以用參橘湯或參耆膏,加入竹瀝、薑汁灌服,再灸丹田、氣海穴二三十壯,也有可能活下來。《醫學匯補》
用藥的總體原則
古代的醫書說,中風侵入血脈用大秦艽湯,侵入腑用小續命湯,侵入臟用三化湯。另外,閉症用三生飲,脫症用參附湯。總的來說,以順氣化痰為主,用二陳湯加烏藥、枳殼、竹瀝、薑汁。如果有六經的症狀,再隨證加減。如無汗拘急,加羌活、防風;有汗體痛,加芍藥、桂枝;怕冷發熱,加柴胡、黃芩;頭痛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