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一 (4)
卷之一 (4)
1. 中風
加川芎、蔓荊。口眼歪斜。加全蠍、天麻。頭眩烘熱。加甘菊、細茶。風痰壅盛。加南星、貝母。恍惚譫語。加菖蒲、遠志、茯神、棗仁。手足抽搐。亦加殭蠶、天麻。筋急。加木瓜。筋攣。加鉤藤。在臂。加桂枝。在足。加牛膝。如風邪漸退。痰飲漸消。但半身不遂者。審是血虛。
用二陳合四物湯。氣虛。用二陳合四君子湯。俱加秦艽、續斷、竹瀝、薑汁。其四肢不舉。屬濕痰者。三一承氣湯瀉之。屬虛弱者。十全大補湯補之。其大便不通。屬痰實者。三化湯利之。屬津涸者。四物麻仁湯潤之。久而真氣漸復。邪氣未除者。更用羌活愈風湯。史國公及長春浸酒等方。
若中之輕者。自醒能言能食。惟身體不遂。或手足攣蜷嚲曳者。亦用前浸酒二方。常服自愈。以上諸法。以疏風化痰為君。以補養氣血為佐。以報使舒筋為使。乃治真中風邪之劑也。若脾腎二經虛而中者。當滋化源。脾虛食少痰多者。六君子湯。中氣倦怠而痰多者。補中益氣湯。
加茯苓、半夏。心脾氣虛而難言者。歸脾湯。腎陰不足而難言者。六味地黃湯。腎經喑痱者。地黃飲子。肝經血燥而拳蜷者。加味逍遙散。若病狀雖減。而未能復元者。審其肝脾腎三家。何經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以六味、七味、八味丸、歸脾丸、還少丹、虎潛丸服之。再以四君、六君、八珍、十全大補、補中益氣、歸脾等湯。
日服無間。縱有虛風。潛消默奪矣。
中風選方
通神散,治中風痰涎壅塞。用此吐之。
白殭蠶七枚。焙研為末。生薑汁調服。立吐風痰。少時。再用七枚。依法再吐。仍用煨熟大黃。含津嚥下。若口不開者。用殭蠶煎汁。以竹管灌入鼻中。男左女右。
稀涎散,治中風痰壅。用此吐痰。(一方無江子)
江子仁(六粒),豬牙皂(三錢切片),明礬(一兩)
先將礬化開。入二味和勻。待礬枯為末。每用一字。吹鼻內。則涎流口開。若痰涎塞喉者。以五分。燈心湯調灌探吐。
破棺散,治中風咬牙。無門下藥。(五月五日午時合)
南星(半錢),龍腦(二分半)
為末。頻揩左右兩傍大牙。令牙熱自開。然後用藥。
一法。用烏梅肉揉南星、細辛末。以中指蘸擦牙。自開。又用香油加麝香一二分灌之。或薑汁亦可。
開關散(寶鑑),治中風痰盛。用此通關竅。
白殭蠶(炒去絲),枯白礬(各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生薑蜜水調灌下。
滌痰湯,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語。中臟症。
膽星(薑製),半夏(制各二錢五分),枳實(麩炒),茯苓(各二錢),橘紅(錢半),菖蒲,人參(各一錢),竹茹(七分),甘草(五分)
加木香三分。生薑五片。水煎。
三化湯(潔古),治中臟。風痰瘀塞臟腑。大便不通。人壯實者。
白話文:
中風,如果出現以下情況:
- 加上川芎、蔓荊:口眼歪斜。
- 加上全蠍、天麻:頭暈發熱。
- 加上甘菊、細茶:風痰壅盛。
- 加上南星、貝母:神智不清,胡言亂語。
- 加上菖蒲、遠志、茯神、棗仁:手腳抽搐。
- 也加上殭蠶、天麻:筋脈拘急。
- 加上木瓜:筋脈攣縮。
- 加上鉤藤:如果是在手臂,加上桂枝。
- 如果是在腿部,加上牛膝。
如果風邪逐漸消退,痰飲也逐漸減少,但仍然半身不遂,就要判斷是否是血虛,用二陳湯合四物湯。 如果是氣虛,用二陳湯合四君子湯。這兩種情況都要加上秦艽、續斷,用竹瀝和薑汁調服。
如果四肢無力,屬於濕痰,用三一承氣湯來瀉下。如果是屬於虛弱,用十全大補湯來補養。
如果大便不通,屬於痰實,用三化湯來疏通。如果是屬於津液枯竭,用四物麻仁湯來潤腸。
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真氣逐漸恢復,但邪氣還未完全清除,再用羌活愈風湯,以及史國公和長春浸酒等藥方。
如果中風較輕,能夠自行清醒,可以說話、進食,只是身體活動不便,或者手腳攣縮拖曳,也用前面提到的浸酒藥方,長期服用就會自行痊癒。
以上這些方法,以疏散風邪、化解痰濕為主,以補養氣血為輔,用藥來疏通經絡,是治療真正中風的方法。如果是脾腎兩虛而導致的中風,就要滋養化生氣血的源頭。
- 脾虛、食慾不振、痰多的,用六君子湯。
- 中氣虛弱、疲倦乏力、痰多的,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半夏。
- 心脾氣虛、說話困難的,用歸脾湯。
- 腎陰不足、說話困難的,用六味地黃湯。
- 腎經功能失調、導致喑啞、半身不遂的,用地黃飲子。
- 肝經血燥、導致手腳蜷縮的,用加味逍遙散。
如果病情有所減輕,但還沒有完全恢復,要判斷是肝、脾、腎哪一經的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然後根據情況服用六味丸、七味丸、八味丸、歸脾丸、還少丹、虎潛丸,再用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歸脾湯等湯藥,每天不間斷地服用,這樣即使有虛風也會逐漸消除。
中風選方
-
通神散:治療中風時痰涎阻塞,用此方催吐。 將白殭蠶七枚焙乾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調服,可以立刻吐出風痰。過一會兒,再用七枚,照此方法再吐。然後用煨熟的大黃,含在口中,讓津液慢慢嚥下。如果口不能張開,用殭蠶煎汁,用竹管從鼻孔灌入,男性用左鼻孔,女性用右鼻孔。
-
稀涎散:治療中風時痰涎阻塞,用此方催吐。(有的藥方沒有江子仁) 江子仁(六粒),豬牙皂(三錢,切片),明礬(一兩)。先將明礬化開,加入其他兩種藥材攪拌均勻,等明礬乾枯後研成粉末。每次用少許吹入鼻中,就能使口涎流出,嘴巴張開。如果痰涎堵塞喉嚨,用五分藥粉,用燈心草湯調勻後灌入口中催吐。
-
破棺散:治療中風時牙關緊咬,無法用藥。(需在五月初五午時配製) 南星(半錢),龍腦(二分半)。將藥研成粉末,頻繁擦拭左右兩邊的大牙,讓牙齒發熱,自然就會張開。然後再用其他藥物。 另一種方法:用烏梅肉揉合南星和細辛的粉末,用中指沾取擦拭牙齒,牙關自會打開。再用香油加入麝香一二分灌入口中,或者用薑汁也可以。
-
開關散(寶鑑):治療中風時痰液旺盛,用此方來疏通關竅。 白殭蠶(炒,去除絲),枯白礬(各等份),將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生薑蜜水調和後灌服。
-
滌痰湯:治療中風時痰迷心竅,導致舌頭僵硬,說不出話,屬於中臟症。 膽南星(用生薑炮製),半夏(製過的,各二錢五分),枳實(麩炒),茯苓(各二錢),橘紅(一錢半),菖蒲,人參(各一錢),竹茹(七分),甘草(五分)。可加木香三分,生薑五片,用水煎服。
-
三化湯(潔古):治療中臟症,風痰瘀塞臟腑,導致大便不通,適用於身體強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