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佑

《秋瘧指南》~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暑邪深淺證辨

問曰:藥餌中病,隨手取愈,理固然也。間有調冶,經旬越月而愈者,何也?

曰:惟當審辨邪熱深淺,質體強弱。然暑熱薄於皮膚之內,經隧之舍,則治療易痊。更有誤投陷邪藥餌,或邪薄於三陰三陽,或邪薄於五臟,或兼五郁見證。此皆其邪固蓄,病熱彌深,誠難速效治,當和緩。茲將內經辨論五郁發病,入三陰三陽五臟病證原委附錄,以便參考。

至於邪熱深淺,質體強弱,願同志者圓機化裁,尤須合參五運六氣,有太過不及之風歲,有正化對化之年,及夭符歲會之變,宜詳慎焉。五常政大論曰:必先歲氣無伐夭和無盛盛無虛虛無致邪無失正,斯為良工。

白話文:

問曰:藥餌中病,隨手取愈,理固然也。間有調冶,經旬越月而愈者,何也?

問: 藥物治療疾病,能馬上見效,這是合理的。但有些情況需要調理,要經過十天、一個月才能痊癒,這是為什麼呢?

曰: 惟當審辨邪熱深淺,質體強弱。然暑熱薄於皮膚之內,經隧之舍,則治療易痊。更有誤投陷邪藥餌,或邪薄於三陰三陽,或邪薄於五臟,或兼五郁見證。此皆其邪固蓄,病熱彌深,誠難速效治,當和緩。茲將內經辨論五郁發病,入三陰三陽五臟病證原委附錄,以便參考。

答: 關鍵在於要仔細判斷邪氣的深淺和患者體質的強弱。如果熱邪僅淺表在皮膚內、經絡和穴位,治療起來就容易痊癒。但有些情況可能是用藥不當,或邪氣侵犯了三陰三陽,或侵犯了五臟,或同時出現五鬱的症狀。這些情況都是邪氣積蓄已久,病邪深入,很難快速見效,必須採取溫和的治療方法。我將《內經》中關於五鬱發病、侵犯三陰三陽五臟的病證根源,附錄在後面,供大家參考。

至於邪熱深淺,質體強弱,願同志者圓機化裁,尤須合參五運六氣,有太過不及之風歲,有正化對化之年,及夭符歲會之變,宜詳慎焉。五常政大論曰:必先歲氣無伐夭和無盛盛無虛虛無致邪無失正,斯為良工。

至於 邪氣深淺、體質強弱等因素,希望同行們能靈活運用,同時也要參考五運六氣。有些年份風氣太過或不及,有些年份是正氣化旺,有些年份則相反,還有些年份會有災厄之年,這些都需要謹慎觀察。 《五常政大論》中說:「必須首先考慮歲氣不傷人、和氣不盛、盛氣不虛、虛氣不致病、正氣不失,才是良醫。」

2. 五郁病證

六元正紀大論曰:金鬱之發,民病亥逆、欬逆、心脅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塵色,惡山澤,焦枯。水鬱之發,民病寒客、心痛、腰椎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逆痞、堅腹滿、陽光不治。木鬱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

火鬱之發,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面目、四肢䐜憤、脹瘍、疿、嘔逆、瘛瘲、骨痛、節乃有動、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懊□,善暴死。土鬱之發,民病心腹脹、腸鳴而為數後,甚則凡痛、脅䐜、嘔吐、霍亂、飲食注下、浮腫、身重。此五郁之病,嘗見隨六氣而發,司命者宜參考焉。

白話文:

六元正紀大論曰:

金鬱之發,百姓會患上 亥逆、欬逆、心脅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塵色、惡山澤、焦枯 等症狀。

水鬱之發,百姓會患上 寒客、心痛、腰椎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逆痞、堅腹滿、陽光不治 等症狀。

木鬱之發,百姓會患上 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 等症狀。

火鬱之發,百姓會患上 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面目、四肢䐜憤、脹瘍、疿、嘔逆、瘛瘲、骨痛、節乃有動、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懊□,善暴死 等症狀。

土鬱之發,百姓會患上 心腹脹、腸鳴而為數後,甚則凡痛、脅䐜、嘔吐、霍亂、飲食注下、浮腫、身重 等症狀。

此五鬱之病,常可見隨六氣而發,掌管生殺的醫師應當參考此論。

3. 三陰三陽經氣瘧證辨

經云寒熱往來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炕熇熇暍暍然熱已汗大出此乃足太陽膀胱經氣之為病也。夫太陽之脈起於目內此眥,從頭下後項連風府行身之背,所以腰痛頭重寒從背起皆太陽之經氣致病也,宜羌活蠲暑飲主之。

羌活(四分) 青蒿(五分) 杏仁(錢半) 花粉(二錢) 麥冬(二錢) 生甘(五分) 川連(一錢) 條芩(三錢) 滑石(二錢) 竹葉(一錢) 白微(一錢) 生薑(一片) 大棗(一隻) 水二碗煎至一碗服之。

白話文:

經書上說,寒熱交替會導致腰痛頭重,寒氣從背部開始,身體發熱、出汗很多,這些都是足太陽膀胱經氣失調導致的病症。

因為太陽經脈起於眼內眥,經過頭部後項,與風府穴相連,沿著背部向下走行,所以腰痛頭重、寒氣從背部開始,都是太陽經脈氣血不暢所致。

治療應以羌活蠲暑飲為主,方劑如下:

羌活(四分)、青蒿(五分)、杏仁(錢半)、花粉(二錢)、麥冬(二錢)、生甘草(五分)、川連翹(一錢)、條芩(三錢)、滑石(二錢)、竹葉(一錢)、白薇(一錢)、生薑(一片)、大棗(一隻),水煎,二碗煎至一碗,服用。

經云寒熱往來令人肢體懈惰惡見人見人則心惕惕然熱甚而汗大出此乃足少陽膽之經氣為病也。所以肢體懈惰而惡見人者皆少陽甲木失生升之條達抑而不暢之故,宜柴胡暑飲主之。

柴胡(八分) 杏仁(錢半) 赤苓(錢半) 生甘(五分) 青蒿(五分) 條芩(二錢) 麥冬(二錢) 川連(一錢) 桂枝(錢半) 滑石(二錢) 澤瀉(錢半) 連翹(一錢) 薑棗引 水二碗煎至一碗服。

經云寒熱往來令人寒則洒洒淅淅寒甚乃熱熱則汗出喜見日月燭光之氣乃快然此即陽明胃之經氣為病也。蓋陽明本是陽熱之氣,喜見光者從其類也,宜葛根蠲暑飲主之。

白話文:

經典記載,寒熱交替讓人肢體無力,厭惡見人,見人就心慌,熱得厲害就出很多汗,這是足少陽膽經氣病變。所以肢體無力,厭惡見人,都是因為少陽甲木失生升之條達,氣機鬱結不通暢,應該用柴胡暑飲來治療。

柴胡八分,杏仁半錢,赤苓半錢,生甘草五分,青蒿五分,黃芩二錢,麥冬二錢,川連一錢,桂枝半錢,滑石二錢,澤瀉半錢,連翹一錢,用薑棗引,水煎二碗,煎至一碗服用。

經典記載,寒熱交替讓人寒時瑟瑟發抖,寒得厲害就發熱,熱時就出汗,喜歡見太陽、月光和燭光,心情就會快活,這是陽明胃經氣病變。因為陽明本就是陽熱之氣,喜歡見光是因為同氣相求,應該用葛根蠲暑飲來治療。

葛根(二錢) 杏仁(錢半) 麥冬(二錢) 滑石(二錢) 條芩(三錢) 赤苓(錢半) 生甘(五分) 川連(一錢) 淡竹葉(一錢) 青蒿(五分) 花粉(錢半) 白微(錢半) 大黃(錢半) 薑棗引 水二碗煎至一碗服。

經云寒熱往來令人不樂好大息而不嗜食寒熱甚而汗出至則善嘔吐此乃足太陰脾之經氣為病也。所以病至不嗜食而善嘔吐皆太陽之濕土所致,然意藏於脾,故脾病則令其意不樂也,宜白蠲暑飲主之。

白朮(二錢) 川連(一錢) 赤苓(二錢) 生扁豆(錢半) 條芩(二錢) 麥冬(二錢) 滑石(一錢) 杏仁(一錢) 生甘(五分) 青蒿(五分) 川樸(一錢) 半夏(一錢) 陳皮(一錢) 薑棗引 水二碗煎至一碗服。

白話文:

葛根兩錢,杏仁半錢,麥冬兩錢,滑石兩錢,黃芩三錢,赤苓半錢,生甘草五分,川連一錢,淡竹葉一錢,青蒿五分,花粉半錢,白薇半錢,大黃半錢,用薑棗引,水煎兩碗至一碗服。

古籍記載,寒熱往來令人心情不佳,容易嘆氣,食慾不振,寒熱交替,並伴隨出汗和嘔吐,這都是足太陰脾經氣病變所致。由於病症導致食慾不振和嘔吐,都是太陽經的濕土所致,但病根卻藏於脾,所以脾病會令人心情不佳,因此宜用白蠲暑飲治療。

白朮兩錢,川連一錢,赤苓兩錢,生扁豆半錢,黃芩兩錢,麥冬兩錢,滑石一錢,杏仁一錢,生甘草五分,青蒿五分,川樸一錢,半夏一錢,陳皮一錢,用薑棗引,水煎兩碗至一碗服。

經云寒熱往來令人多熱少寒且兼吐欲閉戶牖而處此乃足少陰腎之經氣為病也。蓋腎司寒水而主閉藏,故其病則欲閉戶延遲而處者陰主靜也,凡病綿延難已宜茯苓蠲暑飲主之。

茯苓(二錢) 川連(一錢) 生甘(五分) 青蒿(五分) 條芩(二錢) 麥冬( 錢半) 釵斛(錢半) 竹茹(一團) 滑石(一錢) 澤瀉(錢半) 半夏(錢半) 大黃(二錢) 陳皮(一錢) 薑棗引 水碗半煎至八分。

經云寒熱往來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其氣不足意多恐懼腹中悒悒不舒此是足厥陰肝之經氣為病也。然

白話文:

經書上說,寒熱交替讓人常常發熱,卻很少發冷,而且還伴隨嘔吐,想關門閉窗待在家裡,這是足少陰腎經氣生病了。因為腎臟掌管寒水,主宰閉藏,所以生病時就想關門閉窗待在家裡,這是陰主靜的表現。凡是病症綿延難以痊癒的,可以用茯苓蠲暑飲來治療。

茯苓兩錢、川連一錢、生甘五分、青蒿五分、條芩兩錢、麥冬錢半、釵斛錢半、竹茹一團、滑石一錢、澤瀉錢半、半夏錢半、大黃兩錢、陳皮一錢,用薑棗引,水碗半煎至八分。

經書上說,寒熱交替讓人腰痛、小腹脹滿、小便不利,像膀胱病的樣子,氣不足,心裡恐懼,腹部悶悶不舒,這是足厥陰肝經氣生病了。然...

4. 附滑石石膏辨論

滑石其質輕清,性味甘淡而寒,泄心肺之熱邪,上開腠理,下達膀胱,行水道,通九核,療嘔吐,解煩渴,乃治暑瘧之聖藥也。然暑為陽邪,嘗見病作皆寒輕而熟甚,熇熇暍暍之勢而莫制,故擬蠲暑飲,取用芩連滑石麥冬等類而清內蘊之燠熱也。石膏氣味辛而寒,無毒,主驚喘,寒熱,口乾舌焦,腹中堅痛,陽明熱盛。

故仲景治太陽風寒兩傷之病,必審其煩躁無汗而喘渴者,擬大青龍湯,用石膏而清內熱之法也。治陽明發熱微惡寒,這病必審其口乾舌焦,大渴而自汗,擬用知母石膏而清胃火之法也。訒庵謂石膏能發表,殊屬不合經旨,今特訂之。嘗觀世醫治暑瘧妄擬石膏之貽害,卷面既詳言矣,茲不復贅。

白話文:

滑石質地輕盈清涼,性味甘淡而寒,能泄去心肺的熱邪,向上疏通腠理,向下直達膀胱,暢通水道,疏通九竅,治療嘔吐,解除煩渴,是治療暑瘧的聖藥。然而暑氣屬陽邪,常見病症初期寒輕而病勢發展迅速,呈現出燥熱煩渴之狀難以控制,因此可考慮使用「蠲暑飲」,以黃芩、黃連、滑石、麥冬等藥材清解內蘊的燥熱。

石膏氣味辛而寒,無毒,主治驚喘、寒熱、口乾舌燥、腹部堅痛等陽明熱盛之症。

因此,仲景在治療太陽風寒兩傷之病時,必須審慎判斷患者是否出現煩躁無汗且喘渴等症狀,若有則可考慮使用「大青龍湯」,以石膏清解內熱。同樣地,在治療陽明發熱伴隨微惡寒的疾病時,必須審慎判斷患者是否出現口乾舌燥、大渴且自汗等症狀,若有則可考慮使用知母和石膏清解胃火。

訒庵認為石膏能發表,這完全不合乎經方旨意,特此訂正。經常看到世醫在治療暑瘧時誤用石膏,其危害在卷面已有詳盡描述,在此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