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識候

《暑症發原》~ 手少陰心經症治

回本書目錄

手少陰心經症治

1. 手少陰心經症治

署入心經煩熱自汗,面赤目黃,掌心熱,善笑,消渴,善驚,善忘,或言多,面垢,或咳吐,氣泄,或兩腎內痛,乃火淫所勝金水之症疊出,隨其開泄之權以宜之,非表汗也是祛暑也

鮮菖蒲 益元散 連翹心 梔子仁 荷花露 佛手露

咳吐加麥冬,腎痛加黃柏,寒淫戰慄無汗少加細辛,本經胸脅引臑臂內後臁痛,風淫搐搦加薄荷,煩燥神亂加珠黃散

白話文:

熱氣入心,導致心煩、發熱、自汗、臉紅、眼黃、手掌心熱、愛笑、口渴、容易驚嚇、健忘、話多、面容憔悴、咳嗽吐痰、氣虛、腎臟疼痛等症狀,這是因為火氣過盛而剋制金水所造成的疾病。根據不同的表現,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不僅是清熱解暑,也是調整身體機能。

可用鮮菖蒲、益元散、連翹、梔子仁、荷花露、佛手露等藥物。咳嗽吐痰加麥冬,腎臟疼痛加黃柏,怕冷發抖無汗者可少加細辛,胸脅疼痛牽連手臂者可加薄荷,煩躁不安者加珠黃散。

第二條承上

少陰暑熱,脈若虛洪洪而有力,即為壯火,舌色應絳,汗出則喘促煩冤,汗閉則躁煩狂亂,多汗舌潤淡滲,清利無汗煩熱,芳香宣竅,煩熱舌紅者,此湯主之

真川連 辰砂麥冬 元參心 薄荷露 荷花露 調益元散

喘加竹葉,驚加牛黃紫石英,渴加瓶果,不渴加丹參

第三條承上

暑熱入心,兩陽相灼,蒸逼陰津,本應多汗,反無汗者,一為營液表虧,一為剛陽熏爍離宮陰劫,舌絳無苔,津液不能灌通絡竅,內結為痰,舌反生胎體,若燔炭汗出而散,神迷躁擾者,芳香以開之

白話文:

第二條承上

少陰暑熱,脈象虛浮而有力,這就是壯火,舌頭顏色應該呈現紅色,出汗時會喘不過氣、心煩意亂,不出汗則躁動不安、神志不清,多汗舌頭濕潤且淡,清涼無汗則煩熱,芳香宣通鼻竅,煩熱舌紅者,此湯方可治療。

藥方:

真川連、辰砂、麥冬、元參心、薄荷露、荷花露,調和益元散。

加减:

  • 喘息加竹葉。
  • 驚恐加牛黃、紫石英。
  • 口渴加瓶果。
  • 不渴加丹參。

第三條承上

暑熱入侵心臟,陽氣過盛,灼傷陰津,原本應該出汗,反而不出汗者,一種情況是營氣和津液表虛虧損,另一種情況是陽氣過盛熏灼陰液,導致陰液受損,舌頭呈現紅色無苔,津液不能潤澤經絡和竅穴,內部積聚成痰,舌頭反而出現白苔,如同燃燒的炭火出汗散熱,神志不清躁動不安者,可用芳香藥物開通經絡。

甘梨漿 薄荷露 銀花露 化服至寶丹

無汗加浮萍汁,熱渴加西瓜水

渴不能飲加淡天冬,面赤而紫加丹皮,紫草汁

第四條

暑熱觸心陽,壯熱昏冒,汗出反劇,舌絳譫妄,面赤嗌乾,欲飲冷水,目赤如金者,此離宮陰涸,陽熱自爇,亟用清火救陰為主

烏犀尖 淡天冬 麥冬 真川連 中生地 衝入荷花露

無汗加桔梗簿荷露,停飲加益元散,拂鬱加佛手露

白話文:

服用甘梨漿、薄荷露、銀花露,以及至寶丹。如果沒有汗,就加上浮萍汁;如果感到口渴,就加西瓜水。如果渴得喝不下,就加淡天冬;如果臉紅而發紫,就加丹皮和紫草汁。

暑熱侵犯心陽,導致發熱昏迷,出汗反而加重,舌頭發紅神志不清,臉色發紅咽喉乾渴,想要喝冷水,眼睛發紅像金子一樣,這是心火過盛,陰液枯竭,陽熱自燃,急需清熱救陰。

使用烏犀尖、淡天冬、麥冬、川連、生地,並加入荷花露服用。如果沒有汗,就加桔梗薄荷露;如果喝不下,就加益元散;如果胸悶,就加佛手露。

第五條

少陰傷暑,脈浮洪者,易兼腑症,如嗌痛,頜腫,耳聾,口糜,小便短閉,者皆為腑症,心與小腸為表裡也,無汗者清揚,有汗者與此湯

元參心 本通 甘草梢 薄荷露 竹葉心 中生地

熱盛加黑山梔,熱盛不飲,熱在血分大便結,少加大黃微利之

第六條

心營暑熱,服前法已熱退神清為已解也,若譫妄,舌不能言,即為入臟,或卒心痛煩悶善嘔,壬癸甚,丙丁大汗氣逆,則壬癸死,刺手少陰太陽穴,餘經生克皆可類推(臟腑不可刺,不過剌經刺穴),或心陽挾暑熱蘊結而為瘡瘍者,此湯主之

白話文:

第五條

少陰傷暑,脈搏浮而洪大,容易併發腑臟病症,例如咽喉疼痛、頜下腫脹、耳聾、口腔潰瘍、小便量少或閉塞,這些都是腑臟病症。心和小腸互為表裡,無汗者用清揚湯,有汗者用此湯。

藥方:

  • 元參
  • 本通
  • 甘草梢
  • 薄荷露
  • 竹葉心
  • 中生地

熱盛者, 加黑山梔;若熱盛不飲,熱在血分,大便乾燥,可少量加大黃以利大便。

第六條

心營暑熱,服用前法後,熱退神清即表示已解。若出現神志不清、舌頭不能說話,則表示暑熱已侵入臟腑。或者突然心痛、煩悶、嘔吐,壬癸日病情嚴重,丙丁日大汗、氣逆,則壬癸日恐有生命危險。此時應針刺手少陰經的太陽穴,其他經脈的生克關係可類推(臟腑不可針刺,只針刺經脈穴位)。

若心陽挾帶暑熱積聚而導致瘡瘍者,此湯主治。

真川連 黃柏 生甘草 全當歸 赤芍 粉丹皮

瘡在表加荊芥金銀花,瘍在裡加穿山甲廣鬱金

第七條

暑熱轉心營,汗多液涸,邪退熱除,舌至光紅有紋,語言強澀,或神倦如迷,或聲啞煩躁,渴不欲飲者,此為無液承滋,用存精養液法

清阿膠 元參心 大麥冬 雞子黃 淡天冬 中生地

聲啞加桔梗,躁煩加

白話文:

真川連、黃柏、甘草、當歸、赤芍、丹皮。瘡在表面加荊芥、金銀花,潰瘍在裡面加穿山甲、鬱金。

第七條:暑熱侵入心營,大量出汗導致津液枯竭,邪氣退去,熱症消除,舌頭光紅並且有裂紋,言語艱澀,或者精神倦怠恍惚,或者聲音嘶啞煩躁,口渴卻不願意喝水,這是因為體內缺乏津液滋潤,需要採用滋陰養液的方法。使用阿膠、元參、麥冬、雞子黃、天冬、生地。聲音嘶啞加桔梗,煩躁不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