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識候

《暑症發原》~ 手陽明大陽經

回本書目錄

手陽明大陽經

1. 手陽明大陽經

起於次指商陽穴,循臂外前脈,上項環口,終迎香穴,下走兩乳間,入少腹。是經氣血俱盛,屬金,主變化,為傳送之官。

本病(大便閉結 泄痢下血 里結後重 疽痔脫肛 腸鳴而痛)

標病(下齒痛 上齒胃,下齒大腸 喉痹 咽屬胃,喉屬太腸 頸腫口乾 咽中如核 鼽衄目黃 手大指次指痛 宿食發熱寒慄)

腸實瀉之(血分 大黃 芒硝 石膏 牽牛 郁李仁 桃仁 巴豆 氣分 枳殼 木香 橘皮 檳榔)

腸虛補之(氣 皂角 燥 桃仁 麻仁 杏仁 地黃 當歸 乳香 松子 肉蓯蓉 濕 白朮 茅朮 半夏 硫黃 陷 升麻 葛根 脫 龍骨 白堊 訶子 粟殼 烏梅 白礬 石榴皮 石脂 餘糧)

本熱寒之(清熱 秦艽 槐角 地黃 黃芩)

本寒溫之(溫里 乾薑 附子肉 豆蔻)

標熱散之(解肌 石膏 白芷 升麻 葛根)

大腸報使(白芷 升麻 石膏)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手陽明大腸經]的路線與其相關的症狀及治療方式。

手陽明大腸經從食指末端的商陽穴開始,沿著手臂前方,向上繞過頸部至面部,最後到鼻翼旁的迎香穴結束,再向下延伸至胸部兩乳之間,進入小腹。此經絡屬金性,主導身體的轉化與運送功能。

主要病症包括:便祕、下痢出血、腹部內結、排便困難、瘡瘍痔瘡、直腸脫垂以及腸鳴疼痛。

標示病症則有:下牙疼痛、上牙問題反映胃部,下牙問題反映大腸、喉嚨炎症、咽喉問題反映胃部,喉嚨問題反映大腸、頸部腫脹口乾、咽喉異物感、鼻塞出血、眼睛黃濁、食指與中指疼痛、食物殘留引起發燒與寒戰。

對於腸道實證,可使用藥材如:大黃、芒硝、石膏、牽牛子、郁李仁、桃仁、巴豆等來活血;或使用枳殼、木香、橘皮、檳榔等來調理氣機。

對於腸道虛證,可用皁角、桃仁、麻仁、杏仁、地黃、當歸、乳香、松子、肉蓯蓉等來滋養氣機;或用白朮、茅朮、半夏、硫磺等來燥濕;或用升麻、葛根來提升氣機;或用龍骨、白堊、訶子、粟殼、烏梅、白礬、石榴皮、石脂、餘糧等來收斂固澀。

對於腸道實熱,可用秦艽、槐角、地黃、黃芩等來清熱。

對於腸道虛寒,可用乾薑、附子、肉豆蔻等來溫暖身體內部。

對於腸道表熱,可用石膏、白芷、升麻、葛根等來疏散肌膚熱氣。

常用的大腸經藥材有白芷、升麻、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