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識候

《暑症發原》~ 足太陽膀胱經

回本書目錄

足太陽膀胱經

1. 足太陽膀胱經

起於目內眥睛明穴,上交巔,入絡腦,下項,循肩,挾脊,抵腰中,貫臀,走外後廉,至足小指,至陰穴。自經多血少氣,下連血海,主津液。氣分為脆之府,氣化乃能出,號州都之官,諸病皆干之。

本病(小便淋瀝;或短數,或黃赤,或白,或遺失,或氣;膀胱為本,熱入膀胱,其人必渴,小便不利,是太陽里,故水逆用五苓散)

標病(發熱;惡寒,頭痛;腰脊強;鼻塞;足小指不用;太陽為慄,寒傷營,風傷衛,必發熱,惡寒,頭痛,鼻塞,無汗,麻黃,有汗,桂枝)

白話文:

這條經脈從眼角的睛明穴開始,向上經過頭頂,連接到腦部,再向下沿著頸部,經過肩膀,貼著脊柱,到達腰部中間,穿過臀部,沿著大腿外側後邊,到達小腳趾的至陰穴。這條經脈氣血偏於陰性,向下連接著血海穴,主要掌管人體的津液。它也是人體氣化的場所,只有氣化才能排出體外,因此被稱為「州都之官」,各種疾病都與它有關。

這種病症表現為小便淋漓不盡,或者排尿次數少,顏色發黃發紅,或者發白,或者尿失禁,或者伴隨有氣喘,都是膀胱有熱症導致的。熱邪入侵膀胱,患者一定會口渴,小便不順暢,屬於太陽經病變,所以需要用五苓散來治療水氣逆流。

而這種疾病的表症則是發熱、怕冷、頭痛、腰部和脊柱僵硬、鼻塞、小腳趾無力。這是因為太陽經受到寒邪侵襲,損傷了營氣,風邪侵犯了衛氣,才會出現發熱、怕冷、頭痛、鼻塞、無汗等症狀。如果患者出汗了,應該服用桂枝湯,如果沒有出汗,就應該服用麻黃湯。

實熱瀉之(泄火;滑石;豬苓;茯苓;澤瀉)

下虛補之(熱;黃柏;知母;寒;桔梗;升麻;益智;烏藥;山萸)

本熱利之(降火;地黃;茵陳;梔子;黃柏;丹皮;地骨皮)

標寒發之(發表;麻黃;桂枝;羌活;蒼朮;防己;黃耆;木賊草)

白話文:

實熱就瀉火,可以用滑石、豬苓、茯苓、澤瀉等藥物;下虛就補之,用熱性的黃柏、知母,或寒性的桔梗、升麻、烏藥、山萸;本熱就利之,用降火的生地黃、茵陳、梔子、黃柏、丹皮、地骨皮等;標寒就發之,用發表藥物麻黃、桂枝、羌活、蒼朮、防己、黃耆、木賊草。

本經報使(羌活)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其症脈浮,頭項強痛,汗出,惡風,脈緩者中風,桂枝湯,無汗,惡霧,脈陰陽俱緊者傷寒,麻黃湯,均有發熱,熱渴而煩,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瀉腑

柴葛解肌治太陽陽明合病(柴葛芷羌芍甘苓桔薑棗)

陽明已具七八,猶有太陽一二者,仍從太陽用藥

柴胡升麻湯治少陽陽明合病(柴麻葛芥芍桑前豉苓姜膏)

陽明已具七八,才見少陽一二者,即治少陽

升麻葛根湯治陽明症(升葛芍甘姜)

九味羌活湯治太陽無汗(羌防蒼細芎芷芩地甘薑蔥)

白話文:

《傷寒論》記載,羌活是治療太陽病的藥物。

太陽病發病第一天,症狀是脈浮,頭頸部疼痛,出汗,怕風,脈緩的,屬於中風,要用桂枝湯治療。如果沒有出汗,怕冷,脈陰陽俱緊的,屬於傷寒,要用麻黃湯治療。

太陽病發病時,如果出現發熱、口渴煩躁、喝水就吐的症狀,叫做水逆,要用五苓散治療。

柴胡、葛根可以解肌,治療太陽病和陽明病合病。藥方包括柴胡、葛根、芷草、羌活、芍藥、甘草、茯苓、桔梗、薑、大棗。

如果陽明病已經出現七八成,還伴有太陽病一兩成的症狀,仍然要按照治療太陽病的方子用藥。

柴胡升麻湯治療少陽病和陽明病合病。藥方包括柴胡、升麻、葛根、芥穗、芍藥、桑白皮、前胡、茯苓、薑、大棗。

如果陽明病已經出現七八成,才出現少陽病一兩成的症狀,就要馬上治療少陽病。

升麻葛根湯治療陽明病。藥方包括升麻、葛根、芍藥、甘草、薑。

九味羌活湯治療太陽病無汗。藥方包括羌活、防風、蒼朮、細辛、芎藭、芷草、黃芩、地骨皮、甘草、薑、蔥。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太陽經脈循腰脊上頭項,故頭項痛,腰脊強。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挾鼻絡目,故身熱,目痛,鼻乾,不眠。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耳,故胸脅痛,耳聾。四日太陰受之,太陰脈布胃絡嗌,故腹痛,嗌乾。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肺系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

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而絡肝,故煩滿,囊縮。若兩感者,難治

表急先救羨,裡急先救里,表裡俱急者,大羌活湯。陽症體重,不下利,為表急,先以麻黃葛根解表,後以調胃承氣攻裡。陰疲身痛,下利不止,為裡急,先用逆四逆湯救里,後以桂枝救表。陰陽未分者,陶氏和中湯探之

白話文:

傷寒病從第一天開始,太陽經脈受寒,太陽經脈沿着腰脊上行至頭項,所以頭項疼痛,腰脊僵硬。第二天陽明經脈受寒,陽明主司肌肉,其經脈經過鼻旁,連接眼睛,所以身體發熱,眼睛疼痛,鼻子乾燥,難以入睡。第三天少陽經脈受寒,少陽主司膽囊,其經脈沿着脅部,連接耳朵,所以胸脅疼痛,耳朵失聰。第四天太陰經脈受寒,太陰經脈布於胃,連接咽喉,所以腹痛,咽喉乾燥。第五天少陰經脈受寒,少陰經脈貫穿腎臟,連接肺部和舌根,所以口乾舌燥,口渴。

第六天厥陰經脈受寒,厥陰經脈沿着陰部,連接肝臟,所以腹部脹滿,陰囊收縮。如果同時感受表裡兩種邪氣,則難以治療。

如果表證急迫,應先救治表證,如果裡證急迫,應先救治裡證,如果表裡俱急,則使用大羌活湯。如果身體沉重,沒有腹瀉,屬於表證急迫,先用麻黃葛根解表,然後用調胃承氣湯攻裡。如果身體疲乏,疼痛,腹瀉不止,屬於裡證急迫,先用四逆湯救裡,然後用桂枝湯救表。如果陰陽未分,則使用陶氏和中湯探察病情。

古法治兩感

一日太陽少陰,五苓散主之(頭痛加先防,口渴加知柏)

二日陽明太陰,大柴胡湯主之

三日少陽厥陰,危甚,大承氣湯加芎柴救之

劉宗厚曰:傷有兼風,兼濕,不同,表裡俱實,俱虛之異

白話文:

古法治療感冒,第一天太陽少陰證,用五苓散,頭痛者加防風,口渴者加知母與柏子仁;第二天陽明太陰證,用大柴胡湯;第三天少陽厥陰證,情況危急,用大承氣湯加芎藭與柴胡救治。劉宗厚說:感冒合併風寒或濕氣,情況有所不同,還有表裡俱實或俱虛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