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識候

《暑症發原》~ 足陽明胃經

回本書目錄

足陽明胃經

1. 足陽明胃經

絡目循額,從顴挾鼻,絡口,環唇下,人迎,斜缺盆,循胸腹,走腿正面,至次足指厲兌穴。自經多氣多血,屬土,主容受,為水穀之海,余同脾。

本病(嗌膈;反胃;中滿;腫脹;治中滿人參(七分);制茅朮(八分);黃耆;木香;橘紅(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姜(兩片);棗(兩枚);有痰加半夏,腹痛加砂仁吳萸,小水不利加牛膝,腫加苡仁,腹痛甚加和中散,此即調胃益氣加減,中滿莫過此方,嘔吐,瀉痢,霍亂,腹痛,消中,善飢,不消食傷,飲食支,兩脅,胸,胃脘,當心痛);標病(發熱,蒸蒸;身前熱;身前寒;發狂;譫語;咽痹;上齒痛;口眼喎斜;鼻痛;鼽衄;赤皶)

白話文:

經絡從眼角沿著額頭向上,經過顴骨,繞過鼻樑,連接到嘴巴,環繞嘴唇下方,再到人迎穴,斜著穿過鎖骨窩,沿著胸腹部往下走,到達腿部正面,最後抵達足拇指外側的厲兌穴。這條經絡氣血充盈,屬土,主司容納,是水穀之海,與脾經相通。

治療嗌膈、反胃、中滿、腫脹等症,可用人參七分、制茅朮八分、黃耆、木香、橘紅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姜兩片、棗兩枚。若有痰加半夏,腹痛加砂仁、吳萸,小便不利加牛膝,腫脹加薏苡仁,腹痛嚴重加和中散。此方調胃益氣,加減運用,治療中滿症最有效。其他症狀如發熱、蒸蒸、身前熱、身前寒、發狂、譫語、咽喉腫痛、上齒痛、口眼歪斜、鼻痛、鼻出血、面部發紅等,也可用此方加減治療。

胃熱瀉之(濕熱;大黃;芒硝;飲食;神麯;山查;鬱金;三稜;阿魏;巴豆;滷砂;輕粉)

胃虛補之(濕熱;蒼朮;白朮;半夏;茯苓;陳皮;生薑;寒濕;乾薑;附子;草果;官桂;丁香;肉果;人參;黃耆)

白話文:

胃火旺盛导致的腹泻,可以用大黄、芒硝来治疗,并要注意饮食,可以吃神曲、山楂、郁金、三棱、阿魏、巴豆、卤砂、轻粉等来调理。

胃虚弱导致的腹泻,可以用苍术、白术、半夏、茯苓、陈皮、生姜等来治疗,如果是寒湿引起的,可以服用干姜、附子、草果、官桂、丁香、肉果、人参、黄芪等来调理。

本熱寒之(降火;地黃;石膏;犀角;川連)

標熱解之(解肌;升麻;葛根;豆豉)

本經報使(升麻;葛根;白芷;石膏)

傷寒二日,陽明受之,其症身熱,鼻乾,目腫,不得臥,自汗,譫語,鄭聲,胃實不大便,三焦大熱,其脈沉實,承氣湯主之(此治腑)

陽明熱在肌肉,目痛,鼻乾,不眠,在經為表,葛根湯解肌,渴,口渴,背寒熱,漸入里,白虎加人參湯,至自汗譫狂,則熱入胃腑,為全入里,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治療熱症,可以用寒涼藥物來降火,例如地黃、石膏、犀角、川連。

治療熱症的標證,可以用解肌藥物來治療,例如升麻、葛根、豆豉。

本經的報使藥物,例如升麻、葛根、白芷、石膏。

傷寒發病兩天,陽明經受病邪,症狀表現為身體發熱、鼻乾燥、眼睛腫脹、不能平躺、自汗、神志不清、說話聲音嘶啞、胃部脹滿而不通便、三焦熱盛,脈象沉實,可以用承氣湯治療(此方治療腑證)。

陽明熱證在肌肉層,症狀表現為眼睛疼痛、鼻乾燥、失眠,屬於表證,可以用葛根湯解肌治療。口渴、背部寒熱交替,熱邪逐漸深入內里,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如果出現自汗神志不清,則熱邪已入胃腑,屬於全入里證,可以用調胃承氣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