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識候

《暑症發原》~ 論痢

回本書目錄

論痢

1. 論痢

痢者暑之裡症,暑令雕陽發泄,胃土空虛,冷食傷中,釀成績垢,前賢已宣。蓋暑積而為滯下有二:一以暑邪阻肺,肺氣不能肅降,則大陽不宣,此由上竅阻而下竅滯也;一由暑積在胃,秋涼外束肺氣,內行為胃肅除積垢,積不下則氣不宣,此由積阻而致大陽滯也。干金外覆,離傷術。

暑自肺而傳於大腸者,則為後重痢白營;暑自心而傳於小腸者,則為腹痛痢赤。大小腸俱受暑滯,則赤白相混矣。光自病腑後,則病臟先自暑積內阻,後則正虛下陷。由此以發前腎之議治法可推矣。若但言積滯,何痢必發於秋乎?

若因感冒外束暑積下攻者,先用人參敗毒散從足經逆挽之。

白話文:

【討論痢疾】

痢疾是夏季疾病中的內部病症,夏季時身體的新陳代謝加快,胃部功能相對減弱,此時若食用過多寒涼食物,容易在體內積聚污垢,這已被前人闡述過。大致來說,由夏季積熱引發的滯下病症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爲暑熱阻塞肺部,導致肺氣無法正常肅降,進而使得陽氣無法正常宣發,這是由於上部通道被阻塞而導致下部通道滯留;另一種則是暑熱積聚在胃部,當秋季涼氣到來時,外部涼氣約束肺氣,使得肺氣在內部幫助胃部肅清積垢,如果積垢無法順利排出,肺氣也就無法正常宣發,這是由於積垢阻塞而導致的陽氣滯留。

《千金方》中提到,暑熱傷害到心臟。如果暑熱從肺部傳至大腸,則會引發裏急後重的白痢;若暑熱從心臟傳至小腸,則會引發腹痛及紅痢。如果大腸和小腸都受到暑熱影響,則可能出現紅白混合的痢疾。在疾病發生初期,臟腑內部已經因爲暑熱積聚而受到影響,後期則可能因爲正氣虛弱而出現下陷的情況。由此可以推斷,治療前腎的方案也可以參考這個思路。如果只是說積滯,爲什麼痢疾一定要在秋天發作呢?

如果是因爲感受風寒,導致外部暑熱向下攻擊身體,可以先使用人參敗毒散,通過足部經絡逆向引導,來緩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