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識候

《暑症發原》~ 論瘧

回本書目錄

論瘧

1. 論瘧

(如柴胡挑少陽之陽,陽升則邪化矣)

瘧者暑之表症,暑瘧邪居淺近,治從營衛搜求正瘧。邪入足經,挑出三陽化解,因涼風外並太陽伏暑內著陽明。太陽闔則寒,陽明開則熱,反開合之權,應是少陽樞機為病,故瘧脈自弦。內經設臟腑各經均有瘧,應取此為正也。夫風木偽病,每多於申西月,發於中酉時者,以木喜向榮,逢克則爭,逢衰則病。

且秋分亦為半表半裡之候也。仲聖治少陽,用小柴胡湯,入以人參半夏,一為木能戕土,一為風動痰生,故瘧病多痰。至於一日間,日行速行遲,在氣在血,出陽入陰,良工可考。古人以大瘧三陰猶可為訓云:數年伏邪難於確據。何以春夏時溫大發邪清之後,秋冬又有復發大瘧者乎?愚以為暑夜乘涼風露襲入於陰者有之,即陰邪入於陰分是也。

白話文:

【討論瘧疾】

瘧疾其實是暑熱的表面病症,因為暑熱導致的瘧疾,其病邪影響的部位較淺,治療時應從營衛兩方面來尋找正統的療法對付瘧疾。當病邪侵入足部的經絡,我們可以使用如柴胡這類藥物,它能激發少陽的陽氣,一旦陽氣上升,病邪就能被轉化掉。

由於涼風和太陽伏暑的影響,病邪會同時影響到太陽經和陽明經。太陽經閉塞時人會感到寒冷,而陽明經開通時則會發熱,這種冷熱交錯的情況,往往是因為少陽經的機能出現問題,所以瘧疾患者的脈象常呈現弦狀。《內經》中提到,各個臟腑和經絡都可能發生瘧疾,我們應該將這點作為診斷的準則。

風木型的疾病,通常在秋季的申酉時分發作,這是因為木性喜生長,遇剋制就會反抗,遇衰弱就會生病。

再者,秋分時節也是一個半表半裡的時節。醫聖張仲景治療少陽病時,常用小柴胡湯,並加入人參和半夏,一是為了防止木氣傷害脾胃,二是為了抑制風動引發的痰多,因此瘧疾患者常伴有痰多的症狀。

一天之中,病邪的活動速度有快有慢,可能在氣分也可能在血分,可能出現在陽面也可能進入陰面,這些都需要經驗豐富的醫生來判斷。古人認為,對於深入三陰的重瘧,我們仍可從古籍中學習治療方法,但長期潛伏的病邪往往難以精確判定。

為什麼有些人在夏季的高溫中發病,病邪被清除後,在秋冬之際又會再次發作呢?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在暑熱的夜晚,人體受涼風和露水的侵襲,導致陰邪進入了體內的陰分。

以上就是關於瘧疾的一些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