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症發原》~ 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
1. 手少陽三焦經
起於中指外關,衝循外中廉,散絡心包,上耳後,眉上,過眉心,眼下,止聽宮穴。是經少血多氣,為相火之用,分布命門元氣,主升降,比入遊行天地之間,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外內上下左右之氣,號中清之府,上主納,中主化,下主出。本病(諸熱;瞀瘛;暴病;暴死;暴瘖;躁擾;狂越;譫妄;諸血;溢血;泄血;驚駭;諸氣逆衝上;諸痛瘡瘍;痘疹;痛核)。
標病(惡寒;戰慄;如喪神守;耳鳴;耳聾;嗌腫;喉痹諸病;肘腫疼痠;驚駭;手小次指不川)。
上焦熱(喘滿;諸嘔;吐酸;胸痞;脅痛;飲食不消;頭汗)。
中焦熱(善飢而瘦;解㑊;中滿;諸脹;腹大有聲;諸病;鼓之如鼓;上下關格不通;霍亂吐痢)。
白話文:
從中指外側關節開始,沿着外中廉向上,經過心包絡,到達耳後,眉上,穿過眉心,到眼下,最後止於聽宮穴。此經氣血較少,但氣盛,屬於相火,分布於命門元氣,主宰升降,並能遊走天地之間,統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内外上下左右的氣機,是為中清之府,上主納氣,中主化生,下主排出。
此經所致病症包括:各種熱症、神志昏迷、突然發病、暴死、突然失聲、躁動不安、狂躁、譫語、各種出血、溢血、血泄、驚恐、氣逆上衝、各種疼痛、瘡瘍、痘疹、腫塊疼痛。
本經所致標證包括:惡寒、戰慄、神志恍惚、耳鳴、耳聾、咽喉腫痛、喉痹等病症、肘部腫痛酸脹、驚恐、小指麻木。
上焦熱症表現為:呼吸困難、胸悶、嘔吐、吐酸、胸部痞塞、脅肋疼痛、飲食不消化、頭部出汗。
中焦熱症表現為:容易飢餓而消瘦、口渴、腹部飽脹、各種脹滿、腹部膨大且有聲響、各種病症、腹部敲擊如鼓聲、上下關格不通、霍亂、嘔吐、腹瀉。
下焦熱(麻黃水液渾濁;下步腫脹;小便淋瀝;或便;大便閉結;下痢)。
上焦寒(吐飲食痰水,胸痹,前後引痛,食已還出)。
中焦寒(飲不化,寒脹,反胃,吐水濕瀉,不渴)。
下焦寒(二便不禁,臍腹冷,疝痛)。
慎齋云:上焦熱梔子,中焦熱黃連,下焦熱黃柏。又上焦滿悶紫蘇杏仁陳皮,中焦滿悶乾薑肉桂吳萸,下焦加小茴。上焦嘈雜生地,中焦嘈雜山藥,下焦嘈雜熟地。上焦血虛則多用當歸肉桂而白朮宜少,中焦則多用白朮,血燥亦必加當歸,下焦熟地三分,肉桂二分,湧泉穴火起黃柏一分。上虛保元湯加減,中虛益氣湯加減,下虛地黃湯加減。
白話文:
下焦發熱症狀包括:麻黃水液混濁、下肢腫脹、小便淋漓不盡、或有便意、大便不通、腹瀉等。上焦發寒症狀包括:吐出食物、痰水、胸部疼痛、疼痛感蔓延至前後,吃下去的食物又吐出來。中焦發寒症狀包括:喝水不能消化、腹脹、反胃、嘔吐清水、腹瀉、不口渴。下焦發寒症狀包括:大小便失禁、臍腹冰冷、疝氣疼痛。
慎齋說:上焦發熱用梔子,中焦發熱用黃連,下焦發熱用黃柏。又上焦滿悶用紫蘇、杏仁、陳皮,中焦滿悶用乾薑、肉桂、吳萸,下焦加小茴香。上焦嘈雜用生地,中焦嘈雜用山藥,下焦嘈雜用熟地。上焦血虛則多用當歸、肉桂,白朮宜少用;中焦血虛則多用白朮,血燥也必須加當歸;下焦用熟地三分、肉桂二分、黃柏一分,湧泉穴火起加黃柏一分。上焦虛弱者以保元湯加減,中焦虛弱者以益氣湯加減,下焦虛弱者以地黃湯加減。
下焦有病六味丸可通用,若泄瀉只宜調理脾胃,不宜輕用。
實火瀉之(汗;麻黃;葛根;柴胡;升麻;羌活;薄荷;荊芥;石膏;吐;瓜蒂;滄鹽;薺汁;下;芒硝;大黃)。
虛火補之(上;人參;天雄;桂心;中;人參;黃耆;丁香;木香;草蔻;下;人參;附子;桂心;沉香;烏藥;故紙;硫黃)。
白話文:
下焦有病,六味丸可以通用,但如果腹瀉,就只能調理脾胃,不宜輕易使用六味丸。如果是實火引起的腹瀉,可以用麻黃、葛根、柴胡、升麻、羌活、薄荷、荊芥、石膏等藥物來清熱解表,也可以用瓜蒂、滄鹽、薺汁等藥物來瀉火,還可以服用芒硝、大黃等藥物來通便。如果是虛火引起的腹瀉,可以用人參、天雄、桂心等藥物來補益元氣,也可以用黃耆、丁香、木香、草蔻等藥物來溫補脾胃,還可以服用附子、桂心、沉香、烏藥等藥物來溫補腎陽。
本熟寒之(上;黃芩;連翹;梔子;知母;元參;石膏;生地;中;黃連;生地;連翹;石膏;下;黃柏;知母;石膏;生地;丹皮;地骨皮)。
標熱散之(解表;柴胡;細辛;荊芥;羌活;葛根;石膏)。
三焦報使(連翹;柴胡;上;地骨皮;中;青皮;下;附子)。
白話文:
本熟寒者,上用黃芩、連翹、梔子、知母、元參、石膏、生地,中用黃連、生地、連翹、石膏,下用黃柏、知母、石膏、生地、丹皮、地骨皮。
標熱散之,解表用柴胡、細辛、荊芥、羌活、葛根、石膏。
三焦報使,上用連翹、柴胡,中用青皮,下用附子、地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