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識候

《暑症發原》~ 手太陽小腸經症治

回本書目錄

手太陽小腸經症治

1. 手太陽小腸經症治

暑熱入手太陽經脈,見浮洪,身熱,微惡寒,嗌痛,領腫,渴不善飲,或口糜,耳聾,或掌熱,汗出,此為經邪,宜越是湯主之。

蔓荊子 梔子 丹皮 鮮菖蒲 益元散

惡寒,肩臂外痛,加羌活 嗌痛,口糜,加鮮生地

第二條

服前湯已營通熱化,諸症必減,浮洪脈退,為經邪得解,設腰似折,入暮熱劇,不可轉側,此熱結於血分也,此湯主之

卷邊香盡 桃仁 丹皮 鮮生地 赤苓 茅根汁

見癍,加浮萍,紅花

第三條

小腸經病,若解表症悉罷,設其人小便短或閉,小便後血,小腸氣痛,此為經邪入腑,也是湯主之

鮮生地 木通 甘草梢 粉丹皮 赤苓 瞿麥

裡熱,加山梔 氣痛,加延胡

第四條

太陽腑症,服前湯溺血止而小便自利,大便水穀利,或大便後血,此由小腸失受盛之權,或暑熱侵傷腑氣也,此湯養而升之

生白朮 清阿膠 赤苓 水楊枝 荷葉蒂

足太陽用五苓降逆,手太陽用此升陽

第五條

太陽經腑均解,本經氣血若虛,不能分泌清濁,大便反溏者,此湯補之則愈

上黨參 丹參 茯神 生白朮 砂仁 柴胡三分,補膽母

白話文:

[手太陽小腸經症狀與治療]

一、當暑熱侵入手太陽小腸經絡,會出現脈象浮洪,身體發熱,輕微畏寒,喉嚨疼痛,頸部腫脹,口渴但不想喝水,或者口腔潰爛,耳鳴聽力下降,或者手掌發熱,出汗等症狀,這些都是經絡受到邪氣影響的表現。對於這種情況,應該使用越是湯來治療。

主要藥材:蔓荊子、梔子、牡丹皮、新鮮菖蒲、益元散。

如果感覺畏寒,肩膀手臂外側疼痛,可以加入羌活;如果喉嚨疼痛,口腔潰爛,可以加入新鮮生地。

二、服用越是湯後,營血已經得到疏通,熱氣開始化解,所有症狀應該會減輕,浮洪的脈象也會消退,這表示經絡中的邪氣已經被清除。但如果腰痛如斷,傍晚時熱度更甚,不能翻身,這可能是熱氣在血液中凝結。對此,使用以下湯劑:

藥材:卷邊香、桃仁、牡丹皮、新鮮生地、赤苓、茅根汁。

如果出現疹子,可以加入浮萍和紅花。

三、小腸經絡的疾病,如果表層症狀都已經消失,但患者小便量少或無法排尿,小便後出血,小腸氣痛,這表示經絡邪氣已經進入腑臟,應使用以下湯劑:

藥材:新鮮生地、木通、甘草梢、牡丹皮、赤苓、瞿麥。

如果體內熱度高,可加入山梔;如果氣痛,可加入延胡。

四、太陽腑臟的疾病,服用前述湯劑後,小便出血停止且排尿順暢,但大便水穀瀉,或大便後出血,這可能是小腸失去正常的消化功能,或者暑熱傷害了腑臟氣血。對此,使用以下湯劑進行滋養並提升體質:

藥材:生白朮、清阿膠、赤苓、水楊枝、荷葉蒂。

在足太陽經絡,我們使用五苓湯來降低逆氣,在手太陽經絡,我們使用此湯劑來提升陽氣。

五、太陽經絡和腑臟的問題都已經解決,但本經絡的氣血如果虛弱,無法正常區分清濁,導致大便稀軟,使用以下湯劑進行補充即可痊癒:

藥材:上黨參、丹參、茯神、生白朮、砂仁、柴胡(只需三分),補膽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