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凡例 (2)
凡例 (2)
1. 凡例
一麻疹屬陽。痘瘡屬陰。既精究痘瘡。則又不得不辨麻疹也。今舉方論一篇。以附卷末。
一中古以來。治痘者流。雖多發明。而學之者。不免互有偏闢之失。蓋左袒文中。則遺災於血熱。根據仲陽。則釀害於氣虛。信魏直。則不辨虛實。概以保元。遂致以實助實之弊。貴聶氏。則猶以杯水御一車薪之火。其病恆在不及。抑亦宗建中。則其逢火熱。雖乃奏功。而值內虛。則卜其喪無日。故當病投藥。以除偏闢之失。為醫之一大緊要事矣。
一痘中夾蛔。最為凶險。大人小兒。以此天者不鮮。是皆歲氣之所以令然也。因論其見證。集成一卷。以示門生爾。
一近來書肆。有竊余櫃中所秘。唇舌圖訣。並附錄。而彩飾其圖。以鬻之者。嗟貪利之徒。狡黠亦甚。夫痘之一證。不必由脈。蓋辨認唇舌之形狀轉色。以察實熱虛寒之標證。然後用藥。則雖不中而不遠矣。抑不知此活旨。徒欲以圖色而治痘。豈不幾執刃殺人也哉。故余今辨之者。非敢嗇之。但恐遺臭名於千載之後也。有志治痘之醫。宜慎之矣。
一余家雖世傳痘瘡之術。未敢授之於人。及余行醫於浪畢。有請入門受業者許之。自天明戊申之歲始。爾來執贄歲多一歲。乎平今日。幾數百人。自顧余也何人而得之於人。益羞我德之菲薄。術之蕪陋也已。
一有諸國醫生。未嘗入於余門。而偽稱門人。炫名惑世者。乃恐其術鹵莽。多誤生命。又有雖嘗入於余門。而未逮得術。而遽厭棄之者。乃恐彎羿之弓而射羿。乃今擇深得余術並秘記口授者。逐一詳記其姓名及鄉貫。以附卷尾。非敢誇之於世。間以誤治之誚。延及乎余。故不得已。做這禦侮之策。觀者諒焉。
一余自壯年。志於治痘尤切矣。每痘疫流布。不擇何地。必往療之。辨別順險逆之三項。以錄治驗數百條。以藏於家。因今舉施治三都者十餘章。附之卷末。以示門人云。
一欲治痘瘡。宜先諳痘方。茲撮諸方集作一冊。以供座右之便。嗟乎。以有涯之方。而應無涯之症。為醫者。豈可無活手段焉也哉。
錦橋,池田獨美識
白話文:
麻疹屬性為陽,痘瘡屬性為陰。既然要深入研究痘瘡,就不得不辨別麻疹。現在這裡列出一篇方劑理論,附在書末。
自古以來,治療痘瘡的醫者雖有許多發明,但學習的人仍難免出現偏頗的錯誤。過分偏重文中的觀點,容易導致血熱的災禍;過分遵循張仲景的理論,容易造成氣虛的傷害;相信魏直的觀點,又不辨別虛實,一概使用保元湯,反而造成以實助實的弊端;推崇聶氏的理論,又像用一杯水去撲滅一車柴火燃燒的火焰,藥力往往不足。如果只宗法建中湯,遇到火熱的病症或許有效,但遇到內虛的病症,恐怕很快就會喪命。因此,根據病情對症下藥,消除偏頗的錯誤,是醫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痘瘡中夾雜蛔蟲,是最危險的情況。無論大人或小孩,因為這種情況而喪命的人不在少數。這都是因為歲氣導致的緣故。因此,我根據這些情況的證狀,整理成一卷,來教導我的學生。
最近,書市上有人偷竊我書櫃中收藏的秘密,關於唇舌的圖示和口訣,還加以潤飾,印成彩色圖案販賣。唉,這些貪圖利益的人,真是狡猾到了極點。其實,診斷痘瘡不一定要通過把脈,觀察唇舌的形狀和顏色變化,可以分辨出實熱、虛寒等表證,然後再用藥,即使無法完全對症,也不會偏差太遠。這些人不懂得這個重要的關鍵,只想要靠圖案的顏色來治療痘瘡,豈不是像拿著刀殺人一樣嗎?我現在要說明這些,並不是捨不得分享,而是擔心留下惡名,遺臭萬年。立志要治療痘瘡的醫生,應該要謹慎啊!
我家雖然世代相傳治療痘瘡的技術,但一直沒有輕易傳授給他人。等到我到浪畢行醫,有人請求入門拜師,我才允許。從天明戊申年開始,每年都有人帶著拜師禮來,到今天為止,人數已經好幾百人了。我常常反思自己是何許人也,能夠從別人那裡得到這些,更加覺得自己德行淺薄、技術粗陋。
有些國外的醫生,從未入門拜師,卻假冒是我的學生,炫耀名聲,迷惑世人。我擔心他們的醫術粗糙,會誤人性命。另外,也有些人曾經入門,但還沒有學到精髓,就厭倦放棄了。這就像彎弓想要射羿一樣。因此,我現在要選擇那些深入掌握我的醫術,並且牢記我口頭傳授的學生,將他們的姓名和籍貫一一詳細記錄下來,附在書末。這並不是為了向世人誇耀,而是擔心他們治療錯誤,連累到我,所以不得已採取這個自保的策略,希望讀者能夠諒解。
我從年輕時,就立志要專精治療痘瘡。每當痘疫流行時,無論在什麼地方,我都會前往治療。辨別順證、險證、逆證三種情況,記錄治療經驗數百條,收藏在家中。現在我將治療三個地區的十多個案例,附在書末,來給我的學生參考。
想要治療痘瘡,應該先熟悉痘瘡的方劑。現在我將各種方劑整理成冊,方便大家放在座位旁參考。唉!用有限的方劑,來應對無窮無盡的病症,當醫生的怎麼可以沒有靈活應變的能力呢?
錦橋,池田獨美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