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辨四項口訣

夫氣者。陽而無形。神為之主。故浮沉聚散。使外成窠。天圓者。陽之德也。夫血者。陰而有形。重濁象地。故灌注滋潤。使內成暈。紅活者。陰之德也。夫毒者。為陰為陽。而依氣血盛衰。而為之梟焉。若氣血衰弱。而無製毒之力。則毒氣肆虐。焇爍臟腑。或水漬氣血。若火毒燔灼。

則火極而兼水之化。魂魄遂歸黃泉焉。夫元氣者。為一身之主宰。乃一元天之氣也。光明健剛者。天之元氣也。淫濕滋養者。地之精華也。故陽勝則陰虧。陰勝則陽虧。常不宜偏勝。虧久則物病。相齊則物平也。在人則胃中發生之氣也。是為元氣之本始矣。故胃氣和而能食。

則元氣固於內。而諸症自順美也。

書云。頂尖圓便是氣。根紅活便是血。毒則痘中頂上之黑是也。血載毒。氣逐毒。痘毒依氣血而發。凡痘窠尖圓起突者。氣之充實也。根腳收緊潤澤者。血之榮養也。痘出定。而後天地位極。天地位極。而後紅白兩分。頂白根紅者。陽內而陰外也。蓋頂白者。血為水。水化為膿。

黃轉為黑。此毒解之徵也。蓋榮衛者。氣血之德也。氣血者。痘毒之廬也。痘毒者。氣血之賊也。榮衛之德盛。則力戩其賊。則廬舍全。榮衛之德衰。則賊肆其虐。而廬舍剝。血不能載則塌。氣不能拘則陷。故治痘調補氣血。血生則內固。氣益則外旺也。

凡看痘。必先看元氣。元氣所在。非有非無。惟心領意會而已。如形色初善。而後變惡者。元氣內竭也。形色初惡。而後歸善者。元氣內強也。元氣本也。形色末也。故善治者。未嘗不察本末之理矣。凡看元氣之強弱。惟在觀氣血盛衰。與痘之圓陷榮枯耳。蓋面顏發黃紅白色。

及唇舌紅潤者。即五行之精華。發見肌標。而氣血相旺。元氣固內之驗也。是為以外知內之圭臬矣。凡痘稟賦虛弱。而表裡共虛。臨局而熱微毒稀。易出易長。已至起發之期。不能攝續氣血。而出瘡平塌。失綻突之勢。初善而後變惡者。神元不足故也。若稟賦氣血並壯厚。則痘雖為初熱所困。

而出瘡凶險。至六七日。多有起松鮮明者。是素脾胃壯健。而神元固內故也。凡治痘。先以形色候外。以唇舌候內。是常理也。乃於其際。拋出精力。以辨認之。則心通於神。諸症熙熙。宛在目中矣。凡窠頂堅厚光壯者。氣之足也。根暈潤澤。肌肉明榮者。血之足也。內外俱無壅滯。

則諸症順美。反之。險逆二症並見矣。

2. 辨神氣口訣

書云。時醫之見。泥於形色。不知形色變遷由內症。故外症雖輕。內則神氣昏亂。睡臥不安。飲食不入。夾症疊出。頓將生變。凡五藏之氣實。則五內七竅。共壯實。五神精華。發見於外。而瑩明活動者。謂之神氣。心肝脾肺腎。位於內。耳目口鼻。位於外。合之為九神。即精華也。

所謂形色者。言痘瘡也。臨期而內症平。則遷變呈吉。內症不平。則遷變為凶。故治痘之要。在察九神之微妙耳。又候痘。有痘神氣神形神之秘訣。痘神者。痘出而成分珠。尖圓明潤。根暈紅活。勃勃發鼎竣之勢者。謂之有痘神也。反之。頂陷平塌。根血散闊。乾涸枯萎者。

無痘神也。氣神者。心情爽快。寢食無故。其所意領。不異於常。言語對於人。事物應於心者。謂之有氣神也。反之。譫語妄談。心志昏亂。終日無安放者。無氣神也。形神者。身體溫和。起居安靜。手厭屈伸。痛癢忍其苦。二便覺其時。衣被自節厚薄。房中自避風寒者。謂之有形神也。

反之。遍身不護。手足無所安措。躁亂非常。舍衣摸床。面顏慘黯。及天柱折。搖頭弄舌者。無形神也。苟備三神。則諸症順美。不藥自痊。若失三神。則凶險必立至焉。蓋痘粒輕少。而神氣昏亂者。本為稟賦之虛故也。一發熱面㿠白。皮膚柔弱。神情懶倦。飲食減少。大便易泄。

氣血衰弱。不能送毒驟達於肌標。而放苗遲滯不齊。則凶惡疊出。速將告變矣。

痘毒停留臟腑。擾乎神氣。則痘標雖輕。其毒不能盡泄於外。將反攻於內矣。或火毒未解。亢盛於中。則神氣為之不安。故不旋踵。將變為枯涸矣。蓋痘毒壅鬱臟腑。則五神困於內。故煩躁悶亂。二便秘澀。寢食不寧。而夾症並起。益擾神明。如與托裡解毒之劑。而不松突。

則內攻之兆將至矣。或痘出至三四日。而火毒未解。梟炎亢盛。五內焇爍。而內外乾涸。則出瘡乾紅。或干滯焦紫。頂陷不松。但神氣為火熱昏憒。無暫安放。若唇舌赤色。中央白胎。如積粉。二便秘結者。內實也。急與清涼攻下之劑。若唇舌滋潤者。又宜別議矣。若外症雖重。

內則神氣清爽。睡臥安寧。此即毒已出於臟腑。或為鬱熱不疏。或為風寒外襲。致毒停留肌肉之間。不能盡達於標。故痘或不起脹。(指五六日)或不成漿。(指七八日)或氣血未交。毒亦不化。以藥攻之。則復能振起。或發腫毒。或作臭爛。而收功焉。以此觀之。形色其烏可泥哉。

故神與氣。痘之本也。形與色。痘之標也。苟不辨標本而治之。則譬如治絲益棼。焉得使患者霍然起也乎。凡外症重者。言出瘡稠密者。然神氣爽快。寢食無故。則五臟六腑。共無壅滯也。但毒熱壅標。風寒襲外。而毛竅不疏。故毒停乎肌肉之間。而不盡發見也。急以托裡攻表劑發之。

則內外自鬆解。痘自峻突焉。如至七日。而氣血不交。則不灌漿。不灌漿。則必不可為矣。又虛弱之痘症。至五六日。熱毒不全解者。以清補之味治之。至七日。而漿未起者。急宜溫補氣血。使漿提起。若熱毒未盡解者。於補托之中。加清涼。是即治痘之權衡也。若至九日。

膿漿未充實者。餘毒鬱伏於肌肉皮毛之間。然胃氣壯健能食者。至十日後。發腫毒。或作臭爛。而得生者。十中六七。夫推究治痘之妙境。則以唇舌對於內。以形色察於外。為大緊要。雖然。是非人之所能知焉。況乃至變通之玄微。以形色候內。以唇舌候外者乎。夫然後赤水之珠。

不待罔象。而可探得也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