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一 (2)
卷一 (2)
1. 辨面上位部
夫痘疹陽毒也。諸陽皆聚於面。吉凶善惡。最易見焉。額屬心火。如印堂以上。髮際以下。橫兩日月角位。先見紅點。先漿先靨者凶也。左臉屬肝。右臉屬肺。如兩臉見紅點。磊落者吉。如相聚作塊。其肉硬腫者死。頦屬腎承漿橫抵。兩頤先見紅點者吉。鼻屬脾土。若準頭先出先靨者凶。
腎之竅在耳。又云心開竅於耳。心腎皆少陰君火也。又少陽相火之脈。行耳之前後。凡耳輪先見赤點者凶。惟口唇四圍。先出先起先靨者大吉。陳序山曰。天有五星。地有五嶽。人有五形。俱在頭面布列。以此視痘。猶雖射楊葉乎百步之外。而無不中。不必待養由基也。
白話文:
「水痘和麻疹是熱毒的表現。身體的所有陽氣都聚集在面部,所以病情的吉凶善惡在面部最容易看出來。額頭反映心臟的情況,如果從印堂往上到髮際,再到眉毛兩側的日月角位置,先出現紅點,並先形成膿包,這是不祥的徵兆。左臉反映肝臟狀況,右臉反映肺部狀況。如果兩臉出現紅點且分佈均勻,這是好的徵兆;但如果紅點聚集在一起,形成硬腫的塊狀,病人可能會死亡。下巴反映腎臟狀況,如果下巴及兩側頰骨先出現紅點,這是好的徵兆。鼻子反映脾胃情況,如果鼻尖先出疹並形成膿包,這是不祥的徵兆。
腎臟的開竅部位在耳朵,但也有說法認為心臟的開竅部位也在耳朵,因為心臟和腎臟都屬於少陰君火。此外,少陽相火的脈絡行經耳朵前後。因此,如果耳朵輪廓先出現紅色疹點,這是不祥的徵兆。然而,如果嘴脣四周先出疹,並先形成膿包,這是極好的徵兆。
陳序山曾說過:天上有五大星,地上有五大山嶽,人有五種基本形態,這些都在人的頭面部上有所表現。因此,觀察面部的疹子就像遠距離射擊楊樹葉一樣,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就能百發百中,不需要等到養由基那樣的高手。」
希望這對你有幫助!
2. 面部八隅三停圖
靈樞曰。頭為清陽之府。故天庭印堂。君主之官。山根兩顴。輔將之職。手足卑賤之相也。如天庭輔官之瘡。平塌灰白。焦枯黑陷。則君主危。君主危。則十二官皆危。但手足卑賤。雖危又或無妨。所謂顴額焦枯。休歡喜。腿臁水泡。莫慌張者是也。兩臂脾經之軸也。兩膝腎經之軸也。
此處起發灌濃。尤可充足。如見苗先自手足始者必凶勿治之矣。又以氣色辨之。額角流霞火熱尤甚。鼻梁紫紋。肝腎病。紅紋心病。青紋肝腎病。黑紋腎病。黃紋脾胃病。白紋肺病。額前紫赤。痘終不起矣。
白話文:
【面部八隅三停圖】
《靈樞》有言:頭部被視為清陽之所在,因而額頭與印堂被比作君王之位,山根和兩頰則像輔佐大臣的角色,而手腳則代表較低階的地位。假若天庭和輔臣部位出現瘡痍,皮膚呈現平塌、灰白、焦枯或黑色凹陷等現象,這表示君王地位岌岌可危。君王一旦危急,其它所有官員亦將陷入危機。然而,手腳這種較低階的位置即使有問題,通常不會造成太大影響。這就像當你看到顴骨和額頭呈現焦枯之態時,不必過度歡欣鼓舞;小腿上出現水泡,也無需驚慌失措。
兩臂是脾臟經絡的關鍵點,雙膝則是腎臟經絡的要穴。
在這些部位出現炎症且分泌物豐富,通常表示病情充足,但若病狀從手腳開始顯現,那通常預示凶兆,病情難以治療。此外,我們還可以透過臉色來判斷疾病。額頭呈現流霞般的紅熱,表示體內火氣旺盛;鼻樑出現紫色紋路,可能暗示肝臟或腎臟有問題;紅紋則可能代表心臟疾病;青紋顯示肝臟或腎臟問題;黑紋提示腎臟疾病;黃紋可能意味脾胃不調;而白色紋路可能反映肺部疾病。如果額頭前方呈現深紫色,那代表痘疹可能無法順利長出。
3. 辨面部諸位配合口訣
身熱候面色。上停微紅明潤者吉。中停無黯色。光亮潮潤者吉。下停無滯色。明亮活潤者吉。又上停先放苗者逆也。中停先放苗者險也。下停先放苗者順也。蓋頭面。為諸陽之會。印堂輔官。為諸陽之首。故命宮出瘡多少。乃吉凶悔吝之所以系焉。當現一點血時。明究五臟六腑之部分。
推察其部氣血盈虧之微。詳辨其痘色紅白紫黑乾枯明潤之狀。配合面上六十位。以考內證平不平。而不以切脈。加之。精驗唇舌之轉色。則治痘要機。不在於此。而何在焉哉。
白話文:
[辨識臉部各部位與病情的口訣]
身體發熱時,觀察臉色來判斷病情。額頭(上停)如果呈現淡紅且明亮滋潤的顏色是好兆頭。鼻子到嘴巴(中停)若沒有暗沉的顏色,而是光澤濕潤,也是好徵兆。下巴(下停)沒有滯重的顏色,而是明亮有活力且滋潤,同樣是好跡象。
然而,如果額頭(上停)先出現疹子,這通常是病情惡化的跡象。鼻子到嘴巴(中停)先長疹子,病情可能有危險。下巴(下停)先長疹子,則通常代表病情開始好轉。因為頭部和臉部,是身體陽氣的聚集處。兩眉之間的印堂以及鼻子兩側的輔官,是陽氣最重要的地方。所以,眉心(命宮)長出多少疹子,與病情的吉凶、後悔、懊惱有關。當臉上出現一點血痕時,應該仔細研究五臟六腑的相關區域。
進一步推敲檢查這些區域的血氣是否充足,詳細辨認皮疹的顏色,包括紅色、白色、紫色、黑色,以及乾燥或明亮滋潤的狀態。將臉上的六十個部位與內臟相對應,用來判斷體內狀況是否平穩,而不是單純依賴診脈。此外,精確觀察嘴脣和舌頭顏色的變化,那麼治療皮疹的關鍵,不在這裡,還能在哪裡呢?
希望這能幫助你理解古代的中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