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重校痘科辨要敘

回本書目錄

重校痘科辨要敘

1. 重校痘科辨要敘

痘科辨要十卷。是先君子之所著也。其初稿本。即奫等往年所校訂者。傳以藏筐中矣。而今行本者。刻梓之日。奫已在多病辭嗣之後。放情山水。索居有年。故不得與聞其舉也。謹案先君子之文。直達平易。專要傳道授業。以便於初學意會。絕無麗飾詭巧之習也。而今行本編中間有之。

蓋當時先君老病稍加。公務之暇。靜然養性。殊厭煩瑣。比校雕刻。事多任弟子輩之手。是以不啻訛舛衍缺。未一一精究。或行間所補錄者。錯置填入。其甚至有生徒以私意增補。附各條下者。珷玞在昆岡。人猶以為玉璞。尤可慨嘆矣哉。及其刻成也。既而先君病漸進。越三年。

白話文:

《痘科辨要》十卷,乃先父所著也。其初稿本,即我等往年所校訂者,傳以藏於筐中矣。而今行本者,刻梓之日,我已在多病辭世之後,放情山水,索居有年,故不得與聞其舉也。

謹案先父之文,直達平易,專要傳道授業,以便於初學意會,絕無麗飾詭巧之習也。而今行本編中間有之,蓋當時先父老病稍加,公務之暇,靜然養性,殊厭煩瑣,比校雕刻,事多任弟子輩之手。是以不啻訛舛衍缺,未一一精究。或行間所補錄者,錯置填入,其甚至有生徒以私意增補,附各條下者。珷玞在昆岡,人猶以為玉璞,尤可慨嘆矣哉。及其刻成也,既而先父病漸進,越三年…

遂至不起。嗚呼。是所以無暇再訂也。至村岡晉養於先君。繼為二世醫,官。愍奫夙多不幸。為請於官。以奫之病軀復常。出而自度之事狀。實文化丁卯冬十又一月也。是晉友于之厚一至於此。亦奫之大幸哉。頃日偶與晉相見。言及辨要。奫因舉前說。又告以有重校之志。曰。

生徒增補者。識者一目瞭然。知口氣所分。亦終無害於傳授心術。但恐初學輩。為之妄生紛然之說。故言及之耳。晉聽以為可矣。今重校之例。其訛舛衍缺者。補錄填錯者。從初稿本為之訂正。其生徒意增者。略加辨注。錄之上層及卷尾。但間有足以發明本旨者。並存以不掩其功也。

白話文:

於是便起不來了。唉!因此無暇再訂正了。直到村岡晉在先君的教導下,繼承為第二代醫師,官職在身。愍奫自幼多有不幸,便向晉請求。藉由晉的醫術,讓奫的病體得以恢復常態。出院後,奫自行估算著事宜,這正是丁卯年冬月十一日的事。晉友人的情義如此厚重,也是奫的莫大幸運。最近偶然與晉相遇,談論起辨證要旨,奫便提起先前的事,並告知他有意重校此書。說道:

學生增補的部分,識者一看便知,明白其中的語氣區分,也不至於影響傳授醫術的精髓。只是擔心初學者,會因此妄生紛亂的說法,所以才提出來。晉聽了覺得可行。如今重校的原則是,對於錯誤、遺漏、衍生或缺失的地方,補錄、填寫或改正,以初稿本作為依據。至於學生所增補的內容,則略加辨注,列於上層及卷尾。但其中有些足以闡明書中要旨的部分,也一併保留,不掩蓋其功勞。

名曰重校本。要只在使先君子終身之業。永無遺失而已。且也奫昔年好逸。不與聞校刻之事。其罪尤大。此舉亦庶幾償萬分之一歟。遂錄之為敘。

時文政四年辛巳夏五男奫謹志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說的是:名叫“重校本”,目的只是為了讓前輩們畢生的事業永遠不會被遺忘。而且作者過去喜歡安逸,沒有參與校對和雕刻的工作,他的過錯尤其嚴重。這個行動可能可以稍微彌補他的一點罪責吧。於是就記錄下來作為序言。 簡而言之就是:這是作者為了紀念前輩們而重新整理並出版的一些書籍,因為自己之前沒有幫忙做這些工作,所以現在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做一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