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重校痘科辨要敘
重校痘科辨要敘
1. 重校痘科辨要敘
痘科辨要十卷。是先君子之所著也。其初稿本。即奫等往年所校訂者。傳以藏筐中矣。而今行本者。刻梓之日。奫已在多病辭嗣之後。放情山水。索居有年。故不得與聞其舉也。謹案先君子之文。直達平易。專要傳道授業。以便於初學意會。絕無麗飾詭巧之習也。而今行本編中間有之。
蓋當時先君老病稍加。公務之暇。靜然養性。殊厭煩瑣。比校雕刻。事多任弟子輩之手。是以不啻訛舛衍缺。未一一精究。或行間所補錄者。錯置填入。其甚至有生徒以私意增補。附各條下者。珷玞在昆岡。人猶以為玉璞。尤可慨嘆矣哉。及其刻成也。既而先君病漸進。越三年。
遂至不起。嗚呼。是所以無暇再訂也。至村岡晉養於先君。繼為二世醫,官。愍奫夙多不幸。為請於官。以奫之病軀復常。出而自度之事狀。實文化丁卯冬十又一月也。是晉友于之厚一至於此。亦奫之大幸哉。頃日偶與晉相見。言及辨要。奫因舉前說。又告以有重校之志。曰。
生徒增補者。識者一目瞭然。知口氣所分。亦終無害於傳授心術。但恐初學輩。為之妄生紛然之說。故言及之耳。晉聽以為可矣。今重校之例。其訛舛衍缺者。補錄填錯者。從初稿本為之訂正。其生徒意增者。略加辨注。錄之上層及卷尾。但間有足以發明本旨者。並存以不掩其功也。
名曰重校本。要只在使先君子終身之業。永無遺失而已。且也奫昔年好逸。不與聞校刻之事。其罪尤大。此舉亦庶幾償萬分之一歟。遂錄之為敘。
時文政四年辛巳夏五男奫謹志
白話文:
《痘科辨要》十卷,這是先父的著作。起初的草稿版本,就是我等過去校對修正的,已傳承珍藏在箱籠之中。然而現今流傳的版本,在雕版印刷的時候,我已經在多次生病辭職後期,放縱心情在山水之間,獨自居住多年,因此無法參與這次的出版事宜。根據先父的文章風格,直接平易,專心於傳遞知識和指導學徒,讓初學者能容易理解,毫無華麗詭異的寫作手法。但在現行版本中,卻出現了這樣的風格。
當時先父年邁病弱,公務之餘,靜心養性,極度厭倦繁瑣的事務。因此校對和雕刻的事宜,大多交由弟子們處理。所以不僅錯誤遺漏不少,未能一一精確檢查,有的是在行間隨意插入的補充,甚至有些學生憑私心擅自增加內容,附在各條款之下。這就像在昆侖山中的美玉中混入了似玉非玉的石頭,令人感慨萬千。等到雕版完成,不久先父病情加重,三年後便去世了。唉,這就是為什麼沒有時間再次校訂的原因。
村岡晉在我先父門下學習,成為第二代醫生,他同情我早年多災多難,向官方請願,讓我病體康復,再次出來自我管理,這是在文化丁卯冬十一月的事。晉對我的深厚情誼到達這種程度,也是我的大幸。最近偶然與晉見面,談到《痘科辨要》,我因此提起之前的情況,又告訴他我有重新校對的想法,我說:「學生們增加的部分,有學問的人一看便知,知道口吻的區別,對傳授技藝也無大礙,只是擔心初學者,可能會因此產生錯誤的解讀。」晉認為我說的有道理。
現在重新校訂的原則,對於錯誤遺漏、隨意插入的補充,都根據最初的手稿進行訂正。對於學生們擅自增加的部分,則稍微加以辨析註釋,記錄在每頁上方和卷尾。但有些確實能夠闡明原著主旨的,我們也會保留,不掩蓋他們的貢獻。
命名為重新校訂版,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先父一生的心血,永遠不會遺失。而且我過去喜歡安逸,沒有參與校對和刻印的工作,我的過錯更大,這次的行動也能略微彌補萬分之一的過錯吧。因此我記下這些作為序言。
於文政四年辛巳夏季,第五子奫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