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辨四節八證

夫人苟不一心專精。則雖小事乎。不能通其妙處。秋之於奕。庖丁之於牛。亦唯一心專結之所致也。況乃司命之官。制死活於一匙中者。其可以忽諸。大凡治痘之要。在於詳察八證。明辨四節。此二者。慎不可紊也。四節者何也。蓋痘瘡象乎天時。期十有二日。以日代月。以象一歲。

三日一轉。分為四節。以象四時。而生長收藏之令行焉。見苗三日。春之令也。(言一二三日也)起脹三日。夏之令也。(言四五六日也)灌漿三日。秋之令也。(言七八九日也)收靨三日。冬之令也。(言十十一二日也)合十二日。以為定期矣。夫痘聖瘡也。其變化難測。

白話文:

夫人若不專心致志,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無法領悟其中的奧妙。秋弈高手,庖丁解牛的技藝,都是專注一心所致。何況是司命之官,掌管生死於一匙之間,豈可輕忽?

總之,治療痘瘡的關鍵,在於仔細觀察八種症狀,明辨四個節期。這兩點不可混淆。

所謂四個節期,是因為痘瘡的變化如同天時,以十二日為期,以日代月,象徵一年四季。

三日為一轉,分為四個節期,象徵四時,以及生長收藏的規律。

見苗三日,是春之令。(指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起脹三日,是夏之令。(指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 灌漿三日,是秋之令。(指第七天、第八天、第九天) 收靨三日,是冬之令。(指第十天、第十一天、第十二天)

合十二日,為一個完整的週期。

痘瘡是聖人之瘡,變化莫測。

其勢若燃眉。其變如反掌。故驗認形色與唇舌。以探八症四節之妙境。而究陰陽虛實之玄機。是治未病之軌轍也。故業醫者。不明其常。則終始失治。不通其變。則巧無所施。必詳節次。以為施治之繩墨。又驗唇舌。以為用藥之樞紐。藥從舌而轉。證應期而愈。期有四節。藥有四法。

故一二日。宜升陽散郁如升麻葛根湯。惺惺散之類。三四日。宜清熱解毒。如神功散。十神解毒湯之類。屬虛者。宜升陽補中。保元四君之加減。五六日。則驗唇舌之紅不。以辨之。七八九日。宜托裡行漿。如內托散。大保元湯之類。十十一二日。以收斂為貴。宜補脾滲濕。

白話文:

病情危急,變化迅速,因此要仔细观察形色和唇舌,借此探究八纲辨证和四时节气的奥妙,进而推究阴阳虚实的玄机,这就是治未病的路径。所以学医之人,若不了解常态,就会始终失治;若不通晓病情变化,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必须详细了解病情发展阶段,以此作为施治的准绳。同时还要观察唇舌变化,以此作为用药的枢纽。药物从舌头进入,病情就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好转。时间有四个阶段,药物也有四种方法。

因此,一两天内,宜用升阳散郁之类的方剂,比如升麻葛根汤、惺惺散等等。三到四天内,宜清热解毒,比如神功散、十神解毒汤等等。若是虚症,宜升阳补中,用保元四君汤加减。五到六天内,观察唇舌是否红润,以此进行辨证。七到九天内,宜托里行浆,比如内托散、大保元汤等等。十到十二天内,以收敛为主,宜补脾渗湿。

和諧氣血。通利小便。如保嬰百補湯。小連翹飲之類。是痘家之常法也。夫痘有先期而速。有後期而遲者。豈可執一以治之哉。若有不應四法者。是必三因所致也。凡六氣外襲為外因。驚恐內動為內因。調攝失宜為不內外因。夫四法正也。三因奇也。奇正互投。經變相濟。則其治痘。

如運諸掌矣。

袁氏痘疹全書曰。痘之形狀。一百六十樣。是謂苗形也。非謂痘證也。鄭氏痘經。以表實裡虛裡實表虛為四證。朱氏因而益之。以毒壅血熱氣虛血虛。通為八證。所謂一百六十樣。則在其中矣。凡八證。一百六十品。痘之證候備矣。然痘之為症。休咎無常。機變不測。吾曼公先生。

白話文:

和諧氣血,通利小便。

就像「保嬰百補湯」和「小連翹飲」之類的方劑一樣,都是治療痘症常用的方法。

痘症有發病早而迅速的,也有發病晚而緩慢的,

怎麼能只用一種方法來治療呢?如果有些患者不適合這四種方法,一定是三種原因造成的。

凡是六氣外襲屬於外因,驚恐內動屬於內因,調攝失宜屬於不內外因。

這四種方法是正常的,而三種原因是奇特的。奇正相投,經變相濟,這樣治療痘症,

就如同掌心運籌帷幄一般了。

袁氏《痘疹全書》說:痘症的形狀有一百六十種,這叫做苗形,並不是痘證。 鄭氏《痘經》將痘症分為表實、裡虛、裡實、表虛四證。朱氏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毒壅血熱、氣虛血虛,共八證。所謂一百六十種,都在這八證之中了。

這八證,一百六十種,痘症的各種症候都包括在內了。

但是痘症的變化莫測,吉凶難料,吾曼公先生……

精窮其理。乃撰次八舌八唇之妙訣。以大盡其變。然後治痘之術。無復余蘊也。余既以世傳先生之術。頗有曉斯技之妙。常慨其傳之不弘。而先業之無嗣矣。故茲擢其秘錄。撰次作八證辨略。述其梗概。以告後學。若夫唇舌精微。余門別有舌鑑。而其奧必俟口授。非筆力所得而傳之也。

白話文:

精研痘症的原理之後,我便撰寫了這本關於八舌八唇妙訣的書籍,力求將痘症變化窮盡。如此一來,治療痘症的技巧便無所遺漏。我承襲了祖傳醫術,對於痘症治療頗有心得,卻常常感慨這些技術沒有得到廣泛傳承,而我的醫術也沒有後繼人。因此,我將祖傳秘錄整理編寫成這本《八證辨略》,概述痘症診治的要點,以傳授給後輩學子。至於唇舌診斷的精微之處,我門派另有「舌鑑」秘傳,其奧妙必須口傳心授,無法僅憑文字書寫來傳達。

2. 辨毒壅痘證

發始身熱如灼。放苗稠密。不尖不松。形似針頭瑣屑。而為片為塊。或肉色慘黯。隱躍皮膚。欲出未出。或帶深紅。漸變焦紫。或連肉鋪紅。大熱不退。至齊而猶不齊。煩躁悶渴。肌膚不潤澤者。此痘毒內壅。火鬱不散也。其治在陽明之標。先用升陽散郁。開提毛竅。取微汗為要。

蓋表和則里自寬。火鬱解。則痘得盡顯於肌表。而內壅自散。標瘡順軌。易以成功。透發之機。在此一時。若失其機。而謬治則梟毒之勢。延蔓難出。朱氏曰。其始治鬱火。中治實火。終治虛火。此之謂也。

白話文:

開始出現發熱如同被燒灼,疹子密集且不尖不鬆,狀似針頭大小碎屑,並可能形成片狀或塊狀。顏色可能暗淡,隱藏於皮膚下,即將出疹但尚未完全出疹,或者帶有深紅色,逐漸轉為焦紫色,也可能連接皮肉而呈紅色,熱度持續不退,即使到了末期仍然如此。患者常感到煩躁、口渴,皮膚缺乏光澤。這表明痘毒在體內壅塞,火氣積聚無法散去。

治療應從陽明經的標本入手,首先使用升陽散鬱的方藥,開啟毛細孔,引導輕微出汗,這是關鍵所在。因為表層的病態緩和了,內部的堵塞自然會寬鬆。火氣得到解開,痘疹就能完全顯現於皮膚表面,而體內的壅塞自然會消散。標本兩端順利運作,容易獲得成功。透發的關鍵時刻就在這一瞬間,如果錯失這個時機,錯誤的治療方式會讓痘毒勢力擴散,難以排出。朱氏曾說,初期治療鬱火,中期治療實火,最後治療虛火,就是這個道理。

3. 辨血熱痘證

發始身發壯熱。腮紅臉赤。毛焦色枯。將出未出。痘點深紅。瘡色與肉色。俱赤紅。或放苗焮發。乾紅紫豔。先現赤色。倏變紫黑。頂陷不松。夾疔夾斑。至三四日。口渴氣粗。睡臥不寧。小便赤澀。大便不利。唇舌赤紫。無胎而熱者。血熱也。蓋痘症屬氣虛血實者。固多矣。

凡熱毒熾盛。則血為之泛溢。妄乘氣位。色如紅霞。氣亦無制血之力。熱毒彌盛。而無所分消。只宜重用升提發散。使毒得達表。而從外解。引以滲泄。使熱得潤下。而從內消。佐以清涼消毒。行血涼血之劑。則雖稠密亦能消散。易漿易化若妄投峻涼。則痘成冰硬。誤投參耆。

則毒為蘊舊。焦枯黑陷。至不可救。費氏曰。治血熱無氣虛。此之謂也。

白話文:

發病初期,身體發熱,腮幫子發紅,臉色通紅,毛髮乾枯,痘痘快要冒出來,痘點深紅色,瘡口與周圍皮膚都紅得厲害。有的可能長出紅色的小包,乾紅帶紫,一開始是紅色,突然變成紫黑色,痘頂凹陷,不易消退,還可能伴隨疔瘡和斑點。三四天後,口渴氣粗,睡覺不安,小便顏色深紅,排便困難,嘴唇和舌頭紅紫。沒有懷孕卻發熱,這是血熱的表现。痘症大多屬於氣虛血實,血熱旺盛,血液滿溢,衝擊氣機,面容如紅霞一般,氣虛無力約束血液。熱毒越來越重,無處消散,必須重用升提發散的藥物,使毒氣排出體外,引導毒氣滲出,讓熱氣潤下消散。再佐以清涼消毒、行血涼血的藥物,這樣即使痘痘密集也能消散,容易化膿,容易潰爛。如果胡亂使用寒涼藥物,痘痘就會變得堅硬如冰。如果誤用人參、黃芪等藥物,毒素就會積聚,變得乾枯、發黑、凹陷,最終無法救治。費氏說:「治療血熱,不能忽略氣虛」,這就是這個道理。

4. 辨氣虛痘證

發始身熱悠悠。乍熱乍涼。肌慢神倦。遍體汗出。面色㿠白。眼眶虛浮。睡中微悸。或發驚搐。目睛上吊。呵欠頓悶。噴嚏頻起。頭溫足冷。飲食減少。口渴不飲。嘔吐便溏。小水清利。痘點方現。隱隱不振。淡紅皮薄。頂陷不起。摸不礙手。或雖鮮明。根腳不收。隙地如寒粟豎起。

枯澀不活動。至三四日。陸續不齊。此元氣虛弱。不能送毒達於皮膚也。一二日。宜微補其氣。氣和則痘出自快。若至出齊。猶不齊者。急以升陽補中。微加桂與之。元氣內實。則痘出不致內攻。若妄用攻表解毒。則氣血愈虛。至不可救矣。初發最宜以補氣責之。勿謬投升麻葛根湯。

白話文:

開始時會有持續的體溫升高,時而熱時而涼。肌膚緩慢,精神疲倦。全身出汗,面色蒼白。眼窩空虛,睡覺時偶爾有心悸現象,或者會突然驚醒,眼睛上吊。打哈欠後感到呼吸困難,不斷打噴嚏。頭部溫暖而腳底寒冷。飲食減少,口渴但不想喝水。嘔吐,大便稀溏。尿液清澈且頻繁。痘疹開始出現,但不穩定,顏色淡紅,皮膚薄,痘頂凹陷不起,摸起來沒有異物感。即使痘疹鮮明,根部也不收縮,像寒粟一樣在皮膚上長出。

病情發展得非常緩慢,直到三到四天,症狀才逐漸出現,但並非完全一致。這是因為元氣虛弱,無法將毒素運送到皮膚所致。在初期一兩天,應適當補充體力,這樣痘疹會快速出現。如果痘疹未完全出現,還需迅速使用升陽補中之法,稍微加入肉桂進行調理。當元氣內部強壯,痘疹出現就不會深入體內。若錯誤使用攻表解毒的方法,會導致氣血更加虛弱,到了這種程度就無法輓救了。在痘疹剛開始時,最適合補充體力,不要誤用升麻葛根湯等升提之藥。

敗毒散之類。蓋法當以補氣為要。補血次之。翁氏曰。氣虛不補則必死。此之謂也。

白話文:

「敗毒散」這類藥方的主要方法是以補充氣力為主要目的,其次纔是補血。翁氏說:如果氣虛的人沒有及時補充就會死亡,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