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一 (4)
卷一 (4)
1. 辨面部六十位
前一寸腎部也。痘忌遊蠶。紫黑則必凶。地閣放點。不可先發。乃腎之軸也。若先發。則痘必灰煤黑陷。腎為玄武門。兩耳腎之極也。故作腎窖之外候。已出痘。而耳先枯萎者凶。兩耳如堆粟。及如火者亦凶。兩耳欲灌急乾枯。或耳輪為塵痕者皆凶。耳生黑疔者。名豢虎。凶多吉少。
顴臉遊蠶。痘見椒皮必凶。一鵠衝心氣呵欠者。必凶痘也。淚堂如椒實盤屁者。大凶之兆。水形鼻柱。蛔蟲攻敵。半死半生。鼻直如煤。少陰蒸郁多凶。年壽紫泡。梟毒入天門必凶。痘苗齊。而人中投轄者。凶可生。人中司命之堂。不宜有梟毒。方廣崇高空片者。吉之兆也。
眉心廣橫。云遮冥路者。危痘不治。兩陽地位。憑虛屬吉。左陽肝。右陽肺。張兔羅眉上。看青灰黑色。必凶之兆。項頸盤蛇。梟毒易峻發。凶之兆。兩倉豐溢。五經自順相。為之吉。地閣榮枝忌峻發。必可稀。痘必少。痘欲出。天柱先垂折者凶。發熱。雙唇灑血珠者必凶。
梟紅罩錦。胸口纏珠者凶症。食倉蟢窠。脾君受困。吐嘔數聲。凶症難治。
先大人之所示。家秘六十圖訣者。明驗面部五嶽七竅諸位。及部分之出苗。以占順逆險之模範也。所謂一百六十樣者。並言遍體手足之出形也。故候痘瘡者。以面部為第一。他處次焉。
白話文:
臉部前方一寸的位置是腎臟的對應部位。痘疹忌諱像蠶一般遊走不定,呈現紫黑色就非常不吉利。下巴出現痘點,不可以先發作,因為那是腎臟的樞紐。如果先發作,痘疹一定會像灰煤一樣黑且凹陷。腎臟如同玄武門,兩耳是腎臟的極點,所以可以作為觀察腎臟狀況的外在表現。痘疹已經發出,但耳朵卻先枯萎,代表凶險。兩耳像堆積的粟米,或是像燃燒的火一樣,也都是凶兆。兩耳應該呈現滋潤有光澤,如果突然乾枯,或是耳輪出現像灰塵一般的痕跡,都是不吉利的徵兆。耳朵長出黑疔,稱為「豢虎」,凶險多而吉利少。
顴骨和臉頰的痘疹如果像蠶一樣遊走不定,痘疹表面像佈滿椒粒一樣粗糙,一定是不吉利的。如果出現打呵欠且感到心氣衝擊的症狀,也代表痘疹不吉利。淚堂像盤子裝著花椒一樣,是非常不好的徵兆。鼻柱如水柱一般,代表體內有蛔蟲在作怪,病人會半死不活。鼻子像煤炭一樣黑,代表少陰經氣鬱結,多半凶險。年壽部位出現紫色的水泡,代表梟毒進入天門,必定不吉利。痘疹長得均勻,但人中卻像被投下車軸一般凹陷,雖然凶險但還有生機。人中是掌握生命的重要部位,不應該有梟毒。如果人中寬廣、高聳且沒有缺陷,就是吉利的徵兆。
眉心寬闊橫張,像雲遮住冥路一般,是很危險且無法醫治的痘疹。兩陽部位(指眼睛下方)平坦開闊屬於吉兆。左邊的陽位對應肝臟,右邊的陽位對應肺臟。如果眉毛上方有像兔子網羅一般的紋路,呈現青灰色或黑色,就代表凶險的徵兆。脖子頸項像盤繞的蛇一樣,代表梟毒容易迅速發作,也是凶兆。兩側的顴骨豐滿,代表五經氣血運行順暢,是吉利的徵兆。下巴的痘疹要避免過於猛烈地爆發,應該讓它稀少一些,這樣痘疹也會比較少。如果痘疹還沒發出,天柱部位(指後頸部)先下垂彎曲,是凶兆。發熱時,雙唇滲出血珠,也是凶兆。
如果痘疹呈現像梟鳥羽毛般紅豔,胸口像纏繞著珠子一樣,就是凶險的症狀。食倉部位(指鼻翼兩側)像蜘蛛網一樣,代表脾臟受到困擾,如果出現多次嘔吐,就是難以醫治的凶症。
以上是前輩所傳授的,家中秘藏的六十張圖訣,詳細驗證臉部的五嶽、七竅等各個部位,以及痘疹發出的情況,用來判斷痘疹是順利或危險的標準。所謂一百六十種情況,是將全身手腳痘疹的型態都包括進去。所以觀察痘疹,以臉部為第一優先,其他部位次之。
2. 面部六十位圖
3. 辨七日五傳
腎心脾肝肺五者。一二日。梟毒發腎。傳於骨髓。二三日。傳心血脈之分。三四日。傳脾胃肌肉之分。四五日。傳肝筋之分。五六日。傳肺皮毛之表而靨焉。七八日。膿盛。漸至干收而愈。否則必成壅滯煩劇。凡十五時。有一傳。司天以十二日。為一候。金木水火土。應五藏。三陰三陽。應六府也。
白話文:
[辨識七日內的五臟傳變]
人體的腎、心、脾、肝、肺五臟,在感染疾病後的反應如下:第一到第二天,病邪(梟毒)首先在腎臟發作,影響骨髓。第二到第三天,病邪傳至心臟和血液。第三到第四天,病邪影響脾胃及肌肉。第四到第五天,病邪波及肝臟和筋絡。第五到第六天,病邪影響肺臟和皮毛,此時症狀會顯現出來。第七到第八天,如果體內膿液增加,病情會逐漸乾涸收斂而康復;否則,就會形成阻塞,使患者感到極度煩躁。大約每十五個時辰,病邪就會傳變一次。
根據天象運行的規律,每十二天為一個氣候週期,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五臟。而三陰三陽則分別對應人體的六腑。
4. 辨氣血盈虧
凡臨痘時,先觀顏色之榮枯。顏色如榮潤,氣血相旺;枯澀,氣血相衰。故熱蒸者,貴和緩而嫌寒熱,貴安靜而嫌煩躁。色者,貴紅活而嫌慘黯,貴微紅而嫌紅赤,貴光彩而嫌黑滯。苗者,貴淡紅而嫌赤紫,貴圓淨而嫌破碎,貴高聳而嫌陷伏,貴稀疏而嫌稠密。皮者,貴厚實而嫌虛薄,貴緻密而嫌滲漏。根者,貴粗緊而嫌細散,貴明潤而嫌暗淡。膿者,貴渾濁而嫌清淡,貴飽滿而嫌干空,貴黃黑而嫌光洞。痂者,貴厚突而嫌薄塌,貴紫潤而嫌焦黑。瘢者,貴桃紅而嫌粉白,貴光澤而嫌赤紫。其出要參差,其形嫌不齊。凡氣血平準,則痘分陰陽,根腳收緊。為窠者氣也,為暈者血也。故痘之所要,是元氣也。元氣充實,則血亦隨之,猶良將之下,無弱兵也。其理然矣。
白話文:
在面對痘疹的情況下,首先我們要觀察的是病患臉色的好壞。如果臉色看起來紅潤有光澤,這表示氣血旺盛;反之,若顯得乾澀無光,則顯示氣血衰弱。因此,在發燒的時候,我們更希望體溫能平穩上升,而非忽冷忽熱;希望患者能保持安靜,避免過度焦躁。對於臉色,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健康紅潤,而非黯淡無光;喜歡看到的是微微泛紅,而不是過於鮮艷的紅色;希望看到的是充滿光澤,而非死氣沉沉的黑色。對於痘疹本身,我們希望它是淡紅色,而非深紫;希望它圓潤完整,而非破裂不堪;希望它挺立高聳,而非陷入皮膚;希望它分佈稀疏,而非密集一片。對於皮膚,我們希望它厚實,而非虛薄;希望它緻密,而非滲漏。對於痘疹的根部,我們希望它粗壯緊實,而非細小散亂;希望它明亮濕潤,而非晦暗無光。對於膿包,我們希望它是渾濁的,而非清澈;希望它飽滿,而非乾涸;希望它是黃黑的,而非透明。對於結痂的部分,我們希望它厚實凸起,而非薄脆塌陷;希望它是紫色且濕潤,而非焦黑。對於疤痕,我們希望它是桃紅色,而非粉白色;希望它有光澤,而非紫紅色。痘疹的出現應該是錯落有致,形狀各異。當氣血平衡時,痘疹會呈現陰陽分明的狀態,根部會緊縮。其中,氣讓痘疹形成,血讓痘疹周圍產生暈影。因此,痘疹的關鍵在於元氣。只要元氣充足,血液也會跟著旺盛,就像一個好將領手下不會有弱兵一樣,道理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