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島久貫

《瀉疫新論》~ 卷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6)

1. 病症

瀉數行後。肩背胸肋間。蠕蠕水鳴。既而腹中雷鳴。瀉出如尿。但肛門濕癢。恰如溫湯。瀉出甚則糜爛。皆屬此症矣。兼之煩渴引飲。小便赤澀。或涓滴作痛。則已非尋常霍亂泄瀉。是知此痰之最吃緊者。若夫脈與舌苔。則非知此疾之所要也。而其病源所以與傷寒等不同也。

此疾邪勢猛烈。傳變甚速。故用藥不得不緊急矣。設不緊急。或服緩劑。則症加劇。而死不出一二日。或數刻。不見八尺健兒肩擔千斤而斃於道路乎。

此邪概三伏至中秋節為盛行之時。其夏至前後。霜降節以前。雖有之其症頗緩。故有多動血塊疝瘕等宿疾而腹腰等痛者。不可誤為瀉疝滯食之類治之。必殺人。如小兒多動蛔蟲者有之。亦類吐乳者有之。不可不知也。

按此疾。八月尤盛。其如四五月。雖適有之甚稀。且邪勢未劇。有一二人患之者。人多以霍亂泄瀉治之。而幸愈者間有焉。蓋邪氣猶嫩。譬火之初炎。其勢雖猛。易撲滅也。其九月以後患之者。症稍緩。且多挾宿疾。但其外症緩。因與輕劑。則變劇症者有焉。然死者亦少矣。

蓋邪勢漸老。猶火之將滅。炎焰雖猛。勢頗緩。亦易撲滅也。如七八月。闔門比戶患之之時。猶燎之方揚煽。假令受邪輕且淺者。其勢頗烈。是以治法一誤。則死生立判。是最不可不知矣。

再按。先如己末歲立冬後。流傳猶不止。但頗異於前日。必多現於表症。輕者吐瀉一二日。或二三日後。自止者亦有之。或瀉止後為滯下者有之。如小兒先吐乳一二日而後瀉。瀉如乳汁。無糞色。世醫盡以中寒治之。然至感之重者。非硝黃其瀉不斷。是所以與中寒不同也。蓋夏秋人身陽氣在外。

中守不堅。邪亦凶暴。是以一入里。猖獗難制。傳變尤速。如冬日陽氣在裡。中守尤固。邪亦屬強弩之末。是以不得縱其凶暴。故多達表。而現表症。雖里症亦緩而無死者。故比之夏秋消黃之奏功。不甚速。此亦中守堅固之故也。是以多服而始得效焉。

素常畜飲家感於此邪則瀉熱滂沛。多於常人。其瀉之斷。又後於常人。

白話文:

[病症]

腹瀉好幾次之後,肩膀、背部、胸部和肋骨之間,會感覺像蟲在蠕動一樣,肚子裡有水聲,接著肚子裡像打雷一樣響,瀉出來的東西像尿一樣稀。肛門會濕濕癢癢的,感覺像泡在溫水裡,嚴重的話,肛門周圍會潰爛。這些都是這種病症的表現。如果同時還覺得口渴想喝水,小便又紅又澀,甚至小便時會感到疼痛,那就不是普通的霍亂腹瀉了。由此可知,這病跟痰有關而且情況非常緊急。至於脈象和舌苔,就不是判斷這個病症的重點了。這個病症的病因也跟傷寒等疾病不同。

這種病的邪氣很強烈,傳播和變化都很快,所以用藥必須要緊急。如果不緊急,或者服用藥性較慢的藥,病情就會加劇,可能一兩天,甚至幾個小時內就會死亡。難道沒看過那些身強體壯的人,在路上突然暴斃嗎?

這種邪氣大多在三伏天到中秋節這段時間最盛行。夏至前後和霜降節以前,雖然也有這種病,但症狀會比較緩和。所以那些本來就有舊疾,像是血塊、疝氣等,導致腹腰疼痛的人,不可以誤認為是普通的腹瀉、疝氣或消化不良來治療,這樣會害死人的。還有一些小孩體內有蛔蟲,或者像吐奶一樣的症狀,也要注意,不可不知。

這個病症,八月的時候尤其嚴重。四、五月的時候,雖然偶爾會有,但非常少見,而且邪氣還不強烈。有時候一兩個人得了這種病,大家會當成霍亂腹瀉來治療,偶爾也有治好的,那是因為邪氣還很弱,就像剛點燃的火,雖然火勢猛烈,但容易撲滅。九月以後得這種病,症狀會比較緩和,而且大多是因為本身就有舊疾。雖然外在症狀緩和,但如果用藥太輕,還是有可能變成重症,但死亡的人比較少。

這是因為邪氣已經衰弱,就像快要熄滅的火,雖然火焰還猛烈,但氣勢已經減弱,也比較容易撲滅。如果七、八月,家家戶戶都有人得這種病的時候,就像火勢正猛的時候,就算感染的邪氣很輕微,症狀也會很嚴重。所以治療方法如果錯誤,就會馬上決定生死,這是最需要注意的。

還有,像某年立冬之後,這種病還在流行,但跟之前的情況有些不同,大多會出現表症。輕微的可能會吐瀉一兩天,或兩三天後自己就好了,或者腹瀉停止後又變成痢疾。像小孩子可能會先吐奶一兩天,然後開始腹瀉,瀉出來的東西像乳汁一樣,沒有糞便的顏色。一般的醫生都當作是受寒來治療,但如果病情嚴重,不用大黃、芒硝等藥,腹瀉是止不住的,這就是它跟受寒不同的地方。因為夏秋兩季,人體的陽氣都發散在體表,體內比較空虛,所以邪氣一進到體內,就會快速蔓延,難以控制。變化也很快。冬天的時候,陽氣潛藏在體內,體內比較堅固,邪氣也比較衰弱,所以無法肆虐,大多會表現在體表。就算有內在的症狀,也比較緩和,很少會致命。所以跟夏秋比起來,用大黃、芒硝等藥的效果沒有那麼快,這也是因為體內防禦比較堅固的關係。所以要多服用幾次藥,才會看到效果。

平常體內有痰飲的人,如果感染這種邪氣,腹瀉會很嚴重,而且比一般人多,腹瀉停止的時間也比一般人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