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島久貫

《瀉疫新論》~ 跋一

回本書目錄

跋一

1. 跋一

安政戊午暴瀉病盛行。東京中死者以萬數。醫人往往束手。得其肯綮者甚鮮。友人高島祐啟父祐庵翁潛思沉研。用硝黃活人者甚夥。於是著瀉疫新論。其說率據吳有性。蓋能得吳氏之精髓。而脫胎換骨者矣。余嘗謂此病千篇一律。無大異同。則必有明眼如炬之士。能得其巢窟者。

今讀此編。始知攻下之有大益於此病。然劉張得之於瀉。李朱得之於補。各有所長。猶減灶增灶而不失良將之名。則知其際必有得於補者。但世好補者多。而好瀉者少。則此編當為好補者之頂門一針矣。因跋。明治十二年九月山田業廣。

白話文:

在安政年間的戊午年,一種劇烈的腹瀉疾病開始流行。在東京,因這種疾病死亡的人數以萬計。許多醫生對此病感到無能為力,能夠掌握關鍵治療方法的人非常少。我的朋友高島祐啟的父親祐庵老先生深入研究,使用硝石和黃連治療,救活了許多人。因此,他撰寫了一本關於這種腹瀉疫情的新理論,他的觀點大多基於吳有性的學說。他能精確地抓住吳氏理論的精髓,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

我曾經認為這種疾病雖然病例眾多,但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必定會有像火眼金睛般的專家能找到它的根源。現在閱讀這本書,我開始明白對於這種疾病,瀉下的療法有著巨大的益處。然而,劉、張兩位醫生從瀉下的角度找到了治療方法,而李、朱兩位醫生則從補充的角度找到了治療方法,各有各的優點,就像在戰場上,有人主張減少竈臺,有人主張增加竈臺,但都不失為良將。所以,我認為在補充方面也一定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只是,世界上喜歡補充的人比喜歡瀉下的人多,因此,這本書應該可以成為那些過度補充者的警醒。這是我對此書的評論。明治十二年九月,山田業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