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島久貫

《瀉疫新論》~ 卷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

1. 藥法

案。此方婦女患此疾。經水適來。或適斷者宜之。下利未止者加大黃。小承氣湯(傷寒論),大便不通。噦數譫語。○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

大黃(四兩),厚朴(二兩炙去皮),枳實(二枚大者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

黃連解毒湯(回春),治傷寒熱症。醫者誤用薑桂等藥。助起火邪。痰火相搏而嘔逆。

黃連(三兩),黃芩,黃柏(各二兩),梔子(十四枚)

上水煎。

白虎湯(同),治症同前。

方見前。

桃仁承氣湯(準繩),治實熱發呃。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大黃(四兩),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芒硝(二兩)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

調胃承氣湯(同),治症同前。

方見前。

三黃瀉心湯(同),治症同前。

方見前。

小陷胸湯(回春),治傷寒發渴而飲水太過。或結胸而發嘔者。

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栝蔞實(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蔞實。取三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以上七方隨症選用之。

升麻葛根湯(局方),治大人小兒時氣溫疫。頭痛發熱。肢體煩疼瘡疢已發及疑似。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

上水煎。或加犀角玄參更妙。

敗毒散(同),治傷寒時氣。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

人參,茯苓,甘草,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各三十兩)

上生薑薄荷水煎○或加黃芩石膏(方中人參今去之)

陽毒升麻湯(活人),治傷寒陽毒。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下膿血。

升麻(二分),犀角屑,射干,黃芩,人參,甘草(各一分)

上水煎○準繩加玄參名犀角玄參湯。治發斑毒盛○今去人參加玄參。

玄參升麻湯(同),治傷寒發汗吐下後。毒氣不散。表虛里實。熱發於外。故身斑如錦紋。甚則煩躁譫語。兼治閉腫痛。

玄參,升麻,甘草(各半兩),上水煎。

托裡舉斑湯(溫疫論),中氣不振。斑毒內陷者。

當歸,芍藥,升麻,白芷,柴胡,川山甲

上姜水煎。

以上五方。隨症撰用之。

柴胡枳桔湯(蘊要),治小結胸脈弦數。口苦心下硬痛。或胸中滿硬。或脅下滿硬發熱。或日晡潮熱。或往來寒熱。耳聾目眩。

小柴胡湯去人參薑棗。加瓜蔞實枳殼桔梗。心下滿硬加枳實黃連生薑。

小陷胸湯(傷寒論),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

方見前。

陷胸湯(千金),治胸心下結聚。飲食不消。

大黃,栝蔞實,黃連(各二兩),甘遂(一兩)

上水煎。

大陷胸湯(傷寒論),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煩躁。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傷寒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

白話文:

藥法

這個方子適用於婦女患此病,無論是月經剛來潮或是剛結束都適合。如果腹瀉不止,則需加入大黃。小承氣湯(出自《傷寒論》)用於治療大便不通、頻繁噯氣、胡言亂語的症狀。腹瀉且胡言亂語,通常是有燥屎積在腸道。

大黃(四兩),厚朴(去皮後炙烤過的二兩),枳實(兩枚大的,炙烤過)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水四升煮沸,取出一升二合藥液,去除藥渣,分兩次溫服。

黃連解毒湯(出自《回春》),治療傷寒熱症。如果醫生誤用薑、桂等藥物,反而會助長火邪,導致痰火交結,引起嘔吐。

黃連(三兩),黃芩、黃柏(各二兩),梔子(十四枚)

以上藥材加水煎煮。

白虎湯(同上),治療的症狀與黃連解毒湯相同。

藥方內容與前面相同。

桃仁承氣湯(出自《準繩》),治療因實熱引起的呃逆。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大黃(四兩),桂枝(去皮的二兩),甘草(炙過的二兩),芒硝(二兩)

以上五味藥材加水七升煮沸,取出二升半藥液,去除藥渣,加入芒硝,再次加熱至微微沸騰。熄火後,先吃飯,再溫服五合藥液。

調胃承氣湯(同上),治療的症狀與桃仁承氣湯相同。

藥方內容與前面相同。

三黃瀉心湯(同上),治療的症狀與桃仁承氣湯相同。

藥方內容與前面相同。

小陷胸湯(出自《回春》),治療傷寒導致口渴,飲水過多,或胸部結塊而引起嘔吐的症狀。

黃連(一兩),半夏(洗過的半升),栝蔞實(大的一枚)

以上三味藥材加水六升,先煮栝蔞實,取三升藥液,去除藥渣,加入其他藥材煮取二升藥液,去除藥渣,分三次溫服。

以上七個藥方,根據病情選擇使用。

升麻葛根湯(出自《局方》),治療大人小孩患有時氣溫疫,出現頭痛發熱、肢體痠痛,以及已經出現或疑似出現瘡疔等症狀。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

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如果加入犀角和玄參,效果更好。

敗毒散(同上),治療傷寒時氣,以及因寒邪壅塞引起的咳嗽、鼻塞、聲音低沉等症狀。

人參,茯苓,甘草,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各三十兩)

以上藥材加生薑、薄荷水煎煮。或者加入黃芩、石膏(此方中,現在已不使用人參)。

陽毒升麻湯(出自《活人》),治療傷寒陽毒,導致面部出現像錦紋般的紅斑,咽喉疼痛,以及排出膿血。

升麻(二分),犀角屑,射干,黃芩,人參,甘草(各一分)

以上藥材加水煎煮。據《準繩》記載,加入玄參的此方名為犀角玄參湯,治療發斑毒盛的症狀。現在則將此方中的人參去除,改加玄參。

玄參升麻湯(同上),治療傷寒發汗、催吐或瀉下後,毒氣仍然沒有消散,導致體表虛弱、體內實熱,熱氣發散於外,因此身體出現像錦紋般的紅斑,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煩躁、胡言亂語。此方也可治療閉腫疼痛。

玄參,升麻,甘草(各半兩)

以上藥材加水煎煮。

托裡舉斑湯(出自《溫疫論》),治療因中氣虛弱導致斑毒內陷的症狀。

當歸,芍藥,升麻,白芷,柴胡,穿山甲

以上藥材加生薑水煎煮。

以上五個藥方,根據病情選擇使用。

柴胡枳桔湯(出自《蘊要》),治療小結胸,脈象弦數,口苦,心下部硬痛,或胸部滿悶硬結,或脅肋下滿悶硬結發熱,或在午後出現潮熱,或出現寒熱往來、耳鳴、眼花等症狀。

此方是以小柴胡湯為基礎,去除人參、生薑、大棗,加入瓜蔞實、枳殼、桔梗。如果心下滿悶硬結,則要加入枳實、黃連、生薑。

小陷胸湯(出自《傷寒論》),治療小結胸,病位在心下部,按壓會感到疼痛,脈象浮滑。

藥方內容與前面相同。

陷胸湯(出自《千金》),治療胸部、心下部結塊,飲食不消化。

大黃,栝蔞實,黃連(各二兩),甘遂(一兩)

以上藥材加水煎煮。

大陷胸湯(出自《傷寒論》),治療因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外邪侵擾膈膜、出現氣短、煩躁不安、心中懊惱等症狀,此為陽氣內陷、心下部因硬結塊導致的結胸。傷寒結胸為熱實證,脈象沉而緊,心下部疼痛,按壓時感覺堅硬如石。